卷二 青山黑水 第四十一章 背靠本土

中國軍隊主動退卻,並沒讓帕特里奇感到驚訝。

防線崩潰,又沒有主夠的時間組建新的防線,只能以空間換時間,主動拉開距離,構築新的防線。

當第六十五集團軍開赴丹東,第二十六集團軍從山東啟程,帕特里奇就不得不驚訝了。

要知道,中國陸軍能夠立即動員進入東北的,就只有三個集團軍,而且第三十八集團軍是首都衛戍部隊,所以實際上只能動員這兩個集團軍。

雖然這兩個集團軍之前都是乙類部隊,並不是主力部隊,但是經過改編後,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建制健全,實力不容小覷。

更重要的是,一次調兩個集團軍進入東北,表明了中國的基本立場。

難道中國當局真把東北當主戰場了?

這不僅僅是懷疑,而是面對事實的一種推敲。

眾所周知,東北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即便在改革開放後三十多年,東北在重工業領域的地位一直在下降,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東北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軍工方面,東北不僅有瀋陽飛機製造廠、大連造船廠、第一汽車集團,還有像北方重工這樣的超級巨頭,是中國軍火的主要生產基地。

丟掉東北,中國軍隊拿什麼打仗?

這個判斷讓帕特里奇相信,中國肯定會死守東北,並且準備打本土保衛戰。

果真如此的話,進攻中國本土,肯定會付出足夠慘烈的代價。

當然,也不見得如此。

站在帕特里奇的立場上,肯定會認為,中國向東北增兵,主要還是震懾韓國與日本,讓兩個鄰國認為中國不會迅速戰敗,在接下來的戰略決策中更加小心謹慎,不為美國賣命,至少不出全力。

如此一來,美國的戰爭負擔肯定會加重。

看清楚形勢,帕特里奇立即想到了對策。

見好就收肯定不行,已經投入了三個師,而且第四個師,即第二騎兵師已經上船,月底就能到達朝鮮。

這個時候收手,只會讓全世界看笑話,還會影響到東南方向上的進攻。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但沒有完全戰敗,反而接受了戰火考驗。再過二十年、甚至只需要十年,中國就能恢複元氣,對周邊國家構成嚴重威脅。

到時候,為了收拾殘局,美國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要繼續打下去,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在東北方向上好好打上一場,二是在東南方向上提前發起進攻。

如果是其他人,也許會二選一,可是帕特里奇並不這麼認為。

在他看來,二選二才是最好的選擇。

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徹底擊敗中國。

到這個時候,帕特里奇也不得不佩服國內那些政客。

在全世界都認為中國會在東南嚴密布防,而在東北採取戰略防禦態勢的時候,那些從沒有上過戰場的政客竟然看出了中國的意圖,並且做了針對性的部署,將東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提前了一個月。

也就是說,由最初的十二月底提前到十一月底。

只不過,這還不夠。

從時間上推算,中國軍隊最快能在十一月初集結完畢,到時候至少能在東北前線投入四個集團軍的兵力,足以打一場小規模戰役了。如果戰役持續到十一月中旬,等到美軍在東北戰場上全面展開的時候,東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也已部署妥當。

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就算中國陸軍再厲害,也別想取勝。

有了戰略計畫,還得有妥當的實施方法,也就是戰術部署。

落到戰術問題上,帕特里奇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下一場決戰的地點。

是在中國境內,還是在朝鮮半島上?

雖然中間只隔著鴨綠江與圖們江,但是意義完全不一樣。

在中國境內打響,中國打的是本土保衛戰,打成什麼樣子在道理上都說得過去,畢竟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保衛國土的權利。

從政治上看,這一招就行不通,畢竟在台灣,也就是另外一個「中國政府」攻上大陸之前,美國沒有理由出兵中國本土。

只能在朝鮮打,而且要把中國軍隊打痛。

要是能在朝鮮戰場上殲滅中國軍隊的主力,進軍中國本土也要容易得多。

拿定主意後,帕特里奇開始調整部署。

這位深得美國高層信任的前線司令官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正在推進的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放慢前進步伐,前鋒已經到達咸興的第四步兵師則參加後方掃蕩,對付那些盤踞在山區的土匪。

隨後,帕特里奇給加布里埃爾打了一通電話,要求第二騎兵師按計畫到達釜山。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美軍放慢了推進速度。

對羅耀武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雖然美軍仍然緊咬著不放,但是他有足夠的時間讓主力撤下來。當然,肯定得有一支部隊在前線活動,牽制美軍。

這個艱巨任務落到了第十六集團軍身上,因為打到這個時候,該集團軍的損失最小。

第四十集團軍已經撤了下去,並且在十月二十七日開始整編。第三十九集團軍在二十八日全部撤退到鴨綠江北岸,次日開始就地整編。第十五集團軍則是在十月三十日全部撤回本土,在該月的最後一天開始整編。

補充給三個集團軍的不是新徵召的兵員,而是預備役官兵,即武裝警察部隊的官兵。

雖然武警屬於非戰鬥部隊,但是素質並不比正規軍差多少。

十一月一日,第六十五集團軍到達丹東,開始與第十五集團軍換防。

兩天之後,第二十六集團軍趕到,按計畫前往吉林,住進了第十六集團軍的營地。

這個時候,第十六集團軍已經退守平安北島與慈江道北部地區,戰線最近初距離中朝國境線不到一百公里。

穩步推進的時候,美軍的部署也出現了變化。

之前在中路猛攻的第二機步師轉移到了戰線西側,即平安北道南面,與韓軍第一集團軍群協同作戰。

第七步兵師在戰線中段,與之配合的是得到加強的韓軍第二集團軍群。

新到達的第四步兵師在戰線東段,只是還沒有進入兩江道與咸境北道,距離中朝邊境遠得很,而與之配合的是剛剛組建的「北韓軍團」,也就是由那些在戰場上投降、並且願意為韓國效力的朝鮮人民軍組成的部隊。

三路大軍,總計兵力超過一百萬!

主力是三個美軍師,總兵力在五萬左右。韓國陸軍的三個主力師與五個獨立旅也全部編在戰鬥序列裡面,總兵力大約八萬。其次就是大約四十萬韓軍二線部隊,朝鮮偽軍有二十萬左右,另外還有三十萬的後勤保障人員。

這個規模,不可說不大。

當然,數字只是用來嚇人的。

百萬大軍中,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美軍與韓軍主力,總計十三萬。

即便如此,這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

要知道,羅耀武手裡名義上有了六個集團軍,但是第十六集團軍還沒有撤下來,在後期的阻擊戰中還損失了不少兵力,基本上沒有作戰能力,實際兵力只有五個集團軍,總兵力不到二十萬。

論戰鬥力的話,這五個集團軍最多相當於之前的四個集團軍。

也就是說,羅耀武並沒有兵力優勢。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靠近本土後,美韓聯軍的空中優勢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在十月二十九日的一場空戰中,空軍不但教訓了試圖轟炸鴨綠江大橋的韓國空軍,還在空戰中幹掉了一架靠近戰線的美軍大型預警機。

按照空軍公布的戰果,那是一架E-3,而美國只承認損失了一架E-8。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戰果,因為這個戰果明確無誤的告訴美韓聯軍,中國空軍不但沒有垮掉,還擁有了反擊實力。

事實上,這也是台海戰爭爆發之後,中國空軍擊落的第一架美軍預警機。

按照中國空軍公布的消息,擊落美軍預警機的是被撐為J-14的第四代戰鬥機。

雖然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J-14的原形機在兩年前進行了第一次地面滑跑,當時網上還大肆炒作了一番,隨後沒了下文,任何一種先進戰鬥機從開始試飛到正式服役,沒有七八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俄羅斯的T-50在試飛四年之後,仍然是原形機,量產時間從二零一五年延遲到了二零二零年。但是美國空軍的沉默,在很大的程度上證明中國空軍沒有撒謊。

當然,這並不重要,即便J-14已經具備作戰能力,也沒有形成規模。

如果有足夠多的J-14,中國空軍早就扭轉局面了。

最重要的是,這場戰鬥後,美軍的支援力量撤退到了平壤與咸興,再也不敢逼近。

後撤一百五十公里,意味著美軍預警機的探測距離縮短了一百五十公里,空戰預警時間縮短了大約十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