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時勢英雄 第二百零五章 硝煙未散

隨著攻台作戰結束,羅耀武在攻台作戰總司令的位置上走馬觀花般的轉了一全,隨即被調往瀋陽軍區,以中將身份出任軍區參謀長,全權負責軍區的大小事務,並沒讓人覺得非常意外。

不管怎麼說,在此之前,羅耀武兼領的第十五集團軍已經進駐瀋陽。

因為第三十九集團軍,即三十九軍已經在此之前回到遼陽,加上駐紮在長春的第十六集團軍與駐紮在錦州的第四十集團軍,瀋陽軍區的集團軍由之前的兩個猛增到四個,總兵力增加了一倍不止。

事實上,能夠進駐東北的還不止這四個集團軍。

駐紮在保定的第三十八集團軍、駐紮在張家口的第六十五集團軍、以及駐紮在濰坊的第二十六集團軍都能及時出關,如果駐地在石家莊的第二十七集團軍、以及駐地在開封的第二十集團軍能夠及時完成重建工作,也有能迅速出關。

也就是說,短期內能夠進駐東北的集團軍將多達七個,中期能增加到九個。

按照一個集團軍擁有三萬到五萬官兵計算,這就是三十萬到四十萬的地面部隊了,而在六十年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也就這個水平。

看似強大,實際上仍然不足以發起一次像模像樣的進攻。

要知道,即便在面積小得多的台灣島上,最初的時候也投入了四個軍,打到最後則投入了六個軍,如果算上兩棲部隊與補充兵力,則相當於動用了八個軍的兵力。照此計算,要在朝鮮半島上打一場以進攻為主的戰爭,怎麼也得動員十到十五個集團軍,總兵力不能低於五十萬。

毫無疑問,這是辦不到的。

羅耀武到達瀋陽,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第十五集團軍。

如果說,在此之前,還沒有幾個人把黎衛東這個外來漢放在眼裡,認為十五軍只是匆匆過客,完成整編後就會滾蛋,那麼在羅耀武出任軍區參謀長之後,再也沒人敢小看十五軍的官兵,也沒人認為十五軍只是過來打秋風。

很多黎衛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羅耀武這裡都不是問題。

比如裝備問題。

按照新的編製,第十五集團軍編內的三個師都將升級為全員重型裝甲師,團級部隊則全部升級為旅。四十三師仍然是頭號王牌,轄有全軍唯一的第一二七坦克旅,另外兩個旅也是全員裝甲旅。四十四師編下的一三零旅為裝甲旅、一三一旅為軍級獨立炮兵旅,一三二旅則是機械化步兵旅。四十五師的一三三旅與一三四旅為機械化步兵旅,新增的一三五旅則為全軍唯一的摩托步兵旅。

編製好確定、人員也容易招募,關鍵是裝備能否及時補充到位。

在羅耀武到來之前,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雖然在此之前,黎衛東已經晉陞為少將師長,兼集團軍參謀長,在羅耀武過來的時候又得到格外提拔,兼任集團軍臨時司令,但是像他這種臨時提拔的將軍,在軍隊里一抓一大把,特別是那些參加了攻台作戰的部隊,黎衛東又沒有全程參與戰鬥,所以很少有人給他面子。

這不是黎衛東的問題,也不是那些故意刁難他的將軍的問題,而是整個系統的問題。

在組建一二七坦克旅的時候,按照計畫,應該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將三個坦克營的七十四輛99式主戰坦克、以及配套的八輛裝甲搶修車與一百多部各類野戰車輛運送到位,結果坦克與裝甲搶修車一輛都沒送來,其他車輛也只來了十多台。不是廠家沒有發貨,而是在運送途中被強行調走,送往石家莊,編入了同樣新建的二十七軍。

黎衛東想過辦法,只是沒有讓羅耀武出面,結果一直沒有搞定。

羅耀武走馬上任的第二天,這個看上去非常棘手的問題就得到解決,不但七十四輛坦克與配套野戰車輛悉數到位,而且送來的還是99B、不是之前確認的99A。

當然,這也與剛剛進入委員會,即進入最高決策圈的陳必時有很大的關係。

就算不給羅耀武面子,也得更陳必時面子,誰都知道羅耀武與陳必時是什麼關係!

除了裝備之外,還有很多因改編產生的問題都在羅耀武到來後得到解決,比如與葉振邦有關的身份問題。

在此之前,他是團參謀,陸軍少校。問題是,一三三團變成了一三三旅,而旅參謀的對應軍銜至少應該是中校。

提拔一個中校不算什麼,可是提拔一個還不到二十一歲、兩個月前還中士、已經連續得到數次破格提拔的空降兵,那就有點不正常了。說得不好聽一點,就算他的老子是羅耀武也沒有理由得到提拔。

要知道,即便在所有參與了攻台作戰的部隊中,在所有得到戰地提拔的軍人中,也沒有第二個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由中士晉陞為少校。

雖然在戰時情況下,晉陞是獎勵手段,特別是在某些特殊的部隊里,晉陞關係到津貼待遇、關係到身份地位、也關係到軍人最重視的成就,所以晉陞成為最好的獎勵手段,比如在特種部隊里,人人都是軍官或者高級士官,實際上並不需要那麼多的軍官與高級士官。但是在作戰部隊里,隨同軍銜一起升高的還有對等的職責,特別是在戰場上,就算只是一名沒有具體職務的軍官,也要在必要的時候承擔起指揮作戰的重任,而這關係到了其他軍人的根本利益,甚至會決定很多人的生死存亡。

在羅耀武回來之前,葉振邦就做出了選擇。

不是他不想留在旅部,而是他有自知之明。在接受正式培訓之前,像他這種只知道在前線拚命作戰的軍官,留在旅部不會有多少作用。

雖然黎衛東替他做了更好的安排,與其他十多名戰時提拔的軍官一道前往國防大學接受臨時培訓,回來後就有機會留在旅部、甚至有機會前往軍部擔任高級參謀,但是葉振邦沒有選擇這條路,因為他知道,沒有足夠厚實的背景,過早進入軍隊的參謀機構,即便能夠獲得更大的安全保證,也能更加頻繁的接觸到高級將領,今後的發展空間也非常有限,甚至一輩子都只能當參謀。

要知道,像羅耀武、陳必時,甚至向薛華毅與黎衛東這些有資格統軍作戰的將軍,都在基層摸爬滾打了好多年,對部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之後,始終沿著一把手的路線往上晉陞,而沿著參謀路線晉陞的,很少有機會成為統帥。

羅耀武回來後,這個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與以往一樣,羅耀武把選擇的機會留給了葉振邦,只是承諾,為葉振邦保留那個前往國防大學接受系統培訓的機會,並且保證,只要能夠回來,還將給出更多的機會,讓那些跟隨葉振邦作戰的軍官都能得到培訓機會。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比較妥善的安排。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羅耀武在獎賞葉振邦,並且通過獎賞葉振邦,讓十五軍的老兵知道,軍長沒有忘記他們,只要奮勇作戰,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葉振邦,也能獲得軍長的獎賞。

按照羅耀武的安排,葉振邦將回到一三三旅,出任九連所在的三營營長。

如此一來,跟隨他的諸葛宏彥將出任三營參謀長兼軍事指導員、陶安康將出任三營偵察連連長兼警衛排排長。因為整體編製規模擴大,所以甘應明、盧鼎炫、柯良雄等人的職務都得到提升,而傷愈歸隊的丁浩洋、卜小勇、任俠歌與郭曖紅等人也得到了合理安排。葉振邦還想辦法把易小春調了過來,至於政治指導員這樣的職務,那就不是他能夠關心與應該關心的事情了。

九月二十五日,拿到正式任命書之後,葉振邦就去了三營駐地——丹東寬甸灌水鎮。

一座離瀋陽好幾百公里的小城鎮。

部隊整體靠前部署也是羅耀武的安排,準確的說是在羅耀武到來之前才做的調整,在此之前,三營的駐地就在瀋陽郊區。如果不是需要留下來等正式批文的話,葉振邦應該隨同大部隊一起出發。

不過有諸葛宏彥跟著,他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再說了,盧鼎炫就是遼寧人,而且有八分之一的滿族血統,聽說他有個需要好幾杆子才打得到的遠房親戚就住在寬甸縣。

不管怎麼說,沒什麼需要讓葉振邦操心。

對於這些血里來火里去的老兵,連生死都不在乎,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當然,這麼說也不對。

前往寬甸的路上,葉振邦的心情就比較沉重。

所有跡象都表明,戰爭並沒有因為大陸軍隊撤出台島而結束,而且即將從東南方向擴散到東北方向。見到羅耀武之前,葉振邦就從新聞中聽出了問題。當然,他收聽的不是國內的廣播電台,而是讓傷愈歸隊的郭曖紅「翻譯」的國外電台。對於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上發生的那些事情,國內新聞總是避重就輕,不會說到要害。

戰爭會再次爆發嗎?

葉振邦覺得這個問題有點荒謬,戰火沒有熄滅,只是換個地方燃燒而已。

荒謬歸荒謬,他不能忽視這個問題,因為被頂到前面的第十五集團軍很有可能再次衝鋒陷陣。

朝鮮會成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