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時勢英雄 第一百二十二章 改寫紀錄

遭到攻擊的時候,「華盛頓」號在航母戰鬥群正前方,而當時戰鬥群正向西航行。

雖然位於編隊右後方,即正好將右側朝向宮古諸島與沖繩諸島之間海峽的「里根」號首當其衝的受到打擊,但是美軍指揮官及時呼叫了空中掩護,從嘉手納空軍基地與普天間機場緊急起飛的F-22A戰鬥機首選掩護對象就是距離最近,最容易遭到集中攻擊的「里根」號航母戰鬥群。

因為「里根」號首先受到威脅,所以從位於戰鬥群左後方的「尼米茲」號航母上緊急起飛的F/A-18F戰鬥機也轉向北上,按照最優原則為「里根」號提供掩護,沒去支援前方的「華盛頓」號。

得到重重掩護的「里根」號都挨了二十多枚導彈,「華盛頓」號的景況可想而知。

雖然「華盛頓」號受到攻擊的時間大概晚了五分鐘,讓四架原本計畫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F/A-18E戰鬥機能掛上曖M-120導彈緊急升空,但是這點力量根本改變不了什麼,反艦導群逼近的時候,掩護「華盛頓」號的兩艘「伯克」級驅逐艦剛用「先進海麻雀」擊落最後六架無人靶機。

三百餘枚反艦導彈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發起衝刺,那場面可想而知。

一定要說什麼的話,「華盛頓」號頂替「小鷹」號成為第七艦隊旗艦的時候,美國海軍為了面子,將「華盛頓」號的改進工作提前,率先用ESSM「先進海麻雀」替換了「北約海麻雀」,不但將航母自身的中程防空範圍擴大到五十公里,還使備彈量增加了三倍、達到六十四枚。

可惜的是,這點改進於事無補。

在兩套RIM-116「拉姆」近程防空系統投入戰鬥的時候,兩座ESSM只發射了不到一半的彈藥,攔截了十多枚反艦導彈,而且還有三枚反艦導彈漏網。幾秒鐘後,三座MK15「密集陣」近防系統就投入戰鬥。

此時,還有近百枚反艦導彈奔向「華盛頓」號。

到這個地步,「華盛頓」號幾乎沒有「蹦頭」了。

與「里根」號一樣,被反艦導彈擊中之前,「華盛頓」號做了最後的努力,即進行電子對抗與干擾欺騙,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可以說,這輪干擾欺騙至少拯救了不少美軍官兵。

面對從美軍航母上投出的誘餌,特別是那些能夠完整模仿出航母的雷達信號特徵的模擬誘餌,沖在最前面的「日灸」等超音速反艦導彈首當其衝的受到影響。

因為飛行速度太快,等到彈載計算機判斷出那是誘餌的時候,導彈已經衝過頭,所以不得不按照預定攻擊模式,在錯過主要目標的情況下,自主搜尋攻擊次要目標,也就是美軍航母戰鬥群里的護航戰艦。

那兩艘被「日灸」砸中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實際上當了「華盛頓」號的替死鬼。

可惜的是,排水量只有「華盛頓」號十分之一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沒有強壯的體魄,根本受不起多枚「日灸」的熱情擁抱。

西方國家不太熱衷超音速反艦導彈,與「日灸」體現出來的問題密切關係。

較高的飛行速度有利於突破敵人的防空網,也把留給導彈的反應時間大大縮短,使導彈在遇到干擾與欺騙的時候很難迅速做出反應,即便做出了反應,也往往因為飛行速度太快而衝過頭。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受到干擾的是C-803這種亞音速反艦導彈,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因為飛行速度較慢,所以C-803的火控計算機有更多的時間分辨真假目標,即便受到欺騙,也能迅速轉向撲向真目標,就算飛過頭,也能憑藉較小的轉彎半徑繞回來,繼續攻擊主要目標。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跟在「日灸」後面的C-803中,不少在受到欺騙、甚至飛過頭的情況下繞了回來,最終擊中「華盛頓」號。

因為有「日灸」在前面開路,讓美軍戰艦將本來就不多的RIM-116用在了更加難以攔截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上,所以C-803突擊的時候,幾乎沒有遭到導彈攔截,只是得在最後關頭過「密集陣」那一關。

必須承認,C-803這種「通用反艦導彈」對付航母的時候有點力不從心。

作為一種大批量生產,能夠由轟炸機、戰鬥機、水面艦艇、潛艇與岸基導彈發射車攜帶與發射的反艦導彈,C-803在設計的時候就有很多性能指標受到了限制

。比如為了從潛艇的魚雷發射管里發射,導彈的最大直徑不能超過五百三十毫米,而且必須採用摺疊彈翼。又比如為了裝備到快艇這類小型艦艇上、在一輛發射車上部署三枚,導彈的總體質量就得控制在一千三百公斤以下。

受此種種限制,又要保證射程達到指標,就只能犧牲其他性能。

比如導彈的巡航飛行速度只有零點九馬赫,即便在俯衝攻擊時拋棄渦輪發動機、用火箭發動機加速能將速度提高到一點三馬赫,可是掠海攻擊時最大速度在一倍音速以內,所以仍然是亞音速導彈,最多算得上是跨音速導彈。

受到影響的,還有導彈的戰鬥部質量。

一枚重一千二百公斤、射程接近三百公里的反艦導彈,帶延遲時間引信與二級火箭發動機的半穿甲戰鬥部的總質量最多三百公斤,裝藥量絕對不可能超過一百公斤,比「日灸」比起來,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這樣的導彈用來對付巡洋艦都有點吃力,更別說對付航母了。

以當時的情況,「華盛頓」號挺過這一關的把握並不小。因為C-803的戰鬥部威力非常有限,而且大都設定為俯衝攻擊,所以就算能夠擊穿厚達七十多毫米的裝甲飛行甲板,也不大可能擊穿航母的主甲板,也就是機庫那層甲板。

只要不出意外,「華盛頓」號很有可能與「里根」號一同返航。

可惜的是,就在這個關鍵點上出了意外情況。

前面提到,因為攻擊「華盛頓」號的無人靶機與攻擊機群繞過了與那國島,導致飛行距離稍微遠了一點,比攻擊「里根」號的時間晚了五分鐘,所以「華盛頓」號上的航空人員有時間讓四架「超級大黃蜂」掛上空對空導彈起飛。

按照作戰守則,從「超級大黃蜂」號上卸下來的對地攻擊彈藥必須直接丟入大海。

七十年前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四艘航母全軍覆沒,遭受了日本海軍史上最慘烈的失敗,就與一堆沒有丟到海里去的炸彈有關。

再說了,美國人從來就沒有勤儉節約的習慣。

「華盛頓」號上的航空勤務人員也確實是這麼做的,為「超級大黃蜂」掛上曖M-120的時候就將卸下來的幾枚JADM裝上了彈藥車,準備從專門的棄彈通道丟入大海,而不是費力費時的送回彈藥庫。

不管怎麼說,JADM是兩三萬美元一枚的廉價彈藥,丟了都不可惜。

一些海軍戰鬥機在執行了任務返回航母的時候,往往會將沒有投到的JADM丟掉,避免帶彈降落的風險。

問題是,誰也沒有想到,導彈來得如此之快。

更讓人沒能想到的是,打中「華盛頓」號的第一枚C-803就正好落到了位於艦島前方的棄彈通道處,爆炸後將幾枚JADM卡在了通道裡面。因為這枚C-803沒有走彎路,所以二級火箭發動機里的固體燃料還沒燒完,加上戰鬥部迅即爆炸,立即引然了附近的所有易燃物質,造成大火。

因為美軍航空勤務人員按程序操作,在卸下炸彈之前就取下了引信,所以JADM沒有立即爆炸。

事實上,這不見得是好事!

隨著越來越多的導彈落下,「華盛頓」號的情況與「里根」號非常相似,即損管人員大量傷亡,導致火勢失控。

因為那名負責拋棄炸彈的勤務人員被導彈炸死,所以當時沒人知道還有幾枚JADM在烈火中煎熬。

直到導彈攻擊結束後大約十五分鐘,第一枚JADM才猛烈爆炸。

誰都知道,火苗是外焰的溫度最高,內焰的溫度最低。

「華盛頓」號燃起的大火也一樣,因為缺氧燃燒不充分,也是最外層的溫度最高,裡面的溫度反而低一些。

也就是說,最先爆炸的是最上面的那枚JADM。

因為棄彈通道嚴重變形,剩下的三枚JADM沒有順著滾入大海,而是直接滾進了已經被烈火吞噬的機庫。

美軍航母採用的是半封閉機庫,兩側有四台升降機。

可以說,航母本身就是個大火爐,空氣升降機的開口進入,在巨大的機庫內燃燒之後從上方排出,簡直是暢通無阻,燒起來也就異常暢快了。

三枚一千磅級的JADM陸續在機庫內爆炸,結果可想而知!

幹掉「華盛頓」號的就是這四枚一千磅級炸彈!

四次爆炸產生的巨大火光甚至蓋過了航母上的大火,猛烈的爆炸聲連當時還在三十多公里外的「尼米茲」號上的官兵都聽得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