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旌旗漫卷不須誇 第759章 施政

「五月間,當可出兵。」

潼關,征東大將軍府,書房。

說話的人四十左右歲年紀,四品官服,帶著幾分儒雅,但一雙眸子卻銳利如鷹,逡巡間,不怒而威,他便是如今潼關鎮守使,大軍留後,兼大軍轉運使韓聰,出身大秦河中韓家,正德二十七年進士,之前任職京東路安撫使,文武全才,是河中韓家這一代,頂尖的人物。

主座上的大將軍張培賢微微點頭,這個早在意料之間,大軍征戰,卻不能誤了自家農時,而五月間,春耕一過,方是用兵的最好時機。

張培賢微微舒了一口氣,冬天終於過去了,十幾萬大軍聚集於潼關,人吃馬嚼,靡費良多,朝廷的日子並不好過,他這裡也時刻擔著心事……

當然,之前聖旨到了潼關,也讓他感受到了皇上的不滿,饒是他向來謹慎,也觸了下霉頭,早知道趙石趙柱國並不好惹,但卻沒想到,這麼的不好惹,只是抱怨了幾句,便惹得陛下下旨,官是升了不假,但陛下的不滿之意,卻是一聽便明白的。

朝中友好,還有身邊心腹幕僚,來回商議,卻也只得出一個結果,王佩兵敗回京,趙石便不能輕動,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句話,趙石那裡,就不用管了,只盯緊河洛便是,張培賢心裡也有些憋屈,身為大軍主帥,卻軍令不行,還有比這個更可笑的嗎?還真是應了那麼一句,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出兵之前,一應繁雜之事,就有勞韓大人費心了。」

「皆份內之事,下官不管懈怠……」韓聰抱拳,「不過,河中……糧草轉運漸增,還請大帥示下。」

「哦。」張培賢輕喟了一聲,又是趙石,這個名字,他現在已經有些聽不得了,沉吟了一會兒,才道:「糧草即足,便多予河中些便是……這些都是小事,韓大人以後斟酌著辦便成……」

韓聰笑了笑,覺著不對,趕緊低頭掩住笑意,聲音一如方才般恭謹平和,「大帥教訓的是,下官曉得了。」

對於河中之事,潼關大軍所知寥寥,但對於他們這些領兵將領來說,卻不是什麼秘密,趙石率部北上,到現在,已經到了臨汾,朝廷雖有忌憚,不欲派遣官吏北上河中,但……其實現如今大半河中,已經入手。

來迴轉運糧草,許多傳聞也能聽到,雖無官吏北上,但趙大將軍卻沒閑著,已命人開始治理河中,一副要做長遠打算的模樣,聽說很有些新鮮政令出來,弄的河中沸沸揚揚。

潼關眾將聽聞了,多數都有些羨慕,但開口說出來的話,卻又都帶了些酸氣,難得聽見什麼好話,不過各人確實也不看好河中戰事,金人帶甲百萬,更陳有重兵於河東,一部偏師,兵不過數萬,就算能將河中攪個天翻地覆,最終估摸著也要撤兵回來的,現在做的愈多,將來也許就越狼狽……

不過照韓聰看來,趙石軍功赫赫,又有陛下信重,能做到哪一步,還真不好說,但話說回來了,他雖出身河中韓家,與那趙大將軍有些藕斷絲連的干係,但他也無意牽扯進去,將帥之爭,摻和進去得不償失,辦好了自己的事情便是了,又何必多事?

有了這般心思,所以一旦事關河中,定要向張大將軍稟明再說,至於張大將軍說讓他自己斟酌來辦,就只當是耳旁風了。

兩人又說了有半個多時辰,有人來報,折將軍求見,韓聰一聽,知機的起身告辭,張培賢客套了兩句,便送了他出去。

出去的時候,碰到頂盔貫甲,威風凜凜的折匯,韓聰趕緊上前見禮,按說這位新晉大將軍正應該是春風得意的時候,折家自折木清之後,終於又出了一位大將軍,而今又是烽煙四起,正是大將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可以說,折匯不但得嘗多年所願,更趕上了好時候。

但現在看上去,這位折大將軍面無表情的按劍而行,怎麼瞧,都隱有怒氣的模樣,見了韓聰,才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還了一禮。

韓聰心下稍有奇怪,有心探究一二,卻覺不是時候,那邊折匯顯然也沒有多聊兩句的意思,兩人稍微寒暄了幾句,折匯便笑道:「今日有軍務在身,不好與大人長談,改日定當登門拜會,與大人痛飲一番。」

韓聰笑著應下,禮數不失,卻也沒多少親近的意思,折家勢大,韓家有所不如,但也絕沒有上趕著攀附的道理,大浪淘沙,韓家能有今日,卻也不是沒有根基在的。

兩人告辭分開,知到出了府門,見了手下隨行之人,韓聰猶豫著,是不是讓人去打聽一下,軍中可有什麼變故,但最終還是謹慎之心佔了上風,帶著人打馬去了。

再說折匯,跟著從人來到征東大將軍府後宅,大將軍張培賢已經迎了出來,折匯趕緊上前見禮。

折匯身份不同,這次見客卻是到了內宅正廳,對於這些官場細節,無須細述。

分賓主落座,兩人說了幾句客套話,張培賢面帶詢問的瞅了折匯一眼,折匯看了看左右,做欲言又止狀。

張培賢會意,隨即屏退下人,命親兵守住門口。

折匯面色漸轉凝重,沉默了半晌,這才沉聲道:「大帥可知,趙將軍已經攻取了汾州?」

饒是張培賢城府深沉,聽了這話,手也不禁一顫,有些吃驚的望向折匯,折匯定定的望過來,兩人目光相交,張培賢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最後幾乎擰成了一個疙瘩。

兩人又對視了一眼,這一回,兩人不但從對方目光中看到了憂慮,也都看到了對方深藏於心底的怒火。

「胡鬧……」

張培賢悶哼了一聲,之後那些話到了嘴邊,卻被他強行咽了回去,但額頭的青筋卻一蹦一蹦的,只覺得一口氣堵在心裡,讓人難受到了極點。

折匯苦笑了一聲,卻也無言相勸,他心裡的惱火兒,又哪裡會比張培賢少了?

不怪兩人惱怒至此,兩人皆為軍中重將,于軍略之上,實乃當世頂尖人物,這個消息意味著什麼,兩人又怎麼會不明白?

趙石率部一旦取下汾州,也就打開了北上太原的門戶,這對於大秦來說,也許還算是個好消息,但結果如何,也不好說,但對於潼關大軍來說,卻是一個地道的壞消息……

兩人默默無言,直過了半晌,張培賢也吐出一口氣,問道:「什麼時候的事兒?怎麼沒見報捷文書?」

折匯苦笑,他能聽得出,張培賢不是在抱怨什麼,遂答道:「已經有些時日了,據報,三月初,趙柱國率部北進,兩日便下了汾州,數萬金兵,或死或降,只金人太原留守,完顏和尚率數千兵馬兔脫而走,斬汾州鎮守使王秀以下,二十多員大將……」

「怎麼會?」張培賢越聽越心驚,趙石善攻,當年他便知道,但聽到這個戰果,還是有些懷疑,要知道,數萬人馬,還有堅城可依,怎麼會在短短兩日內失陷,還斬獲如此之多,饒是他征戰多年,也有些不可置信,難道設下了內應?

折匯好像知道他在想什麼,接著便道:「消息是家父當年舊部之子傳過來的,八成屬實,且……趙柱國所部當中,藏有攻城利器,數十具投炮齊發,當即便讓金人膽落,又在汾州城下,盡殲女真精騎,隨即以猛將攻城,一日間,汾州乃陷……」

「據聞,那些投炮,乃國武監秘制,發百十斤巨石,如同兒戲,竟可遠達八九百步之外,實駭人聽聞,大軍中投炮與之相比……」折匯搖頭,意思再明顯不過。

張培賢抿著嘴唇,沉默良久,才恨恨一拍桌案,道:「如此利器,怎不予我大軍,不然……」

折匯緩緩搖頭,他心裡早有猜測,這些投炮如此犀利,怕是早就造出來了,但……未經過戰陣演練,兵部那些人……有顧忌,要不就是,工藝繁複,還無法用於大軍征戰……所以,才便宜了猛虎武勝軍,畢竟人家是京軍,近水樓台先得月嘛。

張培賢站起身來,在廳中快速的踱了幾步,可以看得出,他心中焦躁異常,「沒有捷報,沒有俘獲送歸……」

折匯插言,「太子殿下已北上數日,不日便歸。」

張培賢嗯了一聲,但又搖了搖頭,「三月初的戰事,捷報至今未到潼關,趙柱國又不能未卜先知,怎麼會想到借殿下之手傳捷?不會,不會。」

折匯點頭,廳中靜了下來,半晌,兩人對視了一眼,恍然之間,都是精神一振。

張培賢轉回主座,坐了下來,「看來,趙柱國還有些分寸。」

折匯笑了笑,沒說什麼,心中卻輕鬆了許多,若是捷報到了潼關,兩人還真不知如何收拾了,就算兩人能沉得住氣,麾下將領們做如何想法,不問也能知道,到時軍心浮動,兩人想壓也難,所以張培賢說的沒錯,就此事來說,趙石確是做的不錯。

想了想,折匯笑道:「趙柱國陣前殺俘,也不知殺了幾個?」

這話沒頭沒腦,但張培賢愣了愣,接著目光卻是一凝,折匯話里的意思他明白了,無非是投桃報李而已,遂點頭道:「趙柱國殺伐決斷,非是我輩能比,也不稀奇,當年東征,他的手便沒軟過。」

頓了頓,張培賢話鋒一轉,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