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

9月29日,共和國陸戰隊進軍費城的作戰行動進入倒計時階段,在百萬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美國當局終於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宣布無條件投降,並且命令所有軍隊停止一切作戰行動,前線部隊就近向共和國軍隊繳械投降,後方的軍隊則原地待命,等待接受共和國軍隊整編。

這一天,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紀念日!

事實上,壓垮美國的不僅僅有一百多萬磨刀赫赫的陸戰隊,還有在此之前攻入五大湖區、佔領了布法羅,並且在9月28日夜間越過邊境線,攻入加拿大境內,在29日清晨進入渥太華市區的共和國陸軍。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陸軍的作戰行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雖然共和國陸戰隊的戰鬥力有目共睹,不會有任何人懷疑掃蕩了佔地球表面積將近一半的太平洋的軍團,更不會有人懷疑率先登上美國本土的軍團,但是共和國陸戰隊的弊端也在大陸戰場上暴露了出來。要知道,在登上美國本土之前,共和國陸戰隊一直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島嶼上作戰,幾乎沒有參加過大陸上的戰鬥。不可否認,陸戰隊的戰鬥意志不亞於陸軍,甚至超過了陸軍,但是在作戰行動中,陸戰隊更加依賴於海上支援,特別是直接炮火支援,缺乏獨立作戰能力,更加缺乏攻堅能力。不說進攻紐約的行動,就拿攻打波士頓的作戰行動來說,如果沒有來自海軍艦隊與活力支援艦隊的直接支持,陸戰隊肯定要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甚至無法完成任務。當然,也不能因此責怪陸戰隊,畢竟陸戰隊本來就是一支在濱海地區作戰的部隊,沒有必要深入內陸,在陸地上作戰的是陸軍。從方便兩棲登陸來說,陸戰隊也沒有理由像陸軍那樣,為了增強獨立作戰能力而配備大批後勤保障力量,為了提高攻堅能力而裝備大量重型裝備。要知道,在大戰期間服役的很多重型裝備,特別是地面主戰裝備幾乎都無法用陸戰隊的垂直起降運輸機運送,至少無法直接運送,必須拆解運送,到前線再花時間組裝。對陸軍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陸地戰場上的空中突擊都有地面部隊作為支撐,無法直接空運,可以走公路,或者等到突擊部隊穩住陣腳後再空運。對陸戰隊來說,這就是個嚴重問題了,因為在灘頭陣地上,絕對沒有時間、甚至沒有空間讓陸戰隊的官兵去拼裝武器裝備!

不管怎麼說,陸戰隊與陸軍的最大區別就在這裡,無可厚非,不然陸戰隊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換個角度看,在內陸戰場上,陸戰隊的表現不比陸軍好,那麼在濱海戰場上,陸軍的表件也不見得比陸戰隊好。可以說,這也是共和國當局將美國本土戰場分成兩個部分,讓陸戰隊負責濱海戰場、陸軍負責內陸戰場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對美國當局來說,這無疑是一線希望。

說得直接一點,在共和國陸軍參戰之前,美國當局還希望依靠阿拉帕契亞山脈擋住共和國陸戰隊的步伐,在穩手中部與中東部地區、特別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區的情況下,與共和國進行停戰談判,爭取獲得最好的停戰條件。

隨著共和國陸軍參戰,美國當局的這一指望迅速化為泡影。

必須承認,共和國陸軍的表現非常不錯。

要知道,在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是由共和國總參謀長、兼陸軍參謀長袁晨皓大將(大戰爆發後,共和國當局就破除陳歸,恢複了在和平時期不設立的大將與元帥軍銜,並且對如何授予這兩種軍銜做了明確規定,即大將主要授予那些為戰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軍人,而元帥只具有象徵意義,與軍職並無關係。在大戰期間,袁晨皓與華劍鋒、海軍航空兵的梁國翔、天軍的梅樂馳與戴相龍、陸戰隊的周博義等十人成為了第一批被正式授予大將軍銜的將軍,其中又以袁晨皓與華劍鋒居首)親自指揮。

毫無疑問,袁晨皓的能力是不需要懷疑的。

當時,幾乎很多人都認為,共和國陸軍在波士頓上岸之後,會將底特率作為首個進軍目標,並且沿著陸戰隊打通的南下通道,先去紐約,再向西前進,沿哈里斯堡、貝德福德、匹茲堡、克利夫蘭、托萊多的路線進軍底特率。如果能夠設法向五大湖地區運送一批艦艇,哪怕是氣墊船,共和國陸軍甚至有可能在到達克利夫蘭之後,直接渡過伊利湖,在底特率附近上岸。

要知道,底特率是美國五大湖地區的工業中心。

毫無疑問,這個誘惑太巨大了。別的不說,美國歷史上那些知名的企業,比如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這三家汽車公司的總部都在底特率,所以這座城市又被稱為美國工業化的心臟,而以該城為基地的NBA球隊就叫活塞隊。總而言之,雖然底特率不是該地區人口最多的城市(不及芝加哥),但是其重要性絕對超過了五大湖沿岸地區的其他城市,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地區中心城市。

更重要的是,底特率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佔領這座城市後,共和國陸軍可以北上進軍加拿大,沿著休倫湖與伊利湖、及安大略湖之間的地峽進軍多倫多,再沿著聖勞倫斯河北岸向渥太華挺進。因為這在條路線是美加兩國之間最發達的公路幹線與鐵路幹線,沿途還有不少的城鎮可以作為補給中心,所以進軍難度並不大,甚至比共和國陸軍在俄羅斯戰場上的作戰行動還要輕鬆得多。不北上的話,還可以向西進軍,攻佔位於密歇根湖西岸的芝加哥,佔領這座人口數量在美國排第三的特大城市(僅次於紐約與洛杉磯),將美國最大的礦產區收入囊中,為進軍密西西比河流域打下基礎。當然,在這個時候,共和國陸軍不見得需要深入美國腹地,所以也可以從底特率南下,攻佔印第安納波利斯、納什維爾等美國中東部地區的主要城市,完成既定的進攻任務。即便再退一步,不需要佔領如此廣大的地區,也可以以底特率為根據地,充分利用五大湖地區便利的水上交通,向東進軍,以更低的代價掃蕩美國的東北部地區。

總而言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共和國陸軍沒有理由不向底特率進軍。

問題是,共和國陸軍確實沒有向底特率進軍,而是把目標鎖定在了布法羅。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袁晨皓決定首先攻打布法羅,原因只有一個,即共和國陸軍在美國腹地的作戰行動得不到足夠的保障。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共和國陸軍作戰部隊的後勤補給沒有任何保證可言。要知道,將物資從波士頓運送到位於伊利湖東岸的布法羅,要比運送到位於西邊的底特率短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後勤保障難度降低了一半。毫無疑問,這與共和國海軍、以及陸戰隊有很大的關係。在沒有得到海軍支持的情況下,就算陸軍打算在美國戰場上大展拳腳,也沒有施展空間。

如此一來,袁晨皓就得小心翼翼的利用有限的作戰力量。

當然,攻打布法羅很有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對加拿大遲遲不肯投降已經失去了耐心,希望加拿大能在美國之前投降。如此一來,除了能夠從容不迫的控制加拿大、不給歐洲插手機會之外,還能向美國當局施加壓力。因為美國當局很有可能在失去最後一個盟國之後全面崩潰,所以後一個目的更加明顯。

事實上,從陸軍的作戰行動來看,也主要是為了攻佔渥太華。

不管怎麼說,隨著共和國陸軍的裝甲部隊尼亞加拉越過邊境,攻入加拿大境內,並且如入無人之境般的橫掃加拿大人口最集中的多倫多地區,在加拿大皇家陸軍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的情況下,一舉攻入渥太華的情況下,美國當局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共和國陸軍在北美洲大陸戰場上的戰鬥力,也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共和國當局用一場地面戰爭來擊敗美國,並且取得最終勝利的決心。

當然,還有有就頂在費城的共和國陸戰隊。

綜合這些因素,美國當局的唯一選擇就是投降。

問題是,就算美國當局做出了無條件投降的決定,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無條件投降,戰爭也不會在一夜之間結束。

9月30日,共和國陸戰隊兵不刃血的佔領了費城,並且見到美國當局派來的代表。

當月最後一天,美國當局的代表到達共和國新都,與共和國當局進行了第一次正式接觸。10月1日,美國代表前往上海,在集約集團總部向集團全體成員國的代表宣布了美國當局的投降決定。

此時,共和國與美國的代表團已經就簽署投降書的事情進行了談判。

雖然按照美國當局的意思,應該盡量低調一點,畢竟這不是什麼光彩的四化器,但是共和國當局的態度非常明確,這是影響了全球上百個國家、數十億人的世界大戰,而不是局部戰爭,作為製造與發起戰爭的戰敗國,既然無條件投降了,就沒有資格在簽署投降書的問題上與承受了巨大戰爭傷害的戰勝國討價還價,更加沒有理由要求低調行事。作為用接近3億人的生命(據戰後統計,交戰雙方與中立國直接死於戰火的軍民為2億9450萬,實際數字要大得多。根據一些民間機構的估計,戰爭期間,直接死於戰火的軍民在5億以上,其中僅平民就超過4億5000萬。因為戰爭導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