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三十一章 風捲殘雲

因為在之前的戰爭中,共和國陸戰隊與海軍訂購了不少的港口預製件,能夠迅速修復被戰火破壞的港口,所以在進攻波特蘭與波士頓的作戰行動中,共和國陸戰隊沒有過分在乎港口基礎設施。

以當時的情況,陸戰隊也沒有辦法把精力放在港口基礎設施上。

經過撲茨茅斯的戰鬥,共和國陸戰隊對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多少有點底了,並且意識到接下來的戰鬥不會輕鬆到哪裡去,做好了惡戰的準備。正是如此,陸戰隊才在登陸後的第五天向波特蘭進軍,第七天才向波士頓進軍,因為直到這個時候,增援部隊才趕到,陸戰隊才擁有了足夠強大的兵力。

問題是,陸戰隊官兵仍然嚴重低估了美軍與美國人的抵抗意志。

在進軍波特蘭的行動中,陸戰隊離開撲茨茅斯之後就遭到了美軍、以及美國民兵(即擴大後的國民警衛隊)的頑強阻擊,平均前進速度不到每小時5千米!從撲茨茅斯到波特蘭的大約100千米路程,走了足足1天,而且還是在付出了近千人傷亡的巨大代價之後取得的成果。

毫無疑問,攻打波特蘭的作戰行動也非常不順。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攻打波特蘭的戰鬥比預料的艱難得多,迫使陸戰隊把原本計畫南下的1個旅派了過去,從而讓南下進攻波士頓的作戰時間延遲了24小時。

從某種意義上講,推遲24小時不是什麼壞事。

雖然波特蘭是緬因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國本土最北面的大型港口城市,但是在美國東北部地區,人口只有120萬的波特蘭只能勉強算得上是個大城市,而且周邊地區沒有像樣的大中城鎮,所以進軍波特蘭的難度要比進攻波士頓小得多。要知道,波士頓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地方(波士頓傾茶事件),而且是美國東北部地區最主要的港口城市之一,還是馬薩諸塞州的首府,還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所在地。在波士頓附近100千米範圍之內,還有如同曼砌斯特與納蘇厄(屬於新罕布希爾州),倫斯、林恩、布羅克頓、伍斯特、新貝德福德與普林斯菲爾德(屬於馬薩諸塞州),普羅維登斯(屬於羅得島州),哈特福德、紐黑文與沃特伯里(屬於康涅狄格州)等人口在100萬左右的大中城市,以及眾多人口僅有幾萬的中小城鎮。用一些共和國陸戰隊官兵的話來說,從撲茨茅斯向波士頓進軍,實際上就是在城市裡面行軍,是在一塊接一塊的市區內行軍。

向波特蘭進軍遇到的麻煩,引起了共和國陸戰隊的高度重視。

在向波士頓進軍的時候,陸戰隊的指揮官沒再託大,而是從一開始就把火力掩護放在了首位,不但讓跟隨陸戰隊行動的火力支援艦隊(雖然火力支援艦隊屬於海軍,但是在支援登陸作戰的時候,由陸戰隊直接指揮)靠近海岸線,縮短炮擊距離(縮短射程,等於降低電磁炮的輸出能量,也就能夠降低加速器散發出的熱量,使電磁炮以更快的速度開火,或者持續炮擊更久),還聯繫了海軍,要求把一切能夠派過來的力量都派過來,不惜一切代價掩護陸戰隊進攻波士頓。

不管怎麼說,海軍與陸戰隊是綁在一條繩上的螞蚱。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早在進軍大西洋之前,海軍與陸戰隊就達成了密約,即陸戰隊無條件的支持海軍進軍大西洋的作戰行動,作為回報,海軍將無條件的支持陸戰隊進軍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雖然海軍與陸戰隊始終沒有承認有這樣的蜜月,而且隨著海軍在大戰結束後不久宣布解散(準確的說,是由軍種降為兵種),也沒有辦法證實有沒有這樣的密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海軍在進軍大西洋的時候,確實得到了陸戰隊的無私支持。比如在攻打維德角群島的時候,陸戰隊就派遣了兩個旅的兵力,聽從海軍調遣,並且成為了海軍攻佔維德角群島的主力,而不是讓陸軍插手海上作戰行動。事實上,到了進軍美國的時候,即便沒有這份密約,海軍也會無條件的支持陸戰隊,因為不管是進攻波士頓、還是接下來向南推進,都是在幫助海軍實現戰爭目的,即從根本上打垮美國。從某種意義上講,陸戰隊的地面行動只是在鞏固戰略打擊的成果,因此海軍完全有理由按照陸戰隊的請求,調整戰略打擊安排。

得到海軍的支持,進攻波士頓的行動變成了一場毀滅性的戰爭。

可以說,一路上,海軍用炮彈與炸彈幫陸戰隊鋪平了道路。

2天後,既7月15日,陸戰隊的先頭部隊到達波士頓城外的時候,從撲茨茅斯到波士頓之間的地區幾乎完全被炮火移平,僅有一些得到共和國當局承認,而且由共和國最高統帥部承諾保護的設施得到了保存,比如波士頓北面的幾十所大學。

這次,陸戰隊沒有一口氣攻入城區。

接下來的2天,陸戰隊調用了數百架飛機,包括隸屬於支援航空兵的40多架大型戰略運輸機,將在7月13日定製的2000多萬份傳單撒向了大波士頓地區(諷刺的是,這些傳單的大部分都是由那些自願勞動,並且通過勞動獲取共和國國籍的美軍俘虜印製的),並且明確宣稱,將在7月20日發起總攻。也就是說,如果波士頓的居民想要活命的話,最好在此之前離開市區。為了加快平民的疏散速度、製造出更加緊張的恐怖氛圍,共和國陸戰隊還宣布在波士頓北面設立5處平民疏散點,用包括垂直起降運輸機在內的軍用設備,將那些願意疏散的平民送往安全地區,也就是設在撲茨茅斯的難民集中營(當時,共和國陸戰隊已經在紐芬蘭島與安蒂科斯蒂島設置了20多座難民集中營,足以收容數千萬戰爭難民。共和國當局允許陸戰隊設置難民集中營,或者說共和國當局借陸戰隊之手設置難民集中營的原因非常複雜。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除了收容難民,防止人道主義災難,避免給歐洲借口之外,還有削弱新英格蘭地區美國人的抵抗意志,降低發生暴動的可能性。戰後,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共和國打擊猶太人的行動,即所有接受安置的難民都會按照民族加以區分,名義上,這是為了防止在集中營里發生種族暴動,實際上卻是要將一些「高危險性」民族進行集中管制,其中就包括了猶太人,而且當時接受安置的近2000萬猶太人中,只有不到200萬在戰後選擇留在美國,其餘的全都選擇前往新的猶太家園,即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受此影響,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共和國當局故意所為,而在戰時設置戰爭難民集中營,就是針對猶太人,要將猶太人從西方文明中剝離出來。當然,不管受到多少指責,幾乎所有人都承認,設置專門的戰爭難民安置集中營是減少戰爭附帶傷亡的有效辦法)。

毋庸置疑,5天,足夠大波士頓區的2000多萬美國人做出選擇了。

7月20日23點55分,進攻波士頓的作戰行動正式開始。

因為海軍提供的戰術情報顯示,至少還有120萬美國軍人與民兵守在市區,而且幾乎在各條道路上設置了防線,如果單純發動地面進攻的話,陸戰隊的傷亡將非常巨大,所以在進攻開始前,陸戰隊呼叫了炮火支援,並且持續了數個小時之久。要知道,此時呆在美國外海的除了4支由陸戰隊指揮的火力支援艦隊之外,還有4個艦隊群的16支主力艦隊,以及4支航空艦隊與4座海上基地群。即便不考慮航空兵,僅僅是火力支援艦隊與主力艦隊就能將波士頓從地面上抹掉。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炮火打擊結束的時候,波士頓已經不存在了。

根據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的作戰記錄,在這幾個小時內,火力支援艦隊與主力艦隊總共向大波士頓地區投擲了30萬噸炮彈,航空兵還投下了大約2萬噸炸彈,猛烈的炮火足足將整個大波士頓地區覆蓋了3次。

毫無疑問,等到陸戰隊發起進攻的時候,剩下的只有打掃戰場這一項任務了。

猛烈的火力打擊,讓佔領大波士頓地區變得易如反掌,可是卻讓佔領之後的戰場清理工作變得異常艱難。

為此,陸戰隊不但將部署到前線的12個工程營(陸戰隊的工程營都是超編,不但人員是戰鬥營的好幾倍,還擁有上千台大型工程設備,其裝備總質量相當於一個步兵旅),還留下了2個陸戰旅。

即便如此,仍然花了足足30天才清掃完戰場。

根據陸戰隊在廢墟中找到的美軍官兵遺體,以及裝備等等遺物,當時守衛大波士頓地區的美軍肯定沒有120萬,甚至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根據戰後公布的數據,共和國海軍在這場戰役之後調整了戰術評估方式,即承認在進攻大波士頓地區的時候犯了錯誤,過分高估了美軍的實力。用海軍在這場戰役之後遞交給最高統帥部的一份調查報告來說,因為美國平民持有大量槍支,即美國擁有數量眾多的武裝平民,而部分美軍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故意偽裝成平民,所以海軍的偵察系統沒能準確分辨出平民與軍人,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也就是說,責任不在海軍身上。事實上,最高統帥部也沒有追究海軍的責任,而是堅持海軍的戰術判斷,即武裝平民已經對執行作戰任務的共和國軍人構成了致命威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