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零六章 大陸硝煙

西非戰場上的戰鬥,可以說是大國博弈的縮影。

大戰前兩年,共和國在西非戰場上的兵力投入非常有限。受條件限制,共和國海軍只向西非地區派遣了幾艘攻擊潛艇,而且這些潛艇的主要任務不是破壞海上交通,而是監視進出西非地區主要港口的艦船,掌握美國海軍在該地區的活動規律。因為得不到有效的情報支持與後勤保障,所以這幾艘攻擊潛艇執行破交任務的意義也不是很大。總的來說,在戰爭的前幾年裡,共和國海軍在西非地區基本上沒有多大貢獻。相對而言,共和國陸軍在西非戰場上的作用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陸上交通幹線沒有修通,所以共和國陸軍向西非戰場派遣主力部隊的計畫一再推遲。根據共和國陸軍的相關記錄,在戰爭的前兩年里,派往西非戰場的部隊總兵力不到5000人,而且以特種部隊為主,大都執行非正面作戰任務。與作戰部隊相比,反而是共和國陸軍派遣的軍事顧問與教官發揮了更加顯著的作用,為奈及利亞等國軍隊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事實上,即便到了2060年初,局面仍然沒有完全改觀。

「中非幹線」是在2060年3月中旬貫通的,而共和國陸軍派往西非戰場的第一個戰鬥單位在9月底才到達恩賈梅納。也就是說,派遣第一個戰鬥單位用了整整半年。顯然,這與共和國陸軍的實際情況完全相反。即便中部非洲地區的基礎條件極端惡劣,特別是查德境內嚴重缺乏大部隊行軍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查德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是以共和國陸軍的機動能力,即便從蘇丹港出發,也只需要幾天就能跨越整個非洲大陸。如果算上航空兵的支援能力(在單程飛行的情況下,垂直起降運輸機能將部隊送到5000千米之外,足以橫跨非洲大陸),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單位有足夠的能力進軍西非戰場。甚至可以說,即便沒有「中非幹線」,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單位也能前往西非戰場作戰,而且戰鬥力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陸軍拖拖拉拉的行動,只能說明共和國當局對西非戰場並不熱心。

準確的說,是西非戰場還沒有到最關鍵的時刻。

在2060年,非洲戰場上,除了撒哈拉以北地區之外,最重要的戰場不在西非,而是在南部非洲,即安哥拉、尚比亞、納米比亞、波札那與辛巴威。可以說,這個戰場上的爭奪不但關係到了西非戰場上的勝敗,還關係到了整個非洲大陸的未來。雖然表面上看,南部非洲戰場的爭奪重點也是資源,特別是納米比亞與波札那的稀有金屬礦藏(根據戰前探明的儲量,納米比亞與波札那的稀有金屬礦藏儲量在非洲地區僅次與奈及利亞與蘇丹,在全球也排名第八與第十。更重要的是,納米比亞是美國在非洲大陸的主要資源提供國,即納米比亞的稀有金屬礦藏主要提供給美國,而且佔到了美國進口量的15%左右,如果算上從波札那與安哥拉等國進口的,則佔了美國進口量的20%),但是本質上,這場戰爭的重點與非洲大陸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決定了由誰主宰南大西洋,進而對整個大西洋戰場產生深遠影響。

更重要的是,南部非洲地區還有一個能夠說得上話的地區性大國。

受南非影響,南部非洲戰爭的局面非常複雜。雖然看上去,主要是由美國支持的安哥拉軍隊在向南進攻,力圖控制納米比亞與波札那,而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尚比亞與辛巴威則在向西進攻,想通過控制波札那與納米比亞獲取更大的利益,比如向共和國出口更多的稀有金屬礦藏。但是從本質上看,不管是明目張胆的支持安哥拉的美國、還是在暗中支持尚比亞與辛巴威的共和國,都是想藉助發生在納米比亞與波札那的戰爭,讓南非在戰略上表明態度。對美國來說,至少希望南非嚴守中立,不向共和國提供任何支持與協助,從而讓共和國海軍無力向南大西洋派遣更多的作戰艦艇,也就無法威脅到美國的制海權,讓美國支持的喀麥隆能夠在西非戰場上獲得更大的勝利,並且確保大西洋航線的安全。對共和國來說,目的也只有一個,讓南非認清現實,做出明智選擇,從而獲得進軍南大西洋的跳板,為打響大西洋戰爭打下基礎。為了達到目的,美國與共和國都得爭取在南部非洲戰爭中取得實質性的勝利。

問題是,南非非洲離兩個超級大國都太遙遠了。

從共和國的廣州到坦尚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尚比亞與辛巴威都是內陸國家,距離兩國最近的大型港口就是坦尚尼亞首都)的海上航線長達12000千米,而從美國新奧爾良到安哥拉納米貝的海上航線也長達10000千米。更重要的是,南部非洲戰爭的主戰場在波札那,也就是在距離海岸線數百千米的內陸地區。如果在其他地方,幾百千米的地面交通線算不了什麼,可是在基礎條件極端惡劣的南部非洲地區,這就是個大問題了。要知道,納米比亞、波札那、尚比亞、辛巴威與安哥拉都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該地區也是世界上最落後的地區。從某種意義上講,除非投入數量驚人的垂直起降運輸機,並且建立數座大型航空站,不然該地區幾百千米的地面交通線的保障難度是中東戰場的5倍,或者相當於俄羅斯歐洲地區的10倍。事實上,就算美國與共和國都不缺乏垂直起降運輸機,受場地與軍人素質等因素限制,也不可能向交戰雙方提供太多的先進裝備。拿安哥拉軍隊來說,在這個文盲率高達90%的國家裡面,軍人中的文盲比例肯定更高,因為絕大部分安哥拉軍人將參軍服役當成了養家糊口或者是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徑,而知識份子等有才能的人,根本沒有必要參軍。當然,尚比亞與辛巴威軍隊的情況好不到哪裡去,而波札那與納米比亞又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不但軍隊規模不大,納米比亞甚至沒有一座像樣的城市。受此種種因素的影響,南部非洲戰爭不但異常殘酷,還非常緩慢。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直到2060年,共和國與美國都沒有向這個戰場派遣正規部隊。

當然,共和國與美國沒有立即捲入南部非洲戰爭,與南非也有很大的關係。

不管怎麼說,南非是一個典型的地區強國,就算在超級大國面前,像俄羅斯這樣的准大國都不堪一擊,更別說地區強國了。但是在世界大戰中,在戰前就保持中立的地區強國往往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而且超級大國也不能無視其存在。就拿南非來說,南部非洲戰爭爆發之後,南非就以南部非洲聯盟與非盟領導國的身份出面調停,希望交戰雙方能夠停止軍事衝突,通過談判解決矛盾。雖然南非的調停工作沒有收到實質性效果,戰爭仍然在繼續,但是在南非當局擺明了立場之後,交戰雙方仍然有所顧忌。2058年中期,也就是南部非洲戰爭爆發4個月後,南非跟納米比亞與波札那簽署了維和協議,隨後就向這兩個國家派遣了維和部隊,控制了位於兩國邊境地區的稀有金屬礦藏,並且在該地區建立了難民收容營,為戰爭難民提供庇護。

也就是說,在南部非洲戰爭爆發後不久,南非就插了一腳進去。

毫無疑問,南非的這一行動讓美國很是不滿,反而得到了共和國的認同。當然,這也算得上是南非當局走的一招妙棋吧。要知道,就在出兵前不久,南非當局宣布在大戰中保持中立,即不為交戰雙方的任何國家提供便利,而這一舉動的直接受益者就是美國,最大受害者則是共和國。由此可見,南非在這個時候出兵控制住美國最想要的稀有金屬礦藏,並且通過設置難民營的方式來控制衝突規模,對美國造成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了共和國,甚至有不少美國人認為,這是南非投靠共和國的舉措。

事實上,在南非出兵的時候,也就是2058年中期,南非根本沒有理由投靠共和國。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南非此舉的最大目的還是減少戰爭對本國的衝擊。雖然納米比亞與波札那都是人口小國,兩國的人口加起來都不到800萬,但是與南非接壤的另外一個交戰國,即辛巴威卻有3000多萬人,而且由尚比亞與辛巴威組成的聯盟的綜合實力根本就比不上安哥拉。也就是說,南非當局認為戰火遲早要燒到辛巴威境內,到時候肯定會產生大量戰爭難民。雖然從理論上講,辛巴威的戰爭難民首先會向北流動,前往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坦尚尼亞,或者向東流動,進入人煙稀少的莫三比克,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難民湧入南非。事實上,從後來的實際情況來看,辛巴威難民的首選目的地是南非,因為南非是中立國,不會受到戰火威脅。對南非來說,阻止難民大規模湧入才是關鍵,因此南非當局有必要提前介入戰爭,並且在國境線外設置難民營。

可以說,南非此舉很有先見之明。

到2059年初,得到大批美製軍火的安哥拉軍隊就在美國軍事顧問的指揮下,一路過關斬將的殺入了肯亞境內,並且在當年第一季度末將戰火燒到了辛巴威首都附近,甚至可以說,安哥拉軍隊一度離勝利就只有一步之遙。受此影響,從2058年底開始,大批波札那與納米比亞的戰爭難民就湧向南非,到2059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