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零三章 文明衝突

太平洋戰場上進行戰略調整的時候,共和國在其他戰場上紛紛收穫重大戰果。

因為俄羅斯已經戰敗,大陸戰場上的戰鬥已經結束,所以在2060年與2061年,中東成為主要地面戰場。

很多人都認為,共和國陸軍會在2060年打贏中東戰爭。這也是很正常的想法,強大的俄羅斯都沒有能夠頂住共和國陸軍的進攻,哪怕以色列與土耳其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也不可能是共和國的對手。事實上,在歐洲以共和國盟國身份參戰的情況下,哪怕沒有因此向美國宣戰、美國也全力以赴,在中東戰場上取勝的希望都很渺茫。問題是,整個2060年,共和國陸軍在中東戰場上也沒有發動一次像樣的戰略進攻,大部分時候都是在修復戰線,即營造進攻氛圍,而不是發動進攻。

可以說,這一局面很難讓人理解。

當然,問題不在李東石的身上,作為戰區司令,他可以指揮進攻,卻無法決定在什麼時候發起進攻。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不能怪袁晨皓。雖然根據相關資料,在2060年的時候,確實是袁晨皓下令不要急於發動進攻,讓李東石不得不用調整戰線來消磨時間,也讓部署在中東戰場上的百萬大軍無所事事,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決定暫緩發起進攻的不是袁晨皓,而是裴承毅。更重要的是,裴承毅決定暫緩發動進攻的主要原因不是兵力不夠,也不是物資不足,而是2060年的國際局勢對共和國不太有利,或者說,不宜在地面戰場上發動大規模戰略進攻。

說得直接點,根源就在大陸戰場上。

眾所周知,歐洲在2060年初參戰,關鍵原因不是歐洲國家想從中撈取好處,而是只有參戰才能確保絕大部分歐洲國家的利益,特別是法德意的利益。受此影響,歐洲在參戰之前與共和國簽署了幾份非常重要的秘密協議,其中包括如何劃分佔領區、俄羅斯的戰後地位等等。問題是,仍然有一些非常關鍵的問題沒有得到落實,而且很多問題無法通過秘密協議得到解決。

這些問題,使得共和國與歐洲的關係變得非常微妙。

2060年2月初,也就是俄羅斯當局宣布投降之後不久,共和國當局就對外宣布,應蒙古國邀請,向蒙古國派遣駐軍,並且全權負責蒙古國的安全防務。雖然這種軍事行動與政治上的吞併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誰都知道,這是共和國「收復」蒙古的第一步。因為歷史上蒙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在20世紀初,蒙古仍然是中國的行省,加上蒙古國與內蒙古地區的民族關係,以及這幾十年來,共和國與蒙古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往來,所以共和國吞併蒙古國還不算什麼大事,至少沒有讓太多國家感到反感。問題是,1個月之後,共和國當局宣布在俄羅斯的薩哈林州(包括庫葉島、千島群島與南千島群島)、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赤塔州、布里雅特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雅特自治區、圖瓦共和國與阿爾泰共和國等11個地區實施特別管制,隨即出台了相應的軍事管制條例。

這一舉動,立即在國際社會上引起悍然大波。

要知道,共和國這麼做,等於在肢解與吞併俄羅斯。

雖然在歷史上,俄羅斯確實侵佔了中國的大片土地,但是共和國當局早與俄羅斯達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邊境條約,即承認了歷史事實,兩國之間不存在領土爭端。按照相關國際法,就算共和國打贏了戰爭,甚至佔領了整個俄羅斯,也不能拿歷史問題做文章,也就不能肢解與蠶食俄羅斯。更重要的是,共和國軍隊並未佔領整個俄羅斯,仍然有部分地區在歐洲軍隊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說,只要歐洲不肯鬆口,即不肯在現有的基礎上與共和國瓜分俄羅斯,那麼俄羅斯就仍然是個現實存在的國家。如此一來,共和國肢解與蠶食俄羅斯的行為都不具備法律效力。

與這種說法講理的事情比起來,共和國此舉的政治意義更加重大。

在戰爭宣言中,共和國當局一再宣稱,這並不是共和國發起的戰爭,也不是共和國願意參與的戰爭,共和國被迫捲入這場戰爭,只是為了捍衛本國與盟國的利益,只是為了懲戒那些蓄意製造與發起戰爭的罪犯,因此共和國不會在這場戰爭中,以武力的方式吞併其他主權國家,也不會因此而佔領其他國家,共和國在戰爭中進行的軍事行動都是暫時的,且以反擊為主要目的。總而言之,共和國當局在參戰的時候就承諾,不會藉此機會擴大領土,即戰爭不以拓展疆土為目的。

由此可見,共和國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所作所為,基本上與宣言背道而馳。

受此影響,在2060年3月11日,法國就代表歐洲集體安全組織正式照會共和國,希望共和國當局對已經採取的行動做出明確解釋。

共和國當局給出的答覆也很簡單,即俄羅斯的問題由俄羅斯人解決,共和國只為解決問題提供便利條件。共和國在俄羅斯的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設置特別管制地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俄羅斯的民族問題。不管怎麼說,俄羅斯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而且佔主體的俄羅斯人主要集中在歐洲地區,亞洲地區大都是少數民族,而這些少數民族的利益長期沒有保障,出於民主、自由、人道等,共和國當局有理由在條件成熟、且充分尊重當地居民意願的情況下,幫助數千萬人走出困境,創建更加美好的未來。

顯然,這種純粹的外交說辭無法讓歐洲國家感到滿意。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的這一說辭實際上證明了歐洲國家的擔心,即共和國會趁此機會肢解俄羅斯,即便不在戰爭期間這麼做,也會在戰爭結束之後,利用佔領軍的便利條件將俄羅斯打回原形。

從某種意義上講,出現這一局面,並沒讓歐洲的政治家感到意外。

早在戰爭爆發前,即法德意主導的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簽署安全條約時,就有人問過法國總統,如果共和國與俄羅斯爆發戰爭,並且利用戰爭肢解與蠶食俄羅斯的話,歐洲國家會不會為了道義加以制止?雖然當時法國總統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從法德意等國的表現來看,至少在2057年底,也就是中俄關係急劇惡化的時候,歐洲各國領導人就對戰爭發展有了明確認識,並且知道在戰爭期間,共和國很有可能以戰勝國的身份肢解與蠶食俄羅斯。

關鍵就在這裡,即歐洲領導人明知道這個結果,為什麼還要與共和國合作?

作為政治家,歐洲國家領導人不可能不知道,共和國當局絕對不會為了哈薩克打一場世界大戰,真正讓共和國捲入世界大戰、甚至是發起世界大戰的,還是共和國的國家利益。在歐亞大陸上,肢解與蠶食俄羅斯就是共和國的國家利益。雖然從根本上講,共和國不可能消滅俄羅斯,更不可能吞併俄羅斯,但是出於長遠考慮,在無法確保徹底消除隱患的情況下,共和國當局肯定會想方設法的在大陸方向上設置一道寬達數千千米的縱深防線,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本土與西方列強之間製造多個國家,用第三方來阻擋威脅,製造戰略緩衝區。正是如此,只要共和國取得了勝利,就會在歐亞大陸上有所作為,除了想方設法的削弱俄羅斯、並且讓歐盟控制東歐地區之外,還得設法在俄羅斯東面扶持幾個新興國家,用這些國家阻擋來自西方的威脅。

很明顯,共和國當局肯定會趁機肢解俄羅斯。

對歐洲國家來說,這不見得是壞事。一個被削弱的俄羅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能投靠歐盟,成為歐盟東面的主要屏障。更重要的是,要想消除俄羅斯的威脅,歐盟也得削弱俄羅斯,即不能在戰後出現一個強大到能夠與歐盟敵對的俄羅斯。正是如此,法德意等國才在戰爭爆發前,積極推動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結成准同盟關係,並且在俄羅斯戰敗前夕參戰。作為既得利益者,歐洲國家領導人非常清楚,在俄羅斯問題上,歐洲不應該過分干預,畢竟在主要厲害問題上,歐盟與共和國有共同利益。

對歐洲國家領導人來說,最無法接受的就是共和國當局明目張胆的行動。

在歐洲的新聞媒體紛紛譴責共和國的時候,法德意等國則在與共和國秘密接觸,磋商有關問題。

當時,共和國當局只承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戰後在該地區進行全民表決,由該地區的民眾決定自己的未來。看上去,這個承諾很有價值,事實上卻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別的不說,共和國當局並沒承諾不在戰時強行安置佔領區的民眾,即不以管製為名,改變佔領區內的民族結構,就足以讓承諾變成空文。

受此影響,前兩個月的磋商進行得非常艱難。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不管是共和國、還是歐洲,都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翻臉,但是在雙方都不肯讓步的情況下,每次磋商都會將雙邊關係推到危險的邊緣。比如在4月份的時候,法國就一再暗示,如果共和國不肯在民族問題上表態,就不會支持共和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進攻行動。也正是如此,在2060年的太平洋戰場上,共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