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九章 進軍夏威夷

攻打夏威夷群島的作戰行動以登陸瓦胡島為標誌,分為前後兩個階段。雖然在登陸瓦胡島之前,共和國海軍也對群島東面的幾座面積較大的島嶼進行了轟炸與炮擊,並且出動潛艇絞殺所有前往珍珠港的船隊,但是在共和國陸戰隊登上瓦胡島之前,所有作戰行動都可看成在為登陸瓦胡島做準備。

可以說,這種「厚積薄發」的進攻戰術,正是夏威夷群島攻防戰與馬里亞納群島攻防戰的最大區別。

雖然有人認為,共和國海軍在攻打夏威夷群島時對進攻戰術做出重大調整,主要受地理因素影響,即進軍夏威夷群島要比進軍馬里亞納群島困難得多,僅後勤保障上的麻煩就足以讓共和國海軍花更多的力氣進行戰前準備,自然需要「厚積薄發」。但是這種變化,更應該看成是共和國海軍對攻打馬里亞納群島、以及正在進行的斐濟群島戰役的總結,針對戰術上暴露出來的問題,所進行的必要調整。

為攻佔瓦胡島,共和國海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攻打威克島。

威克島位於馬里亞納群島與夏威夷群島之間,為孤懸大洋深處的珊瑚環礁,西到塞班島大約2350千米、東到瓦胡島大約3700千米,基本上在塞班島與中途島的正中間,陸地面積不到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6米,地勢平坦,島上有一座美國空軍的航空基地,以及聯通關島與珍珠港的海底電纜與光纖信息控制中心。當然,在關島被共和國軍隊佔領之後,這條海底通信線路就被美軍截斷了。

單純從戰略地位來看,威克島的重要性在中途島之上。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聯邦政府就將這座在美西戰爭中從西班牙手裡奪來的建外島嶼(即沒有正規行政編製)交給海軍,讓海軍在島上修建通信中心與潛艇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威克島兩度易手。戰後,美國擴大了島上的機場,並且將其作為跨洋航線民航飛機的緊急著陸場,而這座飛機場就是後來的空軍基地。

問題是,威克島孤懸大洋深處,最近的島嶼也在數百千米之外(即南面屬於馬紹爾群島、曾經是美國核武器實驗場的比基尼環礁),防守難度非常大,遭到攻擊之後,很容易被佔領,不然美國也不會在這座島上僅設置一座條件簡陋的機場,以及一座完全可以無人職守的信息控制中心。

單純從島嶼面積上看,威克島可以成為進軍夏威夷群島的跳板。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島上缺乏基礎設施,別說供幾萬官兵駐紮的營地,就連供幾萬官兵使用的廁所都沒有。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要想利用威克島,肯定需要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暫且不說基礎建設需要耗費多少資源,光是花費的時間就無法接受,要不然當年日本海軍也不會在佔領了這座島嶼之後,僅讓為登陸部隊運送物資的船隊在此停靠,而讓攻打中途島的主力,即聯合艦隊從本土出發。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海軍看中的,也是威克島的這一用途。

不同的是,共和國海軍沒有打算把威克島變成船隊的中途停靠站,畢竟配備了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的軍事運輸船隊基本上具有無限的巡航力,而且航行速度在45節以上,即便從共和國本土出發,不需中途停靠就能在數日之內到達夏威夷群島,更何況大部分軍事運輸船隊都是從那霸港出發。威克島的重大意義在於,可以成為戰術運輸機的中途停靠點,即讓航程有限、數量巨大的戰術運輸機能夠從塞班島起飛之後,在這裡補充電能,然後飛往夏威夷群島東部的主要島嶼。雖然戰術運輸機的運載能力非常有限,一般只能運載35噸貨物,但是運輸機擁有遠超過船隻的速度,加上眾多的數量,能夠在緊急時刻,特別是在登陸作戰的時候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因為美軍沒有安心守住威克島,所以攻打威克島的戰鬥進行得非常順利。

用共和國海軍的話來說,不需要出動陸戰隊,將一支艦隊里各艘戰艦上的武裝戰鬥人員組織起來就能佔領威克島。

正是如此,在佔領威克島之前,共和國海軍就把重點轉向了中途島。

當時,在要不要攻打中途島、什麼時候攻打中途島、以及如何攻打中途島等幾個問題上,共和國海軍內部存在不小的分歧。

首先是要不要攻打中途島,即有沒有必要攻打中途島。

中途島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從地理位置上看,正好位於美國西海岸到亞洲大陸東海岸的正中間,即航線中途。從地質構造上看,中途島屬於夏威夷群島,而且是群島中最西面的島嶼。問題是,夏威夷群島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因為所處板塊在其他板塊的擠壓下向西漂移,所以島嶼呈東西分布,面積較大、地質活動頻繁的幾座島嶼都在東面,而西面還有幾座珊瑚島礁。也就是說,即便屬於夏威夷群島,中途島與檀香山的直線距離都在2000千米以上。

更重要的是,中途島不在瓦胡島與威克島之間,在威克島的東北、瓦胡島的西北,即位於威克島與瓦胡島連線的北面,且偏移得比較遠。

受此影響,就算攻佔了中途島,也只能將進攻距離縮短1000多千米。

問題就在這裡。

因為中途島的陸地面積比威克島還要小,僅5平方千米,而且島上的基礎設施也非常簡陋,基本上不具備大規模駐軍的能力,所以最多只能作為登陸部隊的跳板,在價值上與威克島相似。關鍵是,即便是戰術運輸機,也可以從威克島直飛瓦胡島,並且在降落卸貨的時候充電。有意思的是,即便戰術運輸機從中途島出發,在向瓦胡島運送物資的時候,也得在降落卸貨的時候充電,不然無法返回中途島。如此一來,在只需支持戰術運輸機的時候,攻打中途島的意義就不那麼明顯了。

當然,進攻跳板的意義不僅僅是為戰術運輸機提供降落充電的場地。

在討論是否攻打中途島的問題時,一位陸戰隊後勤部門的參謀軍官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那就是攻打夏威夷群島會有多大的傷亡,而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的前線醫療救治系統能否確保所有傷員都得到及時有效的照顧與治療?

顯然,這是2個問題,而不是1個問題。

首先是傷亡有多大。按照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的估計,攻打夏威夷群島的兵力損失不會低於馬里亞納群島,而按照之前的傷亡比例,即傷殘官兵為陣亡的3到4倍,那就意味著在戰爭期間需要久治20萬到30萬傷員。這裡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即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的前線救援能力。要知道,在攻打馬里亞納群島的時候,大部分傷員都是通過戰術運輸機直接送往琉球與日本的軍事基地,接受更加全面的醫療救助,只有一些急需穩住傷勢的重傷員,以及一些經過簡單處理後就能康復的輕傷員才被送到附近的醫療船上。即便如此,在塞班島攻防戰期間,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各投入的1艘醫療船都人滿為患,根本沒有辦法救治成千上萬的傷員。可以說,如果不是有大批戰術運輸機可以調動,而且這些向前線運送物資的運輸機都可以在返航的時候帶走傷員,不然肯定有很多傷員得不到及時救治,還會有更多的傷員因此而永久性殘廢。

與攻打馬里亞納群島相比,攻打夏威夷群島的麻煩更加突出。

說得直接一點,就算按照攻打馬里亞納群島的作戰模式,將一些暫時沒有危險,卻又無法迅速恢複戰鬥力的重傷員用向前線運送物資的運輸機送往後方,因為距離後方太遠,飛行時間過於漫長,而且得在中途停留一次,所以這些傷員都難以得到及時救治,傷勢很有可能在運輸途中加重。果真如此的話,那代價就過於巨大了。要知道,從理性的角度講,任何國家與軍隊都會在大規模戰爭期間盡量減少傷殘軍人、特別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傷殘軍人的數量。

當然,最應該指望的就是大型海上醫療中心,即常說的醫療船。

問題是,即便在戰爭時期,海軍與陸戰隊也不會建造太多的醫療船。原因很簡單,只有在極少數的戰鬥才會導致大量傷亡,而在絕大部分時候,傷員的數量都不會很多。雖然根據馬里亞納群島攻防戰的經驗教訓,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聯合開發了一種醫療模塊,即可以用該模塊在任何一種標準化運輸船上搭建海上醫療中心,但是這只是醫療中心,即只負責搶救傷員,而不負責傷員的康復護理工作,而且也沒有多少傷員願意在船上呆到痊癒。如此一來,在大戰的時候,必須為幾十萬傷員提供康復理療中心。考慮到部分傷員的康復周期不會過於漫長,而且還有一些心理創傷性傷員,所以很有必要在距離前線比較近的地方,設置專門的傷員康復中心。

顯然,這個中心不需要太大,能夠容納萬兒八千人就行了。

毋庸置疑,威克島與中途島都是比較理想的地點,只不過其中一處需要用來支持戰術運輸機,所以只能選其中一處。

受此影響,海軍在制訂作戰計畫的時候就決定攻佔中途島。

按照海軍制訂的作戰計畫,在佔領中途島之前,威克島主要為戰術運輸機服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