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七章 最後的反制

如果說美軍指揮官還在猶豫不決的話,那麼張雪峰就顯得格外的沉著冷靜。

雖然在5月11日夜間,張雪峰也不知道第51艦隊的具體位置,但是在這個並不平靜的夜晚,他卻沒有絲毫擔憂。

早在這場海戰之前,確切的說,是在戰爭爆發前,也就是1年多前的2057年底,已經是西太平洋戰區參謀長的張雪峰參與了由海軍司令部主持的模擬對抗,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第一次見到了還在建造中的「秦」級主力艦,並且掌握了該型戰艦的主要性能數據。這場保密度極高的模擬對抗,正是圍繞著「秦」級主力艦展開。

模擬對抗分別在三種情況下進行:一是航母戰鬥群失去戰鬥力,只能用「秦」級為核心的主力艦隊與敵人爭奪制海權;二是航母戰鬥群只有有限戰鬥力,「秦」級主導的主力艦隊在艦載航空兵的掩護下奪取制海權;三是航母戰鬥群具備完善戰鬥力,「秦」級主導的主力艦隊參與奪取制海權的作戰行動。

因為當時大戰爆發的氛圍已經非常強烈,第一批8艘「秦」級(海軍在2057年之前就做出了訂購第二批8艘「秦」級的決定,只是受造船廠的建造能力限制,以及「秦」級作戰能力受到的質疑,第二批建造工作被安排在2058年,即第一批下水舾裝之後,而在船台建造完成之前,海軍就根據第一批「秦」級在實戰中的表現,對第二批次進行了改進,這也就是後來的8艘「唐」級主力艦)幾乎不可能在大戰爆發前完工,所以海軍必須考慮在其服役之前可能出現的情況,並且有針對性的進行備戰工作。

從模擬對抗來看,當時海軍對「秦」級的性能與戰術使用也沒有多少把握。

當然,這並不包括張雪峰。

雖然來自潛艇部隊,而且在成為準將之前,在潛艇上服役了20多年,把一個人最重要的青春時光都留在了潛艇上,也因此成為一個從思想到習慣、從語言到行為都十足的、不折不扣的「潛艇兵」,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潛艇兵一直以韌性與適應能力著稱。設想一下,什麼人能夠在一個隨時有可能被頭上成百上千噸的海水壓扁的鐵皮罐子里過上幾個月見不到陽光的日子而不發瘋?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潛艇兵。當然,還得補充一條,即便到21世紀中葉,潛艇是唯一將女性拒之門外的艦艇。

作為共和國海軍歷史上戰績排名第一的王牌艇長(按照噸位計算的話,張雪峰在離開一線部隊的時候取得的戰果超過了華劍鋒與劉海鋒),張雪峰的才能是不需要懷疑的。正是如此傲人的戰績,讓張雪峰在晉陞為海軍准將之後,獲得了一個其他軍官做夢都想得到的機會,那就是以海軍委託培訓的方式,返回軍事學院,接受為期2年的離職培訓。要知道,裴承毅就是在這接受了這一培訓之後,才獲得了前往巴基斯坦任駐外軍事顧問的機會,並且在印度戰爭中以前線總指揮的身份登上了軍事生涯的巔峰。除了裴承毅之外,參加過這一培訓的還有袁晨皓、蘇勁輝、凌雲霄、華劍鋒、梁國翔、賈寶國等等大名鼎鼎的戰將。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輪到張雪峰的時候,這種為期2年,而且不定期、不定時、不定人的離職軍事素養培訓已經成為衡量共和國軍人身份與成功的重要標誌。

正是這2年的培訓,讓張雪峰獲得了成為戰區海軍最高指揮官的資本。

更重要的是,全面的軍事素養培訓,讓張雪峰有機會接觸到其他軍兵種的戰術,也讓他有能力將其他軍兵種的戰術與潛艇戰術融會貫通,從而形成自有的,而且是符合現實情況的戰術思想。

可以說,接受了2年的培訓之後,張雪峰就不再是單純的「潛艇兵」了。

按照比較可靠的說法,張雪峰是共和國海軍中,第一批認識到主力艦在未來海戰中重要地位的將軍之一。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而且張雪峰本人也沒有承認過,但是在2057年底的時候,身為專門負責戰區內海軍事務的戰區參謀長,張雪峰竟然主動要求以「建造長」的身份負責主力艦的建造工作與主力艦隊的組建工作,足以證明,這個在潛艇戰場上有著輝煌戰績的將軍找到了新的人生舞台。

必須承認,張雪峰與其他同樣來自潛艇部隊的將軍有很大的區別。

用外界的評價來說,張雪峰是一個生來就為了打仗的戰士,而不是呆在戰線後方的統帥。

不管這個評價是否客觀,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張雪峰是個喜歡衝鋒陷陣的軍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不難明白,華劍鋒重點栽培張雪峰,與張雪峰的出身沒有太大的關係。

事實上,主力艦與張雪峰熟悉的潛艇有很多相似之處,至少「秦」級如此。

比如「秦」級與潛艇一樣,都高度重視被動隱身,而不是主動隱身,雖然隱身的方式方法並不完全一樣,即「秦」級更加重視包括雷達、紅外線、可見光與紫外線在內的電磁波被動隱身,而潛艇則更加重視聲波被動隱身,但是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悄悄靠近敵人,再出其不意的發起攻擊。這一點,從「秦」級的武器配備,特別是主戰武器的彈藥配備情況就看得出來,僅能消耗10分鐘的彈藥儲備量,肯定不是為持久戰準備的。受此影響,「秦」級與潛艇在攻擊目標的時候,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共同點,那就是爭取一擊必殺,只要得手一次就能徹底消滅敵人、至少也能讓敵人喪失戰鬥力。別的不說,900千克級穿甲彈與650毫米重型魚雷的威力就不相上下。

這種基本面上的相似形,也就決定了「秦」級與潛艇戰術上的相似形。

可以說,這也是張雪峰能夠出任第一主力艦隊指揮官的關鍵因素。事實上,美國海軍第51艦隊的指揮官也來自潛艇部隊,而且在「專業」之前,在攻擊潛艇與戰略潛艇上各幹了10多年。

同樣的道理,模擬對抗中,張雪峰一眼就看出了「秦」級的強大之處。

模擬對抗還未結束,張雪峰就給海軍司令部打了份報告,在著中說明「秦」級主力艦的強大之處的同時,還要求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研究主力艦的海戰戰術,並且希望由自己來領導這個機構。

當然,張雪峰得到的是8艘「秦」級主力艦裝配總長,也就是「建造長」的位置。

按照海軍的慣例,每艘戰艦在船台建造期間就會命令,並且在建造到某一進度的時候安排裝配長。一般情況下,裝配長會在為戰艦命名的時候任命,而且肯定是這艘戰艦的第一任艦長。也就是說,在張雪峰提出要求的時候,8艘「秦」級的裝配長已經確定了,而且以他海軍少將的身份,也沒有「資格」擔任裝配長,才新增了個裝配總長。雖然海軍之前還沒有將在造戰艦編成艦隊的先例,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除非發生重大變故,不然裝配總長肯定是首任艦隊司令。

得到這個任命後,張雪峰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

也就是說,在他率領第一主力艦隊開赴戰場的時候,已經有1年多的指揮經驗,不但對主力艦的所有戰術理論了如指掌,還認識包括8名艦長在內的所有軍官。因為擔任過西太平洋戰區參謀長,配屬給第一主力艦隊的護航戰艦大都來自前西太平洋艦隊,所以張雪峰還認識艦隊里的大部分艦長與主要軍官。

說得不客氣一點,第一主力艦隊就是張雪峰的艦隊。

當然,沒有哪個艦隊官兵敢於小看這位在印度戰爭中,用一艘潛艇在一次攻擊中就將將印度海軍東部艦隊的三艘航母與數艘護航戰艦送到海底的「超級艇長」,而且按照海軍的傳統思想,一位能夠活著完成100次作戰巡邏任務,而且取得過戰果的潛艇艇長,絕對是艦隊的福星。

不管怎麼說,張雪峰具有成為一名優秀艦隊司令,並且在這個位置上取得更大成就的全部素質與基本條件。

更重要的是,在他身後,還有一位對他絕對信任的支持者。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華劍鋒的最後一道命令是在11日18點15分發出的,而這道命令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張雪峰全權決斷,不必就戰術問題進行請示。在此之後,知道第一主力艦隊發出捷報,華劍鋒都沒有下達任何命令。

由此可見,在11日天黑的時候,第一主力艦隊的作戰行動就進入到了戰術決策階段。

問題是,到這個時候,張雪峰只能肯定一點,那就是第51艦隊還沒有進入距離第一主力艦隊1200千米的交戰海域。

2058年12月底,即8艘「秦」級主力艦交付給海軍的時候,海軍司令部就批准了由張雪峰親自起草的作戰計畫,即在馬里亞納群島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域與美軍決戰,並且以此奪取西太平洋的絕對制海權。

作為戰役的前期準備,在2058年12月30日,第一批8艘攻擊潛艇就從舟山出發(共和國海軍將西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遷回舟山的時候,把潛艇司令部也搬到了這裡),前往馬里亞納群島西部海域,並且按照預定方式設置了潛艇警戒線。到2059年1月2日,也就是第一主力艦隊離開那霸之前,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