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七十二章 圖蘭風暴

2058年4月27日,共和國天軍的戰略轟炸機開始轟炸馬里亞納群島上的美軍基地。

在此之前,天軍就按照總參謀部的部署,出動戰略轟炸機對馬里亞納群島上的美軍軍事設施進行了轟炸,甚至在3月初的時候,動用2架在年初才交付並且完成測試的空天轟炸機,對羅塔島上的美軍彈藥庫進行了轟炸。只不過,這些轟炸多半都是以襲擾為目的,而不是真的為了摧毀美軍的軍事設施。

不管怎麼說,天軍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大陸戰場上的地面部隊進軍烏拉爾,以及與美國天軍爭奪制天權。因為轟炸機部隊的擴充速度不比艦隊快多少,比如飛行員的培養難度就要比艦隊官兵高得多,而且戰略轟炸機的造價也不比戰艦便宜多少(和平時期,戰略轟炸機的價格與多用途驅逐艦相當,即便在戰爭時期,扣除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費用,僅以材料與勞動力成本計算,戰略轟炸機的造價也與反潛護衛艦相當),所以在戰爭初期,天軍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作戰能力非常有限。樂觀估計,即戰損率不超過預期,也要到6月底,戰略轟炸機群的規模才有望翻番,要到2059年第一季度末,共和國天軍才有望組織「千機大轟炸」。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天軍必須精打細算的使用已有的戰略轟炸機。

當然,這也與共和國的戰爭計畫完全吻合。

別的不說,戰爭爆發前,共和國天軍軍火庫里,儲備最多的就是供戰略轟炸機使用的遠程彈藥,算上戰爭期間的生產能力,即便以較高強度作戰,也能讓天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消耗1年以上,而其他軍種的彈藥、比如海軍航空兵為戰鬥機儲備的對地攻擊彈藥,最多只能消耗3個月。由此可見,共和國天軍早就做好了讓戰略轟炸機在戰爭初期「打醬油」的準備工作,即戰略轟炸機絕對不會輕易冒險,哪怕會降低攻擊效率,也要把戰損率控制在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

這也是合情合理的安排,不管怎麼說,在新戰術、新武器、新平台問世前,戰略轟炸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儘快擴大轟炸機的產量,就得在戰爭中盡量減少轟炸機的損失量。

明白這一點,也就不難明白,共和國當局為什麼要將轟炸機用在大陸戰場上。

不管怎麼說,與美國比起來,俄羅斯都是一個相對弱小的敵人。更重要的是,在大陸戰場上,共和國天軍的戰略轟炸機可以在戰線後方上千千米外發射導彈,而且得到了己方防禦系統的重重保護,基本上不會受到威脅,而在大洋戰場上,不但戰線不夠明顯,共和國海軍也無法為轟炸機提供全面保護,無法保證轟炸機不會受到威脅。

拿4月底之前轟炸馬里亞納群島的行動來說,雖然幾次轟炸行動的規模都不大,戰略轟炸機全部使用射程在1500千米以上的遠程巡航導彈,攻擊行動也沒有任何規律,但是在運氣不好的情況下,什麼事情都會發生,比如在3月11日,4架轟炸機在發射導彈後,碰上了2架從火山群島北上前往日本本州島執行偵察任務的重型戰鬥機,結果2架轟炸機被擊傷,就算勉強飛到了位於日本的空軍基地,也只能報廢。不幸中的萬幸是,那2架美軍戰鬥機正在返航,而且沒有攜帶太多的對空導彈,不然4架轟炸機、以及上面的8年個飛行員都得完蛋。

當然,戰爭中,絕對不會因為降低損失而放棄戰爭目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將攻打馬里亞納群島的作戰行動推遲到4月底,除了海軍難以在此之前組織起足夠的投送力量之外,與天軍戰略轟炸機部隊也有一定的關係,或者說與大陸戰場上的作戰行動有關。

不管是否承認,共和國都是一個典型的陸權國家。

可以說,袁晨皓的主張,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陸權在共和國基本利益中的地位。即便從事後的角度來看,如果無法確保陸權,就算共和國打贏了太平洋戰爭,並且順利渡過太平洋,登上了北美大陸,也會使勝利變得毫無意義。正是如此,裴承毅在積極主張將重點轉到太平洋上的時候,並沒阻止袁晨皓在大陸戰場上的進攻行動,甚至主動移交權力,讓袁晨皓全權負責大陸戰爭。

單從軍事才能來看,袁晨皓完全有能力成為第二個裴承毅。

2058年1月中旬,也就是馬爾地夫海戰結束後不到一周,袁晨皓就在大陸戰場上發起了代號「圖蘭風暴」的進攻行動(裏海到天山山脈之間的地區又被稱為圖蘭低地,而該地區又以沙漠為主),吹響了向俄羅斯腹地進軍的號角。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連裴承毅都認為袁晨皓操之過急。

要知道,當第十戰鬥單位的戰鬥旅從科斯塔奈出發、北上越過哈俄邊境線、殺入俄羅斯境內、向車裡雅賓斯克進軍的時候,第九戰鬥單位還在烏拉爾河下游東岸布防,而且沒能及時將戰線推進到烏拉爾城對岸。也就是說,共和國陸軍在哈薩克西北地區的戰線存在一個非常巨大、而且明顯得不能再明顯的漏洞。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俄軍並沒抓住這個寶貴的反擊機會。

從戰後收集到的資料來看,俄軍肯定發現了這個漏洞,而且知道從烏拉爾出發,能夠穿插到第九戰鬥單位後方,至少能夠將第九戰鬥單位包圍殲滅,如果投入足夠兵力,還能向東挺進,對正在北上的第十戰鬥單位構成威脅,迫使共和國陸軍放棄進攻車裡雅賓斯克,以及向葉卡捷琳娜堡進軍的打算。但是俄軍指揮官必須考慮另外一種可能性,即這是共和國陸軍故意留出的破綻,目的就是要讓烏拉爾的俄軍主動發起反擊,然後突擊烏拉爾,在烏拉爾河西岸獲得橋頭堡。

毫無疑問,這個擔憂讓俄軍指揮官決定按兵不動。

這也不難理解,不管怎麼說,俄羅斯的情報系統都應該知道,共和國總參謀長已經奔赴前線,指揮共和國陸軍作戰的是袁晨皓,而不是哪個不知名的將軍。或者說,如果當時換了別人來指揮,恐怕俄軍已經打過來了。更重要的是,在第十戰鬥單位殺入俄羅斯境內的時候,在其大後方,還有至少3個戰鬥單位已經部署就位,其中就包括第100戰鬥單位。還有一點是誰也不能忽視的,那就是頂在前面的第十戰鬥單位與第九戰鬥單位均是共和國陸軍最精銳的主力部隊,特別是號稱「天下第一」的第十戰鬥單位,其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說是罕無敵手。考慮到共和國軍隊最擅長的進攻戰術,即利用強大的空運力量,以低空突擊的方式佔領敵人後方的戰略要地,將冒前突進的敵軍切割出來,再集中具有絕對優勢的兵力與火力,一舉殲滅包圍圈內的敵人,俄軍指揮官更得考慮一下從烏拉爾發起反擊後,烏拉爾河西岸的安全性了。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袁晨皓故意布下的圈套,俄軍沒有上當而已。

事實上,俄軍沒有趁機發起反擊,只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俄軍並不清楚共和國在中亞地區的物資調運情況。要知道,當時送到中亞地區、並且囤積在距離前線500千米範圍內的軍事物資僅夠第十戰鬥單位消耗5天、以及讓第九戰鬥單位在防禦狀態下堅持1周,也就是說,第十戰鬥單位必須在5天之內完成第一輪進攻行動。由此可見,如果當時俄軍掌握了這一情報,別說指揮作戰的是袁晨皓,就算是裴承毅,也無法讓俄軍駐足不前。這也說明,袁晨皓確實敢冒險,而且是在充分掌握了敵人心態之後進行冒險。

受此影響,第十戰鬥單位在攻打車裡雅賓斯克的時候,首先打的就是郊外的機場。

不得不承認,第十戰鬥單位的突擊能力不但沒有因為10多年沒有打仗而降低,還因為得到了更多先進裝備、特別是更出色的垂直起降運輸機而變得更加強大。

1月13日,也就是進攻的第二天,第十戰鬥單位就控制了車裡雅賓斯克的機場,並且修復了跑道,使機場投入使用。

隨著成群結隊的戰略運輸機降落在車裡雅賓斯克的機場上,將成百上千的集裝箱與貨盤送到第十戰鬥單位的手中,俄軍指揮官才反應過來,即共和國陸軍部署在前線的後勤保障力量非常有限,甚至難以支持第十戰鬥單位作戰。

問題是,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已經太晚了。

雖然俄軍在24小時之內就調整好了部署,並且在又一個24小時之內就完成了進攻準備工作,但是在這48小時之內,共和國陸軍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在哈薩克北部地區沿鐵路線搭建數座野戰機場,從而將陸軍航空兵的低空攻擊機部隊的部署地點向前線靠了數百千米。

1月15日夜間,俄軍向已經佔領了車裡雅賓斯克的第十戰鬥單位發起反擊的時候,首先遭遇的不是共和國陸軍的地面作戰部隊,而是來自頭頂上的低空攻擊機,隨即又遭到了第十戰鬥單位與第100戰鬥單位2個炮兵旅的全面炮火壓制。轟炸與炮擊交替進行,一直持續到16日天亮,當俄軍因為傷亡過於慘重,不得不主動退卻的時候,已經有2個俄軍裝甲師由與2個步兵師被徹底擊潰,還有1個裝甲師與3個步兵師遭到重創,被炸死的俄軍官兵不會少於3萬人。

當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