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六十二章 權力歸位

會議討論的話題很快就落到了兩個主要問題是,一是兵力部署,二是物資調運。

毋庸置疑,這兩個問題都不好解決。

前面提到過,為了麻痹對手,造成共和國把重點放在遠東地區的假象,陸軍在中亞地區只投入了2個戰鬥單位,而且只有1個主力戰鬥單位。雖然戰爭爆發前,還有幾個戰鬥單位進駐西北地區,就連部署在南亞地區的第一戰鬥單位與第10戰鬥單位都已北上,進駐巴基斯坦北部地區,但是為了使讓俄軍上當,在此之前,除了第一戰鬥單位還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之外,其他幾個戰鬥單位都已遠離戰區,其中第十戰鬥單位正在開赴東北的途中。也就是說,短期之內,在不動用戰略運輸力量的前提條件下,只能出動第一戰鬥單位。更重要的是,從巴基斯坦北上,不但要翻越帕米爾高原與天山山脈,還要得到塔吉克與吉爾吉斯斯坦允許,而這兩個國家都沒有宣布參戰(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已經保證在俄軍被趕出哈薩克後向俄羅斯參戰,塔吉克則要求烏茲別克與土庫曼宣布中立,不然不會向俄羅斯宣戰),所以第一戰鬥單位也很難及時趕到戰場。如此一來,要想向中亞戰區增派作戰部隊,就得動用戰略運輸力量。

針對這個問題,總參謀部提出了一個比較可行的解決辦法,即人員空運,裝備陸運。

按照總參謀部制訂的作戰計畫,在以掃蕩托博爾河(鄂畢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到烏拉爾山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地區為戰役目的的情況下,即便不撤出第九戰鬥單位與第90戰鬥單位,前期也得投入4個主力戰鬥單位與4個戰鬥單位,即近20萬地面部隊。如果要在24小時之內完成部署,則需要徵用500架大型民航飛機,並且控制住哈薩克北部地區的4座大型機場或者空軍基地,在24小時之內保證1000架次的航班起降量。因為共和國民用航班的保有量超過5000架,其中運載能力超過250人、最大航程超過5000千米的大型客機就有2400多架,加上各大航空公司均與政府簽署了緊急徵召協議,國家也已經進入戰爭狀態,所以徵用500架民航飛機不是什麼難事。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不是哈薩克北部地區的機場數量有限,而且吞吐能力並不強,不然還可以徵用部分貨運飛機,向前線運送武器裝備。

相對而言,運送兵員的問題還不大。

主要的難題就是如何運送8個戰鬥單位的武器裝備。

之前部署在西北地區的4個戰鬥單位還好說。拿第十戰鬥單位來說,因為早就考慮到要前往中亞地區作戰,所以在做戰略佯動的時候,其主戰裝備都留在了新疆北部地區的軍火庫里,帶走的只是一些用板材拼湊起來的假裝備。如此一來,只需要將到達蘭州的2萬名官兵,以及在重慶集結的1萬名新征官兵送往北疆,第十戰鬥單位就能形成戰鬥力,並且自行開赴戰場。

關鍵就在新增部署的4個戰鬥單位上。

在這個問題上,裴承毅最初的想法是縮小進攻規模,降低兵力投入,讓另外4個戰鬥單位以增援的方式參戰。

討論下來,裴承毅不得不承認,他把這個問題考慮得太簡單了。

按照袁晨皓的分析,即便放棄右翼進攻,地面部隊從科斯塔奈出發,越過哈俄邊境線之後,沿南烏拉爾山東面北上,直接攻打車裡雅賓斯克,並且以攻佔葉卡捷琳娜堡為最終目的,放棄東面的庫爾干與秋明,僅正面進攻就需要動用4個戰鬥單位。因為俄軍肯定會在烏拉爾河西岸發動進攻,阻止共和國軍隊北上,所以部署在西哈薩克州的第九戰鬥單位與正在為強渡裏海做準備的第90戰鬥單位都無法參加北上進攻行動。更重要的是,直接北上等於將鋒線的右翼暴露在了俄軍西西伯利亞方面軍的面前,而在此之前,俄軍一直認為共和國軍隊將從哈薩克東北地區北上,首先佔領鄂木斯克以東的巴爾瑙爾、新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克麥羅沃與新庫茲涅茨克等地,解除本土西北地區受到的威脅之後,才會西進攻打烏拉爾山東部地區,所以俄軍的主力一直部署在鄂木斯克。也就是說,即便不出兵攻佔秋明與庫爾干,也得在戰線東面構築防線,並且保留一支足夠強大的預備隊。因為東面最有利的防線就是通過秋明與庫爾乾的托博爾河,所以主動攻佔秋明與庫爾干,反而能夠節約不少兵力,降低防禦壓力。

說得直接一點,新增8個戰鬥單位已經是最低投入了。

顯然,裴承毅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事實上,也不是沒有辦法降低兵力投入。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要想降低兵力投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進攻方向,回到老路上來,在鄂木斯克東面與俄軍主力部隊打一場正面決戰。這麼做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從實際情況出發,至少能夠達到消耗俄軍有生力量,削弱俄軍總體戰鬥力的目的,並且為隨後掃蕩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打下良好開端,也能降低本土西北地區受到的威脅。問題是,這麼做肯定會延長戰爭時間,讓俄軍能夠沖絨布破的鞏固「烏拉爾防線」,使接下來的進攻變得異常困難,甚至被擋在烏拉爾山與烏拉爾河東面,錯失進軍莫斯科的最佳時機。

可以說,從長遠來看,肯定不能「走回頭路」。

為此,裴承毅批准了總參謀部制訂的作戰計畫,只是要求盡量合理使用兵力,即把無法及時部署到位的4個戰鬥單位安排為預備隊,通過調整戰術,充分發揮前線進攻部隊的主觀能動性。

客觀的講,當時最大的問題還不是如何把4個戰鬥單位的主戰裝備送上去。

按照袁晨皓的計畫,在投入10個戰鬥單位、正面進攻投入8個戰鬥單位的情況下,至少得在後面留下3個戰鬥單位的預備隊。因為參與正面進攻的有第十戰鬥單位,以及與其一脈相承的第100戰鬥單位,眾所周知,第十戰鬥單位是共和國陸軍王牌中的王牌,是現任中東戰區司令李東石親手帶出來的部隊,其前身更是聞名遐邇的第153空降旅,在之前的所有戰爭中,這支部隊都有著驚人表現,而且都發揮出了超越平常的戰鬥力,所以只要能夠合理安排戰術,給予前線作戰部隊更大的自由度,就算少1個戰鬥單位,也不會對正面進攻造成太大影響。

可以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如何將物資送上前線。

眾所周知,在21世紀的幾場戰爭中,共和國陸軍的物資消耗速度節節攀升,隨著新一代電磁炮全面裝備,物資消耗速度肯定又增加了不少。在以往的戰爭中,因為大部分時候是在沿海地區作戰,即便在內陸,也能夠依靠鐵路線與公路線,使物資供應得到保證。即便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中東戰爭的北方戰線上,戰場距離最近的港口近千千米,而且沒有貫通的鐵路線,公路交通也不發達,共和國陸軍也能依靠規模龐大的盟軍來確保物資供應,當時在後方負責運輸物資的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軍隊的數量是在前線作戰的共和國陸軍總兵力的10倍!顯然,中亞地區的基礎條件惡劣得多。哈薩克北部地區地廣人稀,就算有縱橫交錯的公路網,也有幾條鐵路線,但是比起廣闊的範圍,鐵路線與公路線的密度都低得驚人,而且各地車站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後。更重要的是,哈薩克人口不到3000萬,且大多集中在南部地區,可以調動與徵用的人力資源也就非常有限。

按照總參謀部估計,如果完全依靠鐵路與公路,以中亞地區的情況,為了保障25萬地面部隊,至少需要動用100萬後勤保障人員,而哈薩克最多只能提供50萬人員,且其中最多只有10萬軍人,另外40萬為非軍事人員。也就是說,共和國得緊急動員50萬後勤保障人員。雖然以共和國的人口基數,動員50萬人員不存在任何問題。可是戰爭動員剛剛開始,而且首先動員的是戰鬥人員,非戰鬥人員的動員工作最快也只能在1月中旬開始,並且在2月底收到成效,加上調動與分配,要到3月中旬才有可能向哈薩克部署後勤保障人員。

事實上,這也是共和國軍隊在東北地區的佯動能夠收到效果的主要原因。

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針對這個問題,袁晨皓只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調動全軍的戰略與戰術空運力量,並且在進入俄羅斯境內之後,除了確保前線進攻部隊之外,首先投送支援旅,以確保空運能夠及時到位,而各戰鬥單位的炮兵旅則部署在哈薩克北部地區(全部部署在機場或者空軍基地附近),以充分利用鐵路運力,降低空運壓力。

顯然,這也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為了證明這一辦法可行,袁晨皓還拿出了一組計算數據。10個戰鬥單位擁有各類垂直起降運輸機總計2400餘架,日空運能力接近5.8億噸.千米。換句話說,在向2000千米外的地區運送作戰物資的時候,每架運輸機每天能飛4個架次,運送120噸物資,2400架運輸機能在1天之內運送288000噸物資。除了戰術運輸機之外,還有360架戰略運輸機可以調動,而這些運輸機的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