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九章 因循守舊

雖然俄羅斯的本土防空網算得上世界上最強大與最健全的之一,僅探測距離在5000千米以上的戰略警戒雷達就多達12部,超過了美國與共和國,為全球之首,但是本土防空作戰早已不僅僅是防空網的事情,而是基於戰略防禦系統、以國家整體軍事實力為根基的綜合作戰能力。

眾所周知,軍事衛星網路就是整個防禦系統的神經網路。

回過頭來看,也就不難明白,共和國為什麼要拿俄羅斯的軍事衛星系統開刀。因為在適當調整之後,大多數民用衛星都可以轉為軍用,比如商業遙感衛星就可以充當低解析度的軍事偵察衛星,商業通信衛星也可以充當軍事通信衛星,所以在天亮之前,也就是攔截了俄羅斯戰略潛艇發射的那幾枚潛射彈道導彈之後,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並沒閑著,而是在中央計算機的控制下,逐一掃除了俄羅斯的民用衛星,讓俄羅斯喪失了除有人軌道空間站之外的所有航天設備。

正如一位著名的軍事史學家在後來給的評價一樣,12月29日清晨,俄羅斯就已戰敗。

問題是,實質性戰敗與承認戰敗不是一回事。

雖然在戰略轟炸的時候,俄羅斯的國土防空系統基本上完好無損,但是在面對共和國天軍的戰略打擊時,各自為戰的俄羅斯防空部隊幾乎沒有半點勝算。

不可否認,俄羅斯確實擁有非常強大的國土防空系統。

根據軍情局掌握的情報,僅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俄羅斯空軍就有18個防空區(與大部分國家一樣,俄羅斯的國土防空部隊隸屬於空軍,而不是陸軍)、並且分為邊境防空區與戰略防空區。邊境防空區從西到東依次為車裡雅賓斯克、伊希姆、鄂木斯克、巴爾瑙爾、阿巴坎、伊爾庫茨克、赤塔、滕達、謝列姆金斯克、共青城、達利涅戈爾斯克與符拉迪沃斯托克等12個,主要配備射程在250千米以內的遠程防空系統,並且在部分重要防空區內配備射程達到500千米的戰區防空系統。因為所有邊境防空區都靠前部署,所以防空區均延伸到了鄰國境內,為典型的攻勢防空部署。邊境防空區後面就是涅夫捷尤甘斯克、阿欽斯克、烏斯季庫特、涅留恩格里、尼古拉耶夫斯克與霍爾姆斯克等6個戰略防空區。戰略防空區距離國境線均超過500千米,與邊境防空區的距離則保持在200到400千米之間,每個戰略防空區都有一部探測距離超過5000千米的遠程戰略警戒雷達、以及一部探測距離在1500千米左右的戰區警戒雷達,主要配備射程為500千米的戰區防空系統,部分戰略防空區還有數量不等的重型防空戰鬥機。

從俄軍防空區的分布情況看得出來,其國土防空分成三個層次。最外面是由重型防空戰鬥機拉起的攔截區域,即主動進入敵國領空截擊戰略轟炸機,阻止敵人的戰略轟炸機發射導彈。中間是由12個邊境防空區組成的邊境防空網,即在阻攔失敗之後,由邊境防空網攔截敵人的轟炸機與戰略巡航導彈,以及戰術彈道導彈。最後就是由戰略防空區提供的最後一道保護屏障,主要就是攔截敵人的戰略導彈。

這種根據兵器性能,按層次搭建國土防空體系,也是絕大部分國家的必然選擇。不管怎麼說,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中,只有共和國與美國有能力建設起全國覆蓋、全球到達的戰略防禦系統,並且以戰略防禦系統承擔絕大部分國土防空任務,從而大幅度削減本土防空部隊,僅保留戰區級別的防空力量。

實事求是的講,如果俄羅斯的防空區能夠相互協同與配合,就算共和國天軍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戰略打擊力量,也不見得能夠輕而易舉的突破俄羅斯國土防空網,用輕微代價完成戰略打擊任務。

關鍵就在與,沒有軍事衛星系統支持,俄羅斯的防空區很難相互配合。

不是俄羅斯當局不知道軍事衛星系統在國土防空網中的重要性,而是俄羅斯當局始終堅信一條戰略法則,即軍事衛星系統是戰略設施,攻擊軍事衛星系統,等於對俄羅斯實施戰略打擊,也就等於將遭到俄羅斯的戰略報復。所謂的「戰略報復」,就是使用戰略核武器進行的戰略反擊,而俄羅斯當局堅信有能力撕開共和國的國家防禦系統,對共和國進行毀滅性打擊,所以共和國不會主動打擊俄羅斯的軍事衛星系統,俄羅斯也就沒有必要因此擔心國土防空網因為軍事衛星系統癱瘓而受到牽連。在俄羅斯當局眼裡,即便與共和國開戰,也是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最多只是一場以常規武器為主的全面戰爭,至少不會迅速演變成相互進行戰略打擊的核戰爭。

正是基於這一戰略判斷,俄羅斯當局才沒有將國土防空網與軍事衛星系統分開建設。

很明顯,俄羅斯對自身的實力過於自信了。

雖然在建設國土防空網的時候,俄羅斯空軍以面對強大對手為由,提高了防空區的密度,即大部分防空區都相互重疊,即便其中某個、或者某幾個不相鄰的防空區遭到打擊,國土防空網也能正常運轉。但是在無法交換戰術信息,只能通過地下有線電話進行溝通的情況下,各個防空區根本無法做到相互掩護,重疊覆蓋的意義自然就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共和國天軍的戰略轟炸機群才有機可趁。

如果除去對俄作戰、以及投入規模驚人等表面因素,僅僅以這次戰略轟炸的本質,即所採用的戰術來看,實際上並無多少可取之處。與以往戰爭中的前期戰略轟炸一樣,首先打擊的就是敵人的國土防空系統,即防空指揮中心、通信中心、空軍基地、遠程警戒雷達、戰區警戒雷達與防空導彈陣地等,而且打擊行動基本上全部採用防區外彈藥,轟炸機在進入敵人防空系統的攔截區域前就發射了導彈,然後轉向返航了。雖然俄羅斯各防空部隊、特別是重要戰略設施都有強制電磁干擾系統,而且由計算機控制,在外圍攔截失敗之後就會自動啟動,但是大部分戰略設施都是固定目標,共和國轟炸機發射的巡航導彈在進入強制電磁干擾系統的作用範圍之前就切斷了所有制導系統,以固定彈道飛完最後30千米,因此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當然,與之前的兩輪戰略打擊相比,第三輪戰略打擊的效率低了許多。

首先得承認,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俄羅斯擁有一支實力不俗的軍隊,俄軍也有幾把刷子。其次得承認,作為疆域最為遼闊的國家,又有四分之三上的國土在烏拉爾山以東的亞洲地區,目標過於分散對戰略轟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最後更得承認,與美國密切合作十多年,確實給俄羅斯帶來了不少的好處。

早在裴承毅向俄羅斯宣戰前,俄羅斯空軍就完成了戰鬥動員。

也就是說,在共和國天軍的戰略轟炸機接到命令起飛的時候,俄羅斯空軍的防空戰鬥機已經起飛,並且按照緊急行動備案,向共和國方向集結。雖然根據戰後獲取的資料,這個時候俄羅斯總統契力亞科夫沒有下達全面反擊命令,空軍司令克拉丘夫也只是下令讓部隊提高警戒級別,加強在邊境地區的防空巡邏力量,但是以俄羅斯空軍的實力,在共和國天軍的戰略轟炸機向北飛去的時候,在遠東地區上空至少有200架防空戰鬥機嚴陣以待,而在西伯利亞上空還有大約300架防空戰鬥機已經升空。根據共和國天軍的作戰報告,第三輪戰略轟炸開始後不久,就有部分俄軍戰鬥機越過烏蘇里江主航道,進入共和國境內,攔截了準備攻擊達利涅戈爾斯克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戰略轟炸機群。

正是這次「出其不意」的攔截,使共和國軍隊遭受了開戰以來的第一個損失。

根據共和國天軍的作戰記錄,有1架轟炸機被俄軍戰鬥機發射的遠程導彈擊中,返航的時候在嫩江上游的齊齊哈爾以南約25千米處墜毀,萬幸的是2名飛行員均跳傘生還。還有2架轟炸機被俄軍導彈擊中,最終均代傷返回基地,其中1架轟炸機上的副駕駛被導彈爆炸產生的彈片擊中,受了點輕傷。

在其他幾個方向上,俄羅斯空軍的防空戰鬥機也採取了積極主動的攻勢防空戰術。

事實上,這也正是俄羅斯空軍防空戰鬥機的主要戰術。

前面已經提到,俄羅斯空軍的邊境防空區均靠前部署,而擔任最外圍防空任務的防空戰鬥機只能主動出擊,不然就得在己方防空部隊的頭頂上作戰。即便不考慮誤傷,敵我力量混雜在一起,也會對防空系統造成影響,降低防空系統的作戰效率。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俄羅斯有廣袤的戰略縱深,為什麼要採用如此冒險的戰術?

要知道,讓戰鬥機到敵國境內去攔截敵人的轟炸機,因為作為支援力量的預警機不大可能跟著進入敵國境內,而遠程警戒雷達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信息,所以等於是讓戰鬥機孤軍作戰,結果可想而知。

原因其實很簡單,俄羅斯巨大戰略縱深的理論價值高於實際意義。

作為典型的高緯度國家,嚴寒使俄羅斯廣袤國土的現實意義大打折扣。從地域劃分上看,嚴寒對俄羅斯歐洲部分產生的影響還不是很突出。不管怎麼說,烏拉爾山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