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六章 由守轉攻

北京時間29日0點25分,裴承毅與袁晨皓共同啟動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主動攻擊程序後1小時55分,針對俄羅斯軍事衛星系統的戰略打擊、以及抵抗俄羅斯戰略反擊的作戰行動宣告結束。

為了保險起見,在接下來的35分鐘內,共和國的戰略偵察衛星對俄羅斯全境、以及周邊海域進行了兩次全範圍掃描,由軍情局的高性能分析計算機、以及數萬名情報人員對拍下的照片做了實時處理,確定俄羅斯不再具備戰略反擊能力之後,劉曉賓才在1點過5分跟裴承毅通了電話,彙報了相關情況。

在這40分鐘內,戰略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也為高層會議做好了準備。

與劉曉賓通了電話之後,裴承毅就讓東方聞去準備高層視頻電話會議。雖然第一次戰略打擊已經結束,俄羅斯的戰略反擊也被挫敗,但是針對俄羅斯的戰略打擊行動還遠沒到說結束的時候。不管怎麼說,戰爭已經爆發,在徹底摧毀俄羅斯的戰略打擊能力之前,誰也不能鬆氣。

1點10分,裴承毅在戰略指揮中心召開高層視頻電話會議。

雖然按規定,應該由袁晨皓介紹前一階段的作戰行動,但是總參謀長將這個登台表演的機會讓給了天軍司令。這也無可厚非,戰爭才開始幾個小時,在此之前的戰鬥幾乎都由天軍擔綱,其他軍兵種還沒有獲得上台獻藝的機會,袁晨皓這個總參謀長的職能也沒有發揮的機會。再說了,袁晨皓並非天軍出身,對空天作戰與戰略防禦的了解並不多,即便讓他來解釋,恐怕也說不出個名堂來。

可惜的是,這是最高級別的戰略會議,不需要說得太詳細。

在裴承毅的一再提醒下,天軍司令衛建紅上將獲得了5分鐘的發言時間,也就只能大致介紹一下作戰結果。

「首先得承認,主動打擊與積極防禦的效果均超過預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枚敵人的核彈頭到達我國上空。其次得知道,戰鬥遠沒到說結束的時候,我們也沒有理由為已經取得的勝利感到驕傲。確切的說,如果我們不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取得圓滿勝利,之前的那些戰果將變得毫無意義。」裴承毅一邊說著,一邊把目光從天軍司令的全息像上轉移到軍情局長的全息像上。因為採用了全息模擬成像技術,所以與正常會議的情況差不多,其他參會人員也能通過裴承毅的目光知道元首在關注誰。「雖然我們都大致清楚當前的局勢,但是還是請老劉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時間緊迫,我就挑重要的說一下。」劉曉賓沒耽擱半點時間,裴承毅的話剛落音,他就開口說道,「第一階段作戰行動已經順利完成,而且算得上是超額完成。從已經統計出來的戰果來看,俄羅斯的海基戰略力量已經全軍覆沒,陸基戰略核力量基本上全軍覆沒,空基戰略核力量還有七成。因為俄羅斯空軍已經在之前的攻擊中用光了庫存戰略巡航導彈,即便還有部分逃過核查的戰略巡航導彈,也難以形成規模。更重要的是,戰略轟炸機最快也只能在兩個小時後回到基地,然後才能掛上彈藥再度出擊,因此我們還有差不多兩個小時來打擊俄羅斯的戰略空軍基地。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不是提防俄羅斯的戰略打擊,也不是對追殲俄羅斯的戰略力量,而是防止庫存的核武器與核原料流散,更得方式俄羅斯用還沒有來得及銷毀的核原料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打擊俄羅斯的核武器庫?」焦魃山馬上就問了一句。

劉曉賓點了點頭,說道:「利用核查的便利條件,我們早已掌握俄羅斯核武器庫的基本情況。雖然不排除俄羅斯私藏了部分核彈頭與核原料,但是可以肯定,俄羅斯絕大部分拆除的核彈頭與核原料都在那幾座核武器庫內。只不過,這還不是全部。毋庸置疑,在打敗俄羅斯之前,針對俄羅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搜尋與打擊行動不會終止,從長遠考慮,我們必須儘快對俄羅斯的部分戰略設施,比如那幾座還沒有拆毀的裂變核電站、部分具有軍事用途的可控聚變核電站,以及黑龍江上游與北岸地區的部分俄羅斯化學工廠、化工工廠、重金屬加工廠、放射性物質回收處理工廠等等能夠或者可能對我國本土構成威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以及區域性污染的目標進行打擊,而且得使用特殊手段,盡量減少打擊後的附帶效果。」

焦魃山長出了口氣,把目光轉向了裴承毅。

作為轉管內務的副原手,焦魃山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等於認同了劉曉賓的觀點。

「總共有多少目標,各有多少?」裴承毅神色平靜的問了一句。

「軍事類目標有兩百三十八個,非軍事類目標有一千三百七十七個。」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仍然沒有急著點頭。

雍玉剛遲疑了一下,對劉曉賓問道:「如果摧毀所有目標,採用你說的特殊手段,總共會造成多大的附帶損害,特別是會有多少平民傷亡?」

「平民傷亡的準確數字無法估計,只能大致斷定死亡人數肯定超過五十萬,另外會導致一千萬人轉移與疏散。」劉曉賓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如果俄羅斯當局不對受污染地區進行轉移與疏散,死亡人數肯定會增加好幾倍。」

「這可不是個小數字。」雍玉剛嘀咕了一句,把目光投向了裴承毅。

「可以實施,而且儘快實施。」裴承毅沒再猶豫,說道,「具體打擊行動仍然由總參謀部策劃與執行,軍情局全力協助與配合。這將是第二階段戰略行動的重點,最遲明天天亮之前,我要見到打擊行動的戰報。」

袁晨皓與劉曉賓立即轉身叫來參謀與秘書,開始下達命令。

看得出來,這是裴承毅早就安排好的一步棋,之前做的那些事情,不過是讓他下達命令的時候看上去自然一些。這也有情可原,如果說在之前的戰鬥中,共和國還是以戰略防禦為主,即便主動出擊,也是為了提高防禦效果。裴承毅開始下達的命令,已經超越了防禦範疇,是名副其實的戰略進攻命令。雖然裴承毅是共和國國家元首,而且共和國實質上已經與俄羅斯處於交戰狀態,但是在兩國正式宣戰之前,這種積極主動的戰略進攻仍然會給其他國家留下說辭的空間,因此盡量不要直接牽扯到裴承毅身上,由其他人,特別是情報機構與軍事機構負責人提出來自然更加合適。

嚴格說來,從這個時候開始,共和國軍隊才算進入角色。

換個角度來看,只有完成這輪打擊行動,共和國的基本戰略安全才算有了保障,或者說俄羅斯的戰略威脅才得已消除。

眾所周知,《倫敦條約》改變了整個世界,也改變了人類歷史。

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即便沒有《倫敦條約》,共和國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也會演變成全面戰爭,而不是像美蘇冷戰那樣,最終以某一方倒台而結束。原因很簡單,共和國與美國都吸取了美蘇冷戰的經驗教訓,知道如何避免在激烈的軍備競賽中耗光國力。更重要的是,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特別是在電力革命的推動下,核武器的威脅效果肯定會逐漸降低,對共和國與美國來說,最多不過再多花幾十年加強戰略防禦系統。當然,沒有《倫敦條約》,世界大戰肯定將更加慘烈,對人類文明的破壞效果也更加突出。由此可見,《倫敦條約》的最大意義就是為兩個超級大國打開了通往世界大戰的捷徑。也正是如此,才有人認為,《倫敦條約》催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毋庸置疑,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共和國與美國都是《倫敦條約》的受益國。

正如劉曉賓所說,依靠《倫敦條約》規定的核查權利,共和國早就掌握了俄羅斯核武器庫的基本情況。

問題是,作為俄羅斯這樣的國家,肯定不會心甘情願的任人宰割。

正是受俄羅斯等中等核國家堅決要求影響,《倫敦條約》中並沒有明確規定核原料的最終處理方法,只規定削減範圍內的核彈頭內的武器級濃縮鈾與濃縮鈈都要經過稀釋、即把濃度降低到可供具有增殖能力的核反應堆使用的最低濃度以下之後,才能封存,如何處理封存的核原料,則在執行過程中由各締約國談判解決。按照這一標準,濃縮鈾與濃縮鈈都得在稀釋到5%之下進行封存。因為俄羅斯一直沒有在最終處理方法上與其他締約國達成一致,所以銷毀核武器與拆毀核反應堆里的核原料都在稀釋之後封存了起來,到戰爭爆發時,儲存在俄羅斯境內的核原料超過15000噸,其中大部分是濃度5%的鈾,只有少部分是濃度5%的鈈。

從理論上講,這些核原料可以製造數十萬枚原子彈。

因為氘與氚是工業原料(最常見的就是用來做熒光劑),生產鋰化氘與鋰化氚又不是什麼難事,所以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利用這些核原料製造出足以毀滅地球的氫彈。

當然,這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別的不說,要將濃度為5%的鈾與鈈提煉成武器級的濃縮鈾與濃縮鈈,就算俄羅斯不缺乏相關技術與工業生產能力,也不缺乏電能,光是生產離心機或者擴散機就得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原因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