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三章 合理使用

再好的武器,如果不能正確使用,也等於擺設。

如同前面提到的,「區域性激光攔截系統」是典型的「面殺傷」武器,而不是傳統的「點殺傷」武器。更加重要的是,這種威力驚人的武器,能量消耗量也同樣驚人。在不對國家社會正常運轉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最多只能使用24次,即便不計後果,也只能再增加1次,即總共只能使用25次。如果為儲能設備充電,則需要等到半年以後才能進行下一次攔截。毫無疑問,在浪費1秒鐘都有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的戰略防禦中,根本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半年之後。

由此可見,「區域性激光攔截系統」不但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戰略武器,還是一種「不可再生」,而且對時機非常敏感的武器。正是如此,整個作戰系統均由計算機控制,由計算機根據作戰使用的時機,不需要人為干預。這麼安排,不是說計算機的判斷力更強,而是計算機的反應速度更快。

在這次攔截俄軍巡航導彈的戰鬥中,反應速度明顯比判斷力更加重要。

前面已經提到,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在接到預警之後就前往預定巡邏空域,並且在接到俄羅斯總統契力亞科夫下達的戰略反擊命令之後,按照標準程序,向共和國境內的數十座大城市發射了300多枚KP-500型戰略巡航導彈。

因為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是分兩個批次起飛的,即在戰爭爆發前,已經有半數轟炸機布里亞特共和國的貝加爾湖南面與阿穆爾州的斯塔諾夫山脈(外興安嶺)背面等2處預定空域巡邏,接到警戒命令之後,剩餘的半數轟炸機立即起飛,前往漢特曼西自治區的中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斯托爾博瓦河自然保護區與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的上揚斯克山脈南部的兩處預定空域。如此一來,俄軍的戰略轟炸機分成了4個機群,而且各個機群的威懾對象也做了調整。

按照俄羅斯空軍戰略航空兵的相關作戰守則,如果突然遭到戰略打擊,在地面待命的轟炸機未能起飛,在空中巡邏待命的轟炸機將按照最高優先方案,將全部巡航導彈射向敵國的大城市。因為在40年代之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有所緩和,加上戰略潛艇調往北方艦隊,以及可以用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短程彈道導彈與陸基巡航導彈威脅歐洲,所以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全部部署在烏拉爾山以東的亞洲地區,主要威脅共和國。正是如此,在僅有部分轟炸機升空的情況下,KP-500都將射向長江流域以北的大城市,特別是北京、上海、南京、鄭州、西安、青島、石家莊、大同、瀋陽、大連、長春等人口在500萬以上的超大型工業城市。特殊情況下,甚至只需要集中力量攻擊北京、上海等幾座人口在千萬左右的國際大都會。

作為戰略反擊力量,戰略轟炸機的反應速度非常快,基本上能夠在接警後10分鐘內升空備戰,而射程超過5000千米的戰略彈道導彈從發射到落下的攻擊時間在15分鐘以上,所以在提前提高了警戒級別的情況下,戰略轟炸機往往能夠在局勢緊張的時候全數升空,不會呆在地面上。

正是如此,俄羅斯空軍戰略航空兵還制訂了另外一套戰略反擊方案,即在所有轟炸機都已升空、且到達了導彈發射區域的情況下,如果最大限度的對敵國進行報復性打擊。因為前期升空,執行常規巡邏任務的轟炸機要在必要情況下打擊共和國的特大城市,而共和國的大部分特大城市都在黃河以南,距離俄羅斯上千千米,所以為了提高巡航導彈的突防率,常規巡邏區均設在俄羅斯的邊境線附近,比如東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地區、以及遠東的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如果以KP-500的射程為準,即攻擊半徑為5500千米,在這兩處空域巡邏的轟炸機的攻擊範圍覆蓋了除藏南直轄市之外的共和國本土全部地區。考慮緊急起飛的轟炸機不大可能有充裕的時間趕往位於邊境地區的導彈發射區域,所以俄羅斯空軍在本土縱深地區設置了幾處備用導彈發射區域,而這些區域距離共和國都相對較遠。如此一來,在考慮到綜合打擊效果的情況下,靠近共和國的轟炸機將負責攻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的超大型城市,離共和國較遠的轟炸機則攻擊長江流域以北的超大型城市。

如同所有的戰略武器,這兩套攻擊程序都以固件的方式鎖定在導彈制導系統內。也就是說,攻擊之前,轟炸機上的武器操縱員(一般為副駕駛)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比如接到的戰略反擊命令,選擇適當的攻擊程序。因為這套攻擊方式中,轟炸機不會花太多的時間確定自身的精確位置,而是依靠地面導航站提供的導航信息、或者慣性導航系統來確定大致位置,所以戰略轟炸機必須在預先設定好的導彈發射空域內巡邏,並且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攻擊程序發起攻擊。

毋庸置疑,戰略巡航導彈的攻擊程序肯定是國家最高機密。

雖然軍情局能力通天,但是努力數十年,也沒有能夠搞到俄羅斯空軍戰略巡航導彈的制導晶元。

不能提前掌握敵導彈的飛行線路,不等於無法進行有效攔截。

與彈道導彈相比,巡航導彈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設定航線。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巡航導彈的致命缺陷。

拿KP-500來說,其最大射程高達5500千米,但是在實戰中的最大攻擊距離往往不會超過3000千米。作為戰略巡航導彈,導致實際射程比標稱射程短得多的各種因素中,制導系統產生的影響並不明顯,主要就是在攻擊得到重重保護的重要目標時,必須精心設計攻擊航線,盡量利用敵人防空網上的漏洞。要知道,對於飛行高度在60千米的戰略巡航導彈來說,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敵人的戰略防禦系統,而是敵人的區域防禦系統,特別是那些部署在目標附近的戰區防空系統。比如1枚在外興安嶺北面空域發射的KP-500要想攻擊北京,至少得避開設在共和國北部邊境線、齊齊哈爾與承德的三處戰區防空網,並且找到北京防空網的漏洞,因此飛行距離不是2100千米,而是足足3800千米。

在這其中,關鍵就是如何避開沿途的戰區防空網路。

可以說,這是一門非常高深,而且非常有用的學問。要想避開戰區防空網路,首先就得掌握戰區防空網路的部署情況。毋庸置疑,共和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戰區防禦系統不但覆蓋全國,而且還相互重疊交叉。比如部署在承德的戰區防空系統就能用射程為500千米的區域防空導彈保護長春,而部署在齊齊哈爾的戰區防空系統也能保護長春。暫且不說俄羅斯的情報機構有沒有能力摸清楚共和國戰區防空網路的部署情況,就算能,面對如此密集的防空網路,基本上沒有漏洞可鑽。

繞不過去,就只能強行突防。

事實上,這也正是戰略巡航導彈突破防空網路的主要手段。

仍然以KP-500來說,除了在發射的時候得到了由轟炸機製造的虛假影像保護之外,自身還有多種突防手段。比如其主發動機就採用了分段式設計,可以在突防的時候拋掉一級巡航發動機,並且用巡航發動機爆炸後產生的碎片來干擾敵人的防空雷達。在彈道末段,除了可以拋掉二級巡航發動機來製造干擾物之外,還可以陸續投灑數十枚誘餌彈頭,讓真彈頭始終得到掩護。

問題是,這些突防手段都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不能提前施展。

比如在攻擊3800千米外的目標時,KP-500的二級巡航發動機只能推動導彈飛行2000千米,末段加速發動機只能推動導彈飛行500千米,所以一級巡航發動機至少得工作270秒,即推動導彈飛行1300千米,如果提前拋棄,導彈就無法到達目標上空。

毋庸置疑,剛剛發射的導彈是最為脆弱的。

更重要的是,導彈發射空域距離共和國本土不到1000千米,因此在拋棄一級巡航發動機之前,KP-500就進入了共和國領空。此時,導彈的目標特徵非常明顯,而且幾乎沒有機動能力可言,所以很容易被區域防空導彈擊落。

戰略轟炸機只負責發射導彈,不負責協助導彈突防。

以轟炸機的飛行速度,也不可能跟著導彈突防。

如此一來,要想提高導彈的突防效率,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集群密度,讓幾十枚、甚至上百枚導彈沿著同一條航線進入共和國境內。雖然這麼做,也有一些風險,比如可以在導彈來襲的航道上引爆一顆戰術核彈頭,就能使方圓數千千米內的所有導彈全部完蛋,但是不到萬不得已,共和國當局絕對不會做這種自殘的事情,而KP-500突破防空網也就幾分鐘的事情,等到共和國當局做出決策的時候,KP-500攜帶的50萬噸級核彈頭已經在共和國的超大城市上空炸響了。

正是如此,「區域性激光防禦系統」才有了用武之地。

當時,4個編隊總共48架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發射的300多枚KP-500(每架Tu-200M型轟炸機攜帶8枚導彈,根據俄軍作戰記錄,只有3架轟炸機上的4枚導彈出了故障,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