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二十一章 倒計時的信號

共和國國家元首首先訪問歐洲,算是給了法德意等歐洲強國一個天大的面子。這件事情也可大可小,在不同人的眼裡,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因為地處歐亞大陸,被夾在共和國與歐盟之間,所以消息公布之後,俄羅斯新聞媒體最先做出反應。毋庸置疑,所有俄羅斯新聞媒體都認為,共和國國家元首沒有按照慣例首先訪問集約集團成員國等眾多同盟國家與友好國家,而是去了歐洲,擺明了想與歐洲聯手圍剿俄羅斯。與以往的類似報道不同的是,俄羅斯新聞媒體這次把話說得非常透徹,用上了「聯合」與「圍剿」等非常敏感的字眼。由此看得出來,俄羅斯當局對共和國國家元首首訪歐洲的關注程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站在俄羅斯領導人的立場上,首先需要擔心的就是共和國與歐洲正式同盟。問題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就算共和國與歐盟正式同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會聯手對付俄羅斯。

如同美俄秘密結盟,中歐秘密同盟的消息早就傳開了。

雖然在任何時候與任何情況下,共和國當局與歐盟當局都沒有承認對對方締結了秘密同盟條約,法德意等志在完成統一大業的歐洲強國更是堅決否認與共和國同盟的可能性,但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早在2045年前後,也就是美俄秘密同盟幾成定局的時候,中歐同盟的時機就已經成熟了。當然,站在客觀立場上,共和國與歐盟、哪怕是部分歐盟國家締結軍事政治同盟條約的可能性確實不存在,畢竟歐盟與美國的關係斗而不破,歐盟也不可能為了共和國而與美國開戰。由此可見,歐盟與共和國最多締結了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僅能保證雙方和平友好共處准同盟條約。也就是說,歐盟不會為了共和國與美國開戰,而共和國也僅僅希望歐盟能夠在戰爭期間保持中立。

問題是,牽涉到俄羅斯之後,中歐的准同盟關係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不必多說,關鍵在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前面提到過,在烏克蘭入盟的問題上,歐盟就與俄羅斯齷齪不斷,且相互記恨於心。即便在國家關係中,沒有感情一說,站在利益的角度上,歐盟要想正常化,而且成為得到公認的大國,就得統一歐洲大陸,就得向東擴展,就得侵佔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更加重要的是,如同俄羅斯很難與共和國長期和平共處一樣,隨著歐盟完成統一大業,成為舉足輕重的全球性大國,歐盟與俄羅斯也很難站在同一片藍天下。如此一來,站在歐盟的角度上,如果能夠在統一之前消除最強大的潛在敵人,何樂而不為呢?換個角度,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如果能夠將另外一個強大的潛在威脅扼殺在搖籃之中,自然有百利而無一害。由此可見,歐盟與俄羅斯不是沒有矛盾,只是沒有俄羅斯與共和國的矛盾那麼突出。

搞清楚這一點,再來看中俄歐的三角關係,也就不難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了。

說得無情一點,歐盟不會為共和國向美國開戰,卻不見得不會對俄羅斯投井下石。別說俄羅斯的新聞媒體對此深信不疑,認為歐盟將從西面發起進攻,即便是一些歐洲的新聞媒體也認為,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歐盟應當考慮適度東擴,以拓展戰略安全空間。雖然歐洲的新聞媒體說得非常客氣,以歐洲自身戰略安全為由來重申東擴的重要性,但是在歐盟的東部邊境線已經到達芬蘭-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一線的情況下,繼續東擴就得侵吞俄羅斯的勢力範圍,等同於直接打壓俄羅斯。考慮到整個國際局勢,歐洲新聞媒體的這一論調,等同於戰前宣傳。

當然,誰都知道,歐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強國,即便法德意等國聯手,歐洲集體安全組織的軍事實力仍然非常有限,很難在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如此一來,歐盟絕對不可能成為對俄戰爭的主力,最多只能扮演落井下石與趁火打劫的角色。也就是說,歐盟不會急著參戰,甚至不會正式參戰,但是只要出現俄羅斯戰敗的跡象,比如共和國的大軍越過烏拉爾山,攻入俄羅斯歐洲地區,歐盟就很有可能出兵控制俄羅斯西面的白俄羅斯、烏克蘭與摩爾多瓦,甚至會出兵佔領俄羅斯西部地區,以求在歐亞大陸核心地區建立一道戰略屏障,將共和國阻擋在千里之外。

真要走到這一步,歐盟的行動不但不會遭到美國反對,反而有可能獲得支持。

原因非常簡單,美國離俄羅斯更加遙遠,即便有心,也無力參與歐亞大陸上的地面戰鬥,更無法左右歐亞大陸上的地面戰爭。在俄羅斯必然戰敗的情況下,如果歐盟不出兵,意味著俄羅斯將被共和國控制,到時候就算歐盟會鐵了心的跟美國同盟,甚至有可能在最後關頭參戰,可是以歐盟的那點軍事實力,沒有個幾十的光景,很難成氣候,也就無法在戰爭期間幫上大忙。要想發揮歐盟的影響力,就得充分利用歐盟與共和國的關係,即在緊要關頭由歐盟出兵控制獨聯體國家與俄羅斯西部地區,迫使共和國承認俄羅斯的獨立性,使共和國無法徹底解決俄羅斯。如此一來,即便俄羅斯遭到肢解,只要其歐洲部分還存在,就有再度復興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大戰之後,在歐亞大陸上直面共和國的不再是俄羅斯,而是完成了東擴壯舉的歐盟。如果歐盟能夠拋棄歷史成見,吸收俄羅斯的話,更能使歐盟成為共和國的直接對手。當然,只要歐盟成為共和國的對手,那就是美國的天然盟友。顯然,這一結局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美國。

事實上,如此淺顯的道理,任何政治家都看得出來。

關鍵也就在這裡,即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這一結局的認識自然不同。

拿俄羅斯來說,因為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俄羅斯、甚至是唯一的受害者,所以俄羅斯的新聞媒體反映如此強烈。關鍵是,新聞媒體只是民間輿論,不代表官方態度。在新聞媒體大肆叫囂的時候,俄羅斯當局並沒明確表態。歸根結底,俄羅斯當局不可能不知道中歐聯手的危害性,只是在利益背景下,俄羅斯的那點聲音根本算不了什麼,而且俄羅斯當局出面痛陳厲害關係的話,反而會使歐盟有所警惕,從而促成中歐結盟。對俄羅斯當局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冷處理,先搞清楚中歐關係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再對症下藥。

之前一直很積極的美國新聞媒體在這件事情上的反應速度還不如俄羅斯新聞媒體,足以證明美國當局也看出了其中的厲害關係,而且發現很難左右局勢,也就順理成章的保持了沉默,而美國的新聞媒體則藉此轉移國內視線,藉助俄羅斯新聞媒體的大肆宣傳,把民眾的注意力轉向國際鬥爭。

相對而言,歐洲的新聞媒體,特別是法德意等國的新聞媒體最為尷尬。

中歐關係的實質是什麼,法德意等國的領導人不可能不清楚。歐盟東擴會的結果是什麼,法德意等國的領導人也不可能不知道。一個最簡單的證據就是,2050年前後,法德意等歐洲主要強國紛紛以加強集體安全組織在歐盟的影響力為名,擴大軍費開支,變相加強了歐洲的軍事實力。這一舉措足以證明,在全面軍備競賽中,歐盟不但無法獨善其身,還面臨史無前例的危機。重要的是,對歐盟來說,「機遇」大大超過了「危險」。當時就有一些俄羅斯與美國的新聞媒體認為,在常備軍事力量足以保衛本土的前提條件下,法德意等國藉機加強軍備,正是在為即將到來的機遇做準備,而這個機遇就是以法德意等西歐國家為核心,統一整個歐洲大陸。

「歐洲大陸」是地理名詞,而不是政治名詞,而地理上的歐洲,指的是歐亞大陸上烏拉爾山以西的整片地區。

也許有人會質疑,向東擴張,對西歐國家有什麼好處?

可以說,很多人會將「歐盟東擴」與「清算歷史」聯繫起來。共和國都在國土擴張上表現得非常理智,西歐列強會犯糊塗嗎?拉烏克蘭、白俄羅斯與摩爾多瓦入盟,除了使歐盟的區域面積增加近85萬平方千米(相當於擴大20%)之外,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新增大約8000萬人口。因為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還不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甚至比不上東南歐的幾個「窮國」,所以新增8000萬人口,不見得是好處,甚至有可能拖累整個歐盟。更重要的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並非資源大國,除了糧食之外,兩國基本上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戰略資源。由此可見,東擴給歐盟帶來的好處非常有限,甚至沒有好處可言。問題是,對歐盟沒有好處,不等於對某些歐盟成員國沒有好處。

從法德意三國的立場出發,歐盟東擴絕對不是無利可圖的事情。

眾所周知,法德意三國一直是推動歐盟一體化的主要力量,而實現一體化,也是實現法德意三國國家利益的根本手段。用一些美國新聞媒體的報道來說,早在21世紀初,法德意三國就在一體化問題上達成一致,席捲全球的大蕭條更是讓這三個國家感受到了實現一體化的重要性,大約在2025年左右,法德意三國的決策層就達成了一份絕密協議,即在實現一體化之後,三個國家在「歐國」決策層中擁有同等的話語分量,並且控制「歐國」半數以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