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章 新老交替

雍玉剛介紹完外交情況後,會議才進入主題。

雖然涉及軍事問題,但是負責介紹情況的並不是裴承毅。事實上,從2052年當選國家副元首之後,裴承毅就不再過問軍隊里的具體事務。隨著袁晨皓在2057年初以陸軍參謀長的身份兼任總參謀長之後,裴承毅更是做起了甩手掌柜,只負責總體方略,瑣碎事情一律交給總參謀部與國防部。按照共和國的軍事機制,在軍隊里唱主角的絕非袁晨皓一人,而且他一個人也做不完所有事情。6月底,顏靖宇在離任之前,按照裴承毅的意思,提拔了楊少勇等一批由裴承毅親手帶出來的年輕將領。正是如此,到7月底,裴承毅走馬上任時,這批將領已經熟悉了工作情況,擔起了重擔。

也就是說,在裴承毅宣誓就職之前,共和國的軍事力量就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袁晨皓這一批年紀在50歲以上的高級將領在共和國軍隊中的地位。

眾所周知,袁晨皓算不上裴承毅的嫡系手下。從關係上看,袁晨皓是由項鋌輝一手提拔與栽培的,除了年紀比裴承毅小、成名比裴承毅晚之外,其他方面都與裴承毅沒有太大的差別,兩人更像是「師兄弟」,而非「上下級」。正是如此,印度戰爭之後,裴承毅被迫離開總參謀部,過了幾年「隱姓埋名」的生活,袁晨皓卻在南亞戰區八面威風,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架勢。當時就有人認為,裴承毅與袁晨皓的合作關係維持不了多久,要麼在裴承毅再次復出的時候、要麼在袁晨皓一鳴驚人的時候,兩人就會分道揚鑣,其中一人將成為共和國歷史上不世出的良將,另外一人註定要倒在歷史的車輪之下。

雖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裴承毅再次復出,而且在中東戰爭期間成為中流砥柱,袁晨皓並沒受到太大影響,反而成就了新的功業,但是誰都知道,中東戰爭之後,裴承毅與袁晨皓確實分道揚鑣,一個致力於政治成就,另外一個則在軍隊內加固根基。問題是,軍事是政治的延續,軍隊也就是政治家手裡的工具。由此可見,裴承毅與袁晨皓的矛盾不但沒有因此而化解,反而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認為,兩人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的時候就將改寫共和國的歷史。

早在2042年底,美國多家情報機構與多家諮詢機構就做出判斷,隨著裴承毅在共和國政界的影響力日益提升,而袁晨皓在共和國軍隊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在2047年、2052年與2057年,共和國均存在爆發政治動亂的可能性,其中2047年與2057年的風險最大,又以2057年為最。果真如此,美國必須充分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起草相關報告的美國戰略專家中,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在21世紀擊敗共和國的唯一機會。

正是如此,從2043年開始,美國情報機構就把袁晨皓當成了主要「工作對象」。

根據軍情局掌握的情報,僅在2047年之前,CIA就3次試圖策反袁晨皓,甚至不惜通過栽贓嫁禍的方式,讓袁晨皓叛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發生在2045年、袁晨皓家人牽扯其中的「廣州瑞興公司商業賄賂案」。如果不是軍情局早有部署,掌握了CIA一手策劃該案件的相關證據,即便袁晨皓不會因此叛國,也會在當年宣布退役。總而言之,美國的情報機構為了達到目的,幾乎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當然,美國的矛頭不僅僅對準了袁晨皓,也對準了裴承毅。

2052年換屆選舉之前,社會上就出現了裴承毅與共和國各大軍火企業關係密切,與藺氏家族有私下往來的謠言。幸虧軍情局提前做好部署,並且得到了顏靖宇的支持,在2056年底就進行了針對性的宣傳,不然裴承毅要想在2052年成為專門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副元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問題是,不管有沒有外來因素,裴承毅與袁晨皓的矛盾擺在那裡,沒人可以否認。

實事求是的講,這不是裴承毅與袁晨皓的矛盾,而是新老兩代軍人的矛盾。

雖然早在15年前,裴承毅就離開軍隊,以政治家的身份參與國政,並且在任職國防部長、安全副總理與國家副元首期間,表現出了一位優秀政治家所應具備的全部才華,但是在很多人眼裡、特別是在共和國軍人眼裡,裴承毅的第一身份還是共和國的頭號戰將,是那個率領共和國軍隊南征北戰、未嘗敗績的常勝將軍。如果硬要以政治家、軍事家來確定裴承毅的身份,那就顯得過於牽強了。不管怎麼說,誰也不能否認裴承毅在軍人心裡的地位、以及在軍隊里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除了開國元勛之外,裴承毅是共和國歷史上,最得軍人支持的國家領導人。

如果一定要給裴承毅在軍隊中確定一個位置,那麼他肯定是項鋌輝的接班人。

雖然有人認為,裴承毅在軍隊里擔任過的最高職務也只是總參謀部作戰處處長,根本比不上項鋌輝,甚至比不上林嘯雷,但是客觀的講,即便裴承毅沒有當過總參謀長,在出任國防部長之後,他的地位已經超過了總參謀長。如果算上軍事改革的影響,即總參謀部由獨立軍事指揮機構降級為國防部下面的軍事機構之一,而且完成這一改革的正是裴承毅,那麼裴承毅在共和國軍隊里的地位不但超過了林嘯雷,甚至超過了栽培他的項鋌輝。因為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裴承毅的首要身份是國防部長,所以很多人將軍事改革算在了他的政治成就裡面,沒有想到這也是軍事成就。

既然裴承毅是項鋌輝那樣的軍事統帥,他就得培養一批嫡系部下。

如同當年項鋌輝不顧彭茂邦的反對,重用裴承毅等一批年輕軍官一樣,在離開軍隊之前,裴承毅就著重培養了一批年輕軍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正是楊少勇、胡荊安、龍宏恩等一批參與過印度戰爭,而且在此之後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年輕將軍。與袁晨皓相比,這些年輕將領的最大特點就是與項鋌輝沒有直接關係。拿楊少勇來說,雖然在印度戰爭期間,項鋌輝仍然是總參謀長,但是將他調入總參謀部,而且安排到前線司令部的不是項鋌輝,而是裴承毅。正是如此,楊少勇這批年輕將領,才算得上是裴承毅的嫡系部下。

問題是,裴承毅的一些作為卻讓人很不理解。

直到2052年,成為專門負責安全事務的國家副元首之後,裴承毅也沒有重點提拔楊少勇等人,甚至讓跟隨他20多年的東方聞離開國防部,到副元首官邸做了個普通秘書。雖然有人認為裴承毅是在藉此避嫌,畢竟作為國家二號領導人,在顏靖宇不太精通軍事,與軍隊關係不太密切的情況下,如果裴承毅著重栽培手下,不但會引起顏靖宇的猜忌,還會受到眾多政府官員的反對。但是當時顏靖宇已經認定裴承毅是共和國的下一任國家元首,並且在眾多場合表示支持裴承毅的任何決策,不然裴承毅搞的軍事改革也不會順利收場,因此並不存在來自顏靖宇的阻力。

根據當時的情況,最大的問題很有可能就在袁晨皓的身上。

眾所周知,林嘯雷之後,總參謀長已經名存實亡,總參謀部的大權上交國防部,幾個職能處長的權力都超過了總參謀長。也就是說,從2047年開始,袁晨皓就成了總參謀部的一把手。由此可知,如果裴承毅在安全副總理與國家副元首的位置上大力提拔嫡系部下,必然會打壓袁晨皓,導致兩人徹底決裂。只要裴承毅還是一個有大局觀,而且事事以大局為重的人,他就不會在這個時候動袁晨皓的蛋糕。

事實上,裴承毅不但沒有動袁晨皓的蛋糕,還處處為袁晨皓著想。

2056年下半年,總參謀長人選的事情提上議事日程。按照當年王元慶定下的規矩,總參謀長將由軍種參謀長輪流擔任,而到2057年應該由天軍參謀長出任。問題是,當年王元慶定下這個規矩的時候,天軍還沒有獨立成軍。也就是說,天軍參謀長有沒有資格出任總參謀長存在爭議。如果換個環境,這也許算不了什麼。問題是,如果把天軍排除在外,那麼下一任總參謀長將來自陸軍,而最有希望的就是袁晨皓。當時,顏靖宇的態度是由天軍參謀長兼任總參謀長,既承認天軍的地位。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顏靖宇是王元慶的嫡系。更重要的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顏靖宇很有可能想藉此打壓袁晨皓,為裴承毅出任國家元首鋪平道路。結果是,裴承毅並不贊同這麼做,而是認為應該按照新一輪軍事改革的方針,由四大軍種與兩大獨立兵種的參謀長組成總參謀部的決策機構,由內部選舉產生總參謀長。因為袁晨皓的資歷與功勞擺在那,按照這個辦法,只能由他出任總參謀長,所以裴承毅這麼做,擺明了是在支持袁晨皓。

正是如此,2057年初,袁晨皓才相繼就任陸軍參謀長與總參謀長。

當然,裴承毅也不是什麼都沒得到。在顏靖宇的一再堅持下,楊少勇、胡荊安、龍宏恩等人均到國防部出任要職。

受此影響,很多人都認為,裴承毅與袁晨皓做了交易。

不管怎麼說,到這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