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七十章 眼中釘肉中刺

與印度尼西亞在東南亞地區、乃至共和國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一樣,在加勒比地區也有一個讓美國倍感頭痛、又不能置之不理的國家,那就是古巴。

雖然嚴格說來,古巴遠遠比不上印度尼西亞,不管是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與資源總量,古巴連印度尼西亞的零頭都不到,但是在地區影響力上,古巴卻與印度尼西亞旗鼓相當,因為古巴是加勒比地區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長期與美國為敵,被美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的流氓國家。

當然,21世紀中葉的古巴,已經不是20世紀與21世紀初的古巴了。

雖然在20世紀,特別是在1991年之前,因為得到了蘇聯的支持,古巴是個典型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且算得上是發展得比較好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在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共和國公民來說,認識古巴都是從蔗糖開始的。這也是古巴在20世紀經濟情況的真實寫照,即在整個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古巴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生產出足夠多的蔗糖,滿足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需求,並且從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獲得其他產品。但是到了21世紀,嚴格的說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古巴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隨著紅色帝國轟然倒塌,社會主義陣營分崩離析,單一的經濟模式幾乎將古巴壓到了崩潰的邊緣。

在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戰略對手面前,美國當局根本不需要動用一兵一卒,只要華爾街的金融資本家在國際期貨市場上搞點手腳,把甘蔗、蔗糖、沸石等幾種古巴生產的物資價格打壓下去,再制訂一些針對古巴旅遊業的限制政策(在21世紀初,旅遊業超過糖類,成為古巴最重要的外匯來源),就能使古巴經濟崩潰。

事實上,美國離成功就只差一步。

雖然在1991年之後,古巴當局把重點放在了經濟建設上,不再著重宣揚意識形態,也不再向拉美國家輸出革命,比如接替費德爾.卡斯特羅出任古巴國家元首的勞爾.卡斯特羅就非常重視旅遊業,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古巴成了全球旅遊勝地,不但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數百萬遊客(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古巴接待的最多的就是美國人,而且很多美國人都是前往巴哈馬或者中美洲國家,再轉而前往古巴),還通過旅遊業,讓一些古巴的特產行銷全球,比如出名的古巴雪茄就被到古巴旅遊的遊客帶到了世界各地(雪茄是古巴第三大出口產品,僅次於蔗糖與沸石)。但是21世紀初,古巴經濟仍然陷入困境,特別是在2002年的高科技泡沫破滅之後,全球經濟受到影響,各種資源價格一路下跌,直到2006年才有所起色,緊接著就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根據後來解密的一些資料,小布希政府在設法製造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就制訂了一份針對古巴的計畫,即利用金融危機期間,資源價格再次走低的機會,讓古巴經濟崩潰,然後以和平演變的方式推翻古巴政權,或者使古巴逐漸成為一個西方式的民主國家。

總而言之,在2010年左右,古巴的經濟情況確實非常糟糕。

根據古巴當局的官方資料,2010年的時候,蔗糖、沸石與雪茄這三種主要產品的出口量分別比2007年下降了44%、62%與27%,出口收入則減少了63%、71%與38%。作為古巴另外一大經濟支柱的旅遊業也連續3年走低,2010年的入境遊客從2007年的382萬減少到了207萬,旅遊收入則降低了54%。根據2010年10月份,美國一家專業機構根據古巴官方公布的數據做的預測,如果不能改變收入現狀,古巴的外匯儲備將在6個月內用光,即國家破產。

關鍵就在這個時候,古巴獲得了一筆非常重要的外匯收入。

2010年底,古巴當局與共和國簽署了一份與蔗糖有關的出口合同,即共和國以2010年國際市場平均價格的73%從古巴購買2400萬噸蔗糖,而這些蔗糖將分成10期,在2011年到2020年之間陸續交付,因為價格相對便宜,所以共和國將提前支付總款項的15%,並且在接下來的10年中,按照遞減的方式逐年支付剩餘款項。

雖然古巴在這份買賣中吃了虧,但是卻獲得了至關重要的外匯。

要知道,2010年的時候,國際資源價格幾乎減低(僅比2009年高),考慮到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將迅速復甦,即便按照2010年的平均價格採購,共和國也不會吃虧,而按照大約七成的價格採購,還分10年支付,共和國肯定佔了便宜,而且佔了大便宜。

問題是,古巴當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大批蔗糖賣不出去。

根據古巴的官方資料,與共和國做這筆買賣之前,僅哈瓦那與聖地亞哥兩處港口內囤積的蔗糖就超過了300萬噸,需要30艘超級散裝貨輪才能全部運走。如果算上古巴的甘蔗與蔗糖產量,到2011年的時候,古巴國內的剩餘蔗糖將超過700萬噸。與之相比,則是共和國國內市場對蔗糖的巨大需求。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共和國就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蔗糖進口國,直到21世紀20年代末才被印度超過。事實上,共和國的蔗糖產量也不是很低,只是消耗非常驚人。

從經濟角度看,這筆買賣對雙方都有好處。

當然,真正的好處不在經濟上。

2011年,隨著第一艘運載著10萬噸蔗糖的超級貨輪抵達上海港,共和國的一支商貿團就搭乘國航的包機去了哈瓦那。

根據當時透露的消息,這次商務合作並不成功。

用幾位共和國商人在回憶時提到的情況,在與古巴當局接觸的時候,共和國企業希望能夠按照市場方式,在國際公行原則的基礎上談合作,即與古巴企業合作,而不是與古巴政府合作。因為當時古巴的市場經濟改革還沒有取得成效,所以古巴政府沒有採納共和國企業的建議,談判也就沒有多大成效。

問題是,這極大的增進了共和國與古巴的經濟往來。

2年之後,即2013年的時候,共和國的商貿團再次去了哈瓦那,並且與古巴當局簽署了幾十份經貿合同。

與2年前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古巴當局願意按照市場方式與共和國企業合作。

總而言之,2013年絕對是共和國與古巴關係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

當年年底,古巴元首勞爾.卡斯特羅就帶領古巴的商貿團回訪共和國,在北京與共和國企業簽署了幾十份總價值數百億元的經貿合同。

更重要的是,古巴當局在這個時候主動提出與共和國簽署友好互助條約。

眾所周知,《友好互助條約》是一種同盟性質的條約,在此之前,共和國僅與兩個國家簽署了這樣的條約,一是朝鮮、二是巴基斯坦。即便共和國當局並不認為《友好互助條約》是《大西洋公約》性質的軍事政治同盟條約,可是在絕大部分西方國家眼裡,特別是在美國看來,《友好互助》條約就是軍事政治同盟條約。正是如此,在21世紀初期,面對朝鮮接二連三的挑釁行為,美國都沒有用戰爭來解決問題。

問題是,古巴不是朝鮮,也不是巴基斯坦。

雖然從長遠來看,古巴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甚至可以說,只要共和國與美國正面交手,古巴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古巴不像印度尼西亞,更像是菲律賓。但是以當時的情況,即共和國還沒有能力挑戰美國的時候,即便古巴當局主動拋出橄欖枝,共和國也不會接受。

當然,古巴當局也知道這個問題的敏感性。

不管怎麼說,古巴在加勒比地區,而不是在東北亞。共和國可以與朝鮮結盟,因為共和國可以用陸軍保護朝鮮,而共和國與古巴結盟,卻無法用海軍保護古巴,畢竟共和國的海軍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在加勒比地區挑戰美國海軍。

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就是共和國的前車之鑒。

當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不顧政治風險,在國力遠不如美國、就連戰略打擊能力都遠遠比不上美國的情況下,悍然向古巴部署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與轟炸機,導致美國出動艦隊封鎖古巴,最終迫使蘇聯從古巴撤走了所有導彈與轟炸機,並且承諾不再向古巴部署戰略武器。這場鬥爭,不但讓美國揚眉吐氣,還讓蘇聯的國際聲望急劇降低,對當時的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21世紀初的共和國,與20世紀60年代的蘇聯沒有多大區別。

根據軍情局的一份資料,在勞爾.卡斯特羅訪問北京的時候,共和國當局對與古巴結盟產生的影響做了評估,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美國肯定會採取極端手段,甚至會因此出兵推翻古巴政權。雖然美國會為此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並且背負罵名,但是以美國軍隊的作戰能力,特別是在前幾場戰爭中積累下來的經驗,佔領古巴與推翻古巴政權,絕對不是什麼難事。

事實上,古巴領導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不然不會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