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六十四章 一切為了戰爭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制天權」成為雙方爭奪的制高點。

雖然從維度上看,「制天權」與「制空權」並無本質上的區別,都是以奪取三維空間制高點為首要目的。如此說來,在某些方面,天軍甚至比不上電子部隊。問題是,誰也不能忽視制天權帶來的巨大優勢。可以說,在各國信息系統的基礎設施都位於外層空間的時候,制天權不但超過了制空權,還是制信息權的直接體現。

從2050年開始,共和國與美國就把天軍的建設放在了第一位。

前面已經提到,天軍是一支典型的以防禦為主的軍事力量,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天軍的強大進攻能力。關鍵就在這裡,在天軍建設中,防禦能力等於進攻能力。從綜合成本的角度考慮,天軍的收益超過了其他三個軍種。更重要的是,天軍是國家戰略安全的基石,在以確保本土安全為首要目的的情況下,天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寓。

正是如此,共和國與美國在天軍建設上的投入都非常驚人。

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僅在2050年,共和國就以公開、半公開、秘密等三種方式,為天軍建設支付了不低於18萬億的經費,相當於當年正式國防預算的50%。也就是說,共和國用在天軍建設上的錢,要比公開的多得多。與共和國一樣,美國在天軍建設上的投入也非常驚人,除了正常國防開支之外,還動用了大筆秘密經費。可以說,與之前被稱為「吞金怪獸」的海軍相比,天軍吞金的能力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當時一些國際機構估計,天軍耗費資金的能力基本上是海軍的2倍。

巨大的投入,帶來的是巨大的財政支出。

嚴格說來,2050年的時候,共和國與美國的實際國防開支(均遠超過該財年度的國防預算,分別為國防預算的225%與230%)均超過了國家在正常情況下的承受能力,從而使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受到影響。

按照國際社會的普遍認識,國防開支應該盡量控制在國民生產總值的4%以內,才不會對國家的正常運作產生負面影響。實際情況也相差不大,2015年以來,除掉戰爭時期的戰爭開支之外,共和國的國防開支一直控制在國民生產總值的4%左右,在40年代初期甚至一度降低到2%左右,直到2047年才恢複到了4%左右。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國防開支很少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4%。而在2050年,共和國與美國的實際國防開支均在國民生產總值的10%左右,共和國的為9.1%,美國的為10.2%。毫無疑問,這大大超過了正常時期的比例,肯定會對社會經濟產生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社會購買能力降低。

政府要想增加國防開支,無非兩個辦法,一是增加稅收,二是增大貨幣發行量。一般情況下,政府會雙管齊下,而不會只採用某一個方法。事實上,這兩個方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基本上是一樣的,那就是原本應該由國民掌握、並且用在日常消費中的資金,以稅收或者貨幣貶值的方式流入國庫,最終用到了國防建設上。如此一來,社會購買能力就會降低,即常說的消費能力降低,從而導致社會產能過剩。

毫無疑問,一直發展下去的話,肯定會導致經濟危機。

正是如此,在2050年的時候,才有人大膽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在2055年爆發。

要知道,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與美國的經濟都會在2055年左右崩潰。

事實上,不到2055年,兩國經濟就出了問題。

2051年,美國當局率先出台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

可以說,這是經濟危機即將到來的明顯標誌。

雖然當時美國的經濟並沒有出問題,甚至讓人覺得過熱,畢竟巨大的軍費開支給某些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好處,從而導致部分行業經濟過熱,加上股市炒作等因素,幾乎沒有人相信美國的經濟出了問題,但是經濟學家都知道,龐大的軍費開支不可能持續下去,最終要麼以戰爭收場、要麼以經濟崩潰收場,兩種方式都意味著,美國的社會經濟模式將受到嚴重打擊。

要知道,這是美國當局第一次在經濟「過熱」的時候出台刺激政策。

站在美國當局的立場上,這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對美國政府來說,首要任務不是搞好經濟建設,而是堅持到戰爭爆發的一刻。以美國的法律,只要戰爭爆發,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國會授予總統戰爭大權,美國聯邦總統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經濟問題自然成為了次要社會問題。以2051年的情況,如果美國當局不出台刺激政策,美國很有可能堅持不到戰爭爆發的那一天。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三大政黨都得考慮的一個問題。

從根本上講,從2050年開始的軍備競賽是由共和國挑起的,美國並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與共和國賽跑,因為美國還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如此一來,美國的政治家就得考慮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共和國當局也不希望與美國打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因此利用軍備競賽來拖垮美國經濟,最終擊敗美國。

換個角度看,這種可能性並不低。要知道,用不流血的方式擊敗美國,哪怕共和國也要為此付出慘重代價,也要比一場世界大戰好得多。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共和國元首顏靖宇在採納了裴承毅的建議之後,並沒有放棄戰爭之外的手段。也就是說,不到最後一刻,顏靖宇不會考慮用戰爭來打垮美國。

對美國當局來說,幾乎沒有第二種選擇。

從經濟上看,美國擊敗共和國的可能性更加渺茫。

根據聯合國在2046年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2045年的時候,如果以市場消費能力為衡量標準,共和國佔據了全球市場的41%,美國佔了27%、歐盟佔了21%,其他國家總共只有11%。如果以人口數量為衡量標準,共和國佔據了全球市場的52%、美國佔了18%、歐盟佔了16%、其他國家佔了14%。如果以88種主要資源為衡量標準,共和國佔了全球市場的37%、美國佔了29%、歐盟佔了18%、其他國家佔了16%。如果以經濟體的發展潛力為衡量標準,而共和國的潛力指數為100,美國只有82、歐盟為77。由此可見,在與經濟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美國都不如共和國。

更重要的是,美國社會承受負擔的能力遠不如共和國。

要知道,自2015年之後,共和國是全球參與戰爭最多的國家。根據聯合國的另外一份統計報告,在2015年1月1日到2049年12月31日的35年間,如果以天為最小單位,共和國處於戰爭狀態或者捲入戰爭的比例高達72%、美國僅有38%、歐盟更是不到15%。在幾乎所有人眼裡,共和國的公民更能適應戰爭對國家產生的影響,甚至能夠為此主動犧牲部分利益。

對美國當局來說,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聯邦政府的經濟刺激計畫能夠在國會參眾兩院獲得通過,就是美國當局對未來的認識有很大的關係。

要知道,刺激計畫要想生效,首先就要獲得民新黨的認可。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聯邦總統沒有少花功夫。

即便根據公開的報道,在2050年的聖誕節結束後,到2051年3月初,美國總統先後以各種方式與民新黨黨魁杜奇威見了7次面,其中1次是在白宮,2次在位於新澤西州的民新黨總部,2次在的電視台,還有2次是在美國退役軍人聯誼會上(美國總統也是退役軍人)。除此之外,美國總統還與杜奇威秘密會晤了3次,而兩人只討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要不要出台經濟刺激計畫。

顯然,杜奇威也認為應該刺激經濟發展。

更重要的是,就連都認為,杜奇威肯定在此期間與總統達成了秘密協議,不然不可能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支持共和黨。

不管怎麼說,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高層沒人看好未來。

換句話說,美國當局在經濟崩潰與戰爭爆發之前,最終選擇了後者。

問題是,共和國這邊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與美國一樣,在2051年的時候,共和國的社會經濟一片紅火,根本看不出有問題。用當時的一些話來說,甚至有人認為,隨著共和國人口在2054年左右恢複增長,共和國將贏來新的黃金時期,由人口增長產生的刺激效應,至少能讓共和國的經濟持續增長30年,根本沒有必要擔心經濟會走下坡路。

顯然,實際情況遠沒有表現出來的這麼好。

在2051年春節之後,共和國當局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將存款基本利率下調了50個基點,到2051年6月底的隨後幾個月中,共和國的銀行存款基本利率連續數次下調,最終比年初降低了1.25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大手筆」。

要知道,2051年的時候,人民幣已經是全球主要貨幣之一,是得到8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