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五十九章 星戰計畫

因為共和國與美國的軍火企業悉數到齊,而且很多以往只向潛在客戶與專業記者開放的先進武器也出現在了公眾面前,所以航展向公眾開放的當天,入場人次超過15萬,為歷屆之最。

與前面說到的一樣,最受關注的就是3種還沒有定型的空天戰鬥機。

由共和國中重集團與中航集團開發的兩種空天戰鬥機首次公開亮相,雖然兩種戰機都只有模型,而且沒有任何配套說明,但是仍然吸引了幾乎所有遊客。當天,共和國航空館就接納了大約14萬人次。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設在對面的美國館。雖然航展組織者將共和國館與美國館設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遊客,畢竟那些捨得花錢看展覽的,幾乎都會去共和國館與美國館,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主辦方在故意製造新聞,因為這能讓人聯想到共和國與美國的關係。正是如此,X-72的受關注程度不比共和國的兩種空天戰鬥機差,因為波音公司拿出了設計指標與一些性能參數,所以在眾多記者眼裡,X-72反而更具有報道價值。

有意思的是,記者報道X-72的時候都會提到共和國展出的兩種空天戰鬥機。

可以說,如果波音公司沒有誇大X-72的性能指標的話,而且能夠完全達到指標,那麼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來的F-72,或者其他型號的戰機,將是美國的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空天戰鬥機。

按照波音公司公布的數據,X-72的最大飛行高度為225千米。雖然不具備自主入軌能力,需要通過外掛入軌推進器,或者由助推火箭發射,才能達到第一宇宙速度,進入近地軌道,但是在配備了具備攔截近地軌道目標,以及戰略彈道導彈的彈藥之後,X-72能夠攻擊作戰範圍內的所有外層空間目標。更重要的是,X-72採用了乘波飛行原理,即在大氣層頂部做跳躍式飛行,從而將飛行速度提高到20馬赫以上,並且能以這個速度攻擊數千千米範圍內的所有空中與地面目標。

當然,重點就是乘波飛行原理。

事實上,這一飛行原理並不複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科學家就設想用配備在導彈上的火箭發動機來推動有人駕駛飛機,以乘波飛行原理,跨越大西洋,向美國東海岸的主要城市投擲原子彈。說得直觀一點,該原理就像用石塊打水漂一樣,即利用不同密度介質間的表面張力。

原理簡單,實現起來卻不簡單。

可以說,在21世紀中葉,乘波飛行原理是空天戰鬥機能夠變成現實的,唯一可行的基本飛行原理。如果像飛機一樣,完全依靠自身的動力飛行,那麼空天戰鬥機的作戰範圍將非常有限,畢竟在大氣層內往返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任何一種空天戰鬥機都不可能攜帶足夠多的燃料或者電池。

事實上,中重集團的空天戰鬥機方案也採用了乘波飛行原理。

航展開幕前,一些懂得該技術的歐洲科學家與工程師就利用中重集團提供的參展產品數據指出,中重集團的空天戰鬥機項目很有可能是共和國天軍正在發展的項目,而且很有可能是共和國天軍的第一個空天戰鬥機項目。原因無二,就是因為中重集團的方案採用了較為簡單可行的飛行原理,對動力系統的要求並不高。

問題是,在一些真正懂行的人看來,更應該關注的肯定是中航集團的方案。

在航展開幕前,幾乎沒有人能夠把中航集團送來的模型與空天戰鬥機聯繫起來。僅從外觀上看,中航集團的空天戰鬥機更像俄羅斯在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大量使用的聯盟宇宙飛船,或者說像是一個放大了好多倍的核彈頭,與傳統意義上的「飛機」完全不沾邊,也就無法讓人將其與飛機聯繫起來。

事實上,這才是最現實的設計。

要知道,空天戰鬥機雖然名曰「空天」,即具備在大氣層內外飛行的航空航天器,但是在實際要求中,空天戰鬥機更應該被稱為「宇宙戰機」,即其主要作戰地點是在大氣層之外的宇宙空間,而不是在大氣層之內。眾所周知,外層空間是真空,任何空氣動力設備都發揮不了作用,也就沒有必要為其安裝如同機翼、尾翼、減速板在內的設備。如果將一架飛機的機翼、尾翼等空氣動力部件去掉,只留下機身,也是圓柱形的彈頭。

很多人認為,中航集團憑藉雄厚的技術儲備,開發了真正意義上的空天戰鬥機。

當然,中航集團的方案要想變成現實,關鍵就是動力系統。

因為中航集團沒有提供太多的數據,所以外界只能猜測。

既然是猜測,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按照共和國新聞媒體的宣傳,中航集團的空天戰鬥機方案實際上是一個試驗項目,與共和國當局,特別是得到天軍支持的空天戰鬥機項目基本上沒有關係,其主要目的是今後開發更先進的空天戰鬥機完成技術儲備。也就是說,中航集團的實力還不夠,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所以不大可能在短期內完成空天戰鬥機的開發工作,也就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與共和國新聞媒體截然不同的是,美國新聞媒體堅信中航集團的空天戰鬥機方案才是共和國天軍支持的空天戰鬥機項目。也就是說,共和國已經在幾個極為關鍵的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之內研製出性能非常先進,具有絕對領先與壓倒性優勢的空天戰鬥機。當然,美國新聞媒體這麼說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讓美國當局為空天戰鬥機項目投入更多的資金。

相對而言,半島電視台的評論比較客觀。

當時,半島電視台聘請了好幾位技術專家,對范保羅航展上的3種空天戰鬥機的具體情況做了分析,其中就有一位來自上海飛機公司的航空專家。按照該專家的說法,美國波音公司的X-72與中重集團的空天戰鬥機項目更有實現的可能性,而且美國與共和國均在相關的重要領域取得突破,也就能夠在未來幾年,最多不過十年之內完成設計開發工作,生產出世界上第一種具有實戰部署能力的空天戰鬥機。問題是,最有發展潛力的肯定是中航集團的空天戰鬥機項目,而該項目要想變成現實,除了技術上的難關之外,還得在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突破。

按照該專家的分析,中航集團的空天戰鬥機項目基本上沒有考慮在大氣層內飛行與執行作戰任務,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外層空間,所以沒有配備空氣動力部件,而是完全依靠航向發動機。因為空天戰鬥機屬於戰術武器平台,而不是具有長期外層空間部署與活動能力的戰略平台,所以要想充分發揮空天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就得在外層空間,至少得在近地軌道上部署專門為空天戰鬥機提供支持的空間站,也就是俗稱的「宇宙母艦」。顯然,別說技術上的問題,光是投入就足以讓任何一個國家望而卻步。

顯然,短期內,中航集團的方案不大可能落實。

在該專家看來,至少在2075年之前,中航集團的空天戰鬥機項目不具備施展應用,至少無法大規模實戰應用。

當然,一些美國與歐洲的新聞媒體並不把該專家的話當回事。

不管怎麼說,共和國在軍事航天領域的優勢非常明顯。要知道,在磁感應動力系統中要求最高的就是電能單元,即複合蓄電池的性能,或者可控聚變反應堆的小型化程度,而在這兩個方面,共和國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共和國在這些以常溫超導為基礎的技術領域中的優勢到底有多大,美國與歐洲當局都不清楚。也就是說,即便共和國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美國與歐洲也不知道。如此一來,也就無法判斷共和國的空天戰鬥機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國與歐洲就吃過虧。印度戰爭之前,美國與歐洲都不相信共和國在磁感應螺旋推進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就不相信共和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航空兵,自然認為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不可能出現突破性的飛躍。結果是,共和國陸軍的垂直起降運輸機與低空攻擊機不但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還改變了戰爭面貌,讓陸軍成為了真正的攻擊部隊。

所謂吃一虧,長一智,有了之前的教訓,美國自然不相信共和國的宣傳。

當然,美國當局還得考慮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共和國是不是也有一個「星球大戰」計畫?

20世紀90年代初,紅色帝國轟然倒下,里根總統搞的「星球大戰」計畫功不可沒。

里根在1980年上台之後就公布了美國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計畫,也就是所謂的「星球大戰」計畫。在當時看來,這幾乎是一個異想天開的計畫。要知道,在該計畫中提到的很多先進武器,以及這些先進武器涉及到的先進技術,即便放在21世紀中葉,也沒有到成熟應用的程度。拿粒子束武器來說,直到2045年的時候,共和國的科學家才初步解決了中性離子加速效率的問題,讓粒子束武器向實用邁進了一大步。即便如此,按照最樂觀估計,粒子束武器也要到2055年左右才能實戰部署。而在「星球大戰」計畫中,美國就打算建立天基粒子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