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五十八章 高端之爭

從規模上講,2049年的范保羅航展刷新了近20年來歐洲防務展的紀錄。

雖然很多人認為,受法國對外政策影響,美國的航空設備製造企業,特別是與軍火生產有關的企業不會參展,或者回縮小參展規模,但是到范保羅航展舉行的時候,美國企業不但沒有縮小規模,反而擴大了規模。拿美國航空製造業巨頭波音公司來說,不但帶來了大量民用航空產品,還帶來了很多軍事展品。

用歐洲新聞媒體的話來說,美國企業大舉參展,就是想把共和國的軍火商比下去。

眾所周知,像波音這樣的美國軍火企業,在2020年到2040年間,經歷了自創建以來最嚴重的生存危機。根據美國當局在2045年公布的一份數據,整個大蕭條期間,只有不到兩成的軍火企業幸免於難,破產或者被兼并的軍火企業高達八成,在這其中就有如同雷聲公司、通用電氣公司、西科斯基公司等一大批軍火企業。當然,倖存下來的美國軍火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要知道,早在2020年,也就是大蕭條爆發後不久,共和國就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軍火出口國。

雖然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共和國能夠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軍火出口國,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肆虐全球的大蕭條極大的打擊了全球軍火市場,那些傳統富裕國家、也是以往最大的軍火進口國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而這些國家基本上都是美國的客戶,共和國軍火企業在2020年左右,主要面向第三世界國家與友好國家。二是共和國軍隊在戰場上為共和國製造的軍火做了最好的廣告,讓那些懷疑共和國軍火的性能與質量的人閉上了嘴,也讓那些希望獲得更多軍火進口渠道的國家有了新的選擇。三是美國軍隊在這一時期的作戰表現遠不如共和國,因此很多國家都開始懷疑美國軍火的性能。但是真正的原因卻更加簡單,那就是共和國的軍火在技術上超越了美國,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軍火。拿當時暢銷全球的兩種戰鬥機來說,即便美國在半島戰爭之後,修改了限制先進戰鬥機出口的法令,允許向盟國與部分友好國家出口包括F-22A在內的先進戰鬥機,受價格、口碑等因素影響,F-22系列戰鬥機的市場佔有率仍然不如J-14。雖然F-35系列戰鬥機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J-15,但是其前提條件是採用了聯合研發體制,所以10多年後,隨著J-17進入市場,美國的輕型戰鬥機也敗下了陣來。

總而言之,這種深層次的影響,讓美國軍火商遇到了100多年來最嚴峻的挑戰。

即便在美蘇冷戰時期,蘇聯向全世界傾銷武器裝備,但是受其基本對外政策與技術實力影響,蘇聯的軍火從來沒有讓美國軍火商感到頭痛,反而成為美國軍火商提供了發財的機會。仍然拿戰鬥機來說,眾所周知,Mig-21算得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具有代表性的輕型戰鬥機,在戰鬥機中的地位與AK-47在步槍中的地位非常相似,不但皮實耐用,而且價格低廉,直到21世紀初,仍然有數十個國家在使用這種於20世紀50年代開發的戰鬥機。問題是,Mig-21不但沒有讓美國軍火商失去生意,反而讓美國軍火商找到了新的發財方式,那就是通過開發與其針鋒相對的F-5系列戰鬥機,獲得了更多的利潤,也為後來美國當局降低F-16戰鬥機的出口門檻打下了基礎。要知道,在Mig-21之後,最成功與產量最大的就是F-16,而蘇聯同期開發的Mig-29的全球銷量遠不如F-16。

雖然從實際情況來看,美蘇冷戰期間,因為雙方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差別,兩大陣營涇渭分明,各自都有比較固定的盟友,對方軍火銷量對己方市場的影響並不大,所以能夠通過競爭來做大市場,而這種情況在中美冷戰中並不存在,但是從整個情況來看,正是這種不分界線的競爭,讓美國的軍火企業一下無法適應過來。

對共和國的軍火企業來說,「無序競爭」絕對不是什麼麻煩事。

當然,在20年代的時候,美國軍火商的日子算不上最為艱難。到了日本戰爭後,特別是印度戰爭前後,美國軍火企業就開始大規模破產了。究其原因,還是共和國軍火商的實力過於強大。要知道,在印度戰爭前後,共和國相繼推出了一大批先進武器裝備,並且在印度戰爭之後,將這些武器裝備的簡化版本推向國際市場,而一些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盟國還能買到標準版本。如此一來,美國軍火商的技術優勢變得蕩然無存。仍然用戰鬥機來說,隨著J-16系列戰鬥機在2040年之前正式列入出口清單,除了盟國與友好國家能夠買到標準的A型之外,一些與共和國簽署了技術保密協議,而且關係良好的國家也能買到簡化版本。當時美國與之相對應的F-42仍然受到技術管制,只能出口給一些重要盟國。

可以說,如果不是共和國的軍火也很快走上高端路線,恐怕還會有更多的美國軍火企業破產。

當然,共和國軍火企業並沒因此而損失什麼。

要知道,在任何行業中,處於行業頂端的企業才能賺到最大的利潤。

拿同樣重視技術的電動汽車產業來說,自從共和國率先將複合蓄電池用在電動汽車上之後,共和國的幾家汽車公司就佔據了該產業的最高端,並且在10來年內搞垮了一半以上的競爭對手。到2025年左右全球就只剩下了美國的福特與克萊斯勒、法國的PAC、德國的大眾與梅塞德斯、以及日本的日汽集團(由豐田、本田、日產、三菱與鈴木等5大汽車公司合併而成的超級汽車公司),除掉日汽集團之外,實際上只有5家汽車公司能夠與共和國的汽車企業競爭,而當時共和國就有5大汽車公司。

雖然在2030年前,共和國當局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對5大汽車公司做了調整,只保留了具有更強競爭力的3家汽車公司,即上海汽車公司、吉祥汽車公司與瑞志汽車集團,但是到2030年的時候,共和國已經佔據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半數份額,以及高端市場八成的份額。因為高端市場的利潤率的低端市場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比如一輛100萬元的豪車至少有40萬的毛利,而1輛10萬元的普通轎車的毛利大概只有1萬元。

正是在高端市場上具有絕對發言權,所以在競爭中,共和國的電動汽車公司最先「斷奶」,完全依靠自身的收入來推動產業進步,並且一直保持著技術優勢。與之相對應的是美法德等國的汽車產業一直得依靠政府補貼,甚至不得不通過合併重組等方式來避免破產。比如在2038年之前,福特與克萊斯勒每出口1輛電動汽車就能獲得由聯邦政府提供的3500美元的退稅補貼。又比如,在2036年的時候,法國與德國議會先後批准了PAC集團與大眾公司的合併方案,成立了歐洲汽車集團,然後在2039年的時候批准了梅塞德斯併入歐洲汽車集團的方案,最終只保留了一家汽車公司。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為共和國的企業能夠在高端市場上取得主導權,特別是在一些主要工業產品市場上,擁有絕對的發言權,所以共和國才能順利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從普通的製造國變成創造國。拿21世紀中葉與21世紀初的情況相比,再也沒有人認為共和國是「世界工廠」,畢竟共和國直接出口的產品並不多,大部分企業都在國外設廠,獲取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國內總部只負責產品設計與技術開發。更加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人懷疑共和國的製造能力。在2045年的時候,一家歐洲的調查機構做了一次調查,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0家企業中,共和國有322家,美國有247家,歐盟只有201家。也就是說,共和國企業已經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

相對而言,這種結構上的變化,在軍火市場上的表現最為突出。

半島戰爭後,共和國的武器裝備就擺脫了「廉價」的綽號。不管怎麼說,擊敗美國軍隊與用美械武裝起來的韓國軍隊,要比擊敗用俄制裝備武裝起來的印度軍隊難得多。共和國軍隊能夠在半島戰爭上擊敗強大的美韓聯軍,足以證明共和國軍火業的性能。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共和國的軍火商不再用價格來吸引顧客。

正是如此,美國軍火企業不得不改變策略,主動降低身份來吸引顧客。

拿J-16與F-42來說,雖然這兩種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報價相差不大,因為人民幣一直比較堅挺,而美元在大蕭條期間嚴重貶值,加上很多國家轉為把人民幣當成外匯的主要儲備貨幣,而美國政府卻得想辦法為之前幾十年的不勞而獲還債,所以F-42的實際銷售價格反而比J-16低得多。如果算上美國聯邦政府為軍火商提供的退稅補貼,那麼F-42在價格上的競爭力肯定在J-16之上。但是F-42的全球銷量遠不如J-16,即便排除美國相關法律產生的影響,在同等銷量的情況下,F-42的利潤僅為J-16的30%左右。也就是說,聯合生產這種戰鬥機的波音與洛馬公司很難通過出口來提高利潤率。

因為美國是一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