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五十六章 領頭羊

受美國影響,共和國與歐盟的合作發展研討會變得黯然失色。

雖然在對外宣傳上,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歐盟成員國的政府都承認,與共和國的關係是歐盟最重要的對外關係,而且是對歐盟影響最大的對外關係。用法國總統在布魯塞爾發表演講時的話來說,共和國不但是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且是歐盟的第一大投資國與投資對象國。但是歐盟成員國的政府也承認,此時與共和國談安全合作的問題還太早了,而且歐盟沒有嚴重的安全威脅。

總而言之,就連法德意當局都認為,合作有必要,卻不能操之過急。

受此影響,11月底,在出席了幾個重要會議之後,顏靖宇留下閻尚隆,帶著其他人員回國了。因為合作發展研討會與國防軍事的關係並不大,所以裴承毅沒有去布魯塞爾,而是在此之前就返回了共和國。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在美國的干擾下,共和國的歐洲戰略遇到了挫折。

事實上,問題遠沒有表露出來的那麼簡單。

在美國主動拉攏英國,而英國也明確表示,如果法德意等國繞過歐盟理事會,與共和國簽署會對歐盟的集體安全產生影響的合作協議,英國將退出歐盟。如此一來,法德意等國領導人自然不會在布魯塞爾與英國當局對著干,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事情。問題是,通過與共和國進行安全合作來加強歐盟的獨立地位,提高歐盟的自主權是法德意等眾多大陸國家的共同目的。說直接一點,如果法德意等歐盟主要成員國不能在與共和國的合作上邁出足夠大的步伐,並且取得足夠大的成就,希臘等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成員國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讓歐盟土崩瓦解。

正是如此,在顏靖宇前往布魯塞爾之前,裴承毅就在華沙與法德意三國的駐外武官進行了秘密結束,確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共和國當局為參加12月在法國舉行的范保羅航展的國內軍火企業開綠燈,允許這些軍火企業將最新武器裝備送去參展,並且按照正常貿易原則,為包括歐盟成員國在內的國家提供參戰軍火的主要性能數據。法德意等國也承諾,只要能夠解決技術輸出上的問題,並且商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將從共和國購買軍火。

顯然,這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自從2024年之後,共和國的軍火企業連續12年沒有參加歐洲國家舉行的防務展與航空站。雖然在2037年的時候,中重集團與中航集團參加了范保羅航展,但是只帶來了民用產品與非作戰類軍用飛機,並沒派戰鬥機參展。也就是說,在過去的25年間,共和國的軍火就沒有進入過歐洲國家的大門,至少沒有以正式渠道進入歐洲。

這麼做的現實意義並不大,要搞到一些由共和國生產的、銷售到世界各地的軍火不是什麼難事,早在第四次印巴戰爭後,美國與歐洲國家就想辦法從印度搞到了一些共和國武器裝備的殘片,還設法從一些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搞到了一些整件。

比如在2019年的時候,美國就從伊朗搞到了1架比較完整的J-10A型戰鬥機,經過仔細研究後,認為共和國在搞軍火出口的時候偷工減料,沒有在賣給伊朗的戰鬥機上配備最先進的設備,比如當時已經開發成功的相控陣火控雷達,用的還是多普勒雷達。

在2028年的時候,美國還與以色列合作,成功策反了一名敘利亞的空軍飛行員,搞到了一架完整的J-15A型戰鬥機、一整套機載設備與好幾枚空對空導彈,經過全面研究後,美國當局認為,共和國出口的J-15戰鬥機都做了防空強化,與共和國軍隊裝備的同類戰鬥機有很大的區別。

反之也是一樣。在2018年的時候,共和國就從伊朗獲得了一些美軍戰鬥機的殘骸,並且判斷出美國空軍的F-35A的空戰能力比洛馬公司宣傳的差得多,或者說,沒有像出口的戰鬥機那樣加強防空作戰能力。半島戰爭時期,共和國的特種部隊還搞到了一架完整無缺的美軍戰鬥機。到了日本戰爭期間,共和國的情報機構甚至想辦法策反了日本海軍將領,獲得了好幾艘大型戰艦。

總而言之,搞到幾樣裝備並不麻煩,搞清楚對方主要裝備的性能也不麻煩。

也就是說,共和國的軍火商參加歐洲的航空展,更具象徵意義。或者說,這是共和國當局表明態度的一種方式,是促成中歐在安全領域關係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當然,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11月底,顏靖宇回國後不久,共和國軍火企業將參加范保羅航展,並且有望拿出最新戰鬥機的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

事實上,這也算不上泄密。

裴承毅回國之後就在積極活動,先後找到了幾位軍事委員會的代表,希望全體代表大會軍事委員會能夠在參加防務展的問題上鬆口,不要管得那麼嚴。當然,裴承毅沒有忘記利用軍火商的能量。要知道,軍事委員會與軍火商的關係非同一般,如果能夠給軍火商帶來好處,恐怕不用裴承毅操心,軍事委員會就會做出讓步。

關鍵就是如何讓軍火商相信,參加歐洲的防務展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

當初,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做出了禁止一切涉及到保密技術的軍火參加受到技術禁令限制的國家與地區的防務展覽,就是因為共和國的軍火商認為這麼做會損害他們的利益。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全世界都知道共和國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動技術,都希望對共和國的電動技術、特別是用在軍火上的尖端技術有所了解。

半島戰爭前後,僅軍情局與國安局破獲的與竊取電動技術有關的安全案件就有100多起,上萬人涉嫌,被秘密逮捕的嫌疑犯遠遠超過了遭到公開審判的罪犯。

根據共和國當局在2040年解密的一些資料,2020年到2024年之間,共和國的軍事技術受到嚴重威脅,幾家主要軍火企業都出現了問題,比如中重集團就有4名高級管理人員在2022年落馬,另外還有7名意外身亡的高級管理人員很有可能是因為捲入了情報泄密案而被情報機構秘密處決。

總而言之,當時已經回到中央,並且主持中央工作的王元慶就發了狠話,如果不能解決保密問題,就只能提高軍火市場的門檻,甚至將軍火企業收歸國有。受此影響,各大軍火商不但與共和國當局簽署了技術保密協議,掌握重要技術的人員都得經政府審核,還與情報機構簽署了「委託服務協議」,即由各大軍火商出錢,讓包括軍情局在內的幾家主要情報機構負責為其提供情報安全保障。也就是說,如果出了問題,那麼各大軍火商就能把責任推給情報機構。因為情報機構是政府部門,而且是秘密部門,不具備與民間企業簽署合同的法律權利,所以只能由情報機構秘密支持的民間安全公司為軍火商服務。正是如此,在半島戰爭之後,共和國的民間安全服務市場發展迅速,一大批退役軍人,特別是有過戰爭經驗的特種兵非常受歡迎。

到2037年左右,為了避免政治變動產生影響,由中重集團與中航集團為首的幾家軍火商利用王元慶離任前的最後機會,讓全體代表大會通過旨在保護軍事技術的幾項法案,並且讓這些法案在王元慶離任前後正式生效。

可以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當時各大軍火商主要考慮的就是王元慶之後的國家領導人會不會堅持軍火產業以民營為主的經營發展模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那麼中重集團與中航集團這些軍火界的超級大鱷就將受害。當時,藺慕華在聯合其他幾位軍火企業董事長的時候就說過,就算新政府不會改變市場化經營的發展模式,也有可能以壟斷等名義肢解幾大軍火商。事實上,早在印度戰爭之後,中重集團就遇到了「壟斷危機」,當年至少有100多名代表分3次提出了根據反壟斷法拆分中重集團的提案。

與政府對抗顯然不明知,要想生存下去,各大軍火商只能力求做得更好。

對中重集團與中航集團這樣的超級軍火企業來說,所謂的「做得更好」,那就是縮小規模,給別的企業留下生存空間,不要佔盡好處。對整個軍火業來說,「做得更好」則是要盡量避免犯低級錯誤,不要給政府留下把柄。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術保密。

要知道,在2037年之前,通過數場大規模戰爭,眾多民營軍火企業已經與共和國的情報機構,特別是軍情局建立起了非常親密的關係,而且在眾多領域展開了合作。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要軍情局不反水,在短期之內、至少在上任的前5年間,顧衛民不可能拿民營軍火企業開刀。當然,這得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各大軍火企業不能違背法律。如果給政府足夠的理由,比如民營軍火企業涉嫌倒賣技術,或者對技術管理不嚴,那麼軍情局也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幫著軍火商說話。

總而言之,當時共和國的軍火商沒有選擇的餘地。

問題是,10多年來,嚴格的技術保密措施已經讓各大軍火商嘗到了甜頭。

拿共和國頭號航空武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