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四十五章 外強中乾

在21世紀中葉的世界局勢中,歐盟的處境最為尷尬。

早在21世紀10年代末,歐盟(27個成員國)就在人口與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因為在2017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與隨後爆發的大蕭條中,歐盟採取了比較理智的貿易政策,不但沒有把共和國當成主要的貿易敵人,還充分利用了共和國與美國打貿易戰的好處,使經濟損失遠低於美國。所以到30年代初期,歐盟的人均國民產值已經達到14萬歐元(約合16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富裕的主要經濟體(同期共和國的人均國民產值為2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7萬美元)。

到40年代末,歐盟的人均國民產值超過30萬歐元(約和36萬美元,或者100萬人民幣),加上7億人口,歐盟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與最富裕的主要經濟體(同期共和國的人均國民產值為85萬元人民幣,經濟總量為850萬億元,美國的人均國民產值為30萬美元,經濟總量為160萬億美元)。

雖然這些龐大的數據主要歸功於大蕭條時期的惡性通貨膨脹與大蕭條之後的高速發展,但是在扣除通貨膨脹等因素之後,按照2010年的幣值計算,歐盟在2048年的經濟總量相當於60萬億歐元,相當於在2010年的基礎上增長了2.5倍。如果以增速計算,仍然排在美國前面,為僅次於共和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由此可見,在經濟上,歐盟絕對是「巨人」。

可以說,如果綜合衡量經濟實力,即把國民總產值、人均產值、以及國民的真實收入綜合衡量,歐盟甚至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在經濟總量上低於歐盟,而共和國因為要在基礎建設上投入大量資源,所以國民的真實收入大概相當於人均產值的一半,遠低於歐盟與美國)。

就是這麼一個經濟巨人,在其他方面卻是不折不扣的「侏儒」。

政治影響力方面,歐盟甚至比不是和俄羅斯。

21世紀初,烏克蘭顏色革命之後,就一直在為加入北約集團而努力,希望藉此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因為烏克蘭有近半數公民與俄羅斯有密切往來,所以俄羅斯當局絕對無法容忍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為了阻止烏克蘭倒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2008年的時候,俄羅斯悍然出兵,策劃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獨立,教訓了同樣希望加入北約,並且與俄羅斯漸行漸遠的喬治亞,以此殺雞儆猴,讓烏克蘭老實了許多。為了「降伏」烏克蘭,俄羅斯還採取了其他很多辦法,比如天然氣加價,推高烏克蘭的物價,搞垮烏克蘭的經濟,讓親西方的政府失去支持。正是如此,2年之後的2010年,親俄政黨在大選中獲勝,烏克蘭加入北約集團的事情也就此結束。

問題是,一個擁有5000多萬人口的國家,絕對不會任由他國擺布。

從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自然資源等方面來看,烏克蘭在歐洲都是大國,而且是有影響力的大國。也就是說,烏克蘭不會輕易臣服於任何一個國家。更加重要的是,10年代末的大蕭條徹底打亂了俄羅斯的擴張步伐,讓烏克蘭再次走向「獨立自主」。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日漸衰微,而且俄羅斯一直將北約當成頭號敵人,所以烏克蘭當局選擇了加入歐盟。

21世紀20年代初,烏克蘭就成為了歐盟的「觀察國」。

為了加入歐盟,烏克蘭當局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承諾絕不在任何時候切斷過境輸往歐盟的天然氣,並且在國防安全上採用歐盟的標準。為此,烏克蘭軍隊從2024年開始接收由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盟主要成員國提供的武器裝備,並且以此逐步淘汰俄制武器,以及當年由美國援助的武器裝備。

對歐盟來說,烏克蘭入盟絕對是件好事。

站在歐盟的立場上,哪怕烏克蘭一窮二白三落後,其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與5000萬人口都是個不小的誘惑。要知道,歐盟在綜合實力上,人口數量與國土面積都很吃虧,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歐盟難以成為超級大國的根本原因。

雖然在21世紀中期,國土面積對國家實力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但是人口數量絕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沒有哪個人口稀少的國家能夠成為世界大國。可以說,俄羅斯長期萎靡不振,就是因為人口過於稀少。以俄羅斯的國土面積,以及自然資源,比較合理的人口數量為4億,而不是1億。

對歐盟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人口稀少,畢竟歐盟人口數量僅次於印度與共和國,比美國還要多。關鍵是,歐盟的老齡化問題,特別是法德意等幾個經濟發達的主要成員國的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

受民族思想、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等等因素影響,歐盟不可能像美國那樣通過接受移民來解決老齡化問題。早在21世紀初,歐盟就推出了「藍卡」制度(相對美國的「綠卡」而言),逐步放寬移民制度,希望吸收更多的人才解決老齡化問題。問題是,歐盟並沒有吸收移民的有利條件,也就沒有辦法用移民來解決社會問題。可以說,在吸引移民方面,歐盟的處境與共和國非常相似,即政策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受文化思想等因素影響,歐盟與共和國多不是移民首選國。

與歐盟相比,烏克蘭就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在20年代初,可控聚變核電站還沒有正式推廣,煤炭、石油與天然氣仍然是主要能源,而歐盟所需的天然氣中,八成來自俄羅斯,而其中又有八成由經過烏克蘭的管道輸送。也就是說,歐盟所需的天然氣中,大約有65%需要從烏克蘭過境。從能源安全的角度考慮,歐盟也應該吸收烏克蘭。

總而言之,對歐盟來說,烏克蘭既是一個重要的,又是一個必要的潛在成員國。

問題是,在俄羅斯面前,歐盟的政治影響力太弱了。全球性大蕭條期間,烏克蘭沒有投入歐盟的懷抱,而是倒向了俄羅斯。歸根結底,除了俄羅斯情報機構在烏克蘭策劃的一系列行動,以及俄羅斯當局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堅定立場(2025年,俄羅斯還威脅要出兵烏克蘭),最主要的就是俄羅斯的政治影響力。

隨著烏克蘭重回獨聯體,歐盟東擴的步伐也嘎然而止。

甚至可以說,烏克蘭成為了歐盟東擴的終結者。要知道,正是因為烏克蘭最終選擇了與俄羅斯結盟,摩爾多瓦與塞黑等幾個曾經試圖加入歐盟的國家才「回心轉意」,最終投入了俄羅斯的懷抱。

事實上,政治影響力還不是歐盟最大的短板。

雖然東擴的步伐在俄羅斯的銅牆鐵壁前停了下來,但是在南下戰略中,歐盟的政治影響力仍然比較突出。如果不是幾個東歐成員國反對吸收伊斯蘭文明的突尼西亞,歐盟很有可能已經邁出歐洲,成為一個跨洲際的國家集團。當然,歐盟也沒有放棄突尼西亞,只是要求突尼西亞推行民主政治,降低宗教在國家政治中的影響力。在東南方向上,隨著希臘正式宣布推出北約集團,法國正在積極遊說希臘當局,希望這個成員國能夠在土耳其入盟的問題上做出讓步。德國與義大利則在積極遊說土耳其,希望土耳其能夠從塞普勒斯撤軍。總而言之,土耳其沒有放棄加入歐盟的努力,而歐盟的幾個主要成員國也希望通過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獲得發言權。事實上,從2042年開始,歐盟的幾個主要成員國就幫助土耳其進行戰後重建,希望藉此機會改變土耳其。

相對而言,歐盟最大的問題還是軍事實力。

雖然在21世紀初,法國與德國就成立了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歐洲軍團」,並且多次以該身份執行國際維和任務,甚至參與了前南斯拉夫地區的軍事行動。但是與其他任何一個國際組織相比,歐盟與「軍事同盟組織」的距離最為遙遠,或者說,最不像是以安全為目的的同盟組織。正是如此,歐盟的軍事一體化並不順利。

阻止歐盟實現軍事一體化的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北約集團,二是《倫敦條約》。

在2015年之前,北約是歐盟軍事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因為絕大部分歐盟成員國都是北約集團成員國,並不需要另外一個安全機構,所以這些國家都認為,沒有必要在歐盟搞軍事一體化。更本質的原因還不僅僅是沒有必要搞兩個幾乎完全重合的安全機構,而是在歐盟內部,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美國那樣,為其他成員國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也就是說,歐盟缺乏一個具有領導地位的核心國家。事實上,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法德意結成更加緊密的聯盟,就是因為只有這三個國家聯合起來,歐盟才具有向心力。也正是如此,法國與德國才會最先成立歐洲軍團,法德意也才在2040年成立了「部長聯合會議」,向政治一體化邁出了最為堅實的一步。

北約集團逐漸衰微之後,《倫敦條約》成了歐盟軍事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因為在該條約的框架範圍內,歐盟受到的戰略威脅將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說沒有嚴重的戰略威脅,也就沒有必要維持一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