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四十三章 戰爭問題

9月1日,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裴承毅與劉曉賓、袁晨皓一同去了元首府。

因為這次彙報關係到共和國在未來幾年,甚至未來數十年的基本戰略,所以在僅為非正式工作彙報的情況下,裴承毅等人仍然高度重視,也得到了顏靖宇的高度重視。沒有懷疑顏靖宇的野心,卻沒人能夠肯定顏靖宇具有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不管怎麼說,他對這起事件的高度重已經證明了他的戰略眼光。

與以往彙報工作的方式一樣,首先由情報主管介紹情況。

劉曉賓沒有保留什麼,重點介紹了伊拉克當局在對外擴張問題上的態度。作為情報機構負責熱門,劉曉賓嚴格遵守了潘雲生訂下來的規矩,即只為國家領導人提供做出戰略決策的情報依據,而不提供任何參考意見。因為情報本身就是具有左右決策的能力,情報機構負責人有很大的權力,如果再在決策中提供參考意見,不但能夠左右國家基本戰略,甚至會架空國家領導人,而情報機構負責人實質上只是行政人員,連軍人都算不上,如果不能嚴格約束自身行為,很容易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排擠,從而失去應有的作用與地位,對國家局勢產生不利影響。

情況很簡單,基本上不需要詳細介紹。

因為得到了共和國的全力援助,國家經濟建設進入高速車道,所以在2045年左右,伊拉克就超過了沙特,成為阿拉伯世界中僅次於埃及的第二大經濟強國。經濟實力膨脹的直接結果就是對外擴張的野心再度升起,加上共和國有意無意的宣傳,幾乎所有伊拉克人都認為有義務統一整個阿拉伯世界,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收復曾經的「科威特省」。在此情況下,以色列的摩薩得與美國的CIA等情報機構趁機而動,妄圖用20世紀90年代初的辦法,再度使伊拉克邊緣化,藉此粉碎共和國的中東戰略。

「如果我們不干預,會有什麼結果?」

大概是顏靖宇問得過於直接,所以劉曉賓思考了好一陣才開口說道:「二十多年前,我們從獲得了一些CIA的絕密資料,其中有一份與上個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有關。美國情報機構設法誘使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世界油庫,或者說這只是主要目的之一。」

顏靖宇微微皺了下眉頭,示意劉曉賓繼續說下去。

雖然作為國家元首,顏靖宇能夠接觸所有絕密資料,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元首能夠接觸共和國的全部絕密資料,因為元首不是情報機構負責人,沒有義務在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上化太多的精力,也沒有時間來閱讀太多的資料。

「眾所周知,伊拉克與伊朗的兩伊戰爭對阿拉伯世界的影響非常大。」劉曉賓清楚元首需要知道什麼,也就只介紹了一些重點問題。「雖然兩伊戰爭打得非常醜陋,伊拉克與伊朗都沒有能夠合理使用手裡的先進武器,但是這場戰爭在很大的程度上幫助阿拉伯世界走出了前幾次阿以戰爭的陰影,讓眾多阿拉伯國家再次找到了同一個目標。更重要的是,伊拉克的積極表現,具有取代埃及,成為阿拉伯世界領頭羊的作用。事實上,薩達姆也有這樣的想法與野心。」

顏靖宇笑了笑,表示明白這番話的意思。

海灣戰爭前的薩達姆絕對可以用「雄才大略」來形容,在埃及總統薩達特為了收復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與以色列簽署《戴維營協議》後遇刺身亡,阿拉伯世界就失去了最具影響力的領袖。可以說,20世紀80年代,阿拉伯最需要的就是一個領袖,一個能夠讓數億阿拉伯人團結起來的領袖。

問題是,薩達姆走錯了一步。

「顯然,薩達姆嚴重低估了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設想一下,一個擁有美國國會參議院20%席位、30%的律師、50%的億萬富豪與65%社會財富的民族,會置數百萬同胞於不顧嗎?」劉曉賓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前美國國務卿杜斯勒就說過,對美國的猶太人來說,以色列的問題不是國際問題,而是國內問題。自從以色列建國之後,美國的戰略支援就沒有鬆懈過。要知道,2041年的中東戰爭是美國第一次與我們在戰場上拼盡全力,在20年前的半島戰爭中,美國甚至沒有與我們拚命。可以說,以色列就美國的第五十一州,保護以色列既是美國籍猶太人的義務,也是美國政治家的責任。為了確保以色列的安全,美國當局不但為以色列提供了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甚至暗中為以色列提供核武器技術,還會不遺餘力的打擊阿拉伯國家,瓦解阿拉伯的團結統一勢力。當然,這與控制世界油庫沒有差別,因為美國的能源企業與猶太人關係密切,只有打垮阿拉伯國家,讓阿拉伯世界變成一盤散沙,那些擁有美國國籍的猶太商人與金融資本家才有能力控制中東國家,再通過這些國家的王室或者獨裁政府來控制中東的油田。」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結果會與六十年前一樣?」

對於顏靖宇的這個問題,劉曉賓沒有做出回答,因為這不屬於他能夠回答的問題。

事實上,60年前,共和國當局就猶豫過。雖然當時還沒有證據證明薩達姆出兵科威特與美國的情報機構有關,也沒有辦法否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事實,但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中,共和國仍然投了棄權票,而不是贊成票。也就是說,當時共和國的領導人就知道美國是沖著伊拉克的石油,以及再度聯合起來的阿拉伯國家去的。甚至可以說,海灣戰爭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針對阿拉伯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發起,導致西方世界遭遇戰後第一場經濟危機的「石油戰爭」的間接報復行動,不然美國大旗一揮之後,也不會有那麼多西方國家響應。要知道,短短10多年後,當美國再次發動被成為「第二次海灣戰爭」的伊拉克戰爭時,響應「號召」的西方國家就少得多了,而法國這種一直在試圖擺脫美國影響與控制的西方國家甚至對此進行了公開譴責。可以說,20世紀90年代初,如果共和國當局能夠在對外政策上稍微強硬一點,在安理會投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否決票,那麼美國就得單獨發動海灣戰爭,甚至不大可能發動海灣戰爭。當然,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也不可能在安理會上投出否決票,畢竟發動侵略戰爭的是薩達姆,而不是老布希。

再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共和國領導人多了很多選擇。

在劉曉賓迴避這個問題的時候,裴承毅接過話題,說道:「情況很清楚,這才的幕後推手是以色列,而不是美國。雖然有情報證明,CIA參與了在伊拉克的策反行動,至少為摩薩得提供了支持,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美國當局肯定不會冒險與我們再次碰撞,不然不會把以色列頂到台上去。

「按照我的判斷,如果我們不干預,任由事態發展下去的話,伊拉克當局肯定會邁出關鍵的一步。問題在於,美國會不會像六十年前那樣,邀集數十個國家,出動數十萬大軍打垮伊拉克?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現在不是六十年前,而且海灣地區的國家也不會像六十年前那樣支持美國。也就是說,美國不大可能再次出兵,進行外交抗議之後就會接受既成事實。可以說,這也正是伊拉克當局有恃無恐的根本原因。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伊拉克再度入侵科威特,哪怕現在的科威特並不比伊拉克富裕,而且科威特的外交政策也更加傾向於我們,甚至有不少科威特人在與伊拉克的合作中獲益,比如我們在布比延島上修建的港口就為科威特創造了大量勞動機會與社會財富,但是沒有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會接受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的事實,特別是幾個相對富裕的阿拉伯國家的王室,肯定會因此感受到來自伊拉克的威脅,並且對我們的中東外交政策感到失望,從而對我們的中東戰略構成毀滅性打擊。

「可以說,在也正是以色列此舉的根本目的。要知道,隨著我們的中東戰略失敗,阿拉伯世界將失去最有力的支持,再次變成一盤散沙,以色列的戰略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事實上,阿拉伯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與我們沒有多大關係,也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關鍵就是阿拉伯戰略失敗之後,我們將付出多大的代價,會不會對我們的全球戰略產生影響?」

一口氣說完後,裴承毅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如果看得更長遠一點,我們甚至得考慮由此對中華民族復興產生的長遠影響。早在三十多年前,我們捲入印巴戰爭後,我們的基本戰略就定了下來。面對東面廣袤的太平洋,不管我們邁出一小步、還是邁出一大步,都會引發與美國的全面戰爭。我們的唯一出路就是向西發展,而且三十多年來,我們已經在西進戰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不但控制了南亞次大陸與印度洋,還成功登陸非洲,並且在中東站穩了腳跟。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功虧一簣,後果將難以設想。」

顏靖宇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關鍵是,我們插手後,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裴承毅朝劉曉賓看了過去,示意這個問題由劉曉賓來回答。

「我們插手的話,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