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二十四章 死灰復燃

對美國來說,拉攏印度尼西亞,只是西太平洋戰略的一部分。

日本戰爭後,即30年代初期,一家由數名退役將領聯合成立的公益諮詢機構對美國在第四次印巴戰爭到日本戰爭之間的全球戰略做了深入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在戰略上慘敗給共和國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個目的明確的大戰略,總是在忙著解決問題,卻沒能找到問題的根源。

因為這家諮詢公司太小,所以這份分析報告在當時沒有引起重視。

事實上,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有一點可以證實,那就是這份分析報告引起了軍情局的高度重視。更重要的是,根據美國當局在日本戰爭後的戰略抉擇來看,這份分析報告也肯定引起了美國當局的高度重視,而且被兩位民主黨總統採納,所以在韋斯特伍德與布蘭迪諾執政期間,美國的基本政策才能保持高度一致。事實上,這份分析報告還對後來的共和黨政府產生了影響,還會一直延續到克萊澤曼離開白宮之前。也就是說,從20年代末開始,美國的全球戰略就有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有目標的意義超過了目標本身。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東南亞地區肯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日本一蹶不振之後,美國別無選擇的將寶押在了菲律賓身上,希望利用這個從19世紀末就深受美國影響的國家來制衡想要稱霸西太平洋的共和國。

美國人不是笨蛋,誰都知道菲律賓去對付共和國,無異於螳臂當車。

陣地西太平洋地區的情況,美國花了很大的功夫進行戰略布局。提高澳大利亞的戰略地位、幫助日本進行戰略重建、拉攏搖擺不定的印度尼西亞、滿足新加坡的各種要求,在印度戰爭前幫助印度實現軍事現代化,以及竭盡全力把菲律賓建設成工業強國,都是戰略布局的一部分。

在這裡,美國跟共和國玩了一次不見硝煙的心理戰。

日本戰爭期間,眼見共和國當局將1億多日本人送入黃泉,連悔過的意思都沒有,菲律賓當局是看在眼裡怕在心裡。根據數十年後解密的一些相關資料,2030年前後,菲律賓一度「回心轉意」,暗中與共和國頻繁接觸。美國自然不會對此手軟,立即通過操作選舉等辦法,讓菲律賓當局懸崖勒馬,沒有繼續錯下去。重要的是,在這一系列行動中,美國當局充分利用了新聞媒體,全力宣揚美國的「菲律賓情緒」,迫使共和國退縮。

所謂的「菲律賓情緒」,指的就是菲律賓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眾所周知,菲律賓是在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後淪落為美國的殖民地的,而且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第一塊殖民地。美國歷史上的很多知名人物都與菲律賓有緣,比如第29任總統華倫.哈定就曾經擔任過菲律賓的文職總督。有意思的是,後來被日本人從菲律賓趕出來,並且乘著小艇回到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將軍的父親,即老麥克阿瑟將軍就是哈定擔任菲律賓文職總督時的軍事總督。因為菲律賓在美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很多美國人從認識菲律賓開始認識世界。

美國當局要利用的,就是這種認識。

事實上,美國當局達到了目的。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度,正在為南亞問題發愁的共和國根本無心進軍菲律賓,也就趁此機會賣了個關子,與美國在東南亞地區達成了某種不明言的默契,即菲律賓是美國的勢力範圍,東南亞其他地區則是共和國的勢力範圍。

從2020年到2049年的30年間,美國傾盡全力幫助菲律賓實現了工業化。

如果說伊拉克是共和國在中東地區搞的範本,那麼菲律賓就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搞的範本。也就是說,美國在菲律賓大張旗鼓的搞建設,不是幫助幾千萬菲律賓人過上幸福安定的日子,而是要做給那些中立國家看,讓大家都知道,美國能夠幫助盟國成為發達的現代工業國。

必須承認,美國在菲律賓的「試點工作」搞得很有起色。

要知道,在2020年之前,全世界都認為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除緬甸與寮國之外,最貧困落後的國家,甚至比不上遭受了數十年戰亂荼毒的柬埔寨。更重要的是,菲律賓還是東南亞地區國內局勢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眾所周知,菲律賓棉蘭老地區的民族分裂運動從來沒有停歇過。除了民族分裂勢力之外,還有地方軍閥勢力、家族政治勢力等等問題困擾著這個島嶼國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當然,也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根據披露的消息,在2020年到2039年間,也就是最後一支在棉蘭老島上活動的反政府游擊隊被剿滅的時候,超過5000名由CIA以軍事培訓為名去的美國軍人永遠的留在了菲律賓的叢林裡面。與巨大的人員傷亡比起來,經濟上的投入一點都不少。根據一家美國民間諮詢公司做的調查,截至2044年底,美國聯邦政府以無償援助、政府擔保貸款與民間融資等等方式,總共為菲律賓提供了大約4000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僅提供的現金就多達1178億美元。

要知道,在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間,美國提供給所有盟國的援助也不到4000億。

如此巨大的投入,帶來的自然是巨大的回報。

根據2048年底,美國標準普爾公司公布的「180國綜合實力排行榜」,菲律賓的綜合國力排在第27位,在亞洲地區排第12位,在東南亞地區僅次于越南、馬來西亞與泰國,超過了印度尼西亞。

問題前面提到了,即菲律賓過於弱小,根本不是共和國的對手。

如果還有別的選擇,美國肯定不會在菲律賓身上花這麼大的力氣。

因為沒有選擇,所以美國在積極扶持菲律賓的時候,還得想方設法的為菲律賓提供支撐。比如在澳大利亞部署重兵,比如積極幫助日本重建,又比如拉攏印度尼西亞。不管怎麼說,澳大利亞離菲律賓太遠,日本重振雄風過於遙遠,真正能夠幫助菲律賓的還是近在咫尺的印度尼西亞。

正是如此,美國才會想方設法的拉攏印度尼西亞。

當然,拉攏印度尼西亞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據軍情局在2049年印度尼西亞大選後通過一家馬來西亞的電視台披露的消息,印度戰爭之後,美國就在印度尼西亞布局,「印尼獨立自由聯盟」的成立經費就來自CIA,而該聯盟最初幾位領導人都與美國當局直接或者間接關係。

問題是,印度尼西亞投靠美國的可能性並不大。

雖然「印尼獨立自由聯盟」在2049年的大選中獲勝,而且宣稱要領導印度尼西亞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但是按照一些高度關注印度尼西亞局勢的歐洲新聞媒體做的報道,因為共和國的跨國企業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的經濟命脈,創造力數以千萬計的工作崗位,所以印度尼西亞當局不可能立即與共和國翻臉,甚至不可能迅速調整政策。在很多人看來,「印尼獨立自由聯盟」與美國合作,無非是想得到美國情報機構提供的資金,整合3在南海戰爭後遭到重創的政黨,成為與「民團聯盟」旗鼓相當的政治力量。隨著「印尼獨立自由聯盟」又在野政變成執政,目的已經達到,不再需要依靠美國。也就是說,「印尼獨立自由聯盟」很有可能調整執政綱領,至少不會明目張胆的與共和國對著干。事實上,該聯盟上台後,推選一位從來沒有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年輕政治家出任黨魁,就是要擺脫美國控制的信號,而且很有可能已經有所準備。

如此一來,美國就得為菲律賓尋求別的支撐力量。

前面已經提到,澳大利亞太遠,在西太平洋上,最後一個還可以為美國所用的就是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現代日本。

相對而言,在美國的西太平洋戰略中,日本一直是顆非常重要的棋子。

日本戰爭後,美國為了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大和民族,不惜犧牲掉了印度。從此就看得出來,日本對美國來說有多麼重要。正是如此,在2029年之後的20年間,美國真正傾盡全力扶持的是日本,而不是菲律賓。

早在2037年左右,日本本土重建工作就開始了。

與之同時開始的,則是大和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宏偉的生育刺激計畫。

在2040年前,日本政府就公布了一份詳細到生育指導的「生育鼓勵計畫」。按照該計畫,生育3個及3個以上子女的夫婦不但能夠得到政府按月發放的營養品,還能享受每周六天工作制,並且每月獲得額外15%的糧食補貼。要知道,日本重建時期,每個16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周都要工作6天半,而且只能領取國家按配給標準發放的生活物資。根據聯合國做的一次統計,在2040年到到2044年間,日本的生育率高達千分之十四,是全球平均生育率的4倍,女性首胎生育年齡僅為17歲,平均每對處於生育年齡的夫妻養育4.7個孩子,大部分年紀在30歲以下的夫婦生育的子女都在5個以上。因為日本政府的生育刺激計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