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三十九章 致命打擊

不得不承認,第一次使用C-666A的共和國海軍對這種導彈還沒有太大的信心。

第二輪導彈攻擊,100多枚C-666A沒有瞄準位於美國艦隊核心的3艘航母,而是對準了外圍的護航戰艦。根據美國國防部在戰後公布的交戰情況,第二輪導彈襲擊結束時,位於艦隊南面的「彭薩拉科」號巡洋艦、「里維斯」號與「錢斯菲爾德」號驅逐艦中彈,在2個小時內先後沉沒。根據戰後對沉沒戰艦的殘骸進行勘測的結果,「彭薩拉科」號巡洋艦至少挨了7枚導彈、「里維斯」號與「錢斯菲爾德」號驅逐艦各挨了4枚與5枚導彈。因為這是3艘排水量在萬噸以上的大型護航戰艦,所以在挨了這麼多導彈後,沒被炸成碎片已經算得上是非常不錯的了。

雖然3艘戰艦的總造價超過了200億美元,而100枚C-666A大約價值240億元,也就是大約70億美元,即便不考慮官兵傷亡、以及3艘戰艦上的武器彈藥的價值,用100枚導彈幹掉3艘戰艦,也是筆非常划算的買賣,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因為美國艦隊里的大部分戰艦都沒有攔截C-666A的能力,所以在集中攻擊航母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取得更加驚人的戰果。

事實上,第一批攻擊美國艦隊的100多枚C-666A反艦導彈中,大約70枚,也就是相當於三分之二的導彈都射向了位於艦隊核心的航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導彈在對付外圍的護航戰艦。

美國當局沒有公開C-666A攻擊航母的消息,而在交戰海域附近又沒有共和國的偵察力量,加上第三輪導彈攻擊來得太快,所以沒有辦法確認在第二輪導彈攻擊中,美國航母是否被導彈擊中過。

按照外界猜測,在第二輪導彈攻擊中,至少有1艘航母遭到重創。

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只有美國當局高層才知道。

問題就在這裡,C-666A在對付航母的時候,是否有宣傳的那麼厲害?

要知道,C-666A是共和國海軍投資研製的最後一種大型反艦導彈。準確的說,是從一開始就按照反艦導彈的標準研製的反艦導彈,而不是像C-668A那樣,是由空射戰略巡航導彈改進來的反艦導彈。

可以說,C-666A算得上是反艦導彈的絕唱。

作為共和國海軍在反艦導彈上的巔峰之作,在設計的時候,C-666A的技術指標就非常驚人,除了20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C-668A的最大飛行速度也是20馬赫,因為採用的是亞軌道飛行彈道,所以技術含量遠不如C-666A)之外,10馬赫的巡航飛行速度、1500千米的最大射程、威力相當於2500千克TNT的超級戰鬥部等等,在「專業」反艦導彈中都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當然,高達2.4億元(約7000萬美元)的單價,也算得上是反艦導彈中的翹楚了。

不管怎麼說,這是共和國海軍嘔心瀝血的傑作。

因為在2040年,共和國海軍率先提出「未來海戰戰術」,將「動能武器」與「能量武器」定為未來海戰的主要武器,決定在2045年裝備螺旋電磁炮,所以外界普遍預測,共和國海軍將放棄反艦導彈,集中力量研製基於螺旋電磁炮的遠程制海武器。當然,完全放棄反艦導彈很不現實,畢竟在未來10年到20年之內,只有大型戰艦才能裝備螺旋電磁炮,別說作戰飛機,連地面平台都無法裝備螺旋電磁炮,所以反艦導彈仍然是岸防部隊與航空兵的主要制海武器。問題是,C-666A的技術起點非常高,不但遠超過了美國、俄羅斯、歐盟等競爭對手的任何一種反艦導彈,甚至遠遠超過了共和國海軍之前裝備的任何一種反艦導彈,加上C-666A具有1250千克的戰鬥質量(以往同等射程的反艦導彈的戰鬥質量均在1000千克左右),即擁有不錯的改進潛力,所以在未來10年到20年之內,除非基礎技術再次取得飛速進步,讓反艦導彈的速度由20馬赫提高到30馬赫、甚至更高,不然共和國海軍完全沒有必要研製新的反艦導彈,對C-666A進行改進就足以應付未來海戰了。

事實上,在C-666A拿到海軍訂單後,中重集團就在為該導彈申請出口許可證。按照中重集團的一貫作風,以及共和國當局在批准武器出口時的做法,C-666A在量產前就有了改進型號,至少已經在進行改進設計了,不然中重集團不可能為該導彈申請出口許可證,共和國當局也不可能出售最先進的導彈。

正是如此,在2040年的「迪拜防務大展」上,中重集團就在厚達180多頁的產品宣傳手冊中,為C-666A安排了5頁的宣傳資料。因為C-666A在研製的時候就是戰術武器,不像C-668A那樣,是由戰略武器改進而來的戰術武器,所以在出口的時候,只要將射程縮短到《倫敦條約》規定的550千米以內,就可以當作戰術武器出口,不會受到相關國際條約的制裁。事實上,因為C-666A採用了很多極為先進的技術,其雙推力火箭/衝壓發動機所使用的高能固體燃料就屬於禁止出口的高級軍事物資,所以出口的C-666型導彈只能採用差得多的火箭燃料,從而使其射程大大縮短。

當然,在宣傳這種導彈的時候,中重集團重點介紹了其強大的制海能力。

因為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夠在海面上空以20馬赫的速度飛行的反艦導彈,所以中重集團著重介紹了20馬赫的飛行速度在制海作戰中的重大意義。

反正按照中重集團的宣傳,世界上還沒有C-666A對付不了的戰艦。

正是如此誇張的宣傳,讓C-666A在獲得出口許可證之前就獲得了來自24個國家的大約4000枚的意向訂單,其中僅阿根廷就希望引進800枚,並且購買生產許可證。按照共和國軍火出口的慣例,隨著希望購買C-666A的國家增多,只要中重集團能夠及時拿出性能更先進的改進型號,並且在簡化上做足了功夫,這種導彈就能順利獲得出口許可證,甚至有可能以散件出口的方式,讓某些主要盟國獲得組裝這種導彈的能力。比如在2040年底,敘利亞的軍購團就在共和國首都向共和國提出了購買C-666A的零件,在敘利亞的阿薩得兵工廠進行組裝的提議。

總而言之,C-666A在上戰場之前就成為了明星。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中重集團大肆宣揚C-666A的性能時,美國海軍除了關注其強大的性能之外,還非常關注其新穎的設計思想,特別是在作戰使用反面,其強大的通用能力。

設計的時候,海軍就提出了簡化發射輔助系統的要求。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要求。隨著艦隊防空系統的性能穩步提高,制海作戰越來越注重集群能力,即同時用上百枚到上千枚的反艦導彈發起攻擊,再也不可能出現20世紀80年代初,用1枚「飛魚」導彈就能幹掉1艘驅逐艦的戰鬥。要想幹掉一支航母戰鬥群,不但需要進行飽和攻擊,還要進行數次飽和攻擊。如此一來,一次行投入的制海作戰力量將非常驚人。加入在一場戰鬥中投入1000枚反艦導彈,而且這些反艦導彈全部由作戰飛機投放,就需要大約50架戰略轟炸機、或者250架戰術戰鬥機。因為很多重型反艦導彈的長度都超過了戰鬥機的彈艙長度,所以在由戰鬥機投放的時候,只能由戰鬥機的外掛點掛載,從而使戰鬥機失去隱身能力。對共和國海軍來說,購買1000枚反艦導彈不是大問題,關鍵是如何將這麼多的導彈同時發射出去。隨著海軍航空兵改編,原本屬於海航的轟炸機全部交給了空軍,所以海軍只能在遠程巡邏機的身上做文章。正是如此,SX-16A才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求採用模塊化設計思想,能夠通過更換任務模塊來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也正是如此,海軍在研製C-666A的時候,就要求以武器模塊的方式進行封裝,而且可以由包括SX-16A,甚至Y-16C這樣的大型空中平台進行投放,而不需要對投放平台進行太大的改動。

以美國海軍的立場,肯定得重視C-666A的通用能力。

SX-16A能夠攜帶4套導彈運輸/發射模塊,也就是一次能夠投放24枚導彈。如果遠程巡邏機不夠用,海軍還能從空軍借用Y-16C,由這種同樣採用了模塊化貨艙的運輸機攜帶4套導彈運輸/發射模塊執行制海作戰任務。如果共和國海軍採購的C-666A足夠多,而且一次性出動的載機足夠多,就能對美國艦隊構成致命威脅。

讓美國海軍倍感輕鬆的是,C-666A的產量並不多,SX-16A的數量也不多。

更重要的是,開戰以後,共和國空軍的Y-16C一直在執行戰略空運任務,根本不可能協助海軍作戰。

24架SX-16A,最多只能投放576枚C-666A。

在美國海軍看來,對於能夠在一次戰鬥中攔截900多個目標的3航母戰鬥群來說,對付500多枚反艦導彈不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