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三十二章 決戰態勢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只要戰爭還沒結束,軍人就不能鬆懈。

阿塔圖爾克大壩被毀之後,裴承毅別無選擇,只能讓袁晨皓強攻錫韋雷克。

15日天亮前,第十戰鬥單位放棄了前往加濟安泰普的計畫,從尚勒烏爾法北上前往錫韋雷克,協助第一戰鬥單位強攻這座軍事要塞。同一天上午,裴承毅給王學平與江晚承下達了新的命令,即第八戰鬥單位繼續死守巴赫切,第五戰鬥單位在固守陣地的時候要向美土聯軍、特別是奧斯曼尼耶南面的美軍第2裝甲師施壓。

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的安排,因為第六戰鬥單位的戰鬥旅被困在了尼濟普,支援旅的大部分兵力都得南下前往敘利亞北部地區,救助被洪水圍困的敘利亞平民。更要命的是,受突如其來的洪水影響,敘利亞當局遇到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為了穩住敘利亞的局勢,共和國當局已經答應緊急提供一批救災物資,而承擔運輸任務的就是之前用來安排運送第七戰鬥單位的戰略運輸機群。也就是說,被裴承毅寄以厚望的第七戰鬥單位無法及時到達戰場。如此一來,不但第五戰鬥單位與第八戰鬥單位要繼續死守,就連南面的第九戰鬥單位與第二戰鬥單位都得自尋出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達的增援部隊身上。

到此,北方戰線上的戰鬥集中在了兩個方向,一是錫韋雷克、二是巴赫切。

可以說,雙方指揮官都知道,誰能率先取得突破,誰就能夠掌握主動權,決定下一階段作戰行動的主要方向。

必須承認,共和國陸軍在這個時候遇到了開戰以來最大的挑戰。

在錫韋雷克,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戰鬥單位要面對相當於2個師的美軍部隊,而在巴赫切,第八戰鬥單位則要頂住2個美軍師的輪番進攻。讓裴承毅擔心的不是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戰鬥單位能不能打下錫韋雷克,而是第八戰鬥單位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第八戰鬥戰鬥單位在巴赫切守了5天,而在出發的時候只帶了5天的作戰物資。因為第十戰鬥單位的支援旅要全力支持攻打錫韋雷克的作戰行動,第六戰鬥單位的支援旅則都在南面參加救災行動,所以為第八戰鬥單位運送作戰物資的垂直起降運輸機非常有限,每天最多只能運送400噸物資,而這僅僅是第八戰鬥單位一天所需物資的零頭。如果無法為第八戰鬥單位提供作戰物資,要想守住巴赫切,就得付出慘重的代價。按照王學平的報告,第八戰鬥單位的傷亡已經超過三成,如果繼續堅持下去,不但傷亡數字會繼續攀升,能否守住巴赫切都是個問題。

雖然有幾個參謀建議讓第五戰鬥單位前去支援第八戰鬥單位,但是裴承毅沒有採納這個建議。客觀的講,第五戰鬥單位是當時唯一能夠及時馳援巴赫切的作戰部隊,但是第五戰鬥單位的狀態不比第八戰鬥單位好多少,傷亡比例超過了兩成。更加重要的是,第五戰鬥單位也嚴重缺乏作戰物資。用江晚承在戰後的話來說,如果不是佔領了奧斯曼尼耶,可以從美土聯軍手裡奪取一些物資,第五戰鬥單位根本堅持不到15日。以當時的情況,讓第五戰鬥單位放棄奧斯曼尼耶,前往巴赫切,不但不能起到增援第八戰鬥單位的作用,反而會使巴赫切成為美軍的重點炮擊目標,使2個戰鬥單位都受到更沉重的打擊。事實上,把第五戰鬥單位派出去之後,裴承毅一直沒讓2個戰鬥單位一起行動,就是為了避免兵力過於集中,遭到美軍遠程炮火的重點打擊。

以當時的情況,幾乎沒有辦法增援第八戰鬥單位。

如此一來,裴承毅別無選擇,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錫韋雷克方向上。

在向袁晨皓部署任務的時候,裴承毅就明確無誤的提到,能否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得看能否及時打下錫韋雷克,並且及時向馬拉蒂亞進軍。只有在錫韋雷克與馬拉蒂亞方向上向美土聯軍施加壓力,迫使美土聯軍向這邊增兵,才能緩解巴赫切方向上的壓力,讓第八戰鬥單位獲得喘息機會。

這次,裴承毅改變了方法,在安排任務的時候就直接提到,最遲不過16日凌晨,就算沒能打下錫韋雷克,也要派遣部隊從切爾米克向馬拉蒂亞進軍,並且在攻打馬拉蒂亞的時候有所作為。

袁晨皓是個聰明人,不用裴承毅多說也知道該怎麼處理當前的局勢。

把第十戰鬥單位從尚勒烏爾法召回來的時候,袁晨皓就把伊朗與伊拉克的聯絡軍官找了過來,給兩伊軍隊安排了任務。伊朗陸軍的3個師北上前往切爾米克,頂替之前在該方向上行動的第一戰鬥單位的作戰部隊,並且替第十戰鬥單位修建進攻陣地。伊拉克陸軍的參戰部隊全部開赴錫韋雷克,頂替第一戰鬥單位執行圍困任務。也就是說,袁晨皓擺出了圍而不攻的架勢。

當然,重點還是2個戰鬥單位。

第十戰鬥單位直接趕赴切爾米克,中途甚至沒做停留。第一戰鬥單位將陣地移交給伊拉克軍隊之後,陸續到錫韋雷克西北方向上集結。雖然第十戰鬥單位的支援旅的主力仍然在南方活動,但是這番部署足以讓杜奇威相信,共和國陸軍很有可能在無法迅速攻佔錫韋雷克的情況下,直接攻打馬拉蒂亞。因為伊朗與伊拉克投入了大約10萬兵力,除了在後方維持秩序與保護後勤交通線的部隊之外,大約有6萬兵力在前線活動,這些部隊完全能在共和國陸軍遠程炮兵的支援下完成圍困錫韋雷克的眾人,加上第十戰鬥單位擁有非常強大的戰術空運能力,所以杜奇威完全有理由為馬拉蒂亞擔心,至少在持續數天的戰鬥中,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戰鬥單位不用為後勤保障發愁。更重要的是,美土聯軍把主力放在了錫韋雷克,馬拉蒂亞的防禦非常空虛,僅有2個土軍旅與美軍第101突擊師的部分部隊,根本不是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戰鬥單位的對手。因為錫韋雷克其他方向上的通道已經被共和國軍隊控制,所以佔領馬拉蒂亞就能迫使美土聯軍放棄錫韋雷克。如此一來,共和國軍隊甚至不需要出動一兵一卒,就能全殲錫韋雷克的守軍。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打下馬拉蒂亞,而且得以非常快的速度打下馬拉蒂亞。

以杜奇威的能耐,不可能不知道,這很有可能是裴承毅的「緩兵之計」。

開戰到現在,第一戰鬥單位向西突擊了近500千米,實際里程超過了1500千米,而且持續作戰時間超過了半個月。要知道,在半島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部隊的持續作戰時間往往不會超過1個星期,一次突擊距離很少超過150千米。如果算上第一戰鬥單位在這10多天內參加過的戰鬥,就算共和國陸軍在這10多內取得了很大進步,部隊的戰鬥力提高了許多,第一戰鬥單位也已是強弩之末。相對而言,第十戰鬥單位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但是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其進攻能力肯定降低了許多。

也就是說,這2個戰鬥單位能否打下馬拉蒂亞是個很大的問題。

事實上,杜奇威完全有理由相信,正是因為在東面戰場上作戰的2個戰鬥單位的進攻力量大幅度下滑,裴承毅在安排作戰行動的時候不得不放棄北上攻打馬拉蒂亞的想法,讓第十戰鬥單位去了尚勒烏爾法。要知道,馬拉蒂亞是土耳其南部地區與中部地區之間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就算裴承毅不打算進軍安卡拉,為了戰後談判著想,也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攻佔這座城市。從之前的戰鬥也看得出來,為了取勝,裴承毅不會有太多的顧慮,更不可能放過如此重要的目標。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參加進攻作戰行動的共和國軍隊無法順利打下馬拉蒂亞。

綜合考慮整個北方戰線上的局勢,更讓杜奇威相信,這是裴承毅在迫使他分兵。

錫韋雷克已經被合圍,就算第101突擊師的運輸機群還能出動,也無法迅速將美軍主力轉移到馬拉蒂亞。因為錫韋雷克的戰略價值不在馬拉蒂亞之下,如果丟掉錫韋雷克,無論如何也守不住馬拉蒂亞,所以杜奇威只能另想他法,從其他地方調遣部隊,加強馬拉蒂亞的防禦力量。

能夠及時增援馬拉蒂亞的,只有在巴赫切方向上活動的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

也就是說,杜奇威不得不在這個時候有所取捨。

強攻巴赫切,還是保住馬拉蒂亞?

這是一個非常痛苦,也非常艱難的抉擇。

已經有足夠的跡象表明,困守巴赫切的第八戰鬥單位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只要進攻持續下去,不出48小時,裴承毅就會放棄巴赫切,讓這支作戰部隊向南突圍。為了殲滅該部隊,杜奇威已經做好了安排,打算在伊斯拉希耶北面投入1萬美軍與大約10萬土耳其國民軍。如果一切順利,殲滅第八戰鬥單位之後,美土聯軍能夠順勢攻打奧斯曼尼耶,殲滅盤踞在那裡的第五戰鬥單位。雖然沒能按照杜奇威之前的預料,如願以償的殲滅在尼濟普受到洪水衝擊的第六戰鬥單位,但是只要能夠殲滅第五戰鬥單位與第八戰鬥單位,同樣能夠改變戰局。

杜奇威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集中兵力攻打馬拉蒂亞,就是向為巴赫切解圍。

設想一下,如果杜奇威將圍攻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