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一十六章 微妙變化

當天晚上,裴承毅收到的第三條好消息是由李存勛從國內發來的。

經過軍情局長的努力,元首已經批准了裴承毅的第二次增兵請求,派遣蹇柄彪中將的第六戰鬥單位與商雪韻中將的第七戰鬥單位參戰。更加重要的是,這兩支戰鬥單位都將以戰略空運的方式開赴戰場。也就是說,7月10日之前,第六戰鬥單位就能部署到位,第七戰鬥單位則要等到7月15日才能到達戰場。

事實上,這也是裴承毅在8日夜間收到的最後一條好消息。

快到9日凌晨的時候,第八戰鬥單位的王學平發來急報,美軍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的突擊部隊佔領了伊斯拉希耶,並且正在圍攻巴赫切。

當時裴承毅正打算與蹇柄彪、商雪韻進行視頻會議。

收到消息後,他立即取消了會議安排,聯繫上了王學平。

讓王學平大致介紹了情況之後,裴承毅只下達了一條命令,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巴赫切。

對裴承毅來說,沒有第二種選擇。

第八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的主力都在巴赫切以西的傑伊漢河下游平原地區,西面是由大約20萬土軍(其中只有3個正規師,其餘的均是緊急動員的預備役與民兵部隊)重兵把守的阿達納、南面是美軍嚴密防守的伊斯肯德倫、背後則是易守難攻的奧斯曼尼耶;通往前線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條從伊斯拉希耶經過,在奧斯曼尼耶南面大約40千米處穿過加武爾山脈,在距離伊斯肯德倫大約30千米的亞卡哲克連入高速公路,分別前往南北兩座大城市,另外一條通過巴赫切,從加武爾山脈北面繞了過去,直接通往奧斯曼尼耶。美軍在反擊的時候肯定會首先攻打伊斯拉希耶,畢竟從這裡可以殺向伊斯肯德倫。

因為通過伊斯拉希耶的公路太靠近伊斯肯德倫,在美軍近程火力的打擊範圍之內,所以第八戰鬥單位在佔領伊斯拉希耶之後並沒南下,而是準備在佔領奧斯曼尼耶之後再從這裡出發,攻打伊斯肯德倫。換句話說,受作戰區域限制,在無法大規模使用戰術空運力量的情況下,送往前線的作戰物資中,80%都得通過巴赫切。

對裴承毅來說,可以丟掉伊斯拉希耶,卻不能丟掉巴赫切。

從裴承毅的作戰部署上也看得出來,攻佔伊斯拉希耶本身就是為巴赫切做緩衝。只要佔領了奧斯曼尼耶,就能從加武爾山脈的西面沿著高速公路南下,壓根沒有必要從伊斯拉希耶出發,再次穿越加武爾山脈。

給王學平部署了任務後,裴承毅讓龍宏恩聯繫了梅樂馳少將。

雖然第八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的炮兵旅都部署在美國海軍的遠程艦炮威脅不到的哈塞克,能夠及時為前線部隊提供炮火支援,而且兩個炮兵旅部署在一起,在關鍵時刻能夠為某一地區的作戰行動提供雙倍的炮火支援,但是與第十戰鬥單位的炮兵旅一樣,這兩個炮兵旅面臨一個嚴峻問題,那就是無法獲取充足的彈藥。因為從海灣地區通往哈塞克的鐵路線必須經過伊拉克的摩蘇爾,所以彈藥補給首先得滿足第十戰鬥單位的需求,第八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炮兵旅的處境還比不上第十戰鬥單位的同行。

遠程炮兵發不了力,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航空兵身上。

在之前的進攻作戰中,裴承毅很少考慮空中支援,主要就是通信受到干擾,前線作戰部隊無法及時為航空兵提供目標信息,很難引導空中打擊,因為戰局發展很快,誰也無法準確掌握戰場局勢,空中支援很容易誤傷友軍,所以指揮官不得不慎重考慮。現在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美軍已經佔領了伊斯拉希耶,轟炸時不用擔心會炸到友軍。在巴赫切的防禦作戰中,防禦部隊可以划出防區,讓空中支援專門打擊防區外的敵人。雖然這麼做無法最大限度的發揮空中支援的作用,但是能有效阻止敵人的後繼兵力,使敵人難以持續進攻,最終瓦解敵人的進攻。

安排好這些事情,裴承毅才與蹇柄彪與商雪韻通了電話。

因為戰局緊張,所以裴承毅沒有多羅嗦,簡明扼要的介紹了情況後,就給兩位將軍部署了任務,然後讓東方聞去負責處理相關的協調工作。

處理完這件事情,裴承毅才有時間好好考慮一下戰場上的情況。

如果緊盯著奧斯曼尼耶方向上的戰鬥,很容易把美軍攻佔伊斯拉希耶、圍攻巴赫切的行動當成守衛伊斯肯德倫的戰術反擊,而不是具有長遠意義的戰役反擊,甚至是影響到整個戰局的戰略反擊。結合發生在迪亞巴克爾方向上的戰鬥就能發現,杜奇威在西面發起的反擊行動,肯定與整個北方戰線有關。再留意美以聯軍在敘利亞南部地區的行動,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杜奇威有很長遠的打算,甚至有可能在策劃一場大型戰役。

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裴承毅去煮了一壺濃咖啡,他平常很少喝咖啡。

總體戰局上,共和國軍隊仍然掌握著主動權。客觀的講,杜奇威在伊斯肯德倫方向上發起的反擊行動只能看成是最後的掙扎。只要無法及時向迪亞巴克爾增兵,杜奇威就得放棄土耳其的東南地區,並且在土耳其的地中海地區尋求第二個戰略性港口,利用增援部隊在托羅斯山脈與阿塔圖爾克水庫以北地區建立一條戰略防線,阻止共和國軍隊北上,從而保證土耳其政權不會垮台。

因為第十戰鬥單位的進攻速度出人意料,加上第一戰鬥單位順利完成了攻佔錫爾特的任務,所以守衛迪亞巴克爾的第7步兵師最多堅持幾天。在這幾天內,杜奇威必須打通前往迪亞巴克爾的鐵路線,並且將至少2個師的增援部隊送到迪亞巴克爾。因為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已經在伊斯肯德倫方向上投入戰鬥,就算還有不錯的戰鬥力,也不可能在第五戰鬥單位與第八戰鬥單位的圍攻下重新集結,更不可能丟下伊斯肯德倫與奧斯曼尼耶,在沒有任何後勤保障的情況下馳援迪亞巴克爾。

杜奇威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讓即將到達的第1步兵師與第1騎兵師在伊斯肯德倫西面的伊切爾上岸,然後沿伊切爾-烏盧克什拉-開塞利-錫瓦斯馬拉蒂亞-迪亞巴克爾這條鐵路線趕去救援第7步兵師。雖然伊切爾港的基礎設施不比伊斯肯德倫港的差,吞吐能力非常強大,而且運送美軍的快速貨輪都有不錯的自裝卸能力,對港口基礎設施的依靠度並不高,部隊上岸的速度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從伊切爾到迪亞巴克爾的鐵路線要比從伊斯肯德倫到迪亞巴克爾的鐵路線長50%左右,運送能力也差了一大截。也就是說,杜奇威必須想辦法為2個美軍師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由此出發就不難理解美軍在奧斯曼尼耶方向上的反擊行動了。

杜奇威利用的,正是共和國陸軍在土耳其戰場上的一個重大缺陷,即東西兩條戰線隔得太遠,無法相互支援。

雖然在兩條戰線上,共和國軍隊都處於優勢,而且都佔據著主動權,更是迫使美軍多次分兵,有效分散了美軍的戰鬥力,但是這種兩線交戰的方式,也使共和國陸軍很難在某個重要方向上獲得一舉定勝負的絕對優勢兵力。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能夠在東面集中足夠多的作戰力量,恐怕攻打迪亞巴克爾的戰鬥早就結束了。

這次,杜奇威看得非常准。

不管裴承毅是否願意,都得在西面戰場上頂住2個美軍主力師的反擊,因為第五戰鬥單位與第八戰鬥單位身後就是敘利亞北部的廣袤沙漠,而敘利亞境內的中敘聯軍把主力放在了南面的戰場上,如果北部防線失守,敘利亞就將不戰而敗。

要想頂住2個美軍主力師,裴承毅就得花上血本。

不管怎麼說,在這種濱海戰鬥中,共和國陸軍的優勢並不明顯。

按照王學平報告的作戰情況,美軍能夠迅速打下伊斯拉希耶,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美軍地面部隊獲得了艦隊提供的遠程炮火支援。雖然駐伊斯拉希耶的第八戰鬥單位的支援旅在8日白天構築了堅固的防禦陣地,但是面對鋪天蓋地般的炮火打擊,為了減小傷亡,王學平還是下達了撤退命令。

裴承毅沒有責備王學平,因為支援旅不是主力戰鬥部隊。

與伊斯拉希耶方向上的情況相反,守衛巴赫切的是第八戰鬥單位的戰鬥旅,因為這座小城鎮關係到2支戰鬥單位的生死存亡,所以王學平不但沒有下達撤退命令,還命令堅守到最後一人。

萬幸的是,巴赫切在加武爾山脈北面,距離伊斯肯德倫最遠,美軍的突擊力度並不大。

按照裴承毅的吩咐,王學平正在讓前線部隊加大防區縱深,做好死守的準備工作。也就是說,為了守住巴赫切,裴承毅把第八戰鬥單位的主力全都用上了。受此影響,第五戰鬥單位攻打奧斯曼尼耶的行動肯定會受到影響。按照裴承毅的估計,杜奇威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緩解奧斯曼尼耶受到的壓力。因為在打退美軍的反擊之前,裴承毅不可能命令第五戰鬥單位強攻奧斯曼尼耶,所以這個影響不是很大。

讓裴承毅擔心的還是杜奇威的其他打算。

隨著第五戰鬥單位不得不降低進攻強度,之前在奧斯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