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零九章 猛然醒悟

7月6日清晨,共和國陸軍的第八戰鬥單位從敘利亞的阿勒頗省越過邊境線,進入土耳其的基利斯省,並且在短暫的戰鬥之後,佔領了土敘邊境重鎮基利斯,吹響了向伊斯肯德倫進軍的號角。

因為進攻行動在天亮後展開,所以沒過多久,全球各大新聞媒體的目光就轉向了這片原本不為人所知的山區,以及那座只有大約20萬人口的邊境城市。因為這是共和國軍隊首次從敘利亞出發攻入土耳其,所以西方新聞媒體首先考慮的就是「戰爭的合法性」。非常可惜的是,阿勒頗省是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聚居區,在該省北部地區,也就是敘土邊境地區大約生活著50萬庫爾德人,而在邊境線以北,也就是土耳其的基利斯省、加濟安泰普省與尚勒烏爾法省生活著大約150萬庫爾德人,加上美土聯軍在西面的哈塔伊省屯有重兵,所以共和國軍隊從敘利亞攻入土耳其境內,也可以看成是解放庫爾德人、懲治土耳其戰爭罪行行動的一部分。

與西方新聞媒體看到的不一樣,以半島電視台為首的阿拉伯新聞媒體首先關心的是這路進攻對整個戰局產生的影響。

雖然在報道的時候,半島電視台首先肯定了「左路大包抄」的重大戰略價值,認為這是解放2000萬庫爾德人的關鍵一步,但是半島電視台聘請的軍事評論家,也就是那位巴基斯坦退役將軍在評說戰時的時候,對共和國陸軍的行動表示了高度擔憂,而最讓他擔心的就是過於漫長的戰線,以及過分沉重的後勤保障負擔。總而言之,半島電視台在評論這次進攻行動的時候,一反常態,表現得非常謹慎。

顯然,半島電視台以非常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其價值立場。

與半島電視台相比,其他的阿拉伯新聞媒體就要直接爽快得多了。

在半島電視台發表評論前,埃及的中東通信社就通過旗下的阿拉伯聯合電視台發表了一篇引人矚目的社論,即一直宣稱將切實保護阿拉伯國家的利益、與敘利亞保持著友好關係的共和國在敘利亞遭到軍事入侵的情況下,仍然把解決庫爾德人問題當做首要任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當然,這家幾年前才擺脫官方控制的新聞媒體沒有忘記在社論中狠批埃及等阿拉伯國家「見死不救」的行為,認為在這個時候默認美以聯軍攻打敘利亞,就等於承認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敘利亞遭受的任何失敗,都是所有阿拉伯人的恥辱。雖然中東通信社沒有更加過激的言行,比如號召阿拉伯人打一場聖戰等等,但是看得出來,阿拉伯國家已經不再把這場名為解決庫爾德人問題的戰爭當成身外事。

當時更受關注的還是戈蘭高地方向上的戰鬥。

雖然美以聯軍剛剛發動進攻,而且在毫無突然性可言的情況下,別說擊敗早就嚴陣以待的第九戰鬥單位,甚至沒能順利突破敘利亞軍隊的防線,但是美國當局打破僵局的進攻行動仍然引起了眾多阿拉伯國家的不滿與關注,就連一向親美的沙特、阿聯酋等眾多海灣國家都認為美國沒有理由入侵敘利亞。這種不滿情緒在阿拉伯社會中更加強烈,也更加容易形成足以讓美國畏懼的洪流。僅在7月5日白天,埃及國內就發生了20多起針對美軍入侵敘利亞的示威遊行,示威民眾與維持秩序的警察還發生了衝突。不管埃及當局是否會因為敘利亞遭到美國入侵而改變基本政策,都得高度重視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即便站在美國當局的立場上,也得重視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內部高漲的反美情緒。如果美國當局一意孤行,最終很有可能讓戰爭失去控制。

正是如此,第八戰鬥單位殺入土耳其的時候,美國當局正在連夜討論對策。

不管怎麼說,並不是所有高層官員都認為應該主動挑起敘以戰爭。因為蘭德斯批准出兵敘利亞的時候,沒有知會聯邦政府的所有官員,只有洛布林夫人等少數人知情,所以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不知情的官員都認為總統做得太過分了。在他們看來,就算有國會的戰爭授權,就算有一萬個理由不能拋棄以色列,總統在做出如此重大的決策之前,都應該告訴內閣成員,而不是關著門就把美國捲入了一場針對阿拉伯世界的戰爭,讓美國再次面臨全面衰退的威脅。

作為前線總指揮,杜奇威通過視頻電話參加了會議。

雖然常識告訴杜奇威,那些憤怒的部長並沒說錯什麼,蘭德斯確實不應該把他的內閣成員擋在門外,做出「閉門決策」,但是讓杜奇威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共和黨政府中的利益派別太多了,根本無法統一意見。這不是說支持共和黨的利益集團愛好和平,誰都知道,站在共和黨身後的軍火集團、能源集團、貿易集團、礦產集團、金融集團等等眾多影響著美國各行個業的利益集團才是戰爭的真正推手,也是戰爭的真正受益者,但是在通過戰爭實現利益的方式方法上,各個利益集團的觀點就不一樣了。比如在當前這個問題上,即是否應該出兵敘利亞,軍火集團肯定支持擴大戰爭規模,而與猶太人關係密切的金融集團的態度則非常謹慎,礦產集團與貿易集團則反對向一個純正的阿拉伯國家出兵。因為這些利益集團都有代言人,比如國防部長就是軍火集團的代言人、財政部長是金融集團的代言人、能源部長是能源集團的代言人、資源部長是礦產集團的代言人等等,所以在如此重大的決策上,這些人的意見很難統一到一起。

換個叫度看,蘭德斯在做決策的時候把20多個部長撇在一邊,也不是毫無道理。

這次會議的最大影響,也許就是杜奇威對這場戰爭的結果不再抱任何幻想。

連內部意見都沒統一,美國有可能贏得最終的勝利嗎?

會議持續了大約4個小時,結束的時候,只得出了一點結論,即總統在做出會對美國的國家利益產生重大影響的決策時,應該提前告訴內閣成員。

顯然,這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決議。

花了寶貴的4個小時,卻沒有任何收穫,讓杜奇威不得不心生感嘆。

會議結束的時候,戰場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第八戰鬥單位殺入土耳其境內,攻佔了基利斯的時候,駐紮在阿勒頗省、伊德利卜省與拉塔基亞省的敘利亞國防軍全部進入防禦陣地,做好了抵擋入侵的準備工作。更加重要的是,部署在邊境地區的敘利亞軍隊開始在國境線敘利亞一方布設地雷,而且動用了大量先進布雷設備。根據大型無人偵察機發回來的情報,在拉塔基亞省北面不到50千米長的邊境線上,敘利亞軍隊就在縱深大約5千米的範圍內布設了近30萬枚地雷,布雷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千米2000枚。因為敘軍大量使用了沒有金屬零件的塑膠地雷,而且很多地雷都具有抗爆破掃除能力,所以美軍別想輕鬆越過這道地雷防線。

還沒等杜奇威反應過來,情報機構又送來了新的消息。

圍困錫爾特的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戰鬥單位已經離開駐地,預計將在6日中午之前發起進攻。同時展開行動的還有駐紮在代胡克省的3個伊拉克陸軍旅,按照伊拉克軍隊的部署情況,這3個旅很有可能前往巴特曼,頂替第十戰鬥單位守住向西的防線,以便第十戰鬥單位能夠集中力量攻打錫爾特。

不管怎麼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共和國軍隊壓根就不理會南面的戰鬥,把重點放在了北面戰場上,擺明了要搶在美軍打到大馬士革之前打到安卡拉。

問題是,第八戰鬥單位的進攻路線很有問題。

敘利亞軍隊在邊防線上布設地雷陣,可以用防範美國突然入侵來做解釋。問題是,第八戰鬥單位為什麼要穩打穩紮的北上,而不是像第十戰鬥單位之前做的那樣,讓先頭部隊繞過基利斯,由主力部隊去收拾那裡的土軍。雖然第八戰鬥單位不是第十戰鬥單位,突擊能力肯定不如第十戰鬥單位,但是作為共和國陸軍的精銳部隊,第八戰鬥單位沒有理由過分顧慮土軍的影響。

說直接一點,如果第八戰鬥單位從一開始就大縱深突擊,肯定能在美土聯軍做出反應之前前進數十千米,甚至能夠一口氣將戰線推進到加濟安泰普以北的傑伊漢河流域,一舉刺穿美土聯軍的防線,迅速向安卡拉進軍。真要這樣,杜奇威將別無選擇,只能讓即將到達的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一道北上,攔截全速突擊的第八戰鬥單位。因為第五戰鬥單位即將抵達前線,所以裴承毅完全有理由用1個戰鬥單位牽制住2個美軍師,再用另外1個戰鬥單位攻打安卡拉。

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杜奇威也「設身處地」的為裴承毅考慮了一下。

在他看來裴承毅沒有讓第八戰鬥單位全速北上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後勤保障跟不上作戰需求,如果第八戰鬥單位身陷敵後的話,很有可能無法衝出美軍的包圍圈,將成為攻打安卡拉的犧牲品;毫無疑問,一位優秀的指揮官肯定不會輕易犧牲掉1支擁有2萬名官兵的部隊。二是第五戰鬥單位很難單獨打下安卡拉,土耳其首都距離前線大約600千米,行軍里程接近1500千米,第五戰鬥單位再強悍,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就算到了安卡拉,也會因為筋疲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