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九十四章 空中決鬥

裴承毅在調兵遣將,重新部署作戰力量,杜奇威也沒閑著。

通過告訴戰術數據鏈,杜奇威能夠及時準確的掌握前線情況。發現擔任突擊任務的裝甲部隊主動撤退之後,杜奇威終於鬆了口氣。雖然布呂歇爾求勝心切,在只有兩個營的情況下都敢發動反擊,但是緊要關頭,這位陸軍中將沒有迷失方向,更沒有盲目自信,讓幾百名美國大兵逃過一劫。

只是杜奇威怎麼也輕鬆不了。

反動反擊的美軍撤退後,之前還在高速推進的伊朗軍隊停了下來,等待後面的主力部隊到達。雖然美軍裝甲營的堅決反擊讓伊朗軍隊嘗到了苦頭,損失了不少裝甲力量,但是對擁有300輛坦克與400多輛戰車的霍梅尼師、以及擁有100多輛坦克與200多輛先進戰車的阿瓦士師來說,那點損失算不了什麼,美軍的反擊反而讓他們提高了警惕。顯然,布呂歇爾的反擊產生了打草驚蛇的效果。伊朗軍隊不再盲目冒進,就是美軍最大的災難。只要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穩打穩紮的向南推進,加上跟在後面的哈桑師,在南面活動的內賈德師、安迪梅什克師、阿巴丹師與巴士拉師,布呂歇爾根本守不住哈卡里。說得難聽一點,只要伊朗軍隊不犯低級錯誤,裴承毅根本不需要出動地面部隊去對付布呂歇爾。

想到這裡,杜奇威的心情就像十五隻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了。

沒等他想到應對方法,參謀把戰報送了過來。

發動反擊的裝甲營沒有多少損失,而在正面駐防的機步營幾乎全軍覆沒!

傷亡非常慘重。裝甲營在突圍經過機步營的防禦陣地時,不但找到了幾十名傷員,還找到了上百具屍體。更致命的是,炮擊開始的時候,機步營的官兵都進入了土軍構築的防禦工事,而這些工事都沒有抵抗200千克級重型炮彈的能力。因為炮擊過於密集,所以很多工事被炮彈直接命中。那幾十名倖存下來的美軍官兵都非常幸運,因為他們所在的工事沒有被炮彈直接命中。也就是說,在防禦陣地的廢墟下面,還有數百具美軍官兵的屍體。因為伊朗軍隊就在不遠處,所以裝甲營沒有停下來挖掘陣亡將士的遺體,帶著傷員,以及那些暴露在天空下的美軍遺體,迅速離開了交戰區域。

這份戰報,頓時讓杜奇威覺得無比絕望。

共和國陸軍的遠程炮火太猛烈了,1個戰鬥單位的炮兵就能在頃刻間消滅1個已經進入了防禦陣地的美軍步兵營,如果在北線作戰的3個戰鬥單位的炮兵同時開火,恐怕布呂歇爾手裡的那2個旅的兵力就沒有任何可以指望的了。

與以往一樣,杜奇威很沉著,也很冷靜。

看完戰報,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聯繫布呂歇爾,讓陸軍中將重視機步營在巴什卡萊方向上的悲慘遭遇,要麼重新構築防禦工事,要麼加固土軍的防禦工事,反正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土耳其軍隊身上。

事實上,不用杜奇威警告,布呂歇爾都知道該怎麼做。

一輪覆蓋式炮擊就幹掉了一個機步營,對布呂歇爾的打擊更大。要知道,他手裡就2個旅、大概18個營的兵力。如果對手願意,完全可以停止正面進攻,用持續不斷的猛烈炮擊徹底消滅盤踞在哈卡里的美軍。

問題是,這麼做了,也不見得能夠起到作用。

在警告了布呂歇爾之後,杜奇威非常直接的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沒有必要在伊朗軍隊合圍哈卡里之前突圍。

不管怎麼說,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作為最高指揮官,應該由杜奇威來決定是否突圍,而不是把如此重要的問題拋給前線指揮官。

布呂歇爾不是笨蛋,杜奇威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就想到,陸戰隊上將的主要目的是要他為後面的戰鬥承擔責任。說直接一點,如果布呂歇爾放棄突圍,2個陸軍旅就算全軍覆沒了,也與杜奇威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布呂歇爾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就算仍然得由杜奇威來承擔戰敗的直接結果,他也會想方設法的把部分責任推到布呂歇爾身上,從而讓美國陸軍、乃至五角大樓為布呂歇爾說情,也就是為他說情。

面對如此重要的問題,布呂歇爾沒有半點含糊,在做出回答前,反問了幾個問題。

一是歐洲軍團的其他作戰部隊能在什麼時候到達迪亞巴克爾,二是能從什麼時候開始提供空中支援,三是能否在必要的時候空投補給作戰物資,四是對手將在這場戰鬥中投入多少主力部隊。

前三個問題,杜奇威回答得非常爽快,而在第四個問題上,他就沒有那麼直接了。

很明顯,杜奇威也不知道裴承毅會投入多少主力部隊。雖然他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裴承毅不會讓布呂歇爾過上安穩日子,肯定會在加大突擊力度的時候幹掉布呂歇爾,解除後方的安全隱患,但是裴承毅的一系列部署都告訴杜奇威,他沒有把布呂歇爾放在眼裡,甚至不打算在布呂歇爾身上浪費共和國陸軍的一兵一卒。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杜奇威沒有任何保留,把他知道的都告訴了布呂歇爾。也就是說,杜奇威把是否固守哈卡里省、等待援軍的決策權交給了布呂歇爾。

如果布呂歇爾是員猛將,他就不會退縮。

事實證明,他確實是員猛將。在杜奇威保證以最快的速度把歐洲軍團的其他部隊送到迪亞巴克爾,空中力量部署到位後優先提供空中掩護與空中支援,以空運與空投的方式提供作戰物資之後,布呂歇爾做出了死守哈卡里省的決定,並且親口保證,在增援部隊到達前他們將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

不管怎麼說,首先得承認布呂歇爾的勇猛。

換個角度,也得承認布呂歇爾是個有頭腦的猛將。從他的保證來看,就算守不住哈卡里省,也可以用「增援部隊沒有及時到達」為由,把責任推給杜奇威。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夠守住哈卡里省,就能緩解整個北方戰線的壓力,到時候知道布呂歇爾的人,肯定比知道杜奇威的人多得多。

由此可見,布呂歇爾打算用1萬美軍博他的前程。

杜奇威也不是笨蛋,知道布呂歇爾在想什麼,可是對他來說,在考慮會不會被布呂歇爾搶走風頭之前,首先得考慮有沒有辦法出風頭,或者說有沒有辦法取得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

也就在他與布呂歇爾通電話的時候,參謀同時送來了兩份情報。

第一份情報與南面的空中戰鬥有關。在布呂歇爾指揮的地面部隊與伊朗陸軍的裝甲部隊激戰的時候,美國空軍跟海軍航空兵的戰鬥機也與共和國空軍的戰鬥機打響了開戰之後規模最大的空戰。

按照參謀提供的情報,共和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也有可能參加了空戰。

與地面戰爭之前的空戰相比,7月1日的空戰規模更大,而且分布得更加廣泛。因為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在之前的戰鬥中表現拙劣,所以在7月1日的戰鬥中,空軍與海軍航空兵按照戰前的部署,重新分配了任務。空軍的重型制空戰鬥機負責奪取制空權,海軍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則負責打擊地面目標。到傍晚才參戰的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則協同制空戰鬥機,執行防空壓制任務,專門打擊敵人的防空系統。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空中力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當天上午的空戰中,F-42C就為美國空軍正名。在與共和國空軍的J-16D進行的5場小規模空戰中,F-42C機群取得了31比37的戰果(共和國空軍只承認損失26架J-16D,並且在戰鬥中擊落了33架F-42C。因為共和國空軍還公布了敵我雙方被擊落戰鬥機的殘骸的準確位置,並且公布了部分錄象資料,美國空軍卻沒有拿出相關證據,所以共和國空軍公布的戰果的可信度更高)。當天下午,雙方又進行了3場空戰,仍然是F-42C對抗J-16D,只不過這次換成了共和國海軍航空兵的J-16D。交戰結果與上午的相差不大,F-42C與J-16D的性能在伯仲之間,很難分出高下,美國空軍損失了21架戰鬥機,共和國海軍航空兵則損失了24架戰鬥機。

白天的這幾場空戰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結果。

一是交戰規模並不大,每次空戰最多投入20餘架戰鬥機,最少也就幾架。主要是雙方重型戰鬥機的制空能力都非常突出,執行制空作戰任務時能夠覆蓋更為廣闊的區域,如果一次性投入太多的戰鬥機,反而會給對方使用遠程空對空導彈提供便利,從而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事實也確實如此。在8場重型制空戰鬥機之間的空戰之外,白天還進行了10多次重型戰鬥機對付中型與輕型戰鬥機的戰鬥,結果數量不佔優勢的重型戰鬥機取得了勝利,採用密集編隊飛行的中型與輕型戰鬥機損失慘重。

二是交戰空域非常廣闊,東到伊朗的卡倫河流域、南至波斯灣西北部海域、西達敘利亞與塞普勒斯之間的東地中海海域、北抵土耳其的卡拉蘇河上空,整個空戰區域的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千米。在如此廣闊的範圍內作戰,也是導致交戰雙方不得不以小機群的方式投入戰鬥的主要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