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八十四章 內訌

袁晨皓的心情放鬆下來的時候,杜奇威心情卻懸在了半空中。

土耳其安卡拉時間29日中午的時候,杜奇威收到了史塔克從NSA發來的消息,一支疑似共和國陸軍精銳力量的高速機動部隊出現在了伊朗中部地區。非常遺憾的是,因為NSA的衛星系統受到干擾,所以無法準確判斷這支部隊的性質。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支部隊的行動速度超過了每小時100千米,因為當偵察衛星在30分鐘後再次到達時,該部隊已經在50千米以外了。

行軍速度超過每小時100千米的地面部隊,絕對不簡單。

要知道,在21世紀初期,即便在理論上,也沒有任何一支主力地面部隊的行軍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千米,因為當時的主戰坦克、步兵戰車等主戰裝備的最大公路行駛速度都在每小時70千米以下。直到DZ-31A與DB-30A為代表的,戰鬥重量在30噸左右的主戰坦克與24噸以內的步兵戰車問世,地面主力部隊的理論行軍速度才超過每小時100千米,而實際情況下,沒有哪支部隊會以這麼快的速度行軍。原因很簡單,以最大速度行軍,戰車動力系統與行走機構的將嚴重磨損,故障率也將大大提高,部隊的作戰效率將大大降低,甚至無法在到達戰場上投入戰鬥。即便在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創造的最大行軍速度也在每小時70千米以內,只在進行戰術突擊的時候,裝甲部隊才會以每小時100千米以上的速度進行衝刺。

毋庸置疑,那肯定不是伊朗陸軍的作戰部隊。

問題是,杜奇威也無法肯定那一定是共和國陸軍的精銳部隊。

第一戰鬥單位威名在外,凌雲霄更是大名遠揚,可是這個猛將沒有理由讓部隊在行軍途中耗盡全部力量。再說了,就算如此,凌雲霄也有理由安排一支佯動部隊,讓對手做出錯誤判斷。

讓杜奇威產生這個想法的原因很簡單,那支部隊的規模要大不大、要小不小。

按照NSA提供的情報,該部隊的人數應該在1000人以上,相當於2個加強營或者3個普通營。如果是在前面開路的先頭部隊,無疑太大了一點,畢竟第一戰鬥單位的總兵力也就2萬人,其中真正的一線戰鬥兵力也就5000人左右,沒有理由拿出1000多人來充當開路先鋒。如果是主力部隊的話,那就太少了,就算凌雲霄把支援旅與炮兵旅留在了後面,還有大約八成的戰鬥人員去了哪呢?

直到29日傍晚,杜奇威才改變了看法。

這支一直在向伊朗西北地區前進的部隊只在當地時間14點30分左右做過一次持續半個小時的短暫休整,隨後又繼續上路了。到天黑前,這支部隊已經在美國軍事偵察衛星的眼皮子底下,在伊朗的高等級公路上前進了700多千米。也就是說,該部隊在一個下午的行軍量就等於美軍一天的行軍量。更重要的是,該部隊沒有減速前進,或者找過地方過夜休息的跡象。也就是說,這支部隊很有可能在天亮前到達伊朗的西亞塞拜然省。

毋庸置疑,這絕對是共和國陸軍的精銳部隊。

讓杜奇威做出這個判斷的原因還有一個,即在當天下午,至少有5列列車從克爾曼開出,而且目的地都是伊朗西北地區的西亞塞拜然省,而不是北面的德黑蘭。也就是說,第一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很有可能通過鐵路機動,而不是通過公路機動。

杜奇威的這一猜測在當天晚上就得到了證實,開往西亞塞拜然省(準確的說是東亞塞拜然省首府大不里士)的列車上裝載的全是主戰裝備與作戰物資,還有一列列車掛了大約50節客車車廂。按照一節車廂裝載200名軍人計算,該列車上有大約1萬名官兵。因為凌雲霄肯定要把支援旅的主力留在後面,炮兵旅的部分部隊也得留在後面,所以1萬名官兵基本上是第一戰鬥單位的全部一線作戰人員了。

情況已經明亮,杜奇威就不再遲疑。

土耳其的天空還沒有暗下來,杜奇威就命令駐紮在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的美國空軍的戰略偵察機立即起飛,到土耳其東部上空巡邏,用探測距離超過450千米的合成孔徑雷達搜索伊朗西亞塞拜然省,搞清楚那支共和國陸軍精銳部隊的去向。還得搞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第一戰鬥單位的集結情況。

雖然杜奇威仍然相信,凌雲霄不會趕在30日發動進攻,畢竟行軍2000多千米,第一戰鬥單位的官兵不需要休整,那麼多主戰裝備也需要維護。再說了,在大舉進攻前,花一天做準備不算過分。但是以往的經驗告訴杜奇威,絕對不能憑藉經驗與直覺去判斷對手,特別是裴承毅的作戰方式。如果有必要,裴承毅肯定會讓第一戰鬥單位發起進攻。

當然,杜奇威並沒忽視袁晨皓。

早在接受任命的時候,杜奇威就讓史塔克去找NSA與CIA的官員,索要袁晨皓的所有個人資料。當時史塔克還不太理解,畢竟杜奇威的主要對手是裴承毅,而不是僅僅負責北線作戰的袁晨皓。拿到袁晨皓的個人資料後,史塔克就不這麼想了。當年,杜奇威在半島戰場上慘敗給裴承毅的時候,裴承毅僅僅是個上校參謀。袁晨皓在戰場上出名的時候,也是陸軍上校。這還是次要的,SA的情報官員均明確提到,袁晨皓是裴承毅之後,共和國最優秀的將軍之一。更重要的是,因為裴承毅過早淡出軍隊,特別是在競爭總參謀長的時候輸給了林嘯雷,所以袁晨皓在軍隊內的成就最終很有可能超過裴承毅,成為共和國在21世紀里最重要的將軍。

不管怎麼說,杜奇威沒有理由忽視袁晨皓。

事實上,就是SA的情報官員對袁晨皓的評價,讓杜奇威在特拉維夫向達揚做出了讓步,答應由達揚全權指揮南線作戰行動,而他只負責北線作戰行動,也就是集中精力對付那個不比裴承毅差多少的年輕將軍。

在杜奇威看來,袁晨皓求勝的慾望肯定超過了裴承毅。

馬島戰爭後,裴承毅「消失」了好幾年,杜奇威就斷定裴承毅正在為「脫離」軍隊而努力。雖然後來的情況與他的預料有所偏差,但是他仍然相信,裴承毅不是自覺自愿來指揮這場戰爭的。對這個已經攀上了軍事生涯巔峰的軍人來說,繼續戰鬥下去,也無法取得更大的突破,而他還不到50歲!一個50歲的上將,只要還有點鬥志,不想荒廢餘生,就應該向政界努力。如此一來,這場戰爭的勝敗,準確的說,到底能夠取得多大的勝利,對裴承毅的影響不會很大。與裴承毅相反,袁晨皓的軍事成就還不足以讓他笑傲天下,在追上裴承毅之前,袁晨皓都得在軍隊里兢兢業業的努力奮鬥。也就是說,袁晨皓肯定希望取得一場偉大的勝利。哪怕他不會指望藉此超越裴承毅,也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成為裴承毅那樣的,具有巨大影響力的軍人。

對將軍來說,取勝的前提條件就是強烈的慾望。

在慾望的驅動下,袁晨皓有理由做任何事情。

正是如此,杜奇威非常重視這個比裴承毅還要年輕10多歲的對手。

美國空軍的戰略偵察機剛剛從西西里島上的基地起飛,杜奇威就聯繫了即將到達前線的布呂歇爾將軍,要求這位同樣勇猛無畏的軍人在部署防禦陣地的時候,派出幾架無人偵察機,嚴密監視凡省方向上的土伊邊境地區。

這個安排,很快就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30日凌晨,無人偵察機發現了幾支越過邊境線,進入土耳其境內的小股部隊。

雖然布呂歇爾立即聯繫了駐紮在邊境地區的土軍邊防部隊,要求他們立即派出偵察兵去攔截進入土耳其境內的敵軍偵察部隊,但是美國陸軍中將並沒辦法希望放在土軍身上,而是決定自力更生。

讓幾支偵察部隊搭乘垂直起降運輸機出發後,布呂歇爾向杜奇威彙報了情況。

對布呂歇爾的安排,杜奇威沒有做出調整,只是要求布呂歇爾做好搶救傷員的準備工作,並且答應在24小時之內把一支特種部隊送到陸軍中將的手中。也就是說,杜奇威並不相信布呂歇爾派出去的偵察兵是那些共和國陸軍偵察兵的對手。

第一戰鬥單位是共和國陸軍10個戰鬥單位中,最先成立,也是最強大的一支。雖然早在10多年前,共和國陸軍就把全部特種部隊收歸到了總參謀部名下,成立了世界上最強悍的特種部隊,但是絕不能因此小看共和國陸軍正規作戰部隊中的「准特種部隊」,也就是由各軍級(後來就是戰鬥單位)司令部直接指揮的偵察部隊。要知道,在不能組建軍直屬特種部隊的情況下,各個軍長都以加強偵察力量為名,建立了戰鬥力遠超過一般偵察部隊,而且由軍長直接指揮的「超偵察部隊」。

不管這些部隊怎麼稱呼,其實力都不容小覷。

當然,杜奇威也沒有把希望寄托在美軍特種部隊身上。

雖然在與布呂歇爾通話之後,他就把剛剛趕來報道的一支遊騎兵連派了出去,讓他們務必在30日夜間到達戰區,並且聽從布呂歇爾將軍的指揮,但是杜奇威沒有把真正的特種部隊,也就是與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