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八十三章 無法指望

外交場上的戰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戰場上的戰鬥也即將開始。

6月30日凌晨,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到達西亞塞拜然首府烏魯米耶。稍做停留之後,凌雲霄就向負責接待的伊朗將軍告辭,率領部隊離開了這座美麗的湖畔之城,開赴緊挨邊境線的進攻出發陣地。

一路上,凌雲霄都憂心忡忡。

到達進攻出發陣地後,他首先派偵察兵執行滲透偵察任務,隨即就讓工程連沿著過來的路線返回烏魯米耶,確定沿途需要重點修繕的路基。官兵開始為迎接主力部隊做準備的時候,凌雲霄聯繫了袁晨皓,要求儘快把陸航的支援部隊派過來,不然第一戰鬥單位很難在基礎條件極端糟糕的情況下發動進攻。

作為伊朗最落後的省份,西亞塞拜然省的基礎設施完全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從烏魯米耶到進攻出發陣地的40多千米公路全是由碎石鋪砌而成的,很多路段上甚至沒有鋪碎石,用泥土夯實的地基經受風吹雨淋之後,根本承受不起重型戰車。雖然這種道路對履帶式車輛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對運送物資的重型卡車卻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物資送不上來,第一戰鬥單位也別想有好的發揮。

一時之間,壓力全部落到了袁晨皓的身上。

雖然在制訂作戰計畫的時候,伊朗方面就提出西亞塞拜然省的基礎設施不完備,會對作戰行動造成負面影響,但是當時沒有考慮到陸航無法及時部署到位,所以裴承毅與袁晨皓都沒有過分重視這個問題。在兩人看來,因為伊朗西亞塞拜然省又窮又落後,無法為進攻部隊提供足夠的支持,所以土軍肯定會放鬆警惕,把主力放在面向伊拉克的哈卡里省,而不是面向伊朗的凡省,讓第一戰鬥單位獲得突擊的機會。

事實上,兩人的判斷並沒錯。

戰爭爆發前,土耳其陸軍的主力部隊就部署在哈卡里省、以及哈卡里省西面的舍爾納克省。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數十年來,土耳其陸軍一直在精心構築哈卡里省與舍爾納克省的防線。在哈卡里省北面的凡省方向上,土耳其陸軍的利用崎嶇的地形、以及落後的交通基礎條件製造寬度接近100千米的隔離區,讓任何地面部隊在發動進攻前,都得考慮極端條件對後勤保障造成的嚴峻考驗。

從某種意義上講,土耳其陸軍的防禦部署沒有大的問題。

凡省與接壤的伊朗西亞塞拜然省都位於扎格羅斯山脈北端,而扎格羅斯山脈整體呈現北高南低的態勢,因此凡省與西亞塞拜然省全境多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名副其實的西亞屋脊。在這種地形下作戰,對任何地面部隊來說都是災難。伊朗戰爭期間,美軍沒有從土耳其殺入伊朗境內,取捷徑攻打德黑蘭,就是因為這邊的地形過於複雜、基礎設施極端落後,不利於大兵團作戰。由此可見,西亞塞拜然省的基礎建設落後,多半也是伊朗當局有意為之。

從地理環境上看,土耳其的凡省與伊朗的西亞塞拜然省的平均海拔高度基本相當,而土耳其的哈卡里省與舍爾納克省的海拔高度要比伊拉克的代胡克省高得多。也就是說,土軍從哈卡里省向代胡克省進攻時要容易得多。因為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之後,伊拉克就積貧積弱,根本不是土耳其的對手,土耳其也多次出兵進入伊拉克境內,打擊庫爾德工人黨游擊隊,從而非常重視哈卡里省與舍爾納克省的軍事基礎建設。

針對這些情況,裴承毅才把擅長山地作戰的第一戰鬥單位派往伊朗。

同樣的道理,裴承毅把同樣擅長在複雜環境下獨立作戰的第十戰鬥單位派往伊拉克北部地區,準備策應第一戰鬥單位。

作為前線指揮官,袁晨皓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戰略意圖。

雖然從一開始,裴承毅就明確了重點,中東戰爭的主戰場不在扎格羅斯山區,特別是在戰爭初期,沒有理由在北面投入太多的兵力,決定勝負的是戈蘭高地方向上的戰鬥,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即南面戰鬥失利的時候,才會在北線大做文章。但是袁晨皓絕對不是個簡單的軍人,從某種意義上講,他與裴承毅非常相似,特別是擔任南亞戰區司令官之後,袁晨皓的很多表現都讓人想起了當年的裴承毅。在袁晨皓眾多引人矚目的才華中,其超出普通軍人應有的政治頭腦最為重要。

事實上,裴承毅也非常清楚這一點,知道袁晨皓是一個有城府的將軍。

換句話說,裴承毅看到的問題,袁晨皓也看得清清楚楚。

不管共和國當局在庫爾德人問題上表現得多麼積極主動,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共和國與美國在中東角力,重點不是維護2000萬庫爾德人的人權,而是如何解決數百萬猶太人與數千萬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中東問題遲早會以巴以戰爭的方式爆發出來,共和國要想在中東戰爭中取勝,就得徹底打垮以色列。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暫時還無法達到的目的,也是一個沒有可能實現的目的。

只要袁晨皓認識到這一點,他就不會對這場戰爭抱太大的希望。

或者說,他就有了自己的主張。

回過頭來看,裴承毅安排他去伊朗擔任前線指揮官的時候,袁晨皓就考慮到了這些問題,知道裴承毅在為他著想,欣然接受了這個安排。由此可見,袁晨皓早就知道,南線戰鬥不會取得實質性的勝利。因為共和國當局不會接受一次沒有取勝的戰爭,加上明年就將進行政府的換屆選舉,不管顧衛民是否有足夠的把握得到大多數代表的支持,他也必須為第一屆任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捲來。所以在南線無法取勝的情況下,就只能在北線做文章,想辦法取得某種意義上的勝利。

共和國沒有拿巴以問題發難,而是借庫爾德人問題挑戰美國,就是這個原因。

站在袁晨皓的立場上,如何有效的解決庫爾德人問題,不但關係到共和國在2042年的換屆選舉中的政治走向,更關係到他的個人前程。不管怎麼樣,袁晨皓不會放過這次寶貴機會,也就不會有任何懈怠。

接到凌雲霄的電話,袁晨皓就找到了伊朗國防軍總參謀長。

按照雙方簽署的秘密協議,在共和國軍隊攻打土耳其的時候,伊朗不但要派遣地面部隊協同作戰,還要擔負起後勤保障任務。雖然袁晨皓不會對伊朗軍隊在前線戰場上的表現抱任何希望,但是在陸航支援力量到達之前,他必須把後勤保障的重任放在伊朗身上,想方設法為凌雲霄提供最多的支援。

與伊朗國防軍總參謀長的視頻會談只進行了半小時,袁晨皓並沒得到滿意的答案。

不是伊朗當局不肯配合,而是伊朗軍隊沒有這個能力。

萬幸的是,袁晨皓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且不僅僅是思想準備。

從某種意義上講,從一開始,袁晨皓對伊朗軍隊的最大要求就是別拖共和國軍隊的後腿,不要在戰鬥中製造不必要的麻煩。

作為南亞戰區司令官,袁晨皓不可能不清楚伊朗軍隊的情況。

雖然在伊斯蘭革命之後,新生的伊朗政權繼承了巴列維王朝的遺產,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國,其在美國同盟體系中的地位甚至在以色列之上,別的不說,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處就把剛剛研製成功、還沒有來得及全面裝備美國海軍的F-14戰鬥機賣給了伊朗),自詡為海灣地區的頭號軍事強國,並且在新政權成立的第二年就與鄰國交戰,打響了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伊朗戰爭中,成功挫敗了美軍的入侵行動,伊朗當局更是洋洋自得,甚至一度宣稱要以實際行動將美國軍隊趕出海灣地區,搞得南面的幾個阿拉伯國家日夜不安。事實上,即便在巴列維王朝時期,因為國內長期動亂,國王與首相的鬥爭從未停止過,所以得到美國全力支持的伊朗也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強國。

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的軍事實力並沒得到本質上的提高。

最能反應伊朗軍事實力的不是21世紀的伊朗戰爭,而是20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

用西方軍事家的話來說,兩伊戰爭是一場用高科技裝備打的原始戰爭。

雖然這個評價有點極端,但是反映出了問題。因為兩伊戰爭正好在美蘇冷戰最為激烈的時期,美國軍隊剛剛離開越南的密林,蘇聯陸軍殺入了阿富汗的山區,所以兩個超級大國不約而同的想藉此牽制對手,想方設法的援助交戰雙方。別的不說,震驚世界的「伊朗門」事件就是在這個時候爆發的,即美國當局為了解救被伊朗扣押的人質,授權CIA向伊朗出售F-14戰鬥機、「霍克」防空導彈等巴列維王朝時期從美國採購的武器裝備的零部件,以及「麻雀」導彈、「響尾蛇」導彈等配套彈藥。美國當局此舉,也是不想讓伊朗迅速戰敗,從而讓薩達姆控制下的伊拉克稱霸海灣地區。當然,美蘇之外的其他國家也與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有關聯,比如法國就向伊拉克出售了當時最先進的「幻影」F-1戰鬥機,共和國則向交戰雙方提供了J-6與J-7戰鬥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