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七十七章 增兵

對共和國空軍來說,62比37的結果是無法接受的。

雖然客觀的講,導致J-16D機群損失蠶的主要原因是空軍的支援力量沒有部署到位,導致J-16D機群不得不在戰場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與F-46機群交戰。根據戰後的調查,在視距外空戰中被擊落的12架J-16D中有7架是被繞到側翼的F-46A戰鬥機擊落的,只有5架被正面的F-46C擊落。但是對共和國空軍來說,這仍然是一場必須檢討的戰鬥。不管是配合力量沒有到位,還是J-16D機群的領隊長機大意輕敵,在性能差得多的F-46機群面前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如果遇到的是F-42,特別是F-42C,恐怕就不僅僅是損失那麼簡單,而是徹底的慘敗。

對裴承毅來說,這卻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雖然30多架戰鬥機,換來的是絕對制空權。哪怕只有短短几十分鐘的絕對制空權,對於即將開始的第二輪轟炸來說,都無比的寶貴。

美國海軍的戰鬥機撤退的時候,執行轟炸任務的J-17機群已經到達戰場。

因為在第一輪轟炸中,H-9S機群重點打擊了土耳其的防空系統,而J-16機群重點打擊了土耳其的空軍基地,所以J-17機群到達戰場的時候,沒有太大的顧慮,可以使用一些威力巨大的近距離彈藥對付堅固目標。

對共和國空軍來說,最大的問題來自指揮系統。

一次性投入8個聯隊的400多架J-17戰鬥機,即便以大隊的規模投入戰鬥,也要準備近20條指揮通道。因為堅固類目標基本上都是高價值戰略目標,而這類目標不可能集中在某一個地方,肯定分散在各個地點,所以針對堅固類目標時,機群的規模均非常有限,很少動用一個大隊的24架戰鬥機去對付一個目標,在取得了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甚至沒有必要動用中隊級的打擊力量。也就是說,在第二輪轟炸行動中,將根據需要打擊的目標數量來確定指揮通道的數量。按照戰前制訂的打擊計畫,至少需要摧毀78個目標,最多需要摧毀122個目標,即投入7到11架指揮機(1架指揮機有12條指揮通道)。共和國空軍總共只有32架指揮機,除掉本土防空等基本需求,最多向戰區部署16架指揮機。因為需要留下幾架指揮機以應不測,所以在前期的空中戰鬥中,空軍只出動了2架指揮機,沒有安排更多的支援力量。

即便在轟炸行動開始的時候,11架指揮機全部到位,壓力也不會輕到哪裡去。

從某種意義上講,從8點15分開始的第二輪轟炸行動,算得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略性質的精確轟炸。制訂作戰計畫的時候,裴承毅就明確提到,第二輪轟炸後,必須讓土軍徹底喪失協同作戰能力。

對於杜奇威來說,這就是一場災難。

得知艦隊派出的戰鬥機群被擊潰之後,杜奇威就知道,災難即將降臨。他能做的,只是命令緊急升空的土耳其空軍的戰鬥機接受美國空軍預警機的指揮,前去攔截進入土耳其領空的敵機。顯然,這不會有多大的效果。

雖然土耳其空軍的規模並不小,到戰爭爆發前,擁有800多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近600架,但是土耳其空軍的戰鬥力並不強,主要就是裝備相對落後。按照《簡氏防務周刊》在年初公布的數據,除了少數F-54A戰鬥機之外,土耳其空軍的主力是已經落後的F-35系列戰鬥機。即便不考慮系統作戰能力,在沒有制空戰鬥機的情況下,土耳其空軍的國土防空能力都非常有限。

8點30分不到,土耳其東南地區邊境巡邏司令部遭到轟炸。

從此開始,每分鐘都能收到數份相似的戰報。

一直持續到9點過,轟炸行動才結束。

在參謀做匯總報告前,杜奇威就知道,至少有100多個目標遭到轟炸,而且被徹底炸毀。

戰鬥打到這個地步,對杜奇威倆說,已經沒有多少選擇了。

9點15分,確認共和國空軍的第二輪轟炸行動已經結束之後,杜奇威立即聯繫了布呂歇爾,讓他立即率領部隊趕望哈卡里省。

雖然此時仍然沒有情報證明共和國陸軍會在土耳其東南地區大打出手,但是共和國空軍重點清楚該方向上的土軍高價值目標,已經表明了裴承毅的戰略企圖。事實上,如果裴承毅不想在該方向上有所作為的話,完全可以用第二輪轟炸的作戰部隊重創以色列空軍,奪取戈蘭高地方向上的制空權。

總而言之,杜奇威做出了判斷,也採取了行動。

吃早飯的時候,參謀送來了前兩輪的總結報告。

搞清楚情況後,杜奇威馬上給馬爾他與義大利的空軍基地下了命令,要求儘快向土耳其轉移保障設備,並且在11點之前派來第一批F-42戰鬥機。

必須承認,美軍的信息搜集能力確實很強,杜奇威也很有魄力。

第二輪轟炸結束不到半個小時,美軍的信息處理部門就得出了結論,斷定共和國空軍在前兩輪轟炸中投入了大約70架戰略轟炸機與700架戰術戰鬥機,如果算上參加空戰的戰鬥機,則共和國空軍在頭幾個小時內就投入入了800架戰鬥機。這一評估結果與杜奇威之前的預料大致相當。

正是如此,杜奇威斷定第三輪轟炸不會馬上到來。

雖然在正常情況下,兩輪高強度轟炸之後,共和國空軍的參戰部隊應該休整,在飛行員休息的時候對作戰飛機進行維護檢修,但是之前的多場戰爭早就證明,極端情況下,共和國空軍能夠連續出動3到4輪。也就是說,執行第一輪轟炸任務的作戰飛機最快能在11點之後再次到達戰場,對土耳其進行第三輪轟炸。因為戰區範圍內的大部分高價值目標已經被炸毀,所以第三輪轟炸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打擊戰區內的高價值民用目標、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二是打擊戰區外的高價值軍事目標、比如安卡拉的國家通信中心。總而言之,第三輪轟炸肯定會造成更加驚人的破壞,而且對這場戰爭的影響更大。

就算擋不住第三輪轟炸,也要盡量減少轟炸造成的損失。

正是如此,杜奇威才決定動用美國空軍的重型制空戰鬥機。事實已經證明,F-46這類中型戰鬥機確實不是重型制空戰鬥機的對手。隨著共和國空軍全面投入,肯定會有更多的重型制空戰鬥機參戰,美國海軍就算全力以赴,也不見得能夠奪取制空權。即便杜奇威沒有指望美國空軍的那幾十架戰鬥機能夠扭轉乾坤,他也不能把制空權拱手讓給對手,必須為之做出努力。

更重要的是,杜奇威必須考慮最糟糕的結果。

裴承毅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他的單色與魄力,而憑藉共和國的軍事偵察能力,不可能不清楚部署在伊斯肯德倫的美國陸軍旅的動向,裴承毅也就不可能沒有準備。如果不設法確保部分地區的制空權,布呂歇爾的2個旅恐怕永遠也到不了戰場。

正是如此,杜奇威才提前讓布呂歇爾動身。

不管怎麼說,留在伊斯肯德倫的2個陸軍旅不會發揮任何作用,就算只有1個旅到達哈卡里,也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問題是,幾十架F-42戰鬥機確實保證不了2個旅的安全。

吃過早飯,杜奇威就與洛布林夫人通了視頻電話。

介紹完交戰情況後,杜奇威直言不諱的說道:「對我們來說,局勢非常糟糕,但是還沒有失去取勝的希望。事實上,我們仍然有很大的把握取得勝利。根據已經掌握的情況,中國陸軍的作戰部隊還沒有到達戰場,按照我的估計,最快也要等到四十個小時之後,地面戰鬥才會打響。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在此期間做好迎戰準備,調整好狀態,投入更多的作戰力量,仍然有很大的取勝把握。」

「第九戰鬥單位已經到達伊拉克,第二戰鬥單位也進入了巴士拉港,中國陸軍需要四十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嗎?」

聽到洛布林夫人的這個問題,杜奇威不得不懷疑,這位女強人的身邊有個高級參謀。

「杜奇威將軍……」

「國務卿女士,有部隊,不等於能夠及時參戰。」杜奇威知道不能在軍事問題上糊弄洛布林女士。「戰局發展到現在,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中國當局提前把一個戰鬥單位的地面部隊派駐伊拉克,主要目的不是攻打土耳其,而是穩住敘利亞。事實上,第九戰鬥單位是中國陸軍唯一一支常駐沙漠地區的作戰部隊,也是最擅長沙漠作戰的部隊。因為該戰鬥單位之前沒有進駐過山地,所以其山地作戰能力非常有限。由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該戰鬥單位的任務就是在以色列參戰之後開赴敘利亞,穩住敘利亞。」

洛布林夫人沒有急著開口,似乎對杜奇威的解釋不夠滿意。

「不可否認,已經到達巴士拉港的第二戰鬥單位是一支實力非常強大的部隊。」杜奇威不再有所保留,直接說道,「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這支部隊在中國陸軍中,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多面手。駐紮印度的幾年內,該部隊不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