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六十四章 有條不紊

短短几個月,就連最不懂政治的軍人也知道誰才是聯邦政府的大當家。

對聯邦政府官員、美軍高級將領來說,遇到大事,總統就把責任丟給國務卿,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所以當洛布林夫人召集聯邦政府部長級官員、以及參聯會的陸海空天陸戰隊等軍兵種將領到國務院開會的時候,沒人感到驚訝。

會議開始後,首先由CIA局長與NSA局長介紹情況。

與蘭德斯主持會議時不一樣的是,兩位情報官員介紹了情況之後,洛布林夫人沒有急著進入主要話題,而是讓隸屬於國務院的「外交信息管理局」,也就是DIM的負責人對當前局勢做了更加深入的解釋。

由此可見,洛布林夫人更加信任由她管理的情報單位。

DIM名義上是一家類似與檔案處的信息管理單位,實際上卻是美國國務院下屬的主要情報機構。雖然受CIA等大型情報機構影響,DIM的知名度並不高,甚至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只有一千多名成員的機構是一家情報單位,但是在美國眾多情報機構中,DIM扮演著一個非常角色。

總的說來,DIM不是一家單純的情報機構。

因為受相關法律限制,DIM不能擁有自己的情報人員隊伍(在成立CIA的時候,美國國會就通過了相關立法,即在涉外情報方面,只有CIA有權力培養與指揮情報人員,其他的情報機構均不得培養間諜),所以如同NSA重視通過高科技手段搜集情報(NSA管理著美國國防部下屬的所有軍事衛星,並且負責監視美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通信)一樣,DIM只能在其他方面下狠功夫。

作為一家由國務院直接領導的情報機構,DIM最擅長的就是從公開與半公開渠道獲得侵襲,並且從這些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成分。簡單的說,就是對公開與半公開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得出重要情報。

DIM的局長做了全面介紹之後,會議才進入主題階段。

參會人員心裡都有數,情況對美國非常不樂觀。

按照CIA的說法,共和國代表提交給海牙國際戰爭法庭的證據有很高的可靠性,即土耳其總理厄扎爾確實背著杜奇威向土軍下達秘密命令,利用南部戰亂,剷除庫爾德人中的極端份子。也許厄扎爾的真實意圖只是想藉此機會除掉一些反對民族和解,只想要獨立而不想要自治的庫爾德人極端份子,可是在法理上,只要這些人沒有採取行動,就不能確定他們為極端份子,也就沒有理由以非法的手段剷除他們。這就如同在一個人有犯罪的企圖、卻沒有犯罪的時候,不能為其定罪一樣。受此影響,美國當局在支持土耳其政府的時候,已經在法理上吃了虧。

洛布林夫人並沒否認這一點,而這也是整個會議的第一個重要話題。

當洛布林夫人提出,在沒有辦法證明土耳其當局沒有犯下反人類罪的情況下,美國應該採取比較保守的基本策略,即在積極援助土耳其的同時,不會兌現其他的同盟義務,比如向入侵土耳其的共和國宣戰的時候,其他參會者都認同與支持了這一觀點,均認為美國沒有理由為了一個涉嫌殺害無辜平民的盟友與另外一個超級大國交戰。

這種高度一致的態度說明了兩個問題。

一是美國聯邦政府的高級官員中,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不應該與共和國交戰,至少沒有理由為了一個不太重要的盟國與共和國交戰。雖然不能因此說這些人目光短淺,但是至少證明了這些官員身後的利益集團中,至少有一部分認為應該與共和國保持良好關係,而不是所有利益集團都需要通過戰爭來實現利益。

二是美軍將領對勝利的把握並不大,甚至有部分將領認為在全面開戰的情況下,美國將輸掉戰爭。雖然杜奇威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明確提到,共和國不可能在所有方向上佔據優勢,更不可能在所有方向上取得勝利,但是他對土軍的戰鬥力沒有太大的指望,並且認為應該更加關注另外一個戰略方向。

受這兩者影響,洛布林夫人的觀點並不激進。

這也反映出了這位美國鐵娘子的一個特點,即不會受到主流輿論的影響。

與蘭德斯相比,洛布林夫人的最大特點是在做決策的時候。

討論了情況之後,洛布林夫人就沒有繼續徵求意見,而是非常果斷的做出了決定,美國將為國際戰爭法庭調查發生在土耳其的反人類罪行提供積極配合,按照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決議對土耳其實施有限制裁,與共和國進行直接外交接觸,為和平解決庫爾德人問題做出最後的努力。

毋庸置疑,洛布林夫人非常武斷。

做出這一系列決策之後,她才把話題轉向即將爆發的戰爭,即在和平努力失敗後,美國需要投入多少軍事力量才能取得勝利。

這次,主要發言人只有一個,也就是杜奇威。

按照杜奇威的說法,因為共和國國家元首已經獲得最高權力機構的戰爭授權,雖然按照慣例,共和國當局會在發起軍事行動之前進行最後一次外交努力,即以正式外交照會的方式向土耳其當局下達最後通牒,但是共和國軍隊的前期軍事部署已經完成,能夠在開戰後投入6萬地面部隊與6支航母戰鬥群的全部打擊力量,並且在24到48小時之內投入第四支戰鬥單位與空軍的作戰部隊。在此情況下,土軍獲勝的希望基本為零,而且土耳其很有可能在一周之內土崩瓦解。

避免讓土耳其完蛋的辦法只有一個,即立即出兵。

對於土軍的戰鬥力,杜奇威沒有任何指望。按照他的說法,土軍的戰鬥力甚至比不上當年的韓國軍隊。雖然土耳其全境多山,東南地區更是道路崎嶇,但是共和國陸軍早就適應了不依靠道路交通網的作戰方式,在半島戰爭與印度戰爭中就證明了其山地戰能力。進行了現代化改編之後,共和國陸軍的規模大大縮減,戰鬥力卻全面提升,特別是各部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印度戰爭時期。為了引起洛布林夫人的重視,杜奇威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有任何保留,說得非常直接,即只要共和國空軍的支援力量及時部署到位,共和國陸軍投入的3個戰鬥單位能在一周之內攻佔安卡拉。

洛布林夫人沒有懷疑杜奇威的判斷,只是覺得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杜奇威沒有迴避洛布林夫人提出的問題,即共和國空軍能否及時部署到位,以及共和國陸軍能不能把部署到戰區的3個戰鬥單位全部用在土耳其戰場上。

按照杜奇威的說法,共和國空軍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略運輸機群。加上隸屬於共和國陸軍航空兵的戰術運輸機群,共和國的空運能力絕對超過了美國。因為已經向前線部署了6支航母戰鬥群,所以共和國空軍只需要向前線部署500架左右的作戰飛機就能確保制空權,並且完成空中支援作戰任務。在此情況下,即便在只依靠空運的情況下,也能在24小時之內完成基本部署。

地面部隊方面,因為第一戰鬥單位、第二戰鬥單位與第九戰鬥單位已經進入戰區,所以共和國可以在初期把三個戰鬥單位全部用在土耳其戰場上。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威脅,共和國會以最快的速度向戰區投送第四個戰鬥單位,也就是已經離開了訓練地點的第十戰鬥單位。只要第十戰鬥單位能夠肩負起戈蘭高地方向上的防禦作戰任務,共和國就會首先集中三個戰鬥單位的兵力打垮土耳其。

為了證明這一點,杜奇威專門提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第十戰鬥單位的指揮官就是當初在蘭契頂住了200倍印軍猛攻的空降153旅的旅長,而第十戰鬥單位的官兵也主要來自3個空降旅。論防禦作戰能力,恐怕全世界都沒有一支部隊在第十戰鬥單位之上。最保守估計,依靠敘軍構築了數十年的防禦陣地,第十戰鬥單位能在戈蘭高地方向上擋住10倍以上的以軍,或者層層設防、最終退守大馬士革,堅持到援軍到達。

雖然洛布林夫人不太懂軍事問題,但是參聯會的那些將軍不可能不明白杜奇威的意思。

半島戰爭中,共和國就是讓空降153旅在五老堅持了數日,最終導致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兩個師全軍覆沒,連軍旗都成了共和國軍隊的戰利品(陸戰1師與陸戰2師的軍旗至今都保存在共和國軍事博物館的戰利品陳列室內)。印度戰爭中,又是這個空降153旅在蘭契擋住了印軍的撤退線路,為共和國陸軍橫掃恆河平原創造了機會。毋庸置疑,由空降部隊轉變而來的第十戰鬥單位絕對不容小覷。

更重要的是,此次指揮共和國軍隊作戰的還是裴承毅。

半島戰爭是裴承毅的成名之作、印度戰爭是裴承毅的扛鼎之作,而中東戰爭會不會成為裴承毅的收官之作?不管會不會,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裴承毅不會輕易放過認為奪取勝利的機會,而且他會用最擅長的方式來取得勝利。

裴承毅最擅長什麼?

幾乎每個美國軍人,特別是在2024年以後戴上將星的美國將軍都知道,在大規模地區戰爭中,裴承毅的拿手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