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十八章 中東攻略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共和國的中東攻略以伊朗為重,但是真正了解中東局勢的人都有理由相信,共和國絕對不應該把重點放在伊朗身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伊朗不屬於中東地區。

從紀佑國時代開始,共和國的基本中東政策就是由中東人來管理中東事務,而狹義上的「中東人」就是阿拉伯人。因為伊朗是以波斯人為主的國家,而在歷史上,波斯人與阿拉伯人一直不和,所以伊朗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中東國家。說直接點,如果伊朗不是伊斯蘭國家的話,恐怕早就被阿拉伯國家排擠在外了。在此情況下,共和國絕對不可能通過支持伊朗來控制中東地區。實質上,共和國真要這麼做的話,永遠也別想取代美國。對眾多阿拉伯國家來說,猶太人是敵人、波斯人也是敵人,與其冒險支持伊朗稱霸,還不如維持現狀。正是如此,數十年來,共和國與伊朗總是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可有可無的關係。用半島電視台的話來說,在共和國的同盟體系中,伊朗是最無關緊要的一環。事實上,20多年來,共和國一直非常重視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

敘利亞不用多說了,沒有共和國的幫助,根本不可能有現在的建設成就。

對於埃及,共和國一直採取親善政策,即不管埃及的外交傾向,只要有要求,共和國就會盡量滿足。別的不說,在眾多阿拉伯國家中,埃及總能用最低廉的價格及時買到共和國的先進武器裝備。

用美國軍火商的話來說,為了拉攏埃及,共和國以傾銷的方式為埃及提供軍火,搞得西方軍火商根本沒有辦法與共和國的軍火商競爭。比如在2036年,埃及打算採購一種先進戰鬥機,取代在埃及空軍服役20多年的J-10系列輕型多用途戰鬥機,與在2024年採購的J-15系列戰鬥機搭配使用,進行全球招標;因為拿下這個合同等於與埃及維持數十年的同盟關係,屬於政治任務,所以美國聯邦政府給予洛馬公司數十億美元的補助,讓洛馬公司以最為低廉的價格向埃及出售F-52系列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問題是,在正式競標的時候,洛馬公司還是敗給了中航集團;原因很簡單,受美國的法律限制,洛馬公司只能以整機出口的方式為埃及提供F-52戰鬥機,而中航集團可以出售J-17的生產線與生產專利,並且答應幫助埃及飛機廠培訓技術工人。

除了出售軍火,其他方面,共和國也在積極加強與埃及的合作關係。別的不說,埃及是共和國公民的第四大境外旅遊目的地,而共和國則是埃及第一大遊客來源國,僅在2040年就有1200萬人次的共和國遊客前去觀賞埃及的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為埃及提供了近4000億元的旅遊收入,以及100多萬個就業崗位。說得不客氣一點,埃及用來購買軍火的錢,基本上都是由共和國遊客提供的。

讓埃及當局在基本政策上偏向於共和國的主要原因還是共和國願意輸出更加先進的技術。比如在2021年,共和國的民營汽車公司就在埃及建立了中東地區的第一條電動汽車生產線,僅僅3年之後,埃及就由電動汽車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在到2040年,埃及已經是中東地區最大的電動汽車出口國,其生產的電動汽車銷往附近10多個國家,並且順利返銷共和國(因為電動汽車已經普及,所以在2035年左右,共和國除了保有3個大品牌與幾個高端品牌之外,不再生產一般的電動汽車,而是通過設計、開發新技術、出口關鍵設備的方式來發展電動汽車產業。事實上,導致共和國把電動汽車產業向國外轉移的根本原因還是勞動力嚴重不足,必須把部分附加值不高的產業段放在國外,把附加值最高、也就是對技術與技能要求最高的產業段放在國內)。根據埃及當局公布的數據,僅電動汽車產業就為埃及創造了大約200萬個工作崗位,讓200萬個家庭的近1000萬埃及人衣食無憂。

除了埃及之外,共和國也在努力改善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關係。

2030年之前,也就是石油仍然具有重要價值的時候,共和國就通過幾場漂亮的局部戰爭為自家生產的武器裝備打開了眾多石油國家的大門。比如在2030年之前,沙烏地阿拉伯就從共和國購買了價值超過3000億元的軍火,其中即有先進的戰鬥機、也有獨一無二的電動潛艇、還有大量主戰坦克。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沙特、科威特、阿聯酋與卡達等富裕的阿拉伯國家從共和國採購軍火,不是想藉此與共和國結盟,而是希望利用共和國的影響力平衡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從而維護本國利益。事實上,卡達的半島電視台一直在輿論上支持共和國,就是阿拉伯世界的一種態度。但是這種積極的軍火銷售,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增進了共和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相互信任。

嚴格說來,2030年之後,眾多海灣富裕國家與共和國的關係才算進入了蜜月期。

隨著可控聚變核電站正式全面商用,石油的價值一落千丈,國際油價在一年之內就下跌了90%。可以說,在共和國宣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輸出可控聚變核電站之後,石油就變得不值錢了。在此情況下,眾多海灣富裕國家的日子就難過了。

像巴林、科威特與卡達這樣小國還好辦,不管怎麼說,這些國家的公民也就只有幾十萬,最多不到200萬(科威特的正式公民只有100多萬,巴林與卡達的人口都只有60來萬),依靠積攢下來的財富,只要小心打理主權投資基金,這些國家的公民在未來幾十年之內都能過上以食無憂的生活。比如科威特的主權投資基金在2040年超過5萬億美元,當年盈利7.4%,扣除3%的全球平均通貨膨脹率,實現2200億純收入,平均下來,每個科威特人能夠分到11萬美元,而當年全球平均收入還不到5萬美元,20個最發達工業國的平均收入也只有20萬美元。

問題是,像沙特、阿聯酋這樣的「大國」就不可能完全依靠主權投資基金了。

到2040年,沙特的正式公民超過了3000萬。雖然由沙特政府與王室(實際上沙特政府與王室只是稱呼上不同而已)控制的幾個主權投資基金的總規模接近20萬億美元,且年收益在7%左右,相當於每年純收入8000億美元,但是平均下來,每個沙特人還不到3萬美元。毫無疑問,按照21世紀40年代的物價標準,3萬美元的人均收入只能算得上是發展中國家,而且是比較貧困的發展中國家。雖然這個收入能夠保證大部分沙特人生活無憂,但是對於沙特王室來說,這是肯定不夠的。按照某家國際機構的估計,如果沙特王室不能想辦法提高國民收入,不出30年,沙特就會發生劇變。

正是在這一情況下,沙特迎來了有史以來最有作為的王儲,也就是「化肥王子」。

沙特能夠走上工業化道路,並且取得比較大的成就(2040年,沙特的人均收入超過15萬美元,仍然屬於發達國家,其中至少有8萬美元是由化工工業貢獻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就是沙特在經濟上選擇了與共和國合作,而不是與美國合作。說簡單點,沙特王儲能夠大力發展以化肥生產為主的化工工業,就是因為共和國需要大量進口化肥。按照沙特當局在2040年初公布的數據,2039年,沙特生產的化肥中40%輸往共和國(實際還上其中三分之二轉手賣給了印度)。雖然在化肥價格上,沙特與共和國鬧了不少的矛盾,比如共和國這幾年全力幫助伊拉克建立化工產業鏈,就是為了讓沙特交出化肥的定價權,但是總的說來,雙方的關係仍然非常密切。

事實上,共和國政府一直在政策上鼓勵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全面合作。

比如在2038年初,顧衛民在執政的第二年就提出了一個被民間稱為「青山綠水」的國家戰略發展計畫。按照該計畫,在2060年之前,也就是人口減少到8億的時候,將實現占國土面積85%以上的自然覆蓋率(包括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山地、荒漠等等,換句話說,就是人為佔用與使用的土地將控制在國土面積的15%以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就得大量縮減耕地與牧場面積。雖然按照國務院提出的解決方案,主要依靠「工業化農業生產」來解決糧食問題,但是通過在印度的實踐證明,「工業化農業生產」還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而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之前,農業生產依然離不開土地。也就是說,必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雖然到2060年,在只有8億人的情況下,加上農業單位產量的提高,共和國的耕地面積可以減少到8億畝以內,但是作為生活的第一資源,要想繼續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農業總產量肯定不能降低。事實上,到2040年的時候,共和國的人年均糧食消耗量已經超過了1400千克,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卻比美國(1750千克)、歐洲(1630千克)、俄羅斯(1580千克)、乃至巴西(1470千克)低得多。也就是說,共和國對糧食的需求仍然非常巨大。在此情況下,共和國對化肥的需求肯定是有增無減。問題是,在「青山綠水」計畫中明確提到,會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