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十章 自由與麵包

極度落後有兩個產物,一是貧困,二是失衡。

任何一個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得解決地區內平衡問題。

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無疑是歐洲國家。作為工業文明的發源地,西歐率先完成工業化建設,西歐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發達國家。歐盟成立之後,在歐洲民眾「共同進步」願望的推動下,歐洲最先開始解決地區內發展平衡問題。在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歐盟沒有把出現主權債務危機的希臘、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等國掃地出門,除了由法德主導的歐洲政治一體化進程之外,與歐洲民眾早就認同了的共同發展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歐洲之後,在解決地區內平衡問題方面做得最好的就屬北美地區了。由美國主導的「北美貿易自由區」在很大的程度上將北美地區最大的三個國家融合在了一起,在促進地區內共同發展方面做出了極為顯著的貢獻。美國與加拿大是發達國家,基礎實力雄厚,不存在共同發展方面的問題,受影響最大的當屬墨西哥。從某種意義上講,擁有一億多人的墨西哥能夠大踏步的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作用居功至偉。美國也不是沒有得到好處,作為發達國家的墨西哥在西約集團中的重要地位與重要作用,為該集團的拉美地區的擴張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

從2013年開始,共和國也在努力解決地區內平衡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此之前共和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就是為了縮小地區內差異。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共和國提出了「中國-南亞共同體市場」;南海戰爭之後,共和國不遺餘力的幫助寮國、柬埔寨、越南等國發展經濟;半島戰爭之後,共和國全力扶持朝鮮;印度戰爭之後,共和國不但幫助印度進行戰後重建,還將印度納入了「亞洲-環印度洋經濟共同體」;這些舉動,無一例外的都是為了促進地區內發展平衡。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否平衡,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關係,越發達的地區,經濟發展越平衡。更重要的是,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該地區核心國家的國際地位。美國能夠稱霸全球數十年,與北美地區的發展水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共和國能夠向美國叫板,也與東亞地區發展水平有直接關係。當然經濟發展水平與地區核心國家的作用是相互的,因為沒有一個起到絕對主導作用的核心國家,所以歐盟才沒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

由此可見,共和國在非洲取得的成功,與區域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準確的說,幫助非洲國家的時候,共和國把准了脈,理清了病症,並且下對了葯。如果針對某一個非洲國家,非洲的貧困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只有提到區域的高度上,才能根除非洲的「貧困病」。

毋庸置疑,在搞發展方面,顧衛民確實有一手。

在顧衛民之前,雖然王元慶也非常重視非洲問題,別的不說,在擔任國家副元首與國家元首的15年間,王元慶正式外訪12次,其中訪問的非洲國家佔了六成左右,但是在解決非洲貧困的問題上,王元慶沒有提出多少有價值的建議,也沒有採取多少行動,大部分時候多是以放任自流的方式,由民間企業去開拓非洲市場。

進軍非洲的時候,共和國必須面對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是「地頭蛇」。

從某種意義上講,王元慶不肯在非洲問題上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與非洲的幾個地區性強國有很大的關係。

在少有的幾個非洲強國中,南非最值得關注。

與眾多「非洲兄弟」相比,南非的條件算得上得天獨厚。地理位置方面,位於非洲大陸南端的南非只與不成氣候的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與莫三比克相鄰(另外還有賴索托與史瓦濟蘭兩個被南非包裹著的鄰國),基本上沒有外來威脅,而且受納米布沙漠與卡納哈迪沙漠的阻擋,南非基本上不用考慮北放窮親戚家的難民湧入自己的家園。因為地處南溫帶,受印度洋與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適合農業生產,所以南非的農業非常發達,不但能夠保證糧食自給自足,還是非洲少有的糧食輸出國之一,另外還盛產花卉、水果,大量輸出肉牛、羊毛、山羊等畜牧產品。礦產資源方面,南非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排在前面的是俄羅斯、共和國、美國與澳大利亞),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鈦、硅鋁酸鹽的儲量均居世界第一,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開採國之一。憑藉雄厚的資源優勢,南非建立起了以鋼鐵為主的製造業、建築業、能源產業與礦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是非洲地區唯一憑自身發展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在推動工業化進程的時候,南非建起了非洲地區最完善的基礎設施,公路與鐵路交通非常發達,還是海運強國。

正是如此,在2025年,南非成為了第一個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非洲國家。

憑藉非洲地區最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在經濟建設上取得的成就,南非在非洲地區擁有很大的影響力,除了主導「南部非洲國家聯盟」之外,南非還是「非洲國家聯盟」(也就是非盟)的主要成員國。在共和國加強在非洲大陸的投入之前,「南非發展模式」是很多非洲國家效仿的對象,也是唯一能與「西方模式」抗衡的發展方式。

問題是,南非不是共和國的盟友,甚至連朋友都算不上。

雖然受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即在1994年之前,因為南非實行種族隔離政策,所以共和國沒與南非建交,從而導致共和國與南非的關係並不密切,但是對兩國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價值觀念與現實利益。

作為非洲地區最發達的國家,南非曾經因為種族隔離政策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制裁,也一度遊離於國際主流社會。由曼德拉領導的民族鬥爭取得勝利之後,南非並沒有因此而疏遠西方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講,長達數百年的殖民統治,加上語言、習俗、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影響,由黑人掌權的南非仍然是最親近西方的非洲國家。可以說,在影響社會生活的基本價值觀念上,南非就是一個位於非洲南端的基督教國家。

受此影響,南非長期採取親西方政策。

事實上,姆貝基之後,即非國大、國民黨與因卡塔自由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垮台後,南非進入多黨時期,最大的兩個政黨,即非國大與非愛盟的基本政策就各奔東西,非國大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非愛盟則認為應該投靠西方陣營。總而言之,南非的發展路線,基本上就在「獨立自主」與「投靠西方」之間搖擺。

正是如此,共和國登陸非洲的時候,首先就得考慮南非的影響。

成立「印非自貿經合區」的時候,共和國就邀請南非加入,並且給予南非非常大的話語權。為了不引起南非反感,共和國甚至沒有直接出面,而是讓印度帶言。也就是說,共和國並不想彰顯在非洲地區的影響力。

問題是,偽裝得再好也不可能改變事實。

南非加入「印非自貿經合區」,不是說願意在促進東非國家經濟發展中做出貢獻,也不是要與共和國共建美好未來,而是想藉此機會擴大南非在東部非洲地區的影響力,從而提升南非在整個非洲的話語權。要知道,在此之前,南非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南部非洲(僅指剛果河以南的非洲地區),對其他非洲國家的影響並不大。比如北非地區起主導作用的就是埃及,西非的主導國家是奈及利亞,東非的主導國家是蘇丹,中部非洲則有民主剛果。總而言之,作為地區性大國,南非還不具備稱霸非洲的實力。

當然,不能否認南非有稱霸非洲的野心。

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共和國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格局逐漸形成,在兩個超級大國之外,肯定還有多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或者國家集團,必然歐盟、俄羅斯,乃至逐漸興起的巴西。在兩個超級大國爭奪全球霸權的時候,除了那些「准大國」之外,各個地區肯定會出現一到兩個依靠超級大國取得地區霸權的強國,比如中東地區的以色列與伊朗,又比如南美洲的阿根廷。

若按實力劃分,南非最多算得上是地區強國。

問題是,南非的這個身份非常尷尬。

作為地區強國,最突出的標誌就是與某個超級大國有密切關係,擁有超越該地區其他國家的實力,具備與其他地區強國對抗的實力,甚至擁有與「准大國」抗衡的能力。拿以色列來說,因為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不但把周邊國家打得服服帖帖,還敢向該地區任何一個強國叫板。拿阿根廷來說,打贏了馬島戰爭後,已經擁有抗衡巴西的實力。如果僅僅按照國家實力計算,南非在非洲地區鮮有對手,也不懼怕其他強國。最大的問題是,南非並沒倒向任何一個超級大國。

這個問題,讓南非的地區強國身份備受質疑。

用非愛盟控制的新聞媒體的話來說,如果南非不能儘快做出選擇,與西方國家改善關係,很快就會被迅速崛起的其他非洲國家超越,從而失去地區強國的身份,淪落為無足輕重的普通國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