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章 相互叫板

「了解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嗎?」

李存勛突然提出個問題,裴承毅一下沒能反應過來。

「看來,你這幾年確實在潛心搞科研。」李存勛呵呵一笑,說道,「對於伊朗當局搞的小名堂,摩薩得知道的不會比我們少多少。敘利亞總統到我們這裡來求援,以色列當局自然不會置之不理,不然以色列總理也不會連夜飛赴華盛頓了。」

李存勛這麼一說,裴承毅才明白了過來。

雖然以色列是名副其實的彈丸小國:就算把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區、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地區算上,國土面積也僅有2萬平方千米出頭(算上巴勒斯坦國則超過了2.7萬平方千米);人口不到800萬(未包括控制區內的300萬巴勒斯坦人);除了少量鉀鹽、石灰石、銅之外,沒有礦藏資源;氣候全年乾旱少雨,森林覆蓋面積不到6%。但是在某些方面,以色列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國:作為中東地區唯一的核國家,以色列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秘密擁有了核武器;在資源奇缺、連淡水都非常稀缺的情況下,勤勞聰明的猶太人不大但建立起了以高科技為核心的現代化工業體系,還在電子、生物、能源、軟體、醫療設備、信息、軍工等產業與行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沙漠灌溉農業技術更是都步全球;短短几十年,猶太人就從無到有的建造了一個發達國家。

在眾多能夠與大國媲美的方面,摩薩得就能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摩薩得」,即摸ssad,是「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的簡稱,其前身為「對外情報機構」,即「沙亞」。早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巴勒斯坦地區就有一個專門有組織的為該地區猶太人秘密購買與偷運武器的秘密軍事組織,即「哈迦納」,而為這些活動收集情報的就是「沙亞」。1946年以色列國成立後,「哈迦納」被「以色列國防軍」代替,「沙亞」則被「對外情報機構」代替。

美蘇冷戰期間,摩薩得就與美國的中央情報局、英國的軍情六處、蘇聯的克格勃並稱為情報界四巨頭。數十年美蘇冷戰期間,摩薩得創造了很多情報界的「奇蹟」。比如在50年代,它首先搞到了赫魯曉夫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60年代,把二戰中屠殺猶太人的戰犯艾希曼抓回以色列受審;1966年,從伊拉克偷走了當時最先進的米格21戰鬥機;組織突擊奔襲烏干達,成功解救100多名人質(突擊隊長約尼上校在戰鬥中陣亡,而他就是後來擔任過以色列總理的內塔尼亞胡的親哥哥)。即便到了21世紀,摩薩得特工的身影仍然活躍在世界各地。比如在21世紀初,摩薩得刺殺了到達巴林的哈馬斯領導人;在10年代,也就是第四次印巴戰爭前替印度改進俄制戰鬥機;伊朗戰爭期間,摩薩得的特工與間諜為美軍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20年代,公然違背與美國達成的秘密協議,從美國國務院竊取了與秘密援助有關的絕密資料,迫使美國當局加大對以援助力度;30年代,把重點轉向共和國,僅媒體曝光的與摩薩得有關的諜報事件就超過了5起。

用李存勛的話來說,摩薩得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情報機構。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畢竟以色列太小了,某些時候,準確的情報比百萬大軍還要寶貴。

拿伊朗核問題來說,伊朗戰爭爆發前,以色列摩拳擦掌,準備了近10年,打算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用當年對付薩達姆的方法,出動數十架遠程戰鬥機炸掉伊朗的核設施。以色列耗資100多億美元購買了24架F-22A戰鬥機(因為交付時間晚於F-22J,所以以色列是第二個引進F-22系列戰鬥機的國家),與美國秘密接觸,希望能夠由部署在迪戈加西亞的美軍大型加油機為返航的以色列戰鬥機提供援助。可是直到伊朗戰爭爆發,以色列都沒有採取實質性的行動。根據幾名在伊朗戰爭期間投靠美國的伊朗原子能科學家提供的證據,直到美軍入侵,伊朗都不具備研製與生產核武器的能力,大肆宣揚核戰略不是為了發展核武器,而是想逼迫以色列採取行動,通過煽動反以情緒轉移國內矛盾、削弱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在伊朗當局公布的幾處核基地裡面,只有一些裝模作樣的核設施。重要的是,每座基地附近都有密集的防空陣地,並且安裝了電子干擾設備。如果以色列空軍的戰鬥機使用GPS制導彈藥,炸中的就不是核基地,而是附近的民用設施;如果以色列空軍的戰鬥機使用激光制導彈藥,就得面對密集的防空火力。總而言之,只要以色列採取行動,就將吃不了兜著走。以色列能夠避開伊朗設下的圈套,正是摩薩得的功勞。

從21世紀30年代開始,準確的說,是從20年代末開始,以色列放棄了完全依靠美國的單邊政策,開始加強與共和國的交往與聯繫,起關鍵作用的仍然是摩薩得。

根據後來披露的一些內幕消息,早在2024年左右,也就是半島戰爭結束後不久,摩薩得就準確預測了日本戰爭,並且斷定日本會在這場戰爭中輸得傾家蕩產。這個準確的預言對以色列當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戰爭後,以色列當局頻頻向共和國伸出橄欖枝,極力增進雙邊友誼。接下來的幾年內,以色列沒有跟隨美國的步伐,與印度的關係逐漸疏遠(在此之前,以色列與印度的關係一直非常密切,第四次印巴戰爭的時候,以色列甚至幫助印度改進過戰鬥機與預警機)。按照李存勛的說法,起關鍵作用的仍然是摩薩得,因為摩薩得準確預測了將在2035年打響的印度戰爭。

問題是,以色列當局不可能忽略一個問題。

隨著共和國逐步崛起,中美冷戰將在所難免。雖然與以色列交往的時候,共和國當局一再強調了兩個民族的傳統友誼,希望將兩國的關係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只要共和國與美國對抗的局面出現,只要以色列必須在這兩個超級大國中做出選擇,那麼以色列與共和國的關係就不可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原因很簡單,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或者說在出現根本性的轉變之前,美國仍然是中東地區的霸主,以色列仍然得依靠美國。更重要的是,猶太人在美國很有影響力,在共和國卻沒有多少影響力。

也就是說,以色列仍然是「親美國家」。

正是如此,當敘利亞總統到共和國「拉贊助」的時候,以色列總理去了美國。

與敘利亞總統相比,以色列總理在華盛頓的影響力就要大得多了,不但不需要徵求美國利益集團的利益,很多時候甚至不需要過分顧慮白宮與國會的感受。

要知道,猶太人是美國最有錢的種族。

作為一個高度商業化的國家,在美國錢就代表著權。事實上,猶太人也確實控制著美國的命脈。按照半島電視台在做相關報道時引用的資料:猶太人控制著美國大約40%的社會財富,在1000家最大的美國企業中、有600多家為猶太人所有,在500家大型金融集團中、有近400家為猶太人創辦,在100名最富裕的美國人中、有74人是猶太人或者與猶太人有血緣關係,在影響力最大的50個家族中、有37個猶太人家族或者與猶太人家族有聯姻關係;更加重要的是,猶太人不但控制了美國的經濟,還控制著美國的科技,在21世紀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與生物學獎的71名美國科學家中,有52名猶太人,在《時代》雜誌羅列出來的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1000名科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中,猶太人就有442人。由此可見,猶太人不但是美國最富裕的種族,還是美國最顯赫、最有影響力的種族。

換個角度看,美國不遺餘力的支持以色列,與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密不可分。

用華爾街的一句玩笑話來說,哪天以色列倒霉了,白宮都會發生地震。

正是如此,在2037年的時候,也就是王元慶離任之前,裴承毅才會明確提出「美國會不會拋棄以色列」這個極為尖銳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也很直接。

以色列總理只在華盛頓呆了兩天,隨後就去走訪美國各地的猶太人。在他離開美國的時候,不但拿到了美國總統與國會的承諾,即在必要的時候,美國會以最直接的方式捍衛以色列的國家利益,還得到了美國猶太人社團捐助的數百億美元的特別款項。顯然,猶太人不缺錢。以色列總理去華爾街的時候,僅僅呆了30分鐘就收到了12位猶太大富豪個人捐贈的120億美元。當時,年已過百的投資界傳奇人物巴菲特修訂遺囑,除了已經捐獻給慈善基金會的財產外,其剩餘的所有個人資產都將在他百年之後無償捐助給以色列。即便這筆財富只佔巴菲特個人資產的15%,也多數百億美元。有了巴菲特帶頭,其他上了年紀的猶太富豪也紛紛效仿。用一家美國地方報紙的話來說,一夜之間,以色列成為了美國社會財富的最大繼承人。

美國猶太人的行動說明了兩個問題。

一是每一個猶太人都深愛著自己的民族,甘願為民族奉獻一切。二是以色列的處境不容樂觀,猶太人再次遇到了亡國滅種的威脅,不然像巴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