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九十二章 被動局面

與杜奇威相比,裴承毅的最大缺陷就是沒有進入共和國的決策層。

雖然沒熱年否認裴承毅的政治才華,但是受年紀影響,裴承毅被擋在共和國的決策層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從兩人在這場衝突中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作用來看,就能非常清楚的發現,杜奇威在很大的程度上扮演著決策者的身份,而裴承毅僅僅是共和國派往阿根廷的前線指揮官。

這種身份上的差距帶來的影響,在很多時候不可能用才華彌補。

收到張孝瓏的警報,重新部署阿軍的時候,裴承毅就意識到,美國當局很快就會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因為在此之前,美國當局的態度非常曖昧,並沒有明確表示支持哪一方,所以美國到底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是個二選一的選擇題,要麼支持英國、要麼放棄英國,沒有第三種可能。

問題就在這裡,即便以裴承毅的才華,也猜不出美國當局會何去何從。

不清楚對手的選擇,就無法做出準確的部署。

更讓裴承毅萬分惱火的是,對手不是皇家海軍那寫沒有上過戰場的將軍,而是明著暗著與他交手數次的杜奇威。就算裴承毅有把握再次擊敗杜奇威,他也不敢掉以輕心,特別是在杜奇威一再釋放煙幕彈,掩蓋行動意圖的時候,更得小心謹慎。別說裴承毅,就連華劍鋒都感受到了壓力。用華劍鋒的話來說:確定對手將在22日到25日之間發起決戰後,裴承毅遇到了最嚴峻的考驗;即便按照最理想的情況估計,對手都會在第一時間使出全部力量,不給裴承毅任何反擊的機會;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準確判斷對手的行動,不管誰來指揮這場戰鬥,戰敗的可能性都超過百分之五十。

毫無疑問,華劍鋒太看得起裴承毅了。

按照裴承毅自己的估計,杜奇威肯定有備而來,如果不能做出準確判斷,並且用最恰當的方式部署軍事力量,戰敗的可能性為百分之百。

正是如此,在部署軍事行動的時候,裴承毅留了一手。

對他來說,不幸中的萬幸是,因為皇家海軍的「復仇」號航母戰鬥群最快只能在22日到達戰區,所以還有幾天的緩衝時間。

當天晚上,裴承毅聯繫了劉曉賓,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情報。

劉曉賓的答覆讓他很失望,軍情局仍然在竭力搜尋特遣艦隊與第四艦隊的行蹤,可是美國在全世界有數十個衛星監控站,能夠及時發現共和國軍事衛星,從而讓特遣艦隊與第四艦隊避開偵察衛星覆蓋的海域。

唯一讓裴承毅舒服一點的是,共和國海軍的第三批潛艇,即4艘「虎鯨」級攻擊潛艇可能能夠在5月22日之前到達戰區。而讓裴承毅略感失望的是,「蝠鱝」號攻擊潛艇受到的創傷非常嚴重,雖然能夠潛航,但是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必須回國大修,另外,僅存的那艘電動潛艇也被海軍調了回去。也就是說,到決戰爆發的時候,最多只有8艘「虎鯨」級攻擊潛艇能夠有所作為。讓裴承毅感到放心的是,軍情局已經證實,那艘與「蝠鱝」號對抗的X艇雖然沒有被擊沉,但是也遭到重創,未來兩到三年之內別想出海,因此共和國的攻擊潛艇需要考慮的只是美國的「亞特蘭大」級,以及皇家海軍的「快速」級。因為已經證明「快速」級沒有皇家海軍吹噓的那麼神奇,其某些性能甚至不如「虎鯨」級,所以8艘「虎鯨」級肯定能夠獲得表演機會。

接下來兩天,裴承毅都在考慮對手可能採取的行動。

事實上,美國當局可能做出的兩種極端選擇有兩種不同的應對措施。如果美國硬挺英國,裴承毅就得全力應戰,就算打不過,也要打出氣勢來,而且得集中力量打擊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如果美國當局執迷不悟,不但暗中支持英國,還在皇家海軍失去收復馬島的能力之後直接出面,就算阿根廷輸掉了這場戰爭,共和國也是贏家,而美國能夠獲得的好處將非常有限;至於裴承毅個人,肯定沒人認為是他的錯誤指揮導致阿根廷戰敗,就好像沒人會笑話一個孩子打不過拳王一樣。如果美國決意拋棄英國,裴承毅就得有所保留,不但不能襲擊美國艦艇,還應該放皇家海軍一條生路,畢竟狗急了都會跳牆,更別說擁有數百年輝煌歷史的皇家海軍;真把英國佬逼急了,阿根廷肯定要為這場衝突付出更多的代價,也就表示共和國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對裴承毅而言,如果將一場原本可以輕鬆取勝的衝突變成一場損失慘重的戰爭,就算打贏了,也沒人認為他是首要功臣。

在沒有可靠情報的情況下,裴承毅只能依靠掌握的有限信息加以猜測。

因為張孝瓏已經肯定,CIA已經收到了至關重要的情報,將根據獲得的數學模型得出相似的分析結果,所以裴承毅有理由認為,美國當局肯定會相信島上有儲量驚人的稀有金屬礦藏。

在此前提下,美國肯定不會拋棄英國,因為阿根廷肯定不會投入美國懷抱。

確定了大方向,才能決定應該做什麼。

非常可惜的是,裴承毅在大方向上犯了錯誤。雖然這不能怪他,不管換了誰,就算是王元慶,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但是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卻非常重大,甚至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場衝突的最終結局。

站在裴承毅的立場上,首先得考慮美國會不會撕破臉皮。

毫無疑問,美國撕破臉皮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皇家海軍喪失了收復馬島的能力,也就是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遭到重創,無法從阿軍手裡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也無法掩護陸戰隊上島。

考慮到這個問題後,裴承毅接著需要考慮的是有沒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很明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南大西洋不是印度洋,阿根廷不是巴基斯坦,英國也不是印度,只要美國鐵了心幫助英國奪回馬島,別說阿根廷拚命,就算共和國押上老本,把6支航母戰鬥群與幾十艘攻擊潛艇都派過來,也不可能擊敗擁有13支航母戰鬥群與數十艘潛艇的美國海軍,因此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獲勝。

既然打不贏,就得設法將損失降到最低,讓敵人付出最大的代價。

產生了這個想法後,該做什麼就很簡單了。

5月21日,在不能再拖下去的情況下,裴承毅給各作戰部隊下達了命令。

按照他的部署,阿根廷空軍與海軍都將積極主動的展開進攻,以打擊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為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共和國海軍的8艘攻擊潛艇均被派去對付特遣艦隊。用華劍鋒的話來說,裴承毅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在阿根廷輸掉戰爭之前,把英國拖下水,拉皇家海軍陪葬。

可以說,裴承毅此舉顯得很悲壯,甚至讓人覺得他發瘋了。

事實上,悲壯確實不假,可裴承毅沒有發瘋。

在肯定打不過對手,也就是守不住馬島的情況下,保存阿根廷空軍與海軍的戰鬥力絕對不是維護阿根廷國家利益的好辦法。別的不說,不管阿根廷空軍的戰鬥機多先進、阿根廷海軍的潛艇多厲害,要不了20年就會落後,30年之後肯定會全部淘汰。因為阿根廷沒有嚴重的周邊威脅,所以其軍事力量的主要任務就是收復馬島。既然無法收復馬島,也就沒有必要保持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事實上,在2016年之前,阿根廷的軍事力量非常弱小,別說收復馬島,連國境線都守不住。

從長遠來看,維護阿根廷國家利益的唯一辦法就是爭取到拉美國家的同情。

說簡單點,就是讓所有人記住2037年5月份發生在南大西洋上的戰鬥。為此,阿根廷空軍與海軍的將士必須像聖馬丁那樣,用無比的勇氣去面對強大的敵人,用一場漂亮的戰鬥來改寫歷史。排除個人因素,誰都不能否認,這場戰鬥打得越慘烈、越悲壯,阿根廷贏得的同情分就越多,戰後的日子就越好過。

當然,這麼做維護的絕對不僅僅是阿根廷的利益,還有共和國的利益。

即便不考慮阿根廷與共和國的關係,只要拉美國家同情阿根廷,就能最大限度的打擊美國的國家利益,就像美國在西太平洋、東南亞與南亞地區製造麻煩那樣,在美國的後院里製造麻煩,讓美國疲於奔命。

事實上,只要阿軍打得夠狠,就算輸掉了戰爭,阿根廷與共和國的關係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當然,前提條件是做好宣傳工作,讓阿根廷軍民相信,共和國已經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阿根廷戰敗與共和國沒有關係,而是美國明目張胆的支持英國。更重要的是,還得讓阿根廷軍民相信,共和國是個熱愛和平,而且真正為盟友著想的國家,共和國沒有直接參戰,不是沒有與美國對抗的膽量,而是不想讓阿根廷變成焦土,讓數千萬阿根廷百姓遭到戰火荼毒。只要做好這兩件事,阿根廷的民族怒火就將對準美國,而不是對準共和國。如果考慮到阿根廷與共和國的經濟關係,甚至有可能鞏固兩國的同盟關係。當然,如果能夠藉此機會讓阿根廷加入集約集團,共和國就賺大了。

由此可見,裴承毅不缺乏政治頭腦。

問題是,他知道的內幕並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