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八十七章 殺心

5月14日,軍情局收到確切消息,美國海軍第四艦隊的三支航母戰鬥群已經到達南大西洋,正在距離馬島大約2500千米的里奧格蘭德海丘海域活動。可惜的是,里奧格蘭德海丘方圓上百萬平方千米,軍情局無法確定美國航母戰鬥群的確切位置,也就無法提供更加準確的情報。

對裴承毅來說,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已經足夠了。

里奧格蘭德海丘位於南緯30°、西經35°附近,實際上不是一座海底丘陵,而是一片綿延上百萬平方千米的海底台地,平均水深不到1000米,比附近海域淺了1000到2000米左右。雖然里奧格蘭德海丘距離拉普拉塔河口大約2000千米,在該海域活動的美國航母戰鬥群對阿根廷本土的威脅並不大,但是將阿森松島與馬島用直線連接起來就能發現,里奧格蘭德海丘正好位於兩地之間,美國航母戰鬥群在該海域活動,足以證明特遣艦隊很有可能沒有南下。

繼續等待消息的時候,裴承毅調整了巡邏機的部署。

事實上,裴承毅只猜對了一半。

特遣艦隊不是沒有南下,而是在南下之後又轉向駛了回來。最重要的是,美國航母戰鬥群出現在南大西洋上,不是杜奇威的主意,而是美國總統布蘭迪諾通過參謀長聯繫會議直接下達的命令。也就是說,杜奇威並不贊成派遣水面戰艦與航空兵參戰,而布蘭迪諾卻有點過於急躁,沒有把顧問的話聽進去。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軍人都是好戰份子,但是真正的軍人都不是好戰份子。因為戰爭流的是軍人的血,所以軍人更不希望爆發戰爭。杜奇威就不是一個好戰的軍人,還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時,他就不主張向沒有勝算把握的半島戰場派遣作戰部隊。步入政界後,杜奇威更是堅決反對與共和國直接對抗,美國沒有捲入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與杜奇威的反對有很大的關係。只是誰也不能否認,當戰爭無可避免,軍人不但不會反戰,還會為了勝利積極果斷的採取行動。

被推上英國首相的最高軍事顧問的位置時,杜奇威的觀念就發生了轉變。

可以說,正是因為他的態度有所鬆動,布蘭迪諾才把航母戰鬥群派了過去。要不要讓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參戰,不是由布蘭迪諾決定,而是由杜奇威決定,畢竟美國總統不可能直接指揮前線部隊。

雖然選擇權在杜奇威的手上,但是並沒讓他感到輕鬆。

事實上,直到5月14日上午,也就是軍情局已經確定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進入南大西洋的時候,杜奇威都沒有做出決定。

在他看來,派遣艦載航空兵參戰算不了什麼,關鍵是對手會如何應對?

為了摸清楚對手的底線,杜奇威讓特遣艦隊使用巡航導彈攻擊了島上的軍事目標。讓他非常失望的是,裴承毅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似乎遭到轟炸的不是馬島,阿軍也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一樣。

問題就在這裡,裴承毅的反應太「遲鈍」了,不像他的一貫作風。

要是在以往,裴承毅肯定會立即採取行動,就算無法確定特遣艦隊的行蹤,也應該出動更多的巡邏機與偵察機,爭取找到特遣艦隊。實際上,別說派出偵察機,連出動的巡邏機都是那幾架。

這下,杜奇威不得不相信,裴承毅肯定在策劃一場總決戰。

先示人以弱,讓對手放鬆警惕,然後發起決戰,一舉擊潰對手,結束這場衝突。

雖然杜奇威懷疑過這個想法,比如這不是裴承毅的一貫作風,而且阿根廷空軍有沒有能力在決戰中擊敗特遣艦隊都是個問題,但是到5月12日,收到CIA的最新情報,得知共和國海軍已經向南大西洋派遣了第二批攻擊潛艇,杜奇威就不再懷疑了。阿根廷空軍沒有決戰的實力,不等於裴承毅沒有辦法收拾特遣艦隊。如同美國海軍可以派航母戰鬥群進入南大西洋,共和國海軍也可以讓潛艇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在混戰中發射幾條魚雷,幹掉某艘英國航母。果真如此的話,就算阿根廷空軍輸掉了決戰,皇家海軍也贏不了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還是阿根廷。

想清楚後,杜奇威不再遲疑。

5月14日下午,杜奇威開始部署作戰行動。

按照他下達的命令,特遣艦隊將在數個小時後,也就是當天晚上轉向,逼近福克蘭群島,在轟炸島上軍事目標的時候,出動垂直起降運輸機將一支擔任前進偵察任務的特種部隊送上島。作為支援力量,第四艦隊也將在當天晚上南下,到達福克蘭群島東北大約2000千米處。按照杜奇威的安排,第四艦隊不會參與打擊地面目標的作戰行動,主要任務是出動艦載戰鬥機與反潛巡邏機,掩護特遣艦隊。因為預計阿根廷空軍最快能在15日夜間、或者16日凌晨發起反擊,所以第四艦隊不會在14日夜間參戰。

做出這一部署後,杜奇威跟白宮通了電話。

派遣第四艦隊是總統的決定,調動第四艦隊作戰還是得象徵性的徵求總統的意見。

毫無疑問,布蘭迪諾沒有否決杜奇威的部署,也沒有表示支持。這是美國政界不成文的規矩,在需要用不光彩的手段達到目的,而且需要總統授權的時候,總統往往不會直接授權,會暗示某個助手,通過助手來下達命令。因為杜奇威的正式身份是美國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也就是總統的助理,所以布蘭迪諾通過他來下達命令。這麼做的好處非常明顯,如果事情敗露,比如美國海軍派遣艦隊參戰的消息泄露出去,輿論矛頭在對準布蘭迪諾之前,還得對付杜奇威,從而給總統爭取到了迴旋餘地,不至於束手無策。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並不少見,比如當年為了推翻古巴政權而策劃的「豬灣事件」,就是因為總統沒有直接授權,而是通過情報部門下達的命令,所以CIA背了黑鍋,總統沒有受到影響。又比如派遣特種部隊去伊朗營救人質的那次行動,因為策劃不當導致行動失敗,也沒能影響到總統,背黑鍋的仍然是總統下面的人。

事實上,美國出動的不僅僅是第四艦隊。

杜奇威安排的那字彙特種部隊就來自美國,只不過不是來自美軍,而是由CIA豢養的一支秘密部隊。

情報系統豢養秘密部隊不是什麼秘密,軍情局手下就有好幾支秘密部隊。

作為公開的秘密,情報系統秘密部隊的成員都有非常特殊的身份與背景,比如絕大部分成員都是退役特種兵,不但擁有高超的戰鬥技巧,還擁有堅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沒有身份,或者說他們都是不存在的人。以英國的SAS(特別勤務部隊)來說,除了那些被公眾熟知的事情之外,該部隊的核心成員,也就是有資格協助MI5執行特別行動的作戰人員都是「死人」,有的還不是英國人。這麼安排的好處非常明顯,即行動敗露後,不會產生更大的麻煩。

出動CIA的特種部隊,也是布蘭迪諾的意思。

只不過,布蘭迪諾不是在幫英國人,而是在為美國考慮。

這支僅有10來名成員的小部隊的任務不是去光復福克蘭群島,更不是去殲滅島上的幾千名敵人,而是執行一項極為特別的任務:按照CIA提供情報,沿著軍情局專家的考察路線對島上的稀有金屬礦藏進行考察,並且將全息攝像機拍下的信息發回去,供美國的地質學家分析。

可以說,這才是布蘭迪諾的真正目的。

與裴承毅分析的一樣,如果島上有驚人的稀有金屬礦藏,布蘭迪諾肯定不會顧慮美國在拉美國家心目中的地位。美國「唯利益論」的真實嘴臉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秘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如果布蘭迪諾無動於衷,他不但不是一位出色的總統,還有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國會議員趕出白宮的總統。

杜奇威也非常清楚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沒有反對總統的安排。

共和國已經在這場衝突中大動干戈,如果不能儘快搞清楚真實情況,美國就無法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要知道,衝突爆發後,布蘭迪諾訂下的總方針就是根據共和國的舉措來決定美國的舉措。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要想做出正確的決策,必須掌握準確的信息,也就是對共和國的行動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說簡單點,就是得對這場衝突的本質有一個更加準確的認識。

到底是一場以地緣政治為主的局部衝突,還是一場由戰略物資引發的地區戰爭?

如果是前者,美國大可忍一時之氣,不用與共和國爭一時之長短。共和國剛剛打贏了印度戰爭,國際威望如日中天,美國則連續碰了幾次壁,國際地位大不如前。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與共和國對撞,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可言。再說了,阿根廷歸根結底是美洲國家,不管其國家政策如何,都改變不了與共和國隔著半個地球的事實。按照西方世界最基本的國家觀點,不管多麼強大的國家,總有衰落的一天(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東方哲學思想非常相似),共和國再強大,總有一天會走向衰落,只要美國能夠穩住氣,遲早能夠馴服阿根廷。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屬於拉美地區的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