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八十五章 決戰跡象

杜奇威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讓皇家海軍的作戰行動變得無跡可尋。

5月10日,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皇家海軍派往南大西洋的特遣艦隊不會立即趕赴馬島海域,會在某處逗留10來天,等到「復仇」號航母戰鬥群到達,再一同開赴戰區,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

事實恰恰相反。

當天傍晚,馬島上的阿軍遭到第二次打擊。

此次執行打擊任務的不是皇家空軍,在美國向英國提供F-42A之前,皇家空軍沒有能力轟炸馬島,執行打擊任務的是皇家海軍。只不過,不是艦載戰鬥機,而是特遣艦隊里的護航戰艦攜帶的遠程對地巡航導彈。

雖然自從巡航導彈進入「高超音速」時代之後,打擊的間歇時間越來越短,但是地面機動目標的運動能力也大大提高,一般情況下,射程超過1500千米的巡航導彈主要對付固定目標,特別是高價值的固定目標。

特遣艦隊打擊的正是島上的固定目標,而且是高價值固定目標。

收到消息的是時候,裴承毅並沒感到驚訝,因為換了他在杜奇威的位置上,也會採取同樣的行動。

事實上,裴承毅早就有所準備。

兩天前,他就讓楊少勇注意防空作戰,要將各種貴重物資與主要裝備分散部署,不要集中在一起,並且將一些重要的指揮系統機動部署,頻繁調整部署地點,絕不能在任何一處地方呆得太久。這些都是為了對付可能遭到的轟炸,也是為了降低遭到轟炸後的損失。在沒有更有效的辦法之前,裴承毅只能被動應付隨時可能到來的轟炸。

正是如此,特遣艦隊的這輪打擊並沒收到多少效果。

轟炸的重點目標是機場,雖然航空控制中心再次被炸毀,但是已經將一套機動式航空控制系統送了過去,即便沒有控制中心,也能讓飛機正常起降。更主要的是,特遣艦隊沒有使用反跑道彈藥破壞跑道,只用巡航到達在跑道上炸了幾個直徑10米以上的大坑。毫無疑問,填上幾個大窟窿,肯定比拆除幾百、甚至幾千枚定時炸彈,並且修補成百上千個小窟窿方便得多。

確定跑道沒有癱瘓後,裴承毅也不得不相信,皇家海軍太大意輕敵了。

皇家海軍肯定沒料到,特遣艦隊到達之前,2000多名皇家陸戰隊員會繳械投降,使馬島完全落入阿軍手中,因此在安排艦隊的作戰任務時,主要考慮制空與制海,即各護航戰艦主要攜帶防空導彈與反潛魚雷(包括火箭式反潛魚雷),所帶的巡航導彈並不多,也就沒有帶上專門用來對付機場跑道的導彈。

因為距離馬島最近的基地在阿森松島,而皇家陸戰隊是在特遣艦隊通過阿森松島之後投降的,所以特遣艦隊沒能在途徑阿森松島的時候更換彈藥。當然,特遣艦隊的戰艦可以在綜合補給艦的協助下,在海上更換彈藥。問題是,即便通過空運,以最快的速度把特種彈藥送往阿森松島,也要讓綜合補給艦返回阿森松島,然後帶著彈藥追上艦隊,才能為艦隊里的戰艦更換彈藥。即便伴隨特遣艦隊活動的綜合補給艦在5月5日,也就是特遣艦隊調整航線後轉向返回阿森松島,也要到5月20日左右才能返回特遣艦隊。即便綜合補給艦沒有跟隨特遣艦隊南下,在5月5日從阿森松島出發,也要在5月12日左右才能返回特遣艦隊,為戰艦更換彈藥。

很明顯,皇家海軍嚴重低估了對手。

當然,最讓裴承毅驚訝的還是杜奇威的「進步」。

兩人在半島戰爭中唱了對台戲之後,杜奇威一直在關注裴承毅,裴承毅也在關注杜奇威。雖然說不上惺惺相惜,但是兩人都覺得對方是最有威脅的對手。此後,杜奇威的表現多少讓裴承毅有點失望,特別是在印度戰爭期間,在近似直接指揮印軍的情況下,杜奇威不但沒能改變戰爭的結局,甚至沒能製造多少麻煩。裴承毅一度認為杜奇威受從政影響,不再是以前那個鐵血軍人了。正是如此,在得知杜奇威為英國出謀劃策,並且出任英國首相的最高軍事顧問時,裴承毅並沒感到威脅。

毫無疑問,裴承毅也有點輕敵。

這場突如奇來的打擊,多少讓裴承毅回過了神來,不再低估杜奇威的能力。

雖然從某種角度看,那幾十枚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對戰局的影響並不大,更多是為了證明杜奇威的存在,或者說是顯示杜奇威的與眾不同,讓外界相信,最高軍事顧問能夠給英國一個交代,屬於政治作秀,但是看得更深一點就能發現,除了輿論影響之外,這次轟炸絕對有很重要的軍事意義。

別的不說,阿根廷動員的那些民航飛機都得停航,不能繼續向馬島運送人員與物資了。

就算阿根廷當局不用考慮國際民航組織,也要考慮本國民眾的感受。說簡單點,除非政府從企業手裡購買民航飛機,並且用空軍的飛行員駕駛飛機,不然不能把民航飛機派往戰區。

當然,最大的影響還是給對手的暗示。

收到消息的時候,裴承毅就知道,杜奇威不但看出了他的部署意圖,還通過轟炸告訴他,最好別向馬島部署航空力量,不然特遣艦隊肯定會採取行動。

事實上,這也是裴承毅最為擔心的地方。

特遣艦隊有足夠多的護航戰艦,巡洋艦與驅逐艦都能攜帶巡航導彈。也就是說,在不動用艦載航空兵的情況下,特遣艦隊能夠在阿根廷空軍的打擊範圍之外用巡航導彈打擊島上的固定目標。這麼拼下去,遭受損失的肯定是阿根廷空軍,而不是特遣艦隊。當然,裴承毅也可以想辦法加強防空力量,只是代價太大了。如果僅僅為了保護航空指揮中心,物資倉庫等小型點狀目標,部署幾套近程攔截系統就行了,要想保護機場這樣的大型面狀目標,僅僅部署嗲防禦系統是不夠的,還得部署區域防空系統。一套區域防空系統有好幾十部車輛,對基礎設施的要求非常高,對保證系統的要求也非常高,還得依靠準確的情報。很明顯,在不具備這些條件的情況下,部署區域防空系統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向馬島運送物資已經非常艱難,寶貴的運輸力量不能隨便浪費。

萬幸的是,裴承毅已經有所準備。

阿根廷空軍率先向島上部署的不是戰鬥機,而是用公務機改裝而來的遠程巡邏機。因為是在戰爭爆發後改裝的,所以英國的情報機構並不知情,仍然認為那是普通飛機,特遣艦隊在轟炸機場的時候,沒有轟炸那幾架飛機。更重要的是,裴承毅已經讓楊少勇組織工程人員修建幾座臨時的水上飛機碼頭。雖然無法在島上長期部署作戰飛機,但是可以將馬島變成跳板,延長偵察機的巡邏半徑。

當然,這種見招拆招的戰術對抗才剛剛開始。

讓裴承毅有點頭痛的是,杜奇威的進步非常明顯,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會讓對手輕易猜到他的下一步舉措。

甚至可以說,這是杜奇威從裴承毅那裡學來的。

半島戰爭期間,裴承毅的指揮就神出鬼沒,從沒被杜奇威猜中過,從而導致杜奇威在有可能取得勝利的情況下,不但輸掉了戰爭,還丟掉了2個陸戰師,遭受了美國有史以來最慘痛的失敗。雖然最後為之承擔責任的不是杜奇威,當時僅僅是陸戰2師師長的杜奇威也沒有那個資格,但是從事後的角度來看,杜奇威輸就輸在沒辦法摸准對手的意圖,而他的意圖卻一直在對手的掌握之中。

到了印度戰爭,杜奇威仍然沒有追上裴承毅。不可否認,與半島戰爭時相比,杜奇威在印度戰爭中的表現大有進步,特別是在猜測裴承毅的作戰意圖時,幾乎沒有犯過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杜奇威仍然差了半拍,每次判斷出裴承毅的意圖後,沒等他採取行動,猜測就變成了事實。打到最後,就算美國當局一萬個不願意,杜奇威也不得不建議總統,儘快從印度戰爭中脫身,不要陷了進去。正是如此,才有了共和國與美國的秘密交易,即美國提供印度核力量的情報,共和國確保美國企業的在印利益。

連續吃了兩吃虧,杜奇威總算進步了許多。

當裴承毅冷靜下來,從頭到尾分析美英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時,不得不相信,就算杜奇威不是真正的決策者,也離決策者非常近,因為一路下來,美英的行動不但有明確的針對性,而且不局限於一種套路,給人一種摸不著北的感覺。

別的不說,美國當局一直羞羞答答,卻出動潛艇秘密參戰就完全矛盾。

同樣的矛盾還有很多,比如美國總統沒有在西約集團為英國尋求幫助,卻把最得力的軍事助手派往倫敦。再比如,美國至今沒有向英國提供與作戰密切相關的彈藥,卻把自己的戰鬥機交給英國海軍。

矛盾越多,越讓人難以摸清美國的意圖。

當然,裴承毅不是那種只看錶象的人。

毫無疑問,美國的最高目的是幫助英國打贏馬島戰爭,又不至於得罪拉美國家。

抓住這個重點,再來看美國的所作所為,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做出這個判斷後,裴承毅的思路清晰了很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