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七十八章 一招決勝負

因為交戰雙方均未公布「5.1空戰」的詳細情況,所以只能根據少得可憐的官方消息與媒體披露的「內幕」加以分析猜測。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兩架遠程巡邏機在5月1日凌晨就到達了南大西洋上空,並且在距離馬島大約1000千米的大洋上空盤旋待命。為了確定快速船隊是否還在錨泊地,守衛斯坦利港的皇家陸戰隊再次派出偵察部隊。因為裴承毅早就做了準備,讓閔瑞麟率領的華安軍團進入了戰備狀態,所以皇家陸戰隊派出的3支偵察小分隊全軍覆沒,根本沒能完成偵察任務。

由此推斷,皇家空軍很有可能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開始行動。

也就是說,在沒有收到皇家陸戰隊的第一手情報的情況下,皇家空軍就派出可F-42A機群。

災難從這裡開始了。

雖然在當時看來,裴承毅出動僱傭軍團,將皇家陸戰隊的偵察兵當在錨泊地之外,很有可能不想與皇家空軍「正面衝突」,畢竟阿根廷空軍的實力相當有限,即便擁有一批由共和國飛行員駕駛的先進戰鬥機,在配合力量不到位的情況下,很難在攔截F-42A的戰鬥中佔到便宜,最理想的選擇不是硬拼,而是保存實力,等到其餘18架J-14S完成改裝後,再尋找機會對付皇家空軍的F-42A。但是稍微理智一點,再結合裴承毅的性格,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裴承毅絕對不會避戰。換個角度看就會發現,打掉皇家空軍僅有的12架第五代重型制空戰鬥機的意義非常重大,而且今後不見得有如此好的機會了。

隨著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在5月5日到達戰區,就算快速船隊沒有完蛋,還在執行運輸任務,也不需要動用皇家空軍的重型戰鬥機,完全可以使用特遣艦隊的艦載戰鬥機。按照英軍的作戰模式,特遣艦隊到達後,皇家空軍主要有三個任務,一是出動大型預警機與遠程巡邏機為特遣艦隊提供支援,二是出動F-42A戰鬥機執行一些艦載戰鬥機執行不了或者風險過大的作戰任務,三是為特遣艦隊補充F-46A戰鬥機。

事實上,皇家空軍已經開始執行第三個任務了。

雖然皇家海軍按照「遠洋獨立作戰」的標準建造了3艘超級航母,但是在採購艦載戰鬥機的時候,皇家海軍卻格外吝嗇,不但沒有按照「輕重搭配」的方式採購如同F-42A的重型制空戰鬥機,甚至沒有採購足夠多的戰鬥機。按照「喬治五世」級的設計指標,在標準情況下搭載2個大隊的48架戰鬥機,在戰時最多可以搭載3個中隊的72架戰鬥機,並且預留至少6架戰鬥機的停機位(「喬治五世」號服役後,皇家海軍對其載機能力做了測試,雖然證明可以搭載84架、甚至更多的戰鬥機,但是在達載84架戰鬥機與必要的支援飛機的情況下,航母的航空出動率將大受影響,要想保持戰鬥機數量與航空出動率就得減少支援飛機的數量,而這又會大大降低艦載戰鬥機的作戰效率,結果是得不償失,所以皇家海軍早就做出規定,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配備84架戰鬥機,即便是在戰時,也最多只能在搭載72架戰鬥機的基礎上增加6架備用戰鬥機)。

正是因為皇家海軍只能採購2艘航母的戰鬥機,皇家空軍才不得不放棄F-42A加F-54A的「高低組合」,不得不用F-46A做主力戰鬥機,僅採購了少數F-42A戰鬥機。從某種方面看,這是英國人精明的表現,畢竟統一空軍與海軍的戰鬥機,能夠節約大筆經費,比如統一後勤保障標準每年就能節約數十億國防開支。更重要的是,戰時情況下皇家空軍與皇家海軍可以相互依託與相互支持,皇家空軍的F-46A只需進行小範圍的改進,比如使用更加粗壯的起落架,就能在航母上降落,並且從航母上彈射起飛,能夠完成80%以上的艦載型F-46A的作戰任務(因為皇家空軍F-46A不是艦載型,所以無法在最大起飛重量下從航母上彈射起飛,也就無法執行一些需要比較極端的作戰任務)。

早在戰爭爆發前,也就是喬治參加集約西約集團首腦會晤的時候,英國就從美國獲得了一大批用來改裝F-46A的零部件。阿軍還未登上馬島,皇家空軍就開始改裝F-46A。因為按照皇家海軍的安排,只能從隸屬於「復仇」號航母戰鬥群的VC-2艦載航空兵聯隊中抽調1個大隊的戰鬥機,需要由皇家空軍提供1個大隊的F-46A,混編後再編入「喬治五世」號的VC-1與「皇家方舟」號的VC-3艦載航空兵聯隊,所以特遣艦隊能夠及時做好準備,從撲茨茅斯港出發,與皇家空軍的積極配合不無關係。

當然,皇家空軍需要提供的不是1個大隊的F-46A,而是3個大隊。

正是因為另外2個大隊的F-46A的改裝工作沒有到位,皇家海軍才不得不從VC-2聯隊抽調1個大隊的戰鬥機,並且讓僅僅只剩下24架艦載戰鬥機的「復仇」號航母留在撲茨茅斯港,得到皇家空軍的2個戰鬥機大隊後再上路。也正是因為「復仇」號沒有及時南下,所以皇家海軍沒讓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跟隨特遣艦隊南下,在只有兩艘航母的情況下,即要奪取制空權與制海權、又要打擊島上的阿軍、還要掩護登陸艦隊,遠遠超出了特遣艦隊的能力範圍。按照皇家海軍的安排,如果皇家空軍的F-46A能夠及時到位,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將跟隨「復仇」號航母戰鬥群南下;如果皇家空軍的F-46A不能及時到位,就得考慮在特遣艦隊奪取了制海權與制空權之後,讓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提前南下。不管怎麼樣,因為皇家空軍沒能及時提供足夠多的戰鬥機,所以皇家海軍不得不將三分之一的兵力放在自家花園裡面。

以現實情況來看,如果皇家空軍搞砸了,皇家海軍也沒有好日子過。

按照裴承毅的分析,隨著特遣艦隊到達戰區,皇家空軍的F-42A機群將得到來自艦載航空兵的支援,比如可以用艦載預警機為其提供協助,可以用艦載戰鬥機協同作戰。更重要的是,早在印度戰爭中,F-46就被證明不是一種可靠的制空戰鬥機,在特殊情況,比如需要對付敵人的預警機的時候,F-46的能力就差遠了。因此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皇家空軍肯定會出動F-42A對付阿根廷空軍的預警機。毫無疑問,阿根廷空軍承受不起損失幾架預警機的代價,因為阿根廷空軍總共只有4架大型預警機與6架中型預警機,只要損失2架大型預警機,阿根廷空軍就無法及時為作戰力量提供戰場信息。丟掉制信息權,等於丟掉了制空權,也等於輸掉了戰爭。

毫無疑問,裴承毅不會輕易放過幹掉F-42A的機會。

其實,從政治上講,裴承毅也有這樣的企圖。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因為有美國的支持,所以除非能夠保證美國不會在戰爭期間為英國提供所需的武器裝備,比如F-42A戰鬥機,不然打掉皇家空軍的12架戰鬥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換個角度看就能發現,只有迫使美國改變立場,為英國提供戰鬥機,共和國才有理由為阿根廷補充損失的作戰力量。到時候,大不了雙方都心知肚白的做小動作,只是不撕破臉皮而已。

相對而言,在「非公開支援」的情況下,共和國的條件比美國優越得多。

別的不說,因為共和國在印度戰爭結束之後推行第三次軍事改革,不但有成千上萬的軍人退役,還產生了大批二手裝備,所以只要有需要,共和國可以用極為低廉的價格、甚至以免費贈送的方法為阿根廷提供上千架戰鬥機。雖然這些戰鬥機都不大先進,主要是J-14與J-15等第四代戰鬥機,但是極其低廉的價格有限的彌補了性能上的缺陷,而且阿根廷空軍的飛行員非常熟悉J-14與J-15系列戰鬥機,甚至不用針對阿根廷的要求做改進,就能投入戰鬥。

很明顯,美國沒有這麼好的「先天優勢」。

離2017年的「伊朗戰爭」已經過去了20年,在這20年間,美軍一直在小打小鬧,從來沒有與一個真正的對手戰鬥過,因此美軍不但沒有足夠多的「二手貨」,而且很多裝備也不太適應正規戰爭。換句話說,如果美國要想為英國當局提供支援,只能從軍火商的手裡購買現貨,價格可想而知,到時候別說美國政府會肉痛,恐怕英國當局也不會接受饋贈,因為債務的最終承擔者絕對不是美國聯邦政府。

有這麼多的好處,裴承毅就沒有理由錯過幹掉F-42A機群的機會。

可以說,正是考慮到皇家空軍沒有其他選擇,必須在5月1日天亮前出手炸掉快速船隊,裴承毅才放手幹了一場,力爭把握每一點優勢。

因為沒有皇家陸戰隊提供的引導信息,所以F-42A只能依靠偵察衛星在2個小時前拍下的照片來確定攻擊目標。毫無疑問,偵察衛星的照片算不上戰術情報。更重要的是,因為馬島在高緯度地區,而且天氣已經開始轉冷,暴風雪正在形成,所以美國的偵察衛星無法為皇家空軍提供最準確的情報,甚至無法提供可見光照片。

毋庸置疑,從一開始,皇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