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四十七章 多方因素

4月20日,倫敦時間9點30分,英國下議院舉行閉門會議。

根據英國的政治制度,只有在涉及到國家最高利益、以及國家機密的時候,議會才會在首相的請求下舉行閉門會議。在此之前,上一次閉門會議發生在30多年前,也就是英國參與伊拉克戰爭前夕。

這下,等在下議院門口的記者惱火了。

更讓人惱火的是,這一等就是整整一個白天。

直到17點45分,下議院的大門才再次打開。記者們蜂擁而上的時候,喬治已經在警衛的護送下離開了下議院,正在前往白金漢宮的途中。

大約半個小時後,英國王室新聞發言人透露了首相面見國王的消息。

聽到風聲的記者立即轉移戰場,把白金漢宮圍了個水泄不通。

實際上,到這個時候,很多記者已經看出了端倪。

戰爭已經爆發,沒有理由浪費寶貴時間。如果情況與50多年前差不多,即英國決心用軍事行動捍衛福克蘭群島,那麼喬治就應該在下議院發起戰爭決議,並且以開放的方式讓全世界都知道,英國有決心贏得勝利;按照英國的制度,要想發起對外軍事行動,必須獲得國王的認可,因為王權早就被架空,所以首相只需去白金漢宮走過過場;法律上的手續與過程完備之後,首相將下達戰爭動員令,並且做出一系列的人事任命。與之相比,此次的決議過程明顯不同;下議院舉行閉門會議,表明在採取軍事行動的問題上,還存在異議、或者某種不確定因素;喬治沒有公布消息就去了白金漢宮,主要目的不是完成形式工作,而是藉此為上層決策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站在英國政府的立場上就能明白,只要喬治出現在記者面前,就得拿出最後決議。

打,還是不打?

19點30分,喬治離開白金漢宮。

通過記者組成的「戰線」時,喬治沒有在記者面前吐露一個字,只有他的秘書在解圍的時候提到,首相府將在1個小時後舉行新聞發布會。

對於等了一天的記者來說,唐寧街10號成了下一個目的地。

實際上,一些有「遠見」的記者早就守在了首相官邸外面。

有了確切消息,各大新聞媒體立即調整了節目安排。

20點15分,首相府新聞會場開放,記者在經過了數道嚴厲的安全檢查後,有序的進入會場。

15分鐘後,喬治出現在記者面前,也出現在各家各戶的電視屏幕上。

持續不到20分鐘的宣言結束時,英國首相都沒提到「宣戰」二字,只是反覆強調,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將採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收復福克蘭群島,從即時起與阿根廷斷絕外交關係,召回駐阿外交人員,並且驅逐阿根廷外交官,遣返在英阿籍人員。

喬治的這一宣言,或多或少出人意料。

雖然在當天上午,戰爭爆發的消息剛剛傳出,就有新聞媒體預測,英國絕對不會向阿根廷宣戰,但是所有新聞媒體都認為,喬治不會比當年的撒切爾夫人差,肯定會採取極為強硬的立場與態度,以最快的速度宣布出兵馬島。

毫無疑問,喬治的表現讓新聞媒體大失所望。

英國首相的態度並不強硬,甚至沒有直接提到出兵的事情。雖然英國國防部隨後就宣布進行軍事動員,成立特遣艦隊,組建突擊部隊,向阿森松島部署作戰飛機,派遣潛艇前往馬島海域等等措施,但是在所有新聞媒體看來,英國國防部的舉措是「務實行動」,而不是英國的基本政策。據此,各大新聞媒體在報道相關新聞的時候都提到,英國首相的溫和表現將對收復福克蘭群島的作戰行動產生很大的影響。

事實果真如此嗎?

對喬治來說,4月20日肯定是最為漫長的一天。

到達下議院前,國防部發來的最新消息讓他不得不改變安排。提前抵達福克蘭群島海域的4艘「快速」級攻擊潛艇已經與阿根廷海軍交戰,並且在戰鬥中擊沉了2艘阿根廷海軍的電動潛艇。更重要的是,出現在交戰海域的不僅僅有交戰雙方的潛艇,還有數艘身份不明的潛艇。因為對方的靜音性能非常出色,所以只能斷定那是幾艘非常先進的潛艇。國防部已經聯繫了五角大樓,美國海軍並未向交戰海域派遣潛艇。也就是說,出現在交戰海域的那幾艘潛艇很有可能來自共和國。

正是如此,喬治才緊急聯繫了下議院議長與各黨派黨魁,要求舉行閉門會議。

閉門會議中討論的主要話題不是要不要出兵馬島,因為在出兵問題上,內閣與議會的意見完全一致,關鍵是以何種方式出兵。雖然議會在宣戰問題上持保留態度,但是卻堅持認為應該用強硬態度表明英國的立場與決心。喬治的觀點完全相反,在他看來,現在的國際局勢與半個多世紀前截然不同,這場衝突也與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戰爭完全不一樣,英國的首要目的是收復馬島,不應該讓某些並不存在的利益、以及沒有任何價值的事情成為達到最終目的的障礙。

爭論持續了幾個小時,最終以相互妥協的方式結束。

喬治答應出兵,承諾收復馬島,議會則接受首相的要求,並不過分張揚英國立場。

沒有立即宣布消息,而是立即前往白金漢宮,不是需要爭取時間搞定內部矛盾,而是喬治得與大洋對岸的布蘭迪諾通氣。

回到唐寧街10號之前,喬治與布蘭迪諾通了兩次熱線電話。

對於美國,英國首相只有一個奢望,那就是千萬別拖英國的後腿。

不得不說,喬治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說很了解布蘭迪諾。

馬島爭端升溫後,美國一直遮遮掩掩,從未表明立場,就讓喬治不得不相信,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美國的「拉美政策」仍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只要涉及到拉美國家,美國就會猶豫不決。不管喬治是否承認,他必須接受事實,即只要共和國沒有出兵干預,美國就不會在馬島衝突中公開支持英國。

搞清楚這個情況後,喬治就不再對美國抱希望。

當然,喬治不會忽略美國的影響。說白了,對英國來說,穩住美國比穩住共和國還要重要。

站在喬治的立場上,他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王元慶不會做蠢事。

阿根廷不是巴基斯坦,南大西洋也不是印度次大陸。雖然共和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陸軍、以及足以跟美國媲美的空中力量,但是連共和國軍人都承認,名義上世界第二的共和國海軍比美國海軍差得太遠了。以規模來看,共和國海軍僅有美國海軍的一半。以獨立作戰能力來看,共和國海軍剛剛邁入「全球海軍」的行列,而早在100年前,美國海軍就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海軍了。

共和國要想插手南大西洋,只能靠海軍。

沒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共和國就得老老實實的呆在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

由此可見,哪怕阿根廷再次戰敗,只要英國不派兵入侵阿根廷本土,共和國就不會插手馬島爭端。

只要共和國不插手馬島爭端,哪怕派幾艘潛艇過去,英國也能擊敗阿根廷。

也就是說,喬治對軍事勝利有足夠的信心。

既然有信心打贏這場戰爭,英國肯定希望美國繼續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抵消共和國的影響,並且穩住拉美國家。

在喬治看來,美國才是最不確定的因素。

所幸的是,布蘭迪諾是個非常精明的政治家,早就猜出了英國首相的想法,採取的政策即符合美國的利益,又符合英國的利益,沒有給喬治製造麻煩。

回到首相官邸,喬治才開始著手相關部署。

當然,對於遠在大西洋另外一邊的布蘭迪諾來說,英國採取「比較克制」的立場,也比較符合美國的需求。

戰爭爆發的時候,布蘭迪諾正在睡大覺。

被秘書從床上叫起來的時候,美國總統並未感到驚訝,因為CIA等情報機構早就發出警告,斷言戰爭將在4月30日前爆發。

接下來數個小時內,布蘭迪諾收到了很多消息,也讓他對局勢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

依靠強大的軍事偵察衛星系統,布蘭迪諾知道的比喬治多得多,戰爭爆發後不久,布蘭迪諾就收到了確切報告,得知運送突擊部隊的是數十架QZ-25B,而且這些傾斜旋轉翼飛機並沒立即返回阿根廷,而是留在了斯坦利港。另外,在英國首相與下議院的議員爭論該採取何種立場的時候,布蘭迪諾已經掌握了阿根廷向馬島運送部隊的方法,而且知道阿軍的空運能力非常有限。

與喬治通話的時候,布蘭迪諾沒有忘記提到如此關鍵的情報。

不得不說,布蘭迪諾這一招玩得非常高明。

把阿根廷無法通過空運向登陸部隊提供足夠作戰物資的情報告訴英國首相,肯定能讓英國首相下定決心,敦促英國海軍立即採取行動,在特遣艦隊出發前,利用已經部署到戰區的潛艇封鎖馬島,伏擊阿軍的運輸船隻。雖然布蘭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