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十四章 驟然緊張

因為沒有收到阿根廷政府的正式邀請,所以裴承毅還不是阿根廷的軍事顧問,沒有直接向阿方索提出建議,而是通過總參謀部,以軍事交流的方式,把他擬定的軍購物資採購清單送給了阿方索。讓裴承毅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阿根廷空軍參謀長竟然沒有多少主見,幾乎全盤採納了裴承毅的建議。

2月5日,阿根廷軍事交流團新聞發言人首次公布了軍購消息。

毋庸置疑,這條消息具有足夠的震撼力。

在全世界都認為阿根廷軍事交流團將在北京與共和國的軍火企業簽署數份總價值上千億的軍購合同、拉開新一輪軍備競賽帷幕的情況下,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阿根廷僅僅與中重集團、中航集團、譽新集團(由多家改制的國營企業組建的設備與裝備生產集團)簽署了幾份總價值不到300億元的軍購合同。

初期的震驚後,高度關注此事的西方新聞媒體立即看出了門道。

與以往不同,此次擔當「輿論突擊手」的不是,而是法新社。

按照法新社的報道,在總價值300億元的5份裝備採購合同中大有玄機,簡單說,對外公布的採購金額只是冰山一角。根據阿根廷的官方消息,300億採購合同中,除了用來購買24架J-16AA型戰鬥機(在A型基礎上,針對阿根廷空軍的要求做出改進的型號)180億元之外,其餘120億元均用來購買維護現有裝備的零部件。毫無疑問,這幾份合同有很多漏洞。

首先是180億元能不能買到24架J-16AA戰鬥機?按照法新社公布的數據,共和國空軍購買J-16A的單價為11億5500萬。即便按照「內部價」,阿根廷購買24架J-16AA都需要大約280億元,如果考慮到配套設備,以及裝備25年的後繼投入,阿根廷空軍至少需要為此支付500億元。毫無疑問,180億的合同價,連購買24架「裸機」都不夠。據此,法新社認為,要麼是出售給阿根廷的J-16AA大幅度縮水,少了很多先進設備,從而使單價降低到7.5億;要麼是合同中有貓膩,180億元只是初期協議價格,阿根廷空軍將在未來支付更多的採購款項。毫無疑問,法新社認為後者的可能性大得多,畢竟阿根廷沒有任何理由採購縮水版的先進戰鬥機。根據法新社的分析,阿根廷空軍很有可能分批次採購,如果分成兩批,則180億隻是第一批8到12架J-16AA的合同價。如此算下來,J-16AA的單價在15億到25億之間,基本符合現實情況。如果阿根廷按照計畫購買24架J-16AA,最終將支付360億到540億元。也就是說,僅僅採購J-16AA投入的經費就超過了阿根廷官方公布的300億元合同金額。

其次是120億元的維護費用根本滿足不了現實需求。按照法新社的估計,未來5年之內,阿根廷陸海空三軍大約三分之一需要接受延壽改進,另外三分之一的裝備則需要進行中期大修。因為阿根廷的主要武器裝備來自共和國,所以能夠提供維護服務的只有共和國的軍火企業。即便按照最保守的方式估計,即所有到達設計服役年限的裝備均退役,不做延壽改進,只對達到三分之一服役期的裝備進行中期大修,阿根廷也需要在5年之內投入大約800億元的維護費用。也就是說,平均每年的維護費用高達180億元。與裝備採購不同,維護工作的前期投入高於後期投入,而且需要提前簽署維護合同,以便為需要維護的裝備提供及時的保養。如此一來,阿根廷就得在近期與共和國的軍火企業簽署大宗維護合同,而120億元的維護總金額顯然不足以滿足需求。

最後就是阿根廷官方在消息中提到的「初期」合同。換句話說,這5份總價值300億元的合同只是開始,不是全部。如果僅僅只是開始,那麼阿根廷最終將投入多少費用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從共和國採購武器裝備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阿根廷為什麼要刻意隱瞞?或者說,阿根廷是不是已經調整了採購計畫?

報道中,法新社拋出了這些疑問。

實際上,這也是其他新聞媒體的疑問。

法新社率先做出全面報道,與正在法國圖盧茲舉行的歐盟首腦峰會有很大關係。

倫敦會議結束之後,「歐盟大陸集團」,也就是由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與盧森堡組成的旨在加快歐盟政治一體化的歐盟內部國家集團在法國的堅持下,加快了政治一體化的談判進程,圖盧茲首腦峰會就是該行動的直接結果。

法國在這個時候做出加快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的決策,理由實在是太多了。

從影響上看,因為數十個國家的元首與政府首腦在倫敦簽署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倫敦條約》,所以法國需要一個熱點事件來削弱倫敦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知道,歐洲不僅僅有倫敦,還有巴黎。更重要的是,《倫敦條約》改變的不僅僅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還有各個國家的前程。在全面銷毀核武器的大背景下,共和國與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得到了承認與鞏固,俄羅斯的地區霸權地位也得到了承認,而法國、英國等二流強國卻前程未卜。按照法國人的理解,不管是法國與英國、還是不甘心淪落的其他歐洲國家,要想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與尊重,唯一的辦法就是實現真正的統一,讓歐洲成為一個國家,而不是一個由多個國家組成的集團。實現統一的前提就是完成政治一體化,因此必須讓一直在阻撓政治一體化進程的英國就範。

不得不承認,法國人很會挑時機。

雖然《倫敦條約》從根本上講是維護核大國利益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在5個核大國中,利益損失最大的就是英國,或者說得到好處最少的就是英國。在很多人看來,通過損失英國的利益讓另外4個核大國、特別是俄羅斯在談判中做出讓步,確保《倫敦條約》能夠被共和國與美國接受,使其正式生效是確保全面銷毀核武器的唯一辦法,可是換個角度就能發現,英國沒有別的選擇,因為英國是5個核大國中最弱的一個。如果英國不肯在條約中做出取捨,即做出最大限度的讓步,其綜合國力根本不可能支撐起龐大的軍備開支。問題是,英國做出了讓步,並不等於換來了更好的未來。

倫敦會議結束後不久,法國就喊出了一個口號:歐洲只需要一個核保護傘。

如果在20年前,法國的口號不會得到任何歐洲國家的認同,現在卻截然不同,在《倫敦條約》的大背景下多歐洲人考慮的不是要幾個核保護傘,而是要不要核保護傘的問題。雖然在絕大部分歐洲人看來,歐洲需要核保護傘,至少在全面銷毀核武器之前,歐洲需要一個足夠強大的核保護傘,但是在全面銷毀核武器的情況下,歐洲需要的不是核保護傘,而是更加現實的集體安全體系。

什麼樣的安全體系才能滿足現實需求?

圖盧茲歐盟首腦峰會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峰會還沒召開,法國總統就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提出了一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即歐洲的安全事務應該由歐洲人決定,而不應該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的身上。隨後,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與盧森堡的領導人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歐洲應該具有獨立自主的集體安全體系。

關鍵只有一個,法德意等國領導人提出的是「集體安全體系」,不是「共同防務體制」。

雖然這兩者看上去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本質卻不太一樣。「共同防務體制」屬於防禦性質的軍事同盟,也就是只應對侵略,而不擔任對外擴張。可以說,這是比較傳統的軍事同盟方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約集團。「集體安全體系」的側重點也是防禦,但是並不否認積極的擴張行動,特別是由主導國家發起的擴張行動。這也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軍事同盟方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共和國主導的集約集團。

到此就不難理解法新社在阿根廷軍購上的積極行動了。

通過法新社的新聞報道,法國已經向英國傳達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即作為歐洲的一份子,英國應該回歸歐洲,只有歐盟才能為英國提供切實的安全與利益保障,也只有歐盟才是英國的最終歸屬。

因為事情來得太突然,法國不可能立即與德國、義大利等重要盟友取得一致,所以法國才借新聞媒體的報道傳達信號,而不是直接表態。

法新社的報道很積極,的報道卻更加大膽深入。

在法新社提出幾個疑問的時候,卻非常直截了當的做了分析與猜測。

按照的猜測,300億隻是「敲門磚」,根據阿根廷官方公布的消息,此次軍備採購的主要項目是彈藥物資,而不是先進裝備。據此,斷定阿根廷正在為戰爭做準備,而且很有可能在近期發起軍事行動。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拿出了很多「證據」。

除了前面提到的大量採購彈藥物資之外,還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即阿根廷軍事訪問團的幾名陸軍軍官參觀了空降15軍的駐地。根據公布的幾張照片,阿根廷陸軍軍官對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