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再次點燃,對四方首腦會晤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雖然美國總統依然堅持人道主義援助必須與政治體制掛鉤,王元慶只承諾軍事行動結束之後在印度舉行全民大選,但是隨著共和國陸軍向海得巴拉進軍,四方首腦會晤變得對共和國更加有利。
擺在美國面前的現實是,如果不儘快在四方首腦會晤上達成一致意見,中國軍隊很有可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也就是攻佔海得巴拉,到時候再與中國討價還價,更不可能獲得美國想要的好處。
10月29日下午,布蘭迪諾率先承諾為印度提供500萬噸糧食。
與之前的人道主義援助承諾不同,布蘭迪諾拿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即第一批50萬噸糧食將在年底之前運抵蘇拉特,第二批150萬噸與第三批300萬噸糧食分別在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後的1個月與2個月內運抵印度。問題是,布蘭迪諾留了一手,沒有明確500萬噸糧食的具體移交對象,也就是說到底是交給印度臨時政府、還是交給佔領軍,或者交給南方的海得巴拉政權。因為美國並沒承認印度臨時政府,認為中國的佔領行動非法,所以站在法理的立場上,美國不大可能將糧食移交給印度臨時政府與佔領軍。如果美國將第一批50萬噸糧食移交給海得巴拉政權,肯定無法讓中國接受,因為可以看成是軍事援助。按照布蘭迪諾的提議,應該儘快在印度成立國際人道主義援助機構,由該機構負責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分發工作。
王元慶沒有接受這個提議,原因很簡單,戰爭還沒結束,國際組織人員的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按照王元慶的要求,美國應該將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移交給印度臨時政府,或者移交給佔領軍,由印度臨時政府或者佔領軍負責分發糧食。為了確保分發工作得到落實,美國可以向救助地區派遣觀察員,監督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分發工作。作為對布蘭迪諾答應提供500萬噸糧食的回應,王元慶承諾在2036年3月底前讓非政府國際組織進入印度,開設人道主義救助站,規模由國際社會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數量決定,基本上按照每50萬噸糧食開設1處人道主義救助站的標準執行。也就是說,美國提供500萬噸糧食,只能在印度開設10處救助站。
可以說,談到這,基本上就是討價還價了。
美國做出承諾之後,法國總統代表歐盟做出為印度提供350萬噸糧食的援助承諾,俄羅斯總統也答應為印度提供200萬噸糧食。
毫無疑問,這些援助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當天晚上,俄羅斯總統以四方首腦會晤主席的身份向全世界呼籲,希望有能力的國家參與到印度的人道主義救助行動中來,為飽受戰爭摧殘的印度民眾提供包括糧食、藥品在內的救援物資。
隨後,共和國、美國與歐盟也發表了相似的呼籲。
10月30日,澳大利亞率先表態(主要是澳大利亞所處時區靠前),承諾提供100萬噸糧食與5萬噸藥品。隨後,紐西蘭答應為印度提供50萬噸糧食與1萬噸藥品,印度尼西亞答應為印度提供50萬噸糧食,烏克蘭答應為印度提供100萬噸糧食,羅馬尼亞答應為印度提供75萬噸糧食……當天,總共有32個國家先後表態,承諾為印度提供1225萬噸糧食與47萬噸藥品。
只是,最關鍵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海得巴拉政權還沒有完蛋,中國又不為國際組織人員的安全做出擔保,糧食到底應該交給哪個政權?
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
當天下午,39軍先頭部隊攻佔坎曼,距離海得巴拉不到150千米。天黑前,36軍攻佔尼扎馬巴德、37軍攻佔格里姆納格爾與瓦朗加爾。到此,3支野戰軍完成了對海得巴拉的兩面包圍行動。
夜間,39軍的先頭部隊轉向西行,前去攻打馬赫布卜納格爾。
局勢再明朗不過了,只要39軍攻佔了馬赫布卜納格爾,3支野戰軍就從三個方向上包圍了海得巴拉,只有西面的古爾伯加仍然在印軍的控制之中。
也就在這個晚上,裴承毅收到了總參謀部的命令:儘快合圍海得巴拉。
項鋌輝突然干預前線作戰行動,絕對不是心血來潮。戰爭打到現在,項鋌輝還是第一次干預前線戰術行動。雖然項鋌輝沒有說明合圍海得巴拉的目的,但是裴承毅立即就想到了即將結束的四方首腦會晤。
命令肯定是元首下達的,只是通過總參謀長傳達給前線總指揮。
事實上,就算沒有項鋌輝的命令,裴承毅也得考慮要不要合圍海得巴拉。
制訂戰役計畫的時候,裴承毅沒有考慮合圍海得巴拉,主要是想留下突圍通道,讓印軍主動撤離海得巴拉,把印軍消滅在突圍的道路上,避免強攻海得巴拉。現在看來,印軍從海得巴拉突圍的可能性非常小,強攻海得巴拉已經不可避免。如此一來,就得儘快合圍海得巴拉,切斷海得巴拉與外界的聯繫。
既然總參謀長下了命令,裴承毅也不再猶豫。
當天晚上,裴承毅就命令36軍的先頭部隊向古爾伯加挺進。
雖然從戰局上看,39軍攻佔馬赫布卜納格爾後,可以沿著公路線向古爾伯加挺進,進攻行動更加順暢,而到達尼扎馬巴德的36軍必須在山區行軍,攻打古爾伯加的難度要大得多,但是39軍只有2個裝甲旅北上,1個旅留在了坎曼,另外1個旅正在攻打馬赫布卜納格爾,很難分兵攻打古爾伯加。為了不對攻打海得巴拉的行動造成太大的影響,裴承毅只能讓36軍前去攻打古爾伯加。
似乎預感到攻打古爾伯加的行動不會非常順利,31日凌晨,裴承毅讓空突151旅做好了參戰準備。
事實也確實如此,攻打古爾伯加的戰鬥很不順利。
31日凌晨4點30分,36軍的先頭部隊到達古爾伯加北面,準備向市區推進的時候遭到了印軍的猛烈反擊。如果不是陸航的低空攻擊機群及時趕到,恐怕沖在最前面的裝甲突擊營將成為共和國陸軍第一支在印度戰爭中被印軍全殲的營級戰鬥部隊。
這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徹底打亂了36軍攻打古爾伯加的行動。
天亮後,裴承毅立即讓空突151旅出發,協助36軍攻打古爾伯加。
直到這個時候,海得巴拉戰役的第一場惡戰才真正爆發。
作為海得巴拉最後一處與外界聯繫的通道,印軍有足夠的理由死守古爾伯加。根據偵察機搜集到的戰場信息,駐紮在古爾伯加的印軍超過30萬。雖然絕大部分都是戰鬥力極為低下的預備部隊,但是古爾伯加在大後方,該地印軍的抵抗意志還足夠強大、士氣與鬥志都還不錯。戰鬥中,印軍拼得很頑強,給36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還好,裴承毅早就有所準備。
空突151旅參戰的時候,陸航與空軍同時加強了古爾伯加方向上的投入力度,36軍與37軍的遠程炮兵也將炮口對準了古爾伯加。
毫無疑問,不管有多少拿著步槍的印度步兵,都不可能打贏這場戰鬥。
技術裝備上的巨大差距,絕對不是兵力能夠彌補的。簡單的說,進攻部隊絕對不會與防禦部隊拼刺刀,甚至不會進入印軍步槍的有效射程之內。戰鬥中,進攻部隊做得最多的就是呼叫遠程火力支援,或者為遠程火力支援提供引導信息。在這種不對稱戰鬥中,印軍肯定會戰敗,區別只是在何時戰敗。
共和國陸軍猛攻古爾伯加,可以看成圍攻海得巴拉的序章。
當天,四方首腦會晤在莫斯科結束。
因為美國與共和國在援助物資分發問題上仍然僵持不下,所以四方首腦會晤只決定了第一批援助物資到達印度的時間,既11月30日。到底由誰來分發物資,則由第二次四方外長會晤解決。
回國的路上,王元慶電話聯繫了裴承毅。
不用猜,王元慶只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在11月31日之前佔領海得巴拉。就算費爾南德斯逃到了班加羅爾,海得巴拉政權也名存實亡。在沒有第二個政權的情況下,不管美國有沒有承認印度臨時政府,有權力分發國際援助物資的只有印度臨時政府。
對前線部隊來說,這無疑又是一個重大挑戰。
接到元首的電話,裴承毅立即讓躍躍欲試的27軍開赴坎曼,參加攻打海得巴拉的作戰行動,同時命令第161空突旅與第171空突旅做好參戰準備。
雖然還有1個月,但是海得巴拉有大約150萬印軍,打起來並不容易。
當然,裴承毅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催促36軍與空突151旅,要求進攻部隊必須在48小時之內拿下古爾伯加。
此時,全世界的目光都轉向了海得巴拉戰場。
從四方首腦會晤取得的成果來看,布蘭迪諾與王元慶正在對賭,賭的就是共和國軍隊能否在11月30日之前攻佔海得巴拉,賭注則是由誰主宰今後的印度。
表面上,攻打海得巴拉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