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蛋糕

10月24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極盡奢華的晚宴無處不在展現主人的好客與豪爽,在金髮美女的帶領下,各國元首與隨從陸續入席。千萬別小看那些容貌嬌美、身材婀娜的金髮美女,她們都是俄羅斯內務情報部(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KGB)的高級特工。

晚宴安全按照俄羅斯的傳統舉行,主賓在一起,陪賓在一起。

入座後,王元慶朝對面的布蘭迪諾看了過去。

俄羅斯總統也算是用了心,因為主賓席為長條桌,所以按照共和國的禮儀,俄羅斯總統坐在正首主席上,王元慶與布蘭迪諾分別坐在左側與右側的客席上,代表歐盟參加首腦會晤的法國總統偌旺斯坐在下首的末席上。如此一來,王元慶與布蘭迪諾正好面對面。當然,按照俄羅斯的禮儀,並沒有什麼主席、客席與末席之分。如此安排,也是俄羅斯總統的另外一番心意。

宴會正式開始,俄羅斯總統先首先致辭,希望四方首腦會晤取得圓滿成功,接下來王元慶、布蘭迪諾與偌旺斯分别致辭,均希望四方首腦會晤取得圓滿成功。

4位元首的致辭,已經預示四方首腦會晤不會太輕鬆。

說實話,王元慶對俄羅斯風味沒有多少興趣,就算面對一大盤正宗的魚子醬,也提不起半點胃口。不是王元慶的胃口不好,而是這麼豐盛的晚宴讓他想到了三年前,也就是他第二次當選共和國國家元首後出訪俄羅斯的遭遇。

2032年底,王元慶第二次正式訪問俄羅斯。按理說,作為大國元首,王元慶應該在俄羅斯得到最高級別的接待,結果卻吃了閉門羹。原因無二,2027年,王元慶第一次當選共和國國家元首後,第一次出訪就去了俄羅斯,並且帶去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商貿團,與俄羅斯簽署了總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貿易合同。2032年,王元慶首先訪問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與朝鮮,第二輪出訪才去了俄羅斯,而且是順道訪問,沒有帶商貿團。

不得不承認,俄羅斯是一個很「勢利」的民族。

雖然在席捲全球的大蕭條中,俄羅斯的經濟沒有崩潰,與共和國每年從俄羅斯進口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原料、為俄羅斯提供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使俄羅斯每年獲得大約3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共和國的巨額採購,俄羅斯將是大蕭條中倒下的第一個強國。2027年,大蕭條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共和國的經濟強勁復甦,給俄羅斯帶去了數百億美元的訂單,俄羅斯總統用超高規格的待遇接待了王元慶。2032年,王元慶空著手去了莫斯科,而且不打算從俄羅斯採購原材料,而是要求俄羅斯開放國內市場、縮小貿易順差、從共和國採購更多的商品、切實保護共和國企業與商人的利益,結果俄羅斯總統不但沒有用國宴招待王元慶,還以政府首腦的級別接待了王元慶。

一頓飯是小事,可是王元慶不是一個人,他在外事活動中代表了整個共和國。

誰都知道,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在走下坡路,而且無可挽回。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之後,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舉步維艱,葉利欽奉行的親西方政策幾乎將俄羅斯推到了崩潰的邊緣,國內矛盾叢生、民眾生活貧苦,一些在蘇聯時期鼎鼎大名的大型企業瀕臨破產。此時,共和國與西方世界的10年蜜月結束,再次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全面封鎖。受國家利益驅使,共和國與俄羅斯迅速走近,在以軍工與資源為主的各方面展開全面合作。好景不長,到了21世紀第一個十年結束的時候,受眾多因素的影響,俄羅斯與共和國的關係開始走下破路。雖然2017年爆發的伊朗戰爭使兩國認識到了來自美國的威脅,從而使兩國關係有所改善,但是並沒消除兩國的矛盾,只是延遲了矛盾爆發的時間。

從表面上看,共和國與俄羅斯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貿易上。

憑藉廣袤的國土與豐富的自然資源,俄羅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資源輸出國,輸出的石油(雖然不再是主要能源,但仍然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炭(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氣(主要用在化工領域與日常生活)、木材、鐵礦石、銅礦石、稀有金屬等重要資源佔全球貿易總量的20%以上。

不得不承認,共和國需要俄羅斯的資源。

雖然共和國也是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是從2022年開始,共和國國內生產與消費所需的大部分資源都靠進口。共和國大量進口資源的原因很複雜,比如持續半個世紀的亂挖濫采對資源造成的嚴重破壞,產業結構調整導致國內資源產業生產成本大幅度攀升,嚴厲的環保政策對資源開採行業的限制,平衡貿易政策對進口的刺激作用等等。2024年,共和國全面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源進口國。到2034年,共和國進口的資源已經是美國的184%。

從很大的程度上講,共和國進口資源的成本超過了美國。

原因無二,美國一直是資源進口大國,數十年內控制了全球主要資源產地,形成了由華爾街金融資本家控制的資源進口與生產體系。別的不說,在數得上來的幾個資源出口大國中,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就有澳大利亞、加拿大與墨西哥,而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資源出口大國只有阿根廷,如同俄羅斯、巴西、南非、奈及利亞、剛果(金)、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等資源出口大國,都採取兩頭逢源的態度,在共和國與美國的競爭中獲得好處。

僅從爭奪資源的角度將,全球大蕭條對共和國有好處。

大蕭條時期,在全球市場對資源需求急劇萎縮的情況下,共和國藉助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發展動力,不但超越美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源進口國,還利用「買方定價權」在資源定價談判中取得了優勢地位。特別是在王元慶出任國家副元首,全面調整政府結構,為政治改革做準備的時候,隨著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干預力度下降,民族企業家與民族金融資本家迅速發展壯大,各產業與行業聯合會的影響力得到實質性增強,共和國的民族企業在對外談判中採取一致口徑,迫使掌控大量資源的西方金融資本家不得不繳械投降。

比如在2023年底,也就是全球經濟見底的時候,共和國所有鋼鐵企業(實際上絕大部分鋼鐵企業受國家環保政策的影響,已經把生產基地轉到了越南、朝鮮、泰國、緬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周邊國家)一致要求取消與三大礦業集團(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與力拓)簽訂的為期20年的「長期價格協議」(實際上在2025年就將到期),以每年一簽的方式確定鐵礦石供應價格,並且要求2024年的鐵礦石供應價格在2023年的基礎上降低77%(由每噸128美元降低到每噸29.5美元,鐵礦石的盈虧點為每噸29美元)。與往年的鐵礦石談判相比,這次只持續了不到2個月,力拓就率先與共和國鋼鐵行業協會簽署了合約,隨後淡水河谷與必和必拓也簽署了合約。毫無疑問,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鐵礦石供應商沒有別的選擇,如果不簽署合約,3家鐵礦石供應商肯定會在2024年底倒閉。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的鋼鐵企業不一定要從3家鐵礦石供應商手裡購買鐵礦石,早在2023年初就與三堅集團簽訂了按照每噸40美元採購鐵礦石的長期協議價格。

與鐵礦石的情況一樣,其他資源出口商也都盯著共和國的企業。比如在石油方面,自從共和國提出了「國家採購方案」之後,最初只有伊朗、委內瑞拉與奈及利亞與共和國簽署了相關協議。2023年,共和國的化工企業在「國家採購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產銷聯合採購方案」,由化工行業協會與石油生產國簽署採購協議。在該協框架範圍內,共和國的化工企業拿到了每桶28美元的超低油價(2024年的國際石油期貨均價為每桶34美元),從中獲得了巨額利潤。

可以說,在只有共和國的資源需求足夠大的情況下,資源生產方沒有多少談判餘地。

更重要的是,大蕭條推動了國際資源產業重組。

2024年,三堅集團躋身全球10大資源生產集團,2027年就取代淡水河谷,成為全球第一大資源開發商,在全球數十個國家擁有數以千計的資源開發項目。按照當時某西方財經期刊做的統計,三堅集團擁有全球11%的鐵礦、8%的油田、14%的天然氣田、7%的銅礦與26%的稀有金屬礦,集團總資產超過8萬億歐元(約和50萬億人民幣),集團市值近5萬億歐元,持有大約8%股份的藺彥博僅此一項的資產就有4000億歐元,而藺氏家族總共持有集團37%的股份、總資產18500億歐元,即便不算其他資產,藺氏家族已經超過了資產在大蕭條中急劇縮水的洛克菲勒家族,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家族。

雖然三堅集團的成功有其特殊性,但是也可以看成共和國資源企業的一個縮影。

到2027年,大蕭條漸行漸遠,全球經濟開始回暖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