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七十三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

9月23日下午,費爾南德斯在海得巴拉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印度的臨時戰時總理。

海軍參謀長、三軍總參謀長、現役海軍上將費爾南德斯接替魯拉賈帕尼,成為印度臨時總理並沒讓外界感到驚訝。雖然沒人否認魯拉賈帕尼在20年執政生涯中為印度做出的重大貢獻,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魯拉賈帕尼沒能率領印度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算不上優秀的戰時總理。

按照西方新聞媒體的評論,印度需要一位鐵血總理。

問題是,費爾南德斯是俾斯麥那樣的「鐵血宰相」嗎?

也許,印度軍人的回答最能說明問題。就在費爾南德斯宣誓就職後大約2小時,古吉拉德上將以新德里守軍司令官的身份向66軍軍長蹇柄彪少將投降,與他一同投降的除了正規軍之外,還有新德里衛戍部隊。

雖然很多西方評論家認為,古吉拉德投降與費爾南德斯就任印度戰時臨時總理沒有直接關係,其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印軍已經失去守衛新德里的能力,二是古吉拉德沒有逃往海得巴拉的機會,三是大規模戰亂將摧毀這座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名城,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古吉拉德與費爾南德斯的矛盾,因為費爾南德斯是標準的「美派」,而古吉拉德從來都沒有把美國當成印度的守護神。

古吉拉德走出戰略指揮中心,在蹇柄彪的陪同下登上前往沃濟拉巴德的運輸機時,針對印度核武庫的戰略轟炸行動已經開始了。

費爾南德斯上台,讓共和國別無選擇。

雖然在宣誓就職的儀式上,費爾南德斯並沒有提到核武器,只是宣稱將盡一切努力擊敗入侵印度的中國軍隊,但是這句話,足夠讓共和國領導人下定決心,因為在沒有明確表示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一切努力」肯定包含了核武器。按照西方軍事家在後來進行的評論,王元慶完全沒有理由為共和國的戰略安全感到擔憂,因為共和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防禦體系,但是王元慶有一萬個理由放心不下前線五十萬將士,因為印度不但能夠用攜帶核彈頭的戰術彈道導彈打擊共和國的前線作戰部隊,還可以使用包括核地雷在內的簡易核爆炸裝置對付進攻部隊。只有徹底打掉印度的「核牙齒」,前線作戰部隊才能放心大膽的向海得巴拉推進。

因為戰略打擊由總參謀部直接指揮,前線指揮部只負責派遣掩護力量,即讓戰術航空兵執行牽制性轟炸任務,所以不需要裴承毅指揮轟炸行動,甚至不需要多問。

整個打擊行動只持續了30分鐘,助攻的戰術戰鬥機還沒返航,行動就完成了。

可以說,這輪打擊行動進行得非常漂亮。

主要打擊力量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而使用的最多的就是專門針對核武器、配備了新式燃燒彈頭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與普通的燃燒彈相比,新式燃燒彈頭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在完全密閉的情況下持續燃燒數十秒,用數千攝氏度的高溫徹底燒毀核彈頭,氣化核彈頭內的核原料。根據共和國空軍的測試,在密閉環境下,一枚500千克種的新式燃燒彈頭能夠摧毀大約5萬立方米空間內的所有物質。為了達到徹底摧毀的目的,在第二輪轟炸中,戰略轟炸機主要使用特種炸彈,對存放核武器的各處地下軍事設施進行了反覆轟炸,讓印軍或者其他人員無法再次利用這些設施。因為轟炸行動得到了美國提供的情報支持,所以共和國國防部在隨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只簡單介紹了轟炸結果,沒有介紹具體過程,以免讓外界知道這是兩個超級核大國的「聯合行動」。

轟炸結束後大約2個小時,裴承毅收到了總參謀部發來的詳細結果。

可以說,針對核目標的戰略轟炸是所有空中打擊中要求最嚴格的一種,即所有目標都要徹底摧毀,而不是癱瘓。按照共和國空軍的標準,所謂的徹底摧毀,就是讓目標徹底喪失使用與修復能力,癱瘓則是讓目標喪失使用能力。

要求越高,難度越大。

收到總參謀部的消息後,裴承毅立即安排戰術航空兵對沒有徹底摧毀的目標進行補充轟炸。任務不是很複雜,戰術航空兵早就做好了相關準備。在很多參謀都認為可以鬆口氣的時候,裴承毅安排了新的任務。雖然上面還沒有下達新的命令,但是在費爾南德斯當上了印度戰時總理,又對印度的核力量進行了戰略打擊,在裴承毅看來,元首很快就會給前線總指揮部署新的任務。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肯定不會有錯。

裴承毅首先要做的就是評估各支戰鬥部隊的實際情況與物資籌備情況。

萬幸的是,不需要裴承毅負責佔領區的工作。雖然按照項鋌輝的說法,作為印度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官,裴承毅有權過問與戰爭相關的一切事務,自然包括佔領區的工作,但是在劉曉賓帶著一批人來到沃濟拉巴德之後,這些事情就不再需要裴承毅操心了。

實際上,劉曉賓的主要任務不是維持佔領區的治安工作。

按照李存勛的交代,他將以安全顧問的身份前往新德里,對包括總統府、總理府、國民議會在內的印度權力機構進行調查,為印度臨時政府選擇辦公地點。等他這邊準備妥當之後,印度臨時政府就將在新德里成立,正式接管印度的國內治安工作。因為這是元首親自交代下來的任務,所以李存勛不敢有絲毫大意,如果不是軍情局的事務繁忙,他肯定會親自趕過來。

當然,關鍵還是印度臨時政府的人選。

這件事不由裴承毅負責,也不由劉曉賓負責,元首早就安排顧衛民處理。

裴承毅忙著為下一輪進攻做準備的時候,共和國對印度核目標進行戰略打擊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全世界,隨同傳開的還有魯拉賈帕尼在布羅奇身亡的消息。

首先重點報道的仍然是西方新聞媒體。

只是讓西方世界大跌眼鏡的是,普通民眾對共和國的轟炸行動並沒太大反應。一些西方國家的調查機構還專門做了隨機調查,得出的結論對西方國家政府產生了很大影響。大部分西方媒體在報道戰略轟炸的相關消息時,都不自覺的與當年共和國對日本核設施的轟炸行動做了對比。真正影響西方民眾的就是這些對比,因為針對印度的戰略轟炸與針對日本的戰略轟炸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共和國並沒有轟炸印度的民用核設施,開戰之後,還在核設施周圍划出了安全區,不對安全區內的任何非軍事目標進行轟炸,從而沒有在印度產生大規模放射性污染。共和國轟炸印度的軍事核目標,既是自我保護的手段,又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因為沒人願意看到核武器落入某些極端組織的手中。最重要的是,在宣布相關消息的時候,共和國盡量避開了敏感問題,重點宣稱轟炸的針對性。除此之外,美國政府也在相關聲明中對共和國的行動給予了肯定。雖然美國政府的態度有待商榷,但是對西方民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美國都認為炸掉印度的核武器有利於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歐洲憑什麼反對呢?

當然,轟炸並沒有導致歐洲民眾比較關心的人道主義災難。印度不是日本,國土面積相對廣袤,核武器基地離人口密集地區較遠,而且大部分軍事核設施都在地下,轟炸不會對平民造成太大的影響。

相對而言,歐洲民眾更關心魯拉賈帕尼的死因。

一直無事生非的西方新聞媒體立即利用了歐洲民眾的心態,在報道中大肆猜測魯拉賈帕尼的死因。雖然在印度政府、共和國政府、美國政府等有發言權的政府均沒就發表與魯拉賈帕尼死因有關的消息,但是西方新聞媒體仍然能夠借題發揮,紛紛猜測,是不是共和國軍隊炸死了魯拉賈帕尼。

直到9月25日,印度政府率先公布魯拉賈帕尼的死因,西方新聞媒體才沒胡亂猜測。

雖然印度政府在公布的消息中沒有明確提到魯拉賈帕尼到底是怎麼死的,但是提到了魯拉賈帕尼身亡的時候,共和國軍隊已經攻佔了布羅奇,並且在布羅奇城區了展開了大規模搜捕行動。

這下,矛頭直接指向了共和國。

西方新聞媒體藉此大做文章,認為是共和國軍隊炸死了魯拉賈帕尼,而且在布羅奇展開大規模搜捕行動就是針對魯拉賈帕尼。

在印度政府發表消息後大約2個小時,共和國政府也發表了相關消息。

與印度政府發布的消息相比,共和國政府發布的消息更有說服力,因為不但公布了魯拉賈帕尼身亡現場的大量照片,被俘衛隊成員的口供,戰鬥現場的錄象,還公布了當地居民的證詞。讓西方新聞媒體有點想不通的是,共和國在發起輿論反擊的時候,直言不諱的提到了在布羅奇進行大規模搜捕就是針對魯拉賈帕尼,而且共和國還發出了高達5000萬元的懸賞。當然,發表消息的時候,拿到賞金的印度人也出現在了新聞現場,親口向全世界的記者講述了事發過程。至於這名印度人會不會回到印度,恐怕就不得而知了,畢竟5000萬元足夠他與他的家人在共和國舒舒服服的過上一輩子了。

隨後,共和國國防部發言人公開邀請其他國家記者前往布羅奇採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