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六十五章 擴大化

所謂「禍不單行、福不雙至」,裴承毅還沒來得及理清蘇拉特方向上的作戰行動,軍情局就發來消息:印度的遷都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第一批轉移部門的人員與財物在13日凌晨到達蘇拉特,預計將在13上午前往孟買;第二批轉移部門的人員與財物將在15日到達蘇拉特,然後前往孟買;最後一批轉移部門的人員與財務最遲在20日到達蘇拉特,在21日前往孟買。

與軍情局的情報一起送來的還有元首的命令,即最遲在20日凌晨攻佔蘇拉特。

雖然元首沒有說明為什麼要在20日凌晨攻佔蘇拉特,但是裴承毅明白元首的意思。魯拉賈帕尼早就喊出與新德里共存亡的口號,以此激勵印度人的抵抗意志,確實有一批印度人相信了總理的口號,從第二階段戰爭動員徵召的軍人來看,印度年輕人的抗戰積極性提高了不少,招募人數比預計的多了20%,但是絕大部分人認為,那不過是一句口號,魯拉賈帕尼絕對不會跟新德里共存亡。

魯拉賈帕尼會不會成為戰鬥到最後的「新德里衛士」,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也許軍情局的李存勛也很清楚。

不管怎麼樣,在裴承毅看來,元首的這道命令直接針對魯拉賈帕尼。

也許很多人不相信王元慶會把矛頭對準印度總理,畢竟戰爭打了這麼久,王元慶一直沒有批准針對敵國國家領導人的軍事行動,比如裴承毅曾經在制訂戰爭計畫的時候提出,開戰後發動針對印度國家領導人的「斬首行動」。雖然這麼做的理由非常充足,炸死印度國家領導人,能夠縮短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時間、減少戰爭傷亡、降低戰爭開支等等,但是王元慶直接否決了裴承毅的建議,當時元首隻提出了一點,即炸死印度國家領導人,很有可能讓繼任者以此為借口激發印度民眾的抵抗意志。毫無疑問,元首的理由更充分,裴承毅再也沒有提「斬首行動」,在指揮作戰的時候也積極避免針對印度國家領導人。別的不說,戰爭打了這麼久,空軍從來沒有轟炸過印度的中央政府機構。

實際上,要不要針對敵國領導人,在共和國內部也飽受爭議。

與王元慶的決策完全相反,絕大部分民眾都支持發起「斬首行動」,認為除掉敵國領導人能夠最大限度的加快戰爭進程,一些民間軍事發燒友甚至提出,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美國反覆使用「斬首行動」,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只有少數人認為不應該採用「斬首行動」,並且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不管是伊拉克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實際上都是強國打弱國的局部戰爭,在名義上是針對極端組織、而不是針對某個國家的戰爭,沒有發展到宣戰的程度;共和國與印度的戰爭是強國與強國之間的戰爭,已經相互宣戰,共和國就應該遵守得到公認的戰爭規則,而在國際戰爭法中,針對敵國領導人的軍事行動不具有合法性。為了證明這一觀點,這些人還舉了個例子,即伊朗戰爭。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美國與伊朗並沒相互宣戰,但是已經構成了國家間戰爭的實質。美國在開戰後用「斬首行動」炸死了伊朗的最高精神領袖,不但沒有炸垮伊朗人的抵抗意志,還激發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情緒。最終,美國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該地區的很多盟友。

問題是,不針對敵國領導人,不等於要繞著敵國領導人走。

果真如此的話,魯拉賈帕尼就成了印度的護身符,只要他到哪,哪裡就安全,作用比全部印軍還要重大。

國際戰爭法中,所謂的「不針對」,指的是不專門針對。

攻打蘇拉特本來就是共和國軍隊的戰役行動,如果魯拉賈帕尼去了蘇拉特,而且非常不幸的遇到了某次轟炸,或者某場炮擊,最終喪生,那就是他的命不夠硬,而不能說共和國採取了針對他的軍事行動。

由此可見,王元慶已經動了殺機。

接到命令的時候,裴承毅還有點擔心,畢竟王元慶一直在努力避免激發印度人的抵抗意志,不然也不會邀請那麼多的周邊國家參與作戰行動,藉助民族親和力瓦解印度的國家向心力。仔細考慮之後,裴承毅就覺得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真要在蘇拉特逮住了魯拉賈帕尼,就算炸死了印度總理,也不會有多大問題,因為魯拉賈帕尼是在逃出新德里之後被炸死的,而不是在新德里被炸死的。兩者對印度人產生的影響截然不同,如果魯拉賈帕尼死在新德里,印度人會將他當成英雄,如果魯拉賈帕尼死在蘇拉特,印度人只會將他當成叛徒。

問題是,有可能在20日之前打下蘇拉特嗎?

還有7天,進攻部隊距離蘇拉特只有150千米,看上去沒有多少難度,實際上難度遠遠超過裴承毅的估計。

調整作戰計畫的時候,裴承毅與袁晨皓都認為,必須按照最糟糕的情況考慮。

如果魯拉賈帕尼隨同最後一批人員前往蘇拉特,也就是在20日到達蘇拉特,那麼在此之前,蘇拉特的守軍不但不會投降,還會拚死抵抗。只要魯拉賈帕尼稍微有點頭腦,就會派一名絕對忠誠的將軍去指揮蘇拉特保衛戰。如果這名將軍稍微聰明一點,就會在到達蘇拉特之後,命令孟買守軍北上,或者乾脆讓孟買守軍攻打共和國軍隊的左翼,迫使共和國軍隊分兵防守,擴大左翼防線的範圍。

再考慮糟糕一點,問題就不僅僅是西進作戰行動這麼簡單了。

「從整個戰場來看,我軍左翼完全暴露在了印軍面前。」裴承毅敲了敲鋪在桌子上的地圖,點上香煙,說道,「渡過納爾莫達河之後,我軍就向西轉向,雖然24軍已經調頭掃蕩後面的印軍,36軍也已南下,但是我軍在達布蒂河以南地區的左翼防線仍然非常脆弱。賈爾岡與普薩沃爾南面沒有任何阻擋,如果不是印軍反應遲鈍,對戰場情況不夠了解,恐怕我們早就有麻煩了。」

袁晨皓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此,而且這樣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不要忘了,美國一直在為印度提供軍事情報。我認為,印軍應該知道我軍左翼防線上的漏洞,遲遲沒有發動大規模反擊,不是印軍沒有這個實力,而是時機還未成熟。」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示意袁晨皓繼續說下去。

「美軍能夠知道我軍左翼防線漏洞百出,就肯定知道我們還有不少預備隊,幾支主力部隊都沒上去。」袁晨皓長出口氣,說道,「我們一直懷疑杜奇威在指揮印軍作戰,果真如此的話,杜奇威就不會急著發起反擊,會等到我軍強攻蘇拉特的時候,再集中兵力攻打賈爾岡與普薩沃爾,然後向西攻打嫩杜巴爾,將我軍攔腰斬斷。到時候,我軍的主力進攻部隊全在前面,後面全是後勤保障部隊,就算能夠避免全軍覆沒,攻打蘇拉特的行動也將破產,說不定還得退守博帕爾。」

「完全有這種可能,能夠在博帕爾站穩腳跟就不錯了。」裴承毅苦笑了一下,用手指在地圖上划了一道橫線,說道,「除了兵力部署不合理之外,我軍的最大問題就是後勤保障線過於漫長,打下蘇拉特之前,我們只能依靠橫貫印度本土的鐵路線運送作戰物資,整個後勤保障線的長度超過了兩千五百千米。在這麼漫長的後勤保障線上,沒有一支作戰部隊。雖然軍情局認為杜奇威已經失去了影響力,印軍不再聽從杜奇威的指揮,但是只要印軍指揮官稍微有點頭腦,就應該在整條戰線上發起反擊,讓我們首尾不能相顧。只要無法一鼓作氣的打下蘇拉特,我們就得收縮防線。退到博帕爾還是小事,關鍵問題是,如果39軍守不住東面防線,我們就得繼續後退。」

「39軍那邊應該沒有問題吧?」

「誰說得准呢?」裴承毅笑著搖了搖頭,說道,「39軍剛把36軍與37軍換下來,還沒有熟悉孟加拉灣沿岸地區的作戰環境,按照傅衛民的報告,最快也只能在十五日南下。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就得有所準備。雖然39軍的戰鬥力極為強大,頂得上36軍與37軍,但是越強大的部隊越容易輕敵,越容易犯低級錯誤。再說了,我們把39軍派到孟加拉灣沿岸戰場上去,傅衛民以下的39軍官兵肯定心存不滿,認為用39軍掃蕩沿岸地區簡直就是大材小用。只要產生這個想法,39軍肯定會犯輕敵的錯誤。如果情況沒有太大的變化,以39軍的戰鬥力,最多就是吃點啞巴虧,還不至於被印軍打得無法還手。我也相信,只要傅衛民儘快改正錯誤,39軍不會讓我們失望。關鍵問題是,按照我開始說的,如果印軍發起全線反擊,肯定會重點照顧39軍,輕敵思想會讓39軍身陷囹圄。結果可想而知,拚死突圍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全軍覆沒也不是沒有可能。」

袁晨皓的眉頭迅速跳了幾下,沒想到裴承毅竟然想了這麼遠。

「最好讓39軍減慢南下速度。」

「你認為這是解決辦法?」

袁晨皓愣了一下,沒有急著開口。

「對我們來說,最幸運的就是還有七天時間。」裴承毅滅掉煙頭,說道,「我認為,現在不但不能放慢進攻速度,還得加速。」

「加速!?」袁晨皓嚇了一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