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伯蒂亞拉遭到攻擊的消息,古吉拉德才反應了過來。
只是,此時已經太晚了。
3個剛剛離開伯蒂亞拉的主力師還沒走出多遠就遭到了中國陸軍航空兵低空攻擊機群的重點打擊,1個小時之內,3個師損失了全部重裝備,人員傷亡過半。根據前線反饋回來的消息,中國的攻擊機使用了包括反裝甲集束炸彈、燃燒彈、溫壓彈在內的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光是投下的反裝甲子彈藥就超過了10萬枚。因為3個主力師是在行軍途中遭到打擊,所以根本來不及逃避,更別說組織防禦了。
損失3個師還是小事,最要命的是,轟炸讓伯蒂亞拉的駐軍亂了陣腳。
轟炸還沒結束,全面炮擊接踵而至。
可以說,炮擊比轟炸還要恐怖,因為轟炸主要針對重要目標,就算投入的作戰飛機再多,持續性也不足。炮擊完全相反,不但沒有明確的針對性,而且持續性強得多,彈藥投擲量也大得多,往往半個小時的炮擊就頂得上一整天的轟炸。雖然這會大大降低炮擊的作戰效率,但是在以壓製為主要目的的情況下,炮擊比轟炸更有效。
炮擊持續了1個多小時,直到空突152旅在伯蒂亞拉外圍部署好防線。
進攻講的就是連貫性與持續性,要想打垮防禦部隊,就不能給對手喘息的機會。
炮擊剛剛結束,第二輪轟炸再次開始。
與第一輪轟炸不同,此輪轟炸全部在空突部隊的引導下進行。為了支援轟炸行動,空突部隊不但出動了數十架DZ-25C在戰場附近徘徊,嚴密監視印軍的一舉一動,還出動了數十架無人偵察機,為轟炸機指引目標。雖然轟炸強度降了下來,但是轟炸對印軍造成的損傷大大提高。
直到12點左右,也就是第二輪轟炸結束的時候,伯蒂亞拉的守軍仍然沒能組織起來。
與前面的打擊一樣,第二輪炮擊與第二輪轟炸銜接得非常好。轟炸剛剛結束,炮擊就再次開始。與第二輪轟炸一樣,炮擊得到了前線作戰部隊的引導,主要打擊試圖集結的防禦部隊,不給印軍任何反擊的機會。
打到這個時候,古吉拉德還心存僥倖。
不管是轟炸,還是炮擊,都不可能擊敗伯蒂亞拉的守軍。要想佔領伯蒂亞拉,中國軍隊就得攻入防禦陣地,與印軍打陣地戰。空突152旅是空中突擊部隊,雖然能夠向前線運送一些20噸左右的裝甲車輛,但是空突部隊永遠不是裝甲部隊,地面突擊能力有限,打陣地戰的能力更有限。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除了突然襲擊之外,空突部隊還沒有打過一次正規裝甲戰。
按照古吉拉德的想法,只要印軍死死守住伯蒂亞拉的防禦陣地,中國軍隊就別想打下伯蒂亞拉。只要爭取到24小時,就能調動周圍的軍隊幹掉空突152旅,至少迫使空突152旅離開伯蒂亞拉。
只不過,古吉拉德沒有高興多久。
14點30分,61軍的第661裝甲突擊旅到達伯蒂亞拉。
突然出現的裝甲突擊旅讓古吉拉德嚇了一跳,也徹底毀滅了守住伯蒂亞拉的希望。
雖然1個裝甲突擊旅只有幾千兵力,就算加上空突152旅,總兵力也只有1萬,但是伯蒂亞拉不是博帕爾,也不是新德里,防禦陣地的強度不足以抵抗裝甲部隊,守軍也無法在密集的火力打擊面前與地面裝甲部隊對抗。
只要2個旅充分利用優勢力量,肯定能夠打下伯蒂亞拉。
實際上,當天下午,守衛伯蒂亞拉東北防禦陣地,也就是面向第661裝甲突擊旅的印軍步兵師就繳械投降了。
有了第一支投降的部隊,就有第二支投降的部隊。
丟掉伯蒂亞拉只是遲早的事情。
持同一觀點的還有美國軍事顧問。
在美國軍事顧問看來,裴承毅不但有足夠的理由攻佔伯蒂亞拉,也投入了足夠多的進攻力量。
作為印度西北地區的戰略要地,伯蒂亞拉就是新德里的北大門,重要性絲毫不在馬圖拉之下。在必須投入數個軍才能打下新德里的情況下,裴承毅別無選擇,必須儘快讓該方向上僅有的重裝甲軍,也就是66軍到達新德里,也就必須提前佔領伯蒂亞拉,打開通往新德里的大門。更重要的是,佔領了伯蒂亞拉之後,北面的伯坦果德、盧迪亞納等地的防線將形同虛設,印軍必須收縮防線。到時候,殺到新德里的就不止66軍,還有61軍。雖然因此對62軍的作戰行動造成了影響,還投入了1個旅的預備隊,但是攻佔伯蒂亞拉,能夠讓2個野戰軍發揮更大的作用,好處明顯多得多。
雖然有點後知後覺,但是美國軍事顧問仍然做出了準確判斷。裴承毅已經向伯蒂亞拉投入了2個旅的兵力,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內投入了大批遠程支援力量,足以證明其攻佔伯蒂亞拉的決心。用美國軍事顧問的話來說,中國軍隊肯定會打下伯蒂亞拉,如果2個旅的兵力無法完成作戰任務,裴承毅還會投入至少2個旅的增援部隊。
對印軍來說,區別只是何時丟掉伯蒂亞拉。
這個區別,將決定伯蒂亞拉以北大約150萬印軍的去留問題。
如果只是150萬預備部隊,哪怕是150萬二線部隊,古吉拉德還不會有所顧慮。換個角度看,如果能夠用150萬預備部隊或者二線部隊擋住2個野戰軍幾天,就算損失得一乾二淨也物有所值。問題是,在伯蒂亞拉北面的150萬軍隊中有20個主力師,僅在伯坦果德與盧迪亞納兩地就有16個主力師。
無論如何,古吉拉德不會丟掉這些部隊。
唯一的辦法就是收縮防線,趕在伯蒂亞拉淪陷之前,把北面的主力部隊撤回來。
20個主力師,肯定能夠在新德里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
問題是,怎麼撤?
伯蒂亞拉隨時有可能淪陷,時間非常倉促,古吉拉德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10日中午,古吉拉德就向伯坦果德的守軍下達了命令,10個主力師立即南下前往盧迪亞納,與盧迪亞納的6個主力師會合之後,一同南下前往伯蒂亞拉。因為66軍仍然在攻打伯坦果德,61軍也在圍攻盧迪亞納,所以古吉拉德沒有命令其他部隊撤退,準備犧牲二線部隊與預備部隊,為主力部隊創造撤退機會。
這個安排,成為了災難的導火索。
傍晚,伯坦果德的主力部隊開始突圍。
按照裴承毅的命令,66軍沒有全力阻擊,只是派遣偵察部隊嚴密監視印軍主力部隊的行蹤,並且為執行夜間打擊任務的遠程支援力量提供信息,讓航空兵與遠程炮兵去對付逃跑的印軍,66軍的主力仍然在伯坦果德城外攻列印軍防禦陣地。
對於逃跑的10個主力師來說,前往盧迪亞納的旅途並不平坦。
最重要的是,對留在伯坦果德的印軍來說,希望已經徹底破滅了。
經過一整夜的激戰,伯坦果德的印軍在主力部隊撤走後大約10個小時,向66軍繳械投降。
66軍沒有進城收容戰俘,而是把這個「艱巨」的任務留給了巴基斯坦陸軍。
經過簡短休整後,66軍在12點之前開始向盧迪亞納推進。
此時,撤退的10個印軍主力師也到達了盧迪亞納,準確的說,是10個主力師的殘餘部隊。
為了對付這支印軍主力部隊,10日夜間與11日凌晨,裴承毅幾乎調動了西線戰場上的全部遠程支援力量,戰術戰鬥機出動了近2000架次,低空攻擊機出動了1500架次,66軍的遠程炮兵持續炮擊了近10個小時。按照戰後的統計,在11日12點之前,各路遠程支援力量總共向10個印軍主力師投擲了12萬噸彈藥,用來對付裝甲目標的彈藥就超過了10萬枚!
如此密集的火力打擊,足夠讓10個主力師喪失戰鬥力。
打到這個時候,再也沒人懷疑裴承毅選擇的戰術。
可以說,只要印軍留在防禦陣地上,就算孤立無援,只要士氣沒有歸零,還有繼續戰鬥的意志,不管是66軍、還是61軍,都得在陣地攻防戰中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突破印軍的防線。要想充分發揮火力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印軍離開防禦陣地,到容易受到打擊的曠野上去。攻打伯蒂亞拉的目的,就是要給印軍製造危機感,讓印軍認為留在伯坦果德與盧迪亞納是死路一條,迫使印軍選擇收縮防線。只要印軍開始運動,主動權就完全落在了共和國軍隊的手裡,強大的遠程打擊力量也有了用武之地。
1個晚上打殘10個主力師不是奇蹟,在擁有絕對制空權與絕對火力優勢的情況下,只要裴承毅捨得投入,就算對付20個主力師也不是問題。
當然,這天晚上的激烈戰鬥,也對其他方向上的作戰行動造成了影響。
從整個戰場的角度看,10日夜間到11日12點的戰鬥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10個主力師基本上殘廢,讓盧迪亞納的6個主力師徹底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