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起硝煙

外交官在馬德里咬文嚼字,裴承毅卻在前線指揮部傷腦筋。

此次首都之行,裴承毅既有收穫,又有付出。

採納裴承毅的建議,全面調整戰爭計畫之後,王元慶只提了一個要求,即必須在1個月之內打下新德里,最好縮短到20天。

雖然只有一個要求,但是這個要求讓裴承毅不得不再次調整戰爭計畫。

攻打新德里,談何容易。

調整戰爭計畫的主要目的就是繞過新德里,避免在新德里投入主力部隊,集中力量掃蕩印度南部地區。雖然裴承毅非常清楚元首這個要求的重大政治意義,也知道只有儘快攻佔新德里才能讓提前結束戰爭變得更有意義,但是落到實際行動上,層出不窮的問題卻讓裴承毅頭痛不已。別的不說,安排兵力與物資就足夠讓裴承毅重新權衡整個戰爭計畫,對軍事部署做出全面調整。

還好,元首不是只提要求,不提援助。

按照元首做出的承諾,政府將盡量說服巴基斯坦,讓巴軍全力配合攻打新德里,並且與巴基斯坦進行物資交換,即由巴基斯坦為西線戰場上的3個野戰軍提供物資保障,運輸船隊到達卡拉奇之後,再向巴基斯坦移交等量物資。

巴軍會不會全力配合,裴承毅心裡沒底。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巴基斯坦的態度已經發生悄然轉變。總體來說,巴基斯坦軍政兩界的觀點出現了嚴重分歧。按照裴承毅了解到的情況,巴基斯坦政界已經改變了想法,認為應該積極配合共和國的戰爭行動,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在西線戰場上做出更大貢獻,出兵控制印度西北地區與西部地區,為戰後與共和國分享利益打下基礎。巴基斯坦軍方的態度異常強硬,認為巴軍應該趕在共和國陸軍之前攻佔新德里,扶持一個親巴政權,部分思想激進的將領甚至認為應該肢解印度,至少讓印度西北地區成為獨立國家,從根本上解決巴基斯坦受到的軍事威脅。

站在巴基斯坦的立場上,兩派觀點都有道理,只是政治家的想法更符合實際情況。

從可行性的角度看,巴基斯坦軍方的觀點也沒有多少可操作性。

別的不說,共和國集中力量進行東線決戰的時候,巴基斯坦陸軍數次派遣裝甲部隊越過邊境線,認為在印度集中力量對付東線戰場上的共和國主力部隊時,能夠搶在共和國陸軍之前攻入新德里。巴基斯坦陸軍在西線打了幾次小規模戰役,雖然取得了突破,但是並沒打垮印度陸軍,也沒能打開前往新德里的大門。

讓裴承毅有點想不通的是,巴軍自己搞砸了,卻把責任推卸到共和國軍隊身上。

雖然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那些主張強攻新德里的巴軍將領需要為失敗找借口,但是這麼做的影響卻非常惡劣,很多不明事理的巴基斯坦軍人、乃至很多巴基斯坦平民在聽信了軍方的一面之詞後,認為共和國軍隊拖了巴軍後腿。如果不是中巴關係足夠牢固,恐怕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會藉此滋事造謠了。

按照裴承毅的了解,巴軍不見得會配合攻打新德里。

原因很簡單,如果巴基斯坦軍方要想讓之前的說辭成立,就得設法證明在沒有巴軍配合的情況下,共和國軍隊也打不下新德里。

當然,裴承毅也相信,只要共和國軍隊打到新德里城外,巴軍就會積極配合。

原因也很簡單,巴軍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共和國軍隊佔領新德里。雖然這會讓外界認為巴軍缺乏戰鬥力,但是在沒有辦法改變事實的情況下,巴軍必須抓住機會,為今後在新德里立足創造機會。

關鍵還是巴基斯坦是否同意與共和國交換作戰物資。

按照裴承毅的估計,問題應該不是很大。王元慶既然做出了保證,就會向巴基斯坦政府施加壓力。根據巴基斯坦政府的態度,在共和國軍隊決定強攻新德里的情況下,肯定會積極支援,不會拖後腿。換句話說,能夠早一天打下新德里,巴基斯坦就能早一天結束戰爭狀態,降低戰爭對國家造成的影響。對於以維護國家穩定為首要任務的巴基斯坦政府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好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即便巴軍在戰場上無所作為,只要積極配合共和國軍隊,巴基斯坦政府也將成為最終的受益者,至少能夠讓絕大部分選民相信,政府的戰爭決策是正確的,對維護與捍衛巴基斯坦的國家利益起到了重大作用。

裴承毅最看重的,也是作戰物資。

根據東線戰場上的情況,只要物資保障及時到位,3個軍攻打新德里的問題不是很大。

當然,裴承毅必須考慮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把作戰物資送上前線。

雖然3個野戰軍都有後勤保障部隊,但是野戰軍的後勤保障部隊只能為作戰部隊提供戰術保障,保障範圍以100千米為單位計算,戰役保障需要由專業後勤部隊負責。非常遺憾的是,專業保障部隊全部集中在東線戰場上。也就是說,把物資從後方運送到前線的問題十分突出。

因為王元慶沒有提到這個問題,所以只能由裴承毅自己想辦法解決。

空運能夠解決部分問題,但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大部分物資,特別是那些無法空運與空投的物資只能通過鐵路與公路運輸。

要走地面運輸路線,就得考慮補給線的安全問題。

毫無疑問,3個野戰軍都得把兵力集中到前線,無法守衛後勤補給線。

這個問題更加難以解決,因為西線戰場上能夠配合共和國陸軍作戰的只有巴基斯坦陸軍,無法像東線戰場那樣,依靠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國的軍隊控制佔領區,更沒有多達數十萬的專業保障部隊。

想來想去,裴承毅還是得在巴軍身上做文章。

回到沃濟拉巴德,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聯繫巴基斯坦總參謀長。開誠布公的表明態度,表示共和國陸軍將首先攻打新德里之後,裴承毅直言不諱的提出,需要巴軍提供後勤補給支援。為了讓巴基斯坦總參謀長覺得有利可圖,裴承毅還明確提到,按照戰前達成的協議,共和國陸軍只負責前線作戰行動,佔領區的管理工作由巴軍負責。

這一招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管理佔領區,等於承認巴基斯坦在印度西北與西部地區的主導地位。

當然,要想管理佔領區,就得承擔相關的責任與義務,即負責共和國軍隊的後勤保障工作。

與巴基斯坦總參謀長達成協議之後,裴承毅就讓東方聞帶著幾十名專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的參謀去了巴基斯坦總參謀部,隨後聯繫了共和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要求使館儘快派遣外交人員前去協助解決外交問題。

有外交問題嗎?

當然沒有,作戰行動就是作戰行動,不存在外交問題。

裴承毅讓大使館介入後勤保障工作,無非想利用政府的影響力,讓巴基斯坦政府去約束巴基斯坦軍隊。

從中能夠看出,裴承毅仍然比較擔心巴基斯坦軍方會拖後腿。

就算巴基斯坦軍方不拖後腿,積極配合,問題也比較突出。

擺在裴承毅面前的現實是,他必須同時在兩個方向上發起進攻。準確的說,是在兩個戰略方向上發起進攻。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裴承毅還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

雖然在東線決戰中,最多的時候同時在5個戰場上與印軍交戰,但是東線決戰只是一個戰略方向,5個戰場上的戰鬥都屬於戰術與戰役級別,並不存在多線作戰的問題。同時在兩個戰略方向上發起進攻,不但對裴承毅的指揮能力是一個嚴峻考驗,對共和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也是一個嚴峻考驗。

別的不說,裴承毅手裡的支援力量能夠同時滿足兩個方向上的作戰需求嗎?

進行戰役規劃的時候,這個問題就顯得非常突出了。

因為新德里方向上的作戰行動關係到了巴軍,比較複雜,所以裴承毅親自負責該方向上的戰役計畫。按照他的估計,在只投入3個野戰軍的情況下,要想在1個月之內打下新德里,至少得投入600架戰術戰鬥機與400架低空攻擊機,另外還得投入大約三分之一的戰術空運力量;如果要按照元首的最高要求,即在20天之內打下新德里,空中支援力量至少得增加50%,空運力量則得增加30%。如此算來,裴承毅得把手裡半數以上的空中力量與空運力量放在西線戰場上。

拿到由袁晨皓負責的另外一份戰役計畫之前,裴承毅就知道這行不通。

袁晨皓負責西進作戰行動,按照他制訂的作戰計畫,在首先投入24軍的情況下,至少需要為進攻部隊提供1200架戰術戰鬥機與700架低空攻擊機。因為西進作戰遠離後方補給線,工程部隊修復交通線的速度跟不上部隊的推進速度,所以需要動用70%以上的戰術空運力量為進攻部隊運送作戰物資。

兩者相加,遠遠超過了支援力量的實際兵力。

裴承毅還得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袁晨皓在制訂作戰計畫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攻打新德里的行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