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彈開路

出任美國國防部長之後,杜奇威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是華盛頓的政客,不管是在老部下面前,還是在總統面前,杜奇威均以「脫掉軍服的軍人」自居。當他用政治家的思維斷定魯拉賈帕尼會調集新德里南面的數十萬印軍圍剿北上的突擊部隊時,他已經是政客,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政客。

杜奇威猜得沒錯,魯拉賈帕尼不會容許政權受到威脅,也就不會讓新德里受到威脅。

38軍攻下埃達沃,準備向博帕爾進軍的時候,印軍卻把矛頭對準了已經到達阿格拉的突擊部隊。短短一個上午,魯拉賈帕尼給負責新德里防禦的古吉拉德下了三道命令,每道命令都是不惜一切代價阻擊北上的突擊部隊。

雖然古吉拉德不是政治家,但是他準確無誤的執行了總理的命令。

站在印度軍人的立場上,也要拼盡全力保衛新德里,原因很簡單,如果新德里在此時淪陷,哪怕只是遭到攻擊,都將使印軍士氣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對於已經沒有多少鬥志的印軍來說,如果士氣甭盤,別說能不能守住新德里,包括博帕爾在內的其他戰場上的印軍肯定會放棄抵抗。

必須將突擊部隊擋在新德里的大門之外。

只有擋住突擊部隊,才能確保新德里萬無一失,才能讓印軍官兵看到勝利的希望,才能繼續戰鬥下去。

魯拉賈帕尼沒有選擇的餘地,古吉拉德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一時之間,新德里方向上雞飛狗跳,幾十萬印軍把槍口對準了突擊部隊。

這既是裴承毅希望得到的結果,又是他最不願意目睹的場景。

確認38軍主力部隊已經從佔西南下之後,裴承毅把精力轉向了凌雲霄的突擊部隊。

整個上午,突擊部隊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突破阿格拉的印軍防線。

雖然與凌雲霄預測的差不多,阿格拉印軍派了1個主力步兵師南下救援瓜廖爾,但是突擊作戰並未凌雲霄想像得那麼輕鬆。原因無二,阿格拉防線上的兵力密度非常驚人,派出去的又是擔任預備隊的步兵師,並未對防線造成多大影響。

與夜間的輕鬆寫意完全不同,僅在29日上午,突擊部隊就呼叫了4次炮火支援。

炮火支援非常及時,也非常猛烈,只是收到的效果並不理想。

印軍的防禦陣地非常堅固,炮火過去之後,還沒等突擊部隊動身,印軍官兵的身影就出現在了陣地上。因為沒有炮兵隨同作戰,突擊部隊僅能依靠坦克與戰車的火力,所以突擊作戰打得非常艱難,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代價。

打到中午,裴承毅主動替凌雲霄調整了戰術。

因為38軍將在夜間攻打博帕爾,所以留在佔西的第3801炮兵旅與第3802炮兵旅白天沒有戰鬥任務。按照裴承毅的命令,2個炮兵旅在12點30分投入戰鬥,與第775炮兵旅一同為突擊部隊提供炮火支援。

多了兩個炮兵旅,局面頓時轉變。

按照裴承毅的命令,凌雲霄把突擊部隊收在了一起,主戰坦克放在外圍,步兵戰車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步兵戰車上配有能夠打擊防禦工事的反坦克導彈),其他車輛則被圍在中間。炮火打擊開始後,突擊部隊再次衝上印軍陣地。與前4輪炮火打擊不同,3個炮兵旅分工合作,第775炮兵旅對突擊部隊前進路線上的印軍陣地進行覆蓋式炮擊,38軍的2個炮兵旅則用彈雨在突擊部隊兩翼織成彈幕。因為突擊部隊的推進速度非常快,所以不需要考慮來自後方的威脅。

用裴承毅的話來說,突擊部隊什麼時候離開印軍陣地,炮擊就在什麼時候結束。

這種不計代價與投入的炮火打擊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印軍再頑強,也不可能憑血肉之軀對抗熾烈的炮火。別說普通步兵,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面前,印軍的裝甲兵也得退避三舍。180千克級炮彈能夠摧毀半徑50米範圍內的所有軟目標與半裝甲目標,就算是主戰坦克,只要直接命中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即便是近失也會導致電子設備與觀瞄儀器損壞。

炮兵的持續打擊能力在這場戰鬥中得到了完美詮釋。

從12點30分到14點30分,炮擊持續了足足120分鐘,直到殿後的偵察兵離開印軍陣地,炮擊才嘎然而止。120分鐘內,3個炮兵旅打出了55萬發炮彈,投彈總量接近10萬噸,相當於每個炮兵旅投擲了33000噸炮彈、每個炮兵營投擲了2357噸炮彈、每門電磁炮投擲了98噸炮彈,也就是說,平均每門電磁炮開火546次、平均每分鐘開火4.55次。如此驚人的彈藥投送量集中在阿格拉西面一塊寬10千米、長20千米的區域內,彈藥投放密度相當於每平方千米18萬發,或者相當於每5.5平方米內落下1枚炮彈。

炮擊結束的時候,印軍防禦陣地已經面目全非,地面上積了一層厚達數厘米的石粉!

如果不是到處都能找到炮彈留下的彈片,恐怕沒人相信黑色的石粉下面就是印軍防禦陣地,甚至會認為那是火山噴發後留下的火山灰。

炮擊結束後不久,印軍陣地上又響起了此起彼伏的爆炸聲,非常猛烈的爆炸聲。

不是再一次炮擊,而是突擊部隊留下來斷後的偵察兵引爆了那些嚴重損毀,無法跟隨大部隊繼續前進的坦克戰車。雖然複合蓄電池使用的催化金屬氫與特種炸彈使用的催化金屬氫有很大區別,失穩爆炸時釋放出來的只是氫原子之間的化學能,而不是氫原子核之間的核間能,爆炸威力要小得多,但是每輛坦克上有幾百千克複合蓄電池,催化金屬氫的總含量以克位單位計算(複合蓄電池的主要成分是讓催化金屬氫保持穩定的催化劑,所含的氫元素非常少,特種炸彈的爆炸裝置中,氫元素所佔的比例比複合蓄電池高了3個數量級),爆炸威力不可小覷。

最後一輛坦克「自爆」之後,印軍陣地上才安靜了下來。

過了好久,印軍官兵才鑽出地下工事,爬上地表陣地。

確認突擊部隊已經走遠,大部分印軍官兵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搶救傷員,也不是加強戒備,而是向東面看去。

那邊,屹立著全球聞名的泰姬陵。

阿格拉是印度最有名的歷史名稱,曾經是數個印度王朝的國都,除了聞名遐邇的泰姬陵之外,附近還有阿格拉堡、法塔赫布爾西格里、蓋奧拉德奧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其中泰姬陵距離突擊部隊的突破口不到10千米!

萬幸的是,指揮炮戰的是裴承毅,不是凌雲霄。

替凌雲霄選擇突擊路線的時候,裴承毅就考慮到了泰姬陵。發生在加爾各答的事情證明,不管戰爭打成什麼樣子,只要沒有讓歐洲人關心的東西受到影響,歐洲國家就不會大肆指責共和國。毫無疑問,歐洲人不會關心那些在戰場上作戰的印度軍人。在絕大部分歐洲人眼裡,泰姬陵這樣的印度歷史文化遺產更加值得保護。為了避開泰姬陵,裴承毅為突擊部隊選擇了一條較為曲折的前進路線,不然不會用2個小時跑完20千米的直線距離。如果讓凌雲霄做主,他肯定會直接衝過去,根本不管擋在前面的是印軍防禦陣地,還是那坐印度最有名的墳墓。

泰姬陵保住了,陣地上的印軍卻倒了大霉。

根據裴承毅的估計,因為選擇曲折路線,突擊距離延長,炮火覆蓋範圍增大,所以至少讓上萬名印軍成了犧牲品。當然,裴承毅的這一估計有點不靠譜,因為印軍的地下工事非常堅固,能夠抵抗炮彈的間接攻擊,所以陣地上的大部分印軍都幸免於難,死於炮火打擊的印軍不到5000人。

戰鬥並未結束。

衝破阿格拉防線之後,突擊部隊沒有立即停下腳步,繼續向北狂奔了120千米,才在馬圖拉東面的一座村子附近停了下來。

派出部隊掃蕩村莊,收集食物與飲用水之後,凌雲霄聯繫了前線指揮部。

因為在阿格拉打得太狠,彈藥消耗遠超預期,戰車的損傷情況也很嚴重,所剩電力更是寥寥無幾,所以凌雲霄提前要求空投物資。

裴承毅沒有與凌雲霄討價還價,立即讓袁晨皓去安排空投行動。

滿載物資的運輸機早已在機場上做好起飛準備,接到命令後就能起飛,2個小時之內就能將物資送到突擊部隊手上。

補給不是問題,下一步如何走才是問題。

為了把准凌雲霄的脈,趁空投物資的機會,裴承毅與他通了電話。

「繼續北上的可能性不大,阿格拉的戰鬥證明,印軍的防禦陣地更加堅固,而且打陣地防禦戰的能力也比以前高了許多。」屏幕上,戴著鋼盔的凌雲霄更像個戰士,而不是指揮千軍萬馬作戰的將軍。「雖然沒打幾次陣地進攻戰,但是我覺得印軍吸取了我們的經驗,特別是空降部隊的經驗。如果不是印軍總結出來的,那就肯定有高人在指點印軍。最好把情況反映給軍情局,讓他們好好調查一下。」

「已經反映了,而且我認為是美國顧問提供的幫助,當然,這不是主要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